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对美国油气田挥发性有机物( VOCs)管控要求、排放系数、可行技术及相关治理费用进行梳理总 结,为我国油气田 VOCs排放标准、排污许可申请技术规范、污染源核算技术指南等制定以及油气田企业 VOCs 治理提供借鉴。美国新建污染源控制标准主要对油气田油气井完井、储存、气动阀、气动泵、压缩机、设备泄漏、 无组织逸散等 VOCs污染源提出管控要求。参照我国当前石油化学工业 VOCs管控理念,可将上述污染源归 为设备和管道组件密封点、物料转移和输送、工艺无组织、储存4个源项进行管控。  相似文献   

2.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导致雾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油气生产单位加强VOCs治理管 控尤为重要。文章对照新颁布的GB 39728—2020《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针对标 准生效时间、重点地区等存疑点进行厘清,明确油气生产单位VOCs治理管控重点环节,通过对某油田现有 原油储罐进行梳理,进一步论证挥发性有机液体储存重点治理范畴,提出治理建议,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和借鉴性。  相似文献   

3.
周娟  张海玲  邱奇 《城市勘测》2017,27(6):27-28
文章分析和梳理了石油生产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来源和控制技术。针对油田VOCs排放点众多、排放无规律且组分复杂的特点,提出源头和过程控制是油田VOCs治理的关键,项目初建时应将控制措施考虑在内,从根源上减少泄漏。同时应结合企业实际生产情况,综合考虑VOCs组成、浓度、处理效率、与工艺的协同性、成本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末端控制技术,以有效控制VOCs的排放。  相似文献   

4.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在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学企业得以广泛应用,但在油气开采、处理等 上游企业应用案例较少。采用LDAR技术对国内某天然气处理厂生产装置开展动静设备密封点的泄漏检测和 统计分析工作,共发现泄漏密封点23个,总泄漏率为0.47%;初次修复成功率为26.1%,修复后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量为1.8648t/a。通过开展LDAR工作,减少了VOCs的排放,为油气开采、处理等油气生产上 游企业治理VOCs无组织排放提供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5.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空气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对环境影响极大的有机污染物,VOCs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对环境安全以及人类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对空气中VOCs的监测和治理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治理VOCs的方法较多,比如回收技术、氧化技术、生物处理技术等,但这些技术还不够成熟,所以寻找一种处理效果好、成本低、安全性高、无二次污染的技术,是未来VOCs治理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4)
油气集输系统作为油气开采的重要环节和主要能耗环节,其工程投资一般占地面工程总投资的50%左右,能耗约占油气田生产能耗的35%,随着全球油气价格的下降和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节能降耗成为油气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油气集输系统节能技术进行了分析,在长庆油田进行了改造应用。经对比监测,2014年节约电能422.25×104k Wh,节约原油1950 t,节约天然气129.75×104m3,折合标准煤5921.76 t。  相似文献   

7.
结合《砖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9620-2013)和目前的烧结砖生产工艺,烧结砖行业烟气治理的技术路线,建议按重要程度分四步走:第一步首先要改造烧成、干燥工艺,降低即烟气含氧量;第二步是通过选择原料、燃料来减少产生SO_2、NO_x、氟化物等的物质进入制砖工艺中;第三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改变燃烧条件抑制SO_2、NO_x生成;第四步才是对烟气采取脱硫、除尘等治理措施即末端治理,实现达标排放。根据目前国家排放标准和行业实际情况,第四步末端治理是最被动、最不经济、也是效果最差的一步,烟气治理的重点应是第一、二、三步工作,最后完善末端治理,促进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8.
文章研究了采用DNB(反硝化细菌)抑制硫酸盐还原工艺,降低石油集输系统中H2S浓度的本源微生物治理H2S模式。该工艺在实验中采用两级UASB(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串联来实现。实验表明:在一级反应器成功启动后,其水中的S2-浓度达到120 mg/L,SO42-的浓度为200 mg/L,硫酸盐转化率可达75%以上;二级UASB启动以后,出水S2-降低至20 mg/L以下,去除率约83%。进一步实验表明SO42-/NO2-质量浓度比、ORP(氧化还原电位)均会对SRB产生抑制作用。研究结果对石油集输系统中H2S气体的控制具有参考价值,该技术在长庆油田现场实验,能使油井H2S浓度平均降幅达到87%,有效降低了长庆油田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9.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是造成我国大持续大面积出现雾霾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当前治理大气污染的重点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VOCs排放及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VOCs管理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讨探,并进一步提出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创新管理模式、实施工业源"过程管理"等措施,加速实现VOCs污染物减排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是造成我国大持续大面积出现雾霾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当前治理大气污染的重点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VOCs排放及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VOCs管理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讨探,并进一步提出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创新管理模式、实施工业源"过程管理"等措施,加速实现VOCs污染物减排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是控制VOCs无组织排放的重要方法,但在天然气行业应用较少。对A天然气净化厂的一列净化装置(原料气过滤分离单元、脱硫脱碳单元、脱水单元)开展动静密封点LDAR工作。通过装置情况调研、密封点台账建立、现场检测、泄漏修复、数据核算分析等将LDAR技术全流程在天然气净化厂进行应用。结果表明:净化装置实现VOCs减排率达80.22%,具有较好的减排效果。现场应用证明LDAR技术是控制天然气行业VOCs无组织排放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23)
随着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持续深化,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有效治理凸显出关键意义。如何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污染治理中,有效应用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LDAR),已经成为业内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LDAR技术的相关内容,分析了当前化工行业VOCs污染控制现状及问题,研究了VOCs污染治理中LDAR技术的有效应用,并结合实践经验,探讨了其应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油气田开发建设期和油气生产期的排放来源、过程、形式及工况;调研美国油气田VOCs排放估算方法,介绍了烟道取样法、排放系数法、模型法和物料衡算法4种常用方法。通过比较国内外油气田VOCs排放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提升我国VOCs的治理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结合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线监测政策要求,调研行业企业VOCs在线监测设施安装 现状。40余家炼化企业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石化企业VOCs在线监测设施安装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比对数 据误差较大、安装源项要求不统一、无组织排放精细化监管有待探索、处理效率一拖二监测方式有待明确、石油 化学工业适用性需进一步研究等问题,提出明确石化行业VOCs在线监测安装源项要求,明确石化行业VOCs排放重点源,加快技术规范、比对标准程序、合格产品目录制订等对策建议,探索石化企业VOCs整体排放监管监测模式。  相似文献   

15.
正开展汽车涂装行业监管技术方法体系研究,加强相关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管理,可以促进行业工艺水平和污染治理技术的进步,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对汽车涂装行业开展VOCs监控需要从管理部门的监管需求出发,涵盖原辅材料、工艺过程、无组织排放、有组织排放到治理设施的整个生产流程进行全面控制,才能取得预期效果。1源头控制涂装过程中的大量挥发性有机气体主要来源于涂  相似文献   

16.
污泥堆肥过程中致臭挥发性有机物的产生和释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郑州八岗污泥处置厂污泥好氧堆肥发酵高温前期(第5天)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产生与释放特征。结果表明,污泥堆肥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致臭VOCs为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醚、丙酮、1-丁烯;致臭VOCs从堆体内部到车间人员活动处的扩散过程中,其浓度可降低89.3%~99.9%,低于《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所规定的限值,厂区不存在VOCs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7.
分析总结了国内外VOCs的定义差异和国内外VOCs控制的主要污染物控制指标,阐述了前端过程控制和后端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VOCs控制的基础上,对VOCs的主要控制技术进行了综述,比较了我国的实际情况,并提出了一些有关企业VOCs控制与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未将温室气体纳入大气污染物,而是规定VOCs与温室气体 实施协同控制。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工业中VOCs和CH4具有同根、同源性,VOCs是其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同时也会产生CH4排放。GB39728—2020《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协同控制CH4。文章从协同控制的必要性、排放源分析、VOCs与CH4协同控制、标准实施的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对该标准主要内容进行解读,以期为标准的落地实施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定义、来源及污染特性,探讨了吸附、催化燃烧、生物净化三种常用的VOCs治理技术,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VOCs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对改善空气质量状况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气质联用(GC/MS)方法研究了污泥堆肥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浓度水平和反应活性。结果表明,污泥堆肥过程中产生和排放的VOCs主要包括烷烃、烯烃、芳香烃、含氧有机化合物,VOCs产生量和排放量分别为34 052.0、710.8μg/m3,排放量仅为产生量的2.1%。产生的VOCs主要组分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1-丁烯、丙酮和乙醇,其中烯烃类产生量最大,占比为76.43%;排放的VOCs主要组分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2-丁酮、乙醇和丙酮,其中以含氧有机物类浓度最大。VOCs组分的反应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烯烃类、含氧有机物类、芳香烃类和烷烃类,产生和排放的VOCs最大臭氧生成潜势分别为264 164.8、2 038.3μg/m3,从产生到排放VOCs最大臭氧生成潜势降低了99.2%。考虑到含氧有机物类VOCs光解反应对O3生成的贡献,用增量反应活性法评价污泥好氧发酵过程产生和排放的VOCs对近地层大气圈的危害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