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选取江苏民歌《茉莉花》为代表,运用中国自己的音乐分析方法——民族音乐形态学,结合江苏的地理、历史、文化等因素,对长江下游音乐的特色,特别是民歌的交融性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试图解释江苏省音乐形态的非单一性,而是既存在首典型的南方风格民歌,也有北方民歌和南北交融风格的民歌。  相似文献   

2.
民歌起源于劳动,来自社会生活,从<诗经>、汉魏乐府民歌传承下来的两淮民歌,形成以反映民间生活、展示社会风俗、歌咏爱情婚姻为主调.从艺术形式上看,两淮民歌由三言、四言,向五言四句和七言四句发展,在延续发展中,又出现较多的五句子民歌,从而丰富了两淮民歌的歌体形态.台静农搜集整理的五句子歌体<淮南民歌集>,不仅具有展示两淮风俗民情的民俗学价值,而且具有继承传统民歌艺术表现力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各民族民歌异彩纷呈,在声乐演唱和声乐教学中,掌握民歌的演唱风格,能够更好地发挥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使教学和演唱达到最佳效果,本文以家喻户晓的蒙族民歌《草原上生起不落的太阳》为例,谈谈内蒙民歌的演唱风格。  相似文献   

4.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化的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民族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民歌的起源同音乐的历史一样久远,早在原始社会就伴随着人类的狩猎、搬运、祭祀、仪式等活动而萌生。因此,它与人类的一切生活实践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我国民歌丰富多彩:有高亢的西北腔、独特的民族风、醇厚的中原韵及飘逸的南国风。  相似文献   

5.
钢琴作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王建中创作的陕北民歌钢琴曲中其中的一首,是根据传统民歌信天游《红军哥哥回来了》和《女孩担水》创作而成的,同时表达了陕北人民热泪欢迎中央红军热烈的场景。乐曲是一个复三部曲式结构成,两个主题出自同一首陕北民歌,节奏速度有着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6.
<廊桥道梦>描述了一段浪漫的"婚外恋",主人公最终因为无法逃避的责任与现实而选择回归各自的生活.围绕爱情与责任这两大主题,作品反映了西方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爱情观和价值观,同时也给予了读者一个关于爱与责任的深刻启示.本文通过分析作品的内容和女主人公的命运抉择,来试图透视爱情与责任的关系及其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7.
莫纳·贝克将叙事理论引入翻译研究,并提出翻译叙事观这一新的理论视角,并引入"框架"这一概念将翻译与叙事联系起来.叙事在此指的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日常故事,她认为译者解析原文本中的叙事这一过程即是进行"框定"的过程.通过分析林语堂翻译<浮生六记>时对原文叙事的准确传达,指出译者在翻译叙事丰富的作品时应灵活采用各种框架对叙事进行设定,据此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以达到准确传递源语叙事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康德在<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中对宗教进行了道德的诠释和建构,然而,他对宗教的道德诠释不是指向所有的宗教,而只是特别指向基督教;他对基督教的道德诠释不是为了消解基督教,而是为了重新建构基督教.康德对基督教的道德诠释奠定了对现代神学进行道德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思维方式,对现代哲学和现代神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丰富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目的论作为对传统翻译理论的突破,为影视字幕翻译开辟了新视角.文章以影片<黑客帝国I>汉译字幕中的实际译例说明:基于目的论,字幕翻译需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译者应以翻译目的为指引,从观众角度出发,根据影视字幕特点等各方面因素,最终决定合适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小说内容摘要《边城》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原载于1934年《国文周报》中,1934年9月由上海生活出版单行本。它是由沈从文创作的一首美好的抒情诗、一幅秀里的风景画,也是支撑他所构筑的  相似文献   

11.
<洛丽塔>是纳博科夫的代表作,也是他创作观的体现.这部奇书是纳博科失用瑰丽的语言、艺术的手法对现实的超越,也是他重构世界、重构另一个诗意王国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刘庆邦的小说始终关注着中国底层民众的生存状况和精神面貌,他的很多作品抒写了乡村美好的人性,但他也不吝笔墨,大胆揭露并批判了现实乡村道德操守的退化.他的中篇小说<我们的村庄>就是把笔触深入到乡村深处,揭示了传统诗意乡村的现实困境,表达了作家对当下中国农村现状的忧虑.  相似文献   

13.
在翻译过程中,意义翻译无疑是最重要的.而理解是意义翻译的第一步,理解的透彻程度直接影响到翻译的质量.海明威简练含蓄的文笔风格更需要译者深入探究作品的内在思想.本文从两方面-词义的理解和内容的理解--比较研究杨九声和张祥麟对海明威<士兵之家>的两个中译本.  相似文献   

14.
散文翻译应以原作审美情感的迁移为核心,这一过程可表述为情感判断、情感体验、情感迁移的线性序列.情感判断着力于体察原文中审美意象系统构筑的意境和含蕴的情感;情感体验过程中译者以虚静为前提,移情为中枢,了悟为目的;译者最终通过情感迁移在译文中再现原作情感.以<荷塘月色>的英译为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究散文翻译中的审美情感迁移问题,并提出启示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川端康成《千鹤》一书,因里边涉及乱伦之事,作者对乱伦这一行为又持模棱两可的态度,甚至通过书中人物之口为乱伦行为进行辩护,不以为丑,反以为美,因而受到许多评论家的漠视和贬抑。笔者在阅读完《千鹤》之后,却得到了与作者和贬抑《千鹤》的评论家们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文化意象的处理是翻译中的一大难题。汉诗英译中常常采取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异化策略主要是通过直译、增词、加注等方法来保留其文化意象,而归化策略主要通过释义法舍弃意象,译出其深层含义。《红楼梦》诗词中文化意象的翻译正体现了这一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各人的审美观不同,自然会仁者见仁,智看见智,文字创作如此,文学翻译亦如此.通过对陈良廷和徐凯<苍蝇>的两个中译本的比较与品评,进一步探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对王尔德童话作品的研究较少,且多集中在文学性层面,对其社会叛逆性的研究还不够.文章认为,王尔德通过<快乐王子>再现了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社会的功利主义幸福伦理观,并在功利主义这件保护性外衣下批判了当时的道德意识形态,试图以思想渗透的方式拯救被扭曲的意识形态压迫的世人.  相似文献   

19.
最近在网络上有一首歌非常受广大网民的欢迎,因为歌曲的风格和演唱的难度,网络上称为"神曲",并且争相模仿。人们开始关注演唱者龚琳娜和她的团队,关注她们的"新艺术声乐"。对这种现象,本文作者从歌曲的几个特点对这首歌进行了分析,《忐忑》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中国民族声乐创新成功的很好的例证。歌唱者龚琳娜和她的团队对中国民族声乐的全新的感受和演绎,是改变当前民族声乐"千人一声"的大胆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20.
尝试用拉康的镜像理论、无意识欲望理论和象征界对<洛丽塔>进行解读.镜像阶段既是人生必经的阶段,又是一个很关键的阶段,人通过镜子认识现实就会使认识与现实存在偏移与误差.正如小说中亨伯特通过自己与安娜贝尔的关系这面镜子来看洛丽塔,结果把洛丽塔作为自己童年的旧爱安娜贝尔.这就是亨伯特认识的错位,这是人的认识欺骗性的一种体现.文章通过用镜像理论对小说的解析来说明人早期的记忆对以后生活的影响以及人的认识的错位与欺骗性.所以,要想找到真爱就必须破除这种认识上的欺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