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风、热、瘀三个方面论述了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病因病机特点,抓住病因病机的核心,予祛风清热化瘀为主的方法治疗患儿42例,结果治愈30例,显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8%。认为用本法治疗过敏性紫癜可收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周宝宽主任医师辨证论治过敏性紫癜经验。方法:以医案形式阐述过敏性紫癜病因病机、证型、治法、方药。结果:病因病机主要为禀赋不耐,外感毒热,热毒发斑;禀赋不足,外感风热,风热伤营;素体阴虚,虚火内动,热迫血行;素体脾虚,脾不统血,血溢脉外。治法为疏风清热,凉血止血,解毒消斑,滋阴清热,健脾摄血等。常用方药为犀角地黄汤、银翘散、六味地黄汤、归脾汤。结论:辨证论治过敏性紫癜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总结近8年特别是近3年来中医对小儿过敏性紫癜的辨证分型及临床诊治,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专法专方、传统中医外治法及中西医结合治疗4个方面进行论述,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中医研究现状,以期对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nephritisHSPN)是指过敏性紫癜时肾实质的损害。临床上在过敏性紫癜病程中(包括病程6个月以内)出现血尿和(或)蛋白尿即可诊断为HSPN。过敏性紫癜[1]时25%~60%有尿检异常,如以肾组织学改变为准,则90%以上有肾受累。HSPN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发展至终末期肾脏病者2%~15%,并且少数于急性期死于急进性肾炎,故应引起高度重视。目前西医除使用激素以及抗凝等对症处理外,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中医药在辨证治疗紫癜性肾炎上具有良好的疗效。本文总结近近5年来中医药对HSPN病因病机及治疗的进展如下。1病因病机丁樱教授[2]将其病机概括为热、虚、瘀三个方面。认为紫癜性肾炎早期临床多表现为大量皮肤紫癜同时伴有肾损害,风热邪毒和瘀血是主要病因病机,以实证为主;病变后期病情迁延,常表现为皮肤紫癜消退后,仅留有肾脏损伤,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血尿、蛋白尿,脾肾气阴两虚为主要病机,常兼瘀血、外邪,属本虚标实。旷惠桃教授[3]有临床中观察,紫癜性肾炎初起病为风湿热袭表灼血,中期为血分湿热灼伤津血化为瘀血,后期为气阴两虚,脾肾不足,湿热之邪...  相似文献   

5.
紫癜病是小儿常见出血性疾病之一,以血液流溢皮肤、黏膜之下,出现瘀斑、瘀点为主症,多伴鼻衄、齿衄,甚则尿血、便血。小儿紫癜病包括西医学过敏性紫癜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古代医籍元紫癜病名,类似症状的描述见于“血证”、“斑毒”、“肌衄”、“葡萄疫”等病名,其中记载的病因病机与紫癜的外感病因相似,属于血分有热。《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血溢论》云:“小儿诸溢血者,由热乘于血气也,血浮热则流溢,随气而上,从鼻出者为鼻衄,从口出者为吐血,少则为唾血,若流溢渗入大肠者,则为便血,涌人小肠而下者为溺血。又有血从耳目牙缝诸窍等出血者,是血随经络虚处者溢,自皮孔中出也。”近几十年来,对紫癜病病因病机有了进一步认识,认为发病不仅有外感、血热诸因素,与五脏功能紊乱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过敏性紫癜血热妄行证的舌象,探讨其演变趋势。方法:观察来自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病房的50例过敏性紫癜血热妄行证患儿的舌象动态变化,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其演变趋势。结果(:1)过敏性紫癜血热妄行证的舌象演变趋势是红舌—淡舌—黯舌。(2)湿、热是本证的主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7.
刘健主任医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过敏性紫癜善于从病机病因着手,临证注重审证求因、审查病机、标本兼治,尤其重视脾胃后天之本的顾护,临床治疗以脾胃为本,贯穿始终,认为该病病机以脾虚湿聚为本,热瘀交结为标。治疗以健脾化湿为主,佐以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之品,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600例小儿疖疮的治疗体会,将小儿疖疮分三个证型论治。并着重对脾虚血热型疖疮的病因病机、症状、治法提出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结合小儿过敏性紫癜病机特点和小儿的生理特点,在临床上运用疏肝理脾法和补肾活血法治此证,疗效显著。并附病案以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近3年儿童过敏性紫癜肾炎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过敏性紫癜肾炎中医病机演变规律加以探讨。对住院145例(符合过敏性紫癜肾炎)的患儿观察其临床特点及舌象脉象变化情况,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下焦湿热型湿热瘀阻型、脾虚湿盛型占例数居多为31、44、22例,并分别有向瘀转化者12例、虚17例(气虚、阴虚)热4例。复发病例中湿证占75%、热证占60%、虚证占40%、瘀证占34%,其中以湿热居多。在各证型的病程中湿热瘀阻型病程最长,其平均起病时间(从皮肤紫癜到尿异常时间)为72天,肾损时间为193天。结论:(1)湿、热、虚、瘀为本病的主要病机及特点,在整个病情发展过程中,湿、热、虚、瘀四者既可单独存在,又可兼夹为病。(2)湿热瘀是导致疾病复发和病程延长的主要因素。湿证占主导。(3)在治疗中清热除湿化瘀是其重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女禛汤治疗阴虚内热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DOR患者,用EXCEL软件生成随机序列数,按照1:1的比例,分为女禛汤治疗组和坤泰胶囊对照组。两组均从月经第5天开始服药,至下次月经来潮第一天停药。3个月为一个疗程。随访6个月。治疗前后监测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清内分泌指标[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雌二醇(estradiol,E2)、抗苗勒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和抑制素B (inhibin B,INHB)浓度]、窦卵泡计数(antral follicle count,AFC)等。结果 两组均可有效改善阴虚内热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的中医证候,降低中医证候评分,降低月经第2~4 d血清FSH、FSH/LH浓度,提高血清AMH浓度和AFC数量,女禛汤治疗组优于坤泰胶囊对照组。结论 女禛汤可以通过提高卵巢反应性,从而改善卵巢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12.
陈绍宏教授善用成方、古方,在治疗咯血有其独到的学术思想,认为咯血可分肝火犯肺、阴虚肺燥两型,执简驭繁,指导急诊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陈绍宏教授善用成方、古方,在治疗咯血有其独到的学术思想,认为咯血可分肝火犯肺、阴虚肺燥两型,执简驭繁,指导急诊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50例冠心病某些生化基础观测的临床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某些生化基础观测,发现冠心病肾阴虚与糖耐量减低有关,肾阳虚患者尿17-羟低於正常;而冠心病标证有其生化基础,与甘油三酯增高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特点和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横断面调研结合动态连续观察的方法,收集9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描述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患者确诊时中医证候以及中医治疗后证候变化规律。[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确诊时以发热(70.41%)、咳嗽(57.14%)、胸闷(29.59%)、乏力(28.57%)、咽喉不适(28.57%)、气促(27.55%)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舌象多见淡红舌(46.94%)、红舌(31.63%)、胖大舌(13.27%)、齿痕舌(13.27%)等,苔质以厚腻苔(53.06%)、薄苔(34.69%)、薄腻苔(10.20%)为主,苔色多见白苔(52.04%)、黄苔(32.65%),脉象以濡脉(44.90%)、细脉(16.33%)、弦脉(15.31%)为主。聚类分析提示患者中脾虚湿阻证47例(47.96%)、湿郁化热证51例(52.04%)。经中医治疗后,舌象多见红舌(52.04%)、淡红舌(36.73%)、齿痕舌(18.37%),苔质以厚腻苔(45.92%)、薄苔(43.88%)为主,苔色多见白苔(68.37%)、黄苔(18.37%),脉象以濡脉(75.51%)居多。[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以脾虚湿阻证及湿郁化热证两型为主。治疗后,患者舌脉变化提示湿热病邪得以去除,正气恢复。  相似文献   

16.
谭新华教授对勃起功能障碍的病因病机认识、病证表现、证候分型、治疗方法方面都有独特的见解和心得,认为“房劳伤肾”是本病的基本病因病机;将本病分为肾阳虚衰、肾精亏损、心脾两虚、肝气郁结、惊恐伤肾、瘀血阻络、湿热下注7种基本类型;临床治疗病证结合,随证遣方,随症用药,中西结合,多法活用。  相似文献   

17.
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应用注意方面总结和整理刘持年教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证经验。刘老师根据临床经验,辨人识体,认为肾虚是该病的基本病机,肾气虚衰、肾阳不足、阴虚阳亢、脾虚湿盛、气虚血瘀为常见证型,灵活运用金匮肾气丸、益肾降压汤、右归丸、六味地黄丸、建瓴汤等方剂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背景 糖尿病肾病(DN)的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中医证型与相关实验室指标确实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为规范化、标准化DN的中医药临床诊疗体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目前DN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尚未统一化、标准化。目的 研究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及其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8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增城市中医医院肾病科与内分泌科收治的门诊及住院患者12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T2DM 31例,DNⅢ期31例,DNⅣ期32例,DNⅤ期31例;另募集同期性别、年龄相当的健康体检人员30例为健康组。统计各组本证、标证数量与比例,并检测各证型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C)、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清清蛋白(ALB)、尿蛋白定量、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T2DM患者主证主要表现为阴虚燥热证〔32.2%(10/31)〕与气阴两虚证〔58.1%(18/31)〕,DNⅢ期主要表现为脾肾气虚证〔48.4%(15/31)〕,DNⅣ期主要表现为阴阳两虚证〔46.9%(15/32)〕与脾肾气虚证〔31.2%(10/32)〕,DNⅤ期主要表现为阴阳两虚证〔64.5%(20/31)〕。T2DM和DNⅢ~Ⅴ期患者标证均主要表现为湿证和瘀证。DNⅢ~Ⅴ期各组患者肾功能指标、ALB、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UN、Scr、CysC、尿蛋白定量排序为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阴阳两虚证,eGFR、ALB排序为阴阳两虚证<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阴虚燥热证。湿证、痰证、瘀证三组之间各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主证证型与BUN、Scr、CysC、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关系,与eGFR、ALB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DN随着疾病分期的进展,中医证型主要表现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脾肾气虚-阴阳两虚;DN患者的BUN、Scr、CysC、eGFR、ALB、尿蛋白指标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心力衰竭(下称心衰)高频证候症状间关联规则进行分析,发现其证型与症状的潜在规律。方法:通过文献查阅方式,筛选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有关心衰医案及验案中出现的所有证型,筛选出6个高频证型,并用频数统计各证型出现的高频主症,关联规则分析证型与症状之间的潜在规律。结果:共纳入医案215例,涉及证型39种,其中心肾阳虚证33例,构成症状及舌脉象66个,心悸和双下肢水肿关系较密切;气阴两虚证24例,构成症状及舌脉象77个,心悸、气短、胸闷、乏力关系密切;阳虚水泛证21例,构成症状及舌脉象55个,双下肢水肿与胸闷关联度最强;气虚血瘀证20例,构成症状及舌脉象51个,憋喘、乏力、舌质紫暗关系较密切,乏力、气短、胸闷关联程度较强;心阳虚衰证18例,构成症状及舌脉象58个,气短、心悸、胸闷关系较密切,气短、双下肢水肿、苔薄白关系较密切;血瘀水停证17例,构成症状及舌脉象59个,气短、双下肢水肿、舌质紫暗、脉细、脉沉关联较强,联系密切。结论:初步明确了心衰常见的6种证型,并根据关联规则的支持度和置信度确立了这6种证型的主要症状组合,可为临床心衰中医证候诊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先兆流产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调查分析。方法查阅分析300份先兆流产病历,统计并分析其中医证型与病因、年龄、孕周的关系。结果先兆流产的中医证型以肾虚型频率最高;不明原因所致先兆流产者以血热型为主,其他因素所致者则以肾虚型为主;肾虚类证型的平均发病年龄显著高于非肾虚类证型的平均发病年龄;孕4~9周是先兆流产的高发病期,且以肾虚型最多见。结论肾虚是先兆流产的基本环节,在肾虚类证型中以肾虚型最多见,在非肾虚类证型中以血热型最多见;中医证型分布与发病原因、妊娠年龄及妊娠周数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