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者家族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风尚,具有社会意识性、历史继承性、复杂多样性和隐形教育性等特征。优秀家风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是高校系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是巩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在当前价值观多元时代条件下,将中华优秀传统家风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已成为提高思政理论课实效性的必然趋势。因此,必须将家风教育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中,构建家庭、学校沟通互动机制,依托校园文化第二课堂和借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实现优秀传统家风教育的常态化。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契合的前提条件是两者在价值维度、内容维度、方法维度有相似相通之处。其中,在价值维度上两者都是要培养国家民族的栋梁,使命类似、价值趋同;在内容维度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崇诚信、尚正义、求大同,涵养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方法维度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以文化人”,以理服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教育法、典型教育法、自我教育法等有异曲同工之处。正是这些契合点的存在,才使两者的融合有了更加合理的阐释和坚实的基础。通过深入内里地确认两者的相通之处,抓住核心内在的本质,才能为进一步探索提高教育实效性的靶向路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更是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需要探索研究的重要内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载体和信息资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之举。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形势与新的挑战,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路径具有现实意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路径包括建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协同育人的工作体系,营造教育初心与育人使命相一致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体系,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教学体系,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围绕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原则,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在改进中创新,建立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要通过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促进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利用新媒体技术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加强教师引领示范等路径,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能够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和滋养大学生的心灵成长;但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存在内容模糊、方式单一、环境欠佳等诸多现实问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以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导向革新教学方式、拓展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环节,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具体策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断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相似文献   

6.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个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将经典文本意义向时代价值转化的实践过程。此过程包含文本之释读范式选择的前提性阶段、意义转化的内容转化阶段、表达方式转变的话语输出阶段和载体形式创新的终端传播阶段。四个阶段有各自的实践特征或要求:中西诠释理念交融背景下本土价值的张扬使文本诠释范式渐趋觉醒于本土古典诠释法;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构成要素作为意义的选择框架并据此框架对经典文本内容进行学科鉴别、选择和调适来完成意义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化;话语输出过程不仅要熟练文言文文体,还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话语表达范式;被赋予数字化特点的载体形式应发挥立体化组合传播效应并坚持主流媒体的核心价值引导力。四个阶段在整体性上形成了先后逻辑关系和演绎过程并在这一关系和过程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现代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8.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发挥本国传统文化的功能对国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根基深厚,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更为突出。传统文化教育不但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而且会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长期实践凝结起来的智慧结晶,蕴含着十分丰富的育人资源,其中的廉洁思想也尤为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廉洁教育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文化认同与自信以及提高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廉洁教育可以借力于课堂教学、实践教育、自主学习、文化场域、网络传播而展开。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命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高度。二者的有机结合得益于内容的契合性和二者的相互建构与成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二者结合巩固和强化了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今对其文化功能认可并未达到普遍共识,对其内容和价值的挖掘缺乏系统的指导和合理有效的建设对策。从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所包含的文化传承功能、文化创新功能、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实践功能的分析出发,探讨高等农业院校弘扬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着力点:自农耕神话发展的“人本精神”与自然和谐发展观、自农耕文化引申的守望相助的家庭伦理与耕读传家思想观,指出高等农业院校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可行路径,包括强化高等农业院校党委统筹领导、引导课程思政挖掘农耕文化资源、推动农耕文化建设区与农林特色社会实践相结合、建立耕读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及农林特色校园文化景观,在传承中发展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进而推动高等农业院校的文化建设和国家文化的总体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中华优秀文化赋能冶金工程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冶金工程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提高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新征程上,需将中华优秀文化嵌入冶金工程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以中华优秀文化赋能其主体、客体、载体、环体,提升教育的针对性、系统性、亲和力、吸引力,不断开辟冶金工程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新境界。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认真分析当代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刻阐述了传统文化的主体价值,并充分认识到发挥传统文化的主体价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另外,也进一步明确了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多年的发展,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教育价值,它是彰显民族精神的一面旗帜,更是引领中华儿女不懈奋斗的精神力量.文章分析了阻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因素,指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认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不仅可以打开思政教育的新思路,还可以充实思政教育内容、创新思政教育途径,对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文化浪潮极大冲击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使得大学生在行为、心理、价值观等方面产生重大变化,使得他们的人格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至关重要.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对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更好地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明确传统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融合是坚持文化自信的表现,可以帮助高校更好实现立德树人目标,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和创造性转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提高文化思政能力,深度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政治资源并有效地加以运用;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与中国历史教育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度解读传统文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观,增强大学生创造性转化和运用传统文化的能力;继承和借鉴中华传统道德教育方法,促进大学生知行合一,不断提升思政课文化育人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历史教育承载着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育功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处世之道、立世之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历史教育相嵌合是增强教育生命力、感染力和实效性的题中之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的高校历史教育,必须要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厘清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遵循,是深化世界多元文化交往与交流的现实需要,也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引领未来的重要内容。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层面都已取得初步进展,但同时也存在着理论整体研究不足、实践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进入新时代,必须把握好四个着力点:挖掘思想理论资源,重视主题教育实践,优化科研队伍建设,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9.
20.
大学要加强人文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要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教育的重要日程。其主要作法是: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寓于大学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心育等素质教育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