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用4种药剂对甘蔗植株进行点心防治甘蔗螟虫,结果表明;各处理都可减少螟害节率,对甘蔗条螟的防治效果显著,其中以(90%敌百虫晶体30g+18%杀虫双水剂40g)/133m2效果最好,校正防效达83.3%,降低螟害节率33%。  相似文献   

2.
1990年7月至1992年7月,连续三年投罗氏沼虾苗70万尾放入南渡增殖,回捕率达24.05%,最大个体588g,抱卵雌虾占捕获量10%;每年可捕到一定数量体长7~11cm、体重10~35g的罗氏沼虾。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8个不同耐盐性的甘蔗品种在正常和盐胁迫下的一些形态、生理指标的损伤率,并用因子分析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甘蔗苗期的耐盐性指标可以划分为反映甘蔗受盐害时物质形态伤害程度的植株形态指标和反映植株受害时生理和物质代谢活动变化的生理指标两大类型,其中植株形态指标是评价甘蔗苗期耐盐性的主要指标。并用这两类综合指标对参试品种苗期耐盐性大小进行了排序。  相似文献   

4.
以综合催熟措施和移植精荚手术相结合的技术方法、解决了鱼塘产斑节对虾催熟效应期长,产卵率低,易蜕壳失去精荚等难题。使用278尾雌虾,催熟率达90%以上,在40d内共产卵608层次,卵量18530万粒,孵出无节幼体11998万尾,平均孵化率64.7%,平均每尾雌虾孵出无节幼体43.1万尾,育成商品虾苗1028.5万尾,育苗平均成活率13.6%,试养成活率57.1%。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8个不同耐盐性的甘蔗品种在正常和盐胁迫下的一些形态,生理指标的损伤率,并用因子分析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甘蔗苗期的耐盐笥指标可以划分为反映甘蔗受盐害时物质形态伤害程度的植株形态指标和反映植株受害时生理和物质代谢活动变化的生理指标两大类型,其中植株形态指标是评价甘蔗苗期耐盐性的主要指标,并用这两类综合指标对参试品种苗期耐盐性大小进行了排序。  相似文献   

6.
在6300ZC型柴油机上加装中冷器以实现节能,并对其技术关键的热阻与风阻损失问题进行了研究,设计研制了二代样机。经实船试验,节油率在3%~8%;经台架对比试验,耗油率从215g/(kW·h)降到209/(kW·h)。  相似文献   

7.
以综合催熟措施和移植精荚手术相结合的技术方法,解决了鱼塭产斑节对虾催熟效应期长,产卵率低,易蜕壳失去精荚等难题。使用 278 尾雌虾,催熟率达90% 以上,在40 d 内共产卵608 尾次,卵量18 530 万粒,孵出无节幼体11 998 万尾,平均孵化率 64.7% ,平均每尾雌虾孵出无节幼体 43.1 万尾,育成商品虾苗 1 028.5 万尾,育苗平均成活率 13.6% ,试养成活率57.1%  相似文献   

8.
凡纳对虾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海水比重的变化对凡纳对虾亲虾人工殖活动的影响及换水对亲虾交配率的影响,试验采用剪眼柄,强化培育,控光,换水等技术措施,将凡纳对虾培育成熟并使之自然交配产卵,孵化出无节幼体;亲虾的平均产卵量可达16万粒左右,卵的受精卵化率可达80%以上,结果表明,适时换水可将亲虾的交配率从46%提高到79%,凡纳对虾人工繁殖的适宜海水相对密度为1.016以上。  相似文献   

9.
不同甘蔗品种锤度与糖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大田实验数据和实验室数据建立了实验室锤度和田间锤度与甘蔗糖分关系的数学模型。统计分析表明,实验室锤度、田间锤度与糖分间均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并且实验室锤度——糖分关系与大田锤度——糖分关系存在显著性(α=0.05)差异;而不同甘蔗品种间的田间锤度——糖分关系无显著性差异(α=0.05)。故不同的取样方法应使用不同的方程来估计甘蔗糖分;而不同甘蔗品种间田问锤度——糖分关系可用同一模型来描述。对三个供试甘蔗品种应用该模型进行实测验证,实测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均在7%以内。  相似文献   

10.
用正交设计法提取马尾藻高活性膳食纤维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了马尾藻高活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条件,筛选出马尾藻碱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与漂白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将提取到的两种膳食纤维组分重新组合。结果表明,马尾藻高活性膳食纤维的总产率达27.9%,颜色较白,总膳食纤维干基含量达81.08%,钙含量6.82%,磷含量0.23%,膨胀力为22mL/g,持水力为1250%,质量和功能性指标远远超过西方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1.
对波纹巴非蛤肉进行的食品化学特性研究表明,其贝肉的粗蛋白含量为70.6%(干基);蛋白质营养价高,氨基酸价为85(第1限制氨基酸为Trp)并富含Glu(100g样品中2.2g;以下单位同)、Asp(1.47g)等呈味氨基酸及提取物成分,Ca、Fe等无机质含量丰富,波纹巴非蛤肉以30%的比例添加到蛇鱼糜中,可制得具有贝类风味,色泽弹性良好的“花甲螺丸”。  相似文献   

12.
使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简称DDC-Ag)-三乙醇胺-氯仿吸收法测定地表水和生活饮用水中的砷,常用的DDC-Ag与吡啶法相比较,具有重现性好、准确度高,且无恶臭与剧毒等优点。该法测得的精密度和加标准回收率分别为2.2%和101.4%,满足了地表水和饮用水对砷测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正交设计法提取江蓠高活性膳食纤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了江蓠高活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条件,筛选出江蓠碱处理和漂白的最佳工艺条件,提取出江蓠高活性膳食纤维。结果表明,江蓠高活性膳食纤维的产率达28.3%,颜色较白,膳食纤维干基质量分数达92.83%,钙质量分数1.08%,磷质量分数0.068%膨胀力为9.0mL/g,持水力为825%,质量和功能性指标远远超过西方国家麸皮善食纤维的标准(膳食纤维干基质量分数47%、膨胀力4mL/g、持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鲁米诺-高碘酸钾-钒体系产生化学发光反应,建立了测定痕量钒新的化学发光法。在EDTA为活化剂存在下,方法的检出限为3×19(-9)g/ml,工作曲线响应浓度范围为1×10(-8)~1×10(-6)g/ml,测定5×10(-7)g/ml钒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5%~3.0%之间。该法有很好的选择性,用于测定岩矿等物料中痕量钒可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5.
从北部海沿海采捕的日本鬼You(Inimicus japonicus)亲鱼,经暂养后进行催产,雌鱼每千克体重注射LRH-A310-μg+DOM5mg或HCG600~800IU+LRH-A330~40μg;雄鱼注射同样药物,剂量减半。共采卵109万粒,平均受精率89.0%,平均孵化率为90.0%,共培育出体长1.8~2.8cm的幼鱼26.8万尾,平均成活率30.7%。  相似文献   

16.
以30个甘蔗栽培品种为材料,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分析,统计比较各酶带出现的频率与甘蔗主要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A6、B3酶带同时出现时100%为高糖品种,因此A5、B3酶带与高糖性状关系极为密切;A6、A8、B3、B7酶带单独存在时也与高糖性状有关;早熟种与A5、B3、B7酶带的存在有关;中小茎种和中茎种分别与A4、B5酶带的存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甘蔗品种性状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30个甘蔗品种为材料,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分析,统计中酶带出现的频率与甘蔗主要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A6、B3酶带同时出现时100%为高糖品种,因此A6、B3酶带与高糖性状关系极为密切;A6、B8、B3、B7酶带单独存在时也与高糖性状有关;早熟种与A6、B3、B7酶带的存在有关;中小茎种和中茎种分别与A4、B5酶带的存在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不同甘蔗品种锤度与糖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大田实验数据和实验室数据建立了实验室锤度和田间锤度与甘蔗糖分关系的数学模型。统计分析表明 ,实验室锤度、田间锤度与糖分间均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 ,并且实验室锤度———糖分关系与大田锤度———糖分关系存在显著性 (α =0 .0 5 )差异 ;而不同甘蔗品种间的田间锤度———糖分关系无显著性差异 (α =0 .0 5 )。故不同的取样方法应使用不同的方程来估计甘蔗糖分 ;而不同甘蔗品种间田间锤度———糖分关系可用同一模型来描述。对三个供试甘蔗品种应用该模型进行实测验证 ,实测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均在 7%以内。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在HCl介质中,D401(EDTA)螯合树脂对铂、钯的吸附性能。实验表明,在pH=2~4范围内,树脂对钯有良好的吸附性能,饱和吸附量70.5mgPd(Ⅱ)/g—R。PH≥4时对铂不吸附;钯的负载柱可用[0.1molTu(硫脲)+0.5molHCl]/L混合液定量洗脱,洗脱率为99.2%、获得了pH=4盐酸溶液中树脂柱分离铂、钯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马氏珍珠贝肉制作五香、蒜香、姜汁三种风味即食制品的加工工艺技术。采用幅照保鲜技术对风味制品进行灭菌防霉处理,产品的保质期达到 180 d 以上。对风味制品进行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马氏珍珠贝肉风味制品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价值丰富的海产品,并富含牛磺酸(3.9 m g/g)、多不饱和脂肪酸(EPA+ DHA 占脂肪总量 34.7% )和多种无机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