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云南省红河州异龙湖2003~2013年系列监测资料为依据,对异龙湖近11 a的整体水质状况、富营养化状况以及主要污染指标进行了评价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异龙湖水质污染以有机污染为主,水体状况呈逐渐恶化的趋势,富营养化程度逐年加剧,应进一步加强对异龙湖的治理工作。对异龙湖水质现状、评价分析结果、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水体富营养化成因以及提出的治理措施等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针对缺水城市大型缓流景观水体水环境容量小、水质易恶化问题,提出了利用水环境容量总量动态控制模型进行水质管理的方法。以天津渤龙湖景观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实例研究。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表明:渤龙湖自然水环境容量无法容纳污染物输入总量的要求,而水体循环净化系统按照设计负荷运行时,会产生较大的剩余水环境容量。利用模型对渤龙湖水环境容量总量动态控制结果表明,在水体达到IV类水质标准的同时,优化后水体循环净化设施水量负荷可降低46.1%,且水环境容量得以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3.
以盐龙湖为例,介绍了该工程采用的外源污染控制技术、水生生态系统构建技术、水动力条件改善技术等水体富营养化防治关键技术,分析了盐龙湖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经过处理后盐龙湖原水水质有很大程度的改善,深度净化区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可以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4.
水土流失淤积河道、湖库,降低水资源利用率,并且污染水体、影响水质,对河湖的水量和水质影响都很大。通过涵养水源、控制泥沙与面源污染,减少水土流失、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及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恢复生态系统的自身功能,从而达到促进河湖健康的目的。文章分析了天龙湖的概况,水土流失对河湖的影响,并针对性提出天龙湖生态修复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5.
陈红卫 《中国水利》2013,(14):18-19,32
江苏省盐城市平地开挖盐龙湖,从根本上改变了市区原水的供应格局,攻克了饮用水安全的难题,开了沿海地区饮用水源生态净化的先河。盐龙湖工程大胆创新,使盐龙湖工程集工程学、植物学、生物学、动物学等多学科、多净水工艺于一体。结合盐龙湖工程启用一年来的运行实际,深入思考了加强地方立法管理、成立专业管理机构、重视水质跟踪监测、收割生态净化植物、减少沿湖开发影响、打造环湖生态风景等对策和措施,为进一步优化改进盐龙湖设计、建设、管理和保护工作提供借鉴,对新建饮用水水源生态净化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民黄河》2013,(9):57-60
郑州龙湖是新开挖的人工湖,从黄河引水。由于黄河水含沙量较高,工程建成后,为了保证龙湖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并能长期保证一定的有效库容,采用水动力方程、污染物及悬沙输运方程建立数学模型,按照有限体积和有限差分结合的方法,模拟郑州龙湖水体交换和泥沙淤积过程,通过分析对比,确定了龙湖水体交换的最佳运行方式和进流泥沙粒径、含沙量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通过现场调研和水样分析,估算梅龙湖汇水区入湖污染负荷量,明确主要污染负荷来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水环境质量提升措施。分析结果表明:梅龙湖水体为IV类水,其中TN和TP严重超标,为中度富营养化;从上游污水处理厂出水口至湖体,污染物浓度沿程逐渐降低,总体表现为污水处理厂出水浓度新林村附近河道水样浓度国道北侧湿地出水水质梅龙湖湖体水质;农田面源污染物和污水处理厂出水是梅龙湖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其中污水处理厂出水中TN、TP、COD_(cr)和NH_3-N负荷量均占总负荷量的72%以上;通过布置"雨水蓄积装置"、厨余垃圾堆肥器、分散式人工湿地和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等,可以大幅提升梅龙湖水环境、生态环境质量,并有效削减梅龙湖汇水区入湖污染负荷量。  相似文献   

8.
龙湖是晋江市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现为晋南四镇及金门供水饮用水源地。该文在分析龙湖现状条件的基础上,对龙湖营养状态进行评价,并针对性地提出截污纳管、入库河道治理、湖周植被缓冲带建设、内源污染治理、入库湿地建设、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建设等六项措施,以防止水库富营养化,通过系统的工程及非工程治理措施,加强污染源控制及生态环境保护,全面保护龙湖饮用水源地。  相似文献   

9.
以郑州龙湖为研究对象,针对水质监测的海量数据,对水质监测数据管理系统进行设计。采用B/S模式按客户端、业务逻辑层、数据库三层框架结构建立水质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了水质监测数据录入、查询、报表、修改、删除,以及水质评价和发展趋势预测等数据分析功能。结果表明,采用B/S模式的水质监测数据管理系统,操作简单、易于扩展,为同类水质监测数据的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从盐城市盐龙湖现状出发,基于监测数据,针对盐龙湖预处理区、挺水植物生态净化区、沉水植物生态净化区及深度净化区等四个功能区,开发了预处理区-挺水植被净化区-沉水植被净化区-深度净化区多工艺串联模拟系统,建立了基于IWIND-LR的饮用水源地三维水动力-水质-生态动力学模型,用于长期指导盐龙湖水源地问题诊断和管控预测的模型计算平台,可以作为盐龙湖管理部门科学决策的计算平台。  相似文献   

11.
箱式绿化混凝土挡墙是一种集防护、生态、自净、景观功能为一体的新式挡墙,具有施工快捷、造价低廉、高透水、完全生态化的优点。随着郑东新区龙湖调蓄工程的实施,魏河除防洪外还要承担向龙湖供水的任务,因此为保证龙湖水质要求,需对魏河中州大道下游河段进行改线治理。文章通过郑东新区魏河治理工程实例对箱式绿化混凝土挡墙技术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江苏水利》2012,(11):50
盐城市通过盐龙湖整治,运用生态湿地对水质的净化作用,使蟒蛇河原水经净化处理后出水水质主要指标稳定达到Ⅲ类水标准,满足市区供水规模。利用蓄水功能,在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时,确保供水正常,保障市区饮水安全。盐龙湖工程分为预处理区、生态湿地净化区、深度净化区三个区块。预处理区是生态净化工程的前置单元,采用跌水增氧、微泡增氧、自然沉淀、人工介质生物膜及水生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2016—2017年晋江龙湖水质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龙湖氮磷常年存在超标现象,地下水较湖水超标更为严重,超标倍数4.69~9.09倍。在龙湖选取了4个孔进行抽水试验,对ZK1进行分析,氨氮在渗滤过程中发生吸附沉淀、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硝化与反硝化作用,其中后两者起主要作用。总磷的迁移转化主要发生:吸附沉淀、离子交换吸附反应,与磷酸盐的沉淀溶解,而生物作用不明显。对水中磷的迁移转化影响较大的因素为:pH、水温、溶解氧含量、水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4.
胡伟  朱雪诞    倬等 《给水排水》2014,(4):33-36
平原地区新建湖库型水源地是改善原水水质、保障供水安全的有效工程措施。围绕河道型与湖库型水流、水动力及富营养化差异,分析了工程选址、工程定位及工艺选择中节能、水质协同性及富营养化防治与水质提升等关键问题的影响因素,并以盐城市盐龙湖工程为例进行了相关设计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为生态净化饮用水水源、使工程出水水质主要指标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改善区域防洪排涝条件,提供市区突发性污染事件应急备用水源,江苏盐城市委、市政府决定新建市区饮用水源生态净化工程——盐龙湖,开创了国内平地挖湖对饮用水水源进行生态净化的先例。结合实际,介绍了盐城市区供水概况,阐述了大胆设想、小心求证、铁腕治污、合力拆迁、成功中试、强势推进等盐龙湖工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举措,为保障百万市民饮用水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进水负荷是影响人工湿地水质预处理净化效果的重要因子,以盐城市饮用水源生态净化工程(盐龙湖工程)为研究对象,探究人工湿地水质处理工艺在4种不同进水负荷范围内对水质的净化效果。通过1 a多的测验分析表明,人工湿地对原水水质改善效果明显,随着进水负荷的不断升高,对TP、TN、NH3-N和SS的去除率逐步下降,DO的提升率则表现为随进水负荷的增大而增大。各指标的去除量在进水负荷为20万~30万m3/d时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7.
盐龙湖是江苏省盐城市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通过平地挖湖将水源来水进行分区生态净化处理,保障饮用水安全。采取了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水土保持设计理念,兼顾生态与景观要求,减少水土流失,同时实现水源地饮用水水质的改善和提升。  相似文献   

18.
该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龙湖在极端风场下的风生流场和风生浪场,讨论了对龙湖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遇极端风况(10级风力,风速27.7 m/s)时,龙湖表层流速大于底层流速,表层流向与风向一致,最大流速为70.90 cm/s–96.12 cm/s;龙湖全水域有风生浪,有效波高随着水深和风区长度的增大而增大,最大值约为0.77 m。较大的流速和波高可能会对龙湖堤岸和周边设施造成破坏,明确了较不利风向、主频、次频风向下需要提前防护的周岸位置;通过计算不同风速下的龙湖有效波高,建议安全风速预警值约为19 m/s(8级风力)。研究对于龙湖的规划建设和建成后的调度运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白龙湖坝前区的例行水质监测数据的基础上,构建白龙湖水域二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对白龙湖的氨氮、总氮、总磷、COD等水质指标进行模拟分析,预测规划期内的白龙湖水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16年白龙湖区域按目前的排放,白龙湖总氮、总磷等水质指标将继续下降,无法满足水功能要求,其中总磷降为IV类标准。根据白龙湖流域的现有状况,提出社会经济调控、污染源防治工程、生态保育工程、生态环境监管工程等方案,提出削减的污染量计划,再次预测水质,各项指标稳中有升,其中总磷从IV类提高到Ⅱ类。以上4个方案的实施对于保护白龙湖的现有水质具有建设性的意义,同时对于同类型的湖泊保护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双龙湖是重庆市内一座城市景观内湖,2002年监测双龙湖属Ⅴ类水体,水质严重恶化.2003年对双龙湖水环境进行了治理,采取生态措施、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水体水质发生了很大变化,为科学评估双龙湖综合治理效果,引入模糊数学概念,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来客观地反映水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双龙湖水体在治理前属Ⅴ类水质,隶属度达到90%,主要污染物为磷;治理后水体水质优于Ⅳ类标准,Ⅳ类及以上隶属度达到97%,年季水质动态稳定在Ⅲ类和Ⅳ类之间,敏感性因子为氮和磷.应用模糊数学方法,通过计算分析污染因子隶属度、权重系数和模糊综合指数来评价水体水质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