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更好的解决沥青路面特有的车辙损坏这一难题,通过对特定抗车辙剂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加后的路用性能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油石比确定的情况下,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在一定范围内与抗车辙剂掺量成正相关,而对于水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能则无可确定的单一相关趋势,但在油石比为4.9%情况下,对AC-13C型沥青混合料掺入0.4%的抗车辙剂可有效提高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以及低温抗裂性能。可见该研究为沥青路面车辙损坏的预防又提供一种新的配比方案,但应充分考虑实际工程情况和经济原则后确定抗车辙剂的最优掺量。  相似文献   

2.
彭伟锋 《科技信息》2011,(16):344-345
对未掺加抗剥落剂、掺加消石灰和掺加某液体抗剥落剂的沥青混合料,分别进行了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动稳定度试验和低温弯曲试验,分析其水稳定性能、高温性能和低温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掺加消石灰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优于未掺加抗剥落剂和掺加某液体抗剥落剂的沥青混合料,说明掺加消石灰是提高和改善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的最佳措施。  相似文献   

3.
掺加抗车辙剂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掺加抗车辙剂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选用车辙试验和单轴静载蠕变试验,通过动稳定度(DS)、综合稳定系数(CSI)、高温劲度模量和Burgers模型对掺入国产A、国外A、国外B抗车辙剂的沥青混合料进行高温性能评价.车辙试验结果表明,掺加抗车辙剂后的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大幅提升,但动稳定度和车辙深度的背离导致其无法确定,...  相似文献   

4.
5.
曹兴海  葛折圣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9):4824-4826,4832
铁矿尾砂利用于沥青路面工程既环保又经济。通过高温车辙试验、蠕变试验和低温弯曲试验评价了掺铁矿尾砂的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结果表明,掺铁矿尾砂能够明显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和低温性能,对混合料水稳定性影响较小。铁矿尾砂可以在沥青路面工程中大规模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李志刚 《河南科学》2020,38(8):1264-1269
车辙的出现会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同时会缩减沥青路面的使用年限,增加后期的养护成本.改善沥青路面高温抗车辙能力以减缓车辙病害的形成是交通行业研究的重要方向.通过室内试验开展新型抗车辙DXG-1沥青路面路用性能研究,确定DXG-1的最佳掺量,同时进行SBS改性与掺DXG-1两种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低温抗开裂、抗水损害及抗滑能力等性能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普通混合料高温稳定性逐渐增强;SBS改性混合料低温抗开裂及抗滑能力优于掺抗车辙剂的普通混合料;当DXG-1掺量为0.4%时,普通混合料与SBS改性混合料抗水损害能力相当.  相似文献   

7.
用车辙系数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提出了车辙系数(WRI)指标这一概念,综合考虑了行车速率、累积变形量和最大永久变形量等因素对压实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对不同时间车辙发生的程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动稳定度指标缺乏对全过程的累积变形量和最大永久变形量的考虑,在评价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车辙系数指标能较好体现工程实际中车辙的形成规律,有效避免高温性能差别明显而动稳定度基本一致的不合理情况,提高了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评价的区分率.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定用于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设计的最优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分别采用动态模量试验、间接拉伸强度试验、车辙试验和单轴重复荷载试验对9种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进行测试,通过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试验方法的合理性.试验结果表明:动态模量试验和高温间接拉伸强度试验不能准确地评价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车辙试验仅适用于区分不同新拌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优劣,是否适用于评价再生混合料尚存疑问;重复荷载试验具有更好的区分度和合理性,并可得到材料的基本力学参数;将基于重复荷载试验的流变次数指数作为抗车辙性能评价指标更为准确;在评价新拌沥青混合料时车辙试验和重复荷载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但是该关系并不能拓展到再生混合料中.  相似文献   

9.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级配类型、油石比、试验温度下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再生料的动稳定度要高于普通沥青混合料,不同的级配类型高出的幅度不同.油石比、温度的变化对再生料动稳定度影响很大,前者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反比关系,后者符合指数函数关系.根据大量的室内试验结果提出了动稳定度指标的建议值.得出的结论对沥青路面废料的再生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敏  邹桂莲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2):3015-3018
为更有针对性地预防沥青路面车辙的产生,选取了混合料类型、温度、荷载、行车速度四个因素,分析其对混合料抗车辙性的影响规律.通过设计正交试验方案,选择动稳定度作为考核指标.分析得出,各因素对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混合料类型、温度、行车速度、荷载.并提出了相关预防车辙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采用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仪,对6组沥青混合料进行车辙试验。分析试验结果发现,对于同一种混合料、相同的试验条件,最大变形量与动稳定度值存在矛盾性。为克服现有车辙评价指标的不足,提出了"位移能量指数"指标。将车辙变形曲线横坐标上的20 min和60 min对应车辙变形曲线围成的闭合区域的面积定义为"位移能量指数",用来衡量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试验结果显示,位移能量指数与最大变形量有很好的相关性;"位移能量指数"体现了车辙变形的发展过程,较动稳定度指标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掺加Duroflex的沥青混合料拌合时间对其抗车辙性能的影响,对不同拌合条件下的AC-20C沥青混合料进行了车辙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都随着拌合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拌合时间从3min延长至11min时,基质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减低比率为49%,而SBS改性沥青动稳定度降低比率高达74%,SBS改性沥青掺加3%Duro的动稳定度降低比率为29%;不同拌合时间会对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产生较大影响,在同等试验条件下掺加Duroflex能够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  相似文献   

13.
间断级配橡胶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我国现行车辙试验、重复加载蠕变试验、动态模量试验等室内试验和工程验证,通过对比间断级配橡胶沥青混合料ARAC13与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混合料SMA13的性能指标,研究ARAC13的抗车辙性能.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在初期压密阶段,ARAC13压缩变形大、模量低;初期压密以后,ARAC13模量增大,抗车辙能力增强.我国现行车辙试验不能模拟围压作用下沥青混合料的压密过程,不能反映ARAC13混合料抗车辙性能在压密前后的变化;重复加载蠕变试验可以反映其性能变化.4年的工程应用表明,重复加载蠕变试验2 000次后的应变次数曲线斜率可以用于评价ARAC13的抗车辙性能,ARAC13的抗车辙性能优于对比的SMA13.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在水泥稳定碎石土和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土两类常用半刚性基层中加入乳化沥青后的强度和收缩路用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乳化沥青使水泥稳定碎石土和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土的强度下降,明显降低了两种混合料的干缩系数和温缩系数,在一定掺量范围内,掺乳化沥青可以减小半刚性基层的收缩开裂,从而使强度满足规范要求。可为半刚性基层路面的防裂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沥青路面长大纵坡路段车辙病害比较突出的现象,为最大限度降低路面的早期破坏,提高耐久性,以沥青混凝土AC-20为基础,通过对矿料级配进行优化设计,得到了一种抗永久变形能力更强的紧密骨架密实结构;选取BMF(北美孚)和浙江石金GBF两种玄武岩纤维,分别采用掺量0.2%、0.3%和0.4%进行车辙试验,分析不同纤维掺量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抗变形能力的改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后的SAC粗集料断级配是一种抗高温永久变形能力很强的矿料级配;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得到提高,当纤维掺量在0.2%~0.3%时增长率比较快,掺量超过0.3%时增长率开始下降;AC_20沥青混合料玄武岩纤维BMF最佳掺量为0.35%,GBF最佳掺量为0.31%。研究成果可为长大纵坡路段沥青路面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梁海明 《科技信息》2011,(16):347-348
本文首先进行了AC-16型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确定了掺加纤维与未掺加纤维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然后进行了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能的试验,对比分析了纤维沥青混合料与普通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最后结合试验结果分析了纤维改善和提高沥青混合料各项路用性能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温拌沥青混合料合理的成型方法、最佳拌合温度及路用性能,采用马歇尔法和旋转压实法(SGC)成型试件,并对不同温度下温拌沥青混合料的体积参数和路用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旋转压实法更适合于温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旋转压实法成型试件的毛体积密度峰值对应的温度即为温拌混合料的最佳拌合温度;在最佳拌合温度下,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各项路用性能均能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对热拌沥青混合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基于集料接触特性的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数字图像技术对沥青混合料的粗集料接触点数与集料倾角进行了分析,采用沥青路面分析仪评价了添加不同沥青的AC-13F、AC-13C与SMA-13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并以粗集料初始接触点数以及沥青软化点为变量建立了车辙深度预估模型,定义了用于级配选择的混合料最佳接触点数以及最小接触点数.结果表明: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可以采用粗集料接触数量以及倾角变化量进行评价,沥青性能主要影响接触点与倾角的变化量;将接触点数量引入混合料的设计中作为级配选择的参考,可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  相似文献   

19.
文中通过试验段不同沥青芯样CPN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高模量、矿物纤维改性沥青具有较好抗车辙性,能够明显提高路面高温稳定性,通过数字图像研究发现两者抗车辙能力优于SBS 改性沥青混合料,适合于重载、长陡坡路段使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验证LY抗车辙剂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改善效果,以LY抗车辙剂、克拉玛依90#沥青、SBS(1-C)改性沥青和玄武岩为试验材料,选取AC-16C矿料级配拌制沥青混合料,分别研究高温重载、高温浸水和不同碾压次数等较苛刻条件下掺加LY抗车辙剂的不同沥青混合料类型的抗车辙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料高温性能通过动稳定度来表征,得出在高温有水及高温重载条件下,LY抗车辙剂对提高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效果显著;碾压次数的适当增加可以提高LY抗车辙剂混合料的动稳定度,但是对于添加0.4%LY改性沥青混合料,增大碾压次数并不能显著提高高温性能,当碾压次数为36次时,该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