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股骨颈轴向控制髓内钉与A—P型GAMMA钉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股骨颈轴向控制髓内钉(axialcontrolledintramedullarynailofthefemoralneck,即ACINFN钉)的生物力学性能,为临床应用提供力学依据.方法24具新鲜尸体股骨标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两个实验组.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实验组制成EvansⅠ型粗隆间骨折模型,分别用材料、规格相同的ACINFN钉和A-P型GAMMA钉固定.各组均在双轴液压伺服生物材料测试实验机上做抗压和抗扭转实验.结果在300N的压力下,对照组、ACINFN钉组和A-P型GAMMA钉组的压缩刚度分别为(1568.06±365.81)、(1166.53±91.8)和(224.11±66.45)N/m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扭角为5°时,对照组、ACINFN钉组和A-P型GAMMA钉组的扭转刚度分别为(1.14±0.19)、(1.076±0.125)和(0.114±0.065)N@m/deg,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ACINFN钉在抗压和抗扭转性能方面明显优于A-P型GAMMA钉,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根充糊剂根管填充联合冠修复治疗隐裂性牙髓病的效果.方法:隐裂性牙髓病患者156例分为A、B、C组三组,分别使用Cortisomol糊剂、Vitapex糊剂、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填充联合纤维桩冠修复.观察三组疼痛率、咀嚼功能(咀嚼效率、咬合力)、患牙相关指标(牙龈指数、出血指数、松动度)、语言和美观功能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疼痛发生率(15.79%)低于B组、C组(50.98%、50.00%)(P<0.05).A组治疗后咀嚼效率为(86.72±7.45%)%,咬合力为(138.72±16.82)Ibs,B组分别为(74.38±8.15)%、(103.45±12.37)Ibs,C组分别为(73.77±7.23)%、(101.72±11.84)Ibs,A组均高于B组、C组(P<0.05);A组牙龈指数牙龈指数(0.42±0.24)、出血指数(0.51±0.22)、松动度评分(0.53±0.14)低于B组(0.77±0.28、0.83±0.27、0.74±0.18)和C组(0.89±0.35、0.71±0.16、0.72±0.33)(P<0.05).三组语言功能、美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98.25%)高于B组(80.38%)、C组(81.25%).A组并发症发生率(5.26%)低于B组(19.61%)、C组(22.92%)(P<0.05).结论:隐裂性牙髓病应用Cortisomol糊剂疗效优于Vitapex等糊剂,主要体现在能进一步缓解疼痛,改善咀嚼功能、改善患牙健康,提高整体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加压空心螺钉及形状记忆合金骑缝钉在三关节融合术内固定中的生物力学差异,为形状记忆合金骑缝钉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1例重度僵硬型马蹄足患者的足部二维CT数据,通过Mimics和Geomagic软件构建三关节融合术后模型,并利用SolidWorks 2021软件建立三关节融合内固定几何模型;根据使用固定钉类型和组合方式(加压空心螺钉和形状记忆合金骑缝钉)分为A、B、C、D共4种固定方案;在ABAQUS软件中分析模拟中立位生理载荷下不同内固定方案模型的生物力学特性。结果 方案D内固定模型距下、距舟、跟骰关节融合面端面最大位移均大于方案A、B、C;方案D内固定模型距舟关节、跟骰关节融合面内外侧位移之差分别为13.10%、13.60%,与其他3种固定方案相比融合面位移更接近于平行位移;方案D内固定模型距下、距舟、跟骰关节融合面最大von Mises应力均大于方案A、B、C。结论 应用方案D(距舟关节和跟骰关节融合面使用骑缝钉内固定,距下关节融合面使用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能够使三关节融合术后内固定融合面具有稳定性,并为其提供近似平行微动,产生适当的融合面应力使融合端面接触更紧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隐裂牙保存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38例138颗隐裂牙根据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分别进行树脂充填,根管治疗及全冠修复的综合治疗.结果 经综合治疗的隐裂牙随访2-3年,总有效率为90.57%.结论 对隐裂牙进行保存修复治疗,特别是全冠修复有利于保存患牙.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冠修复隐裂牙及折裂牙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隐裂牙及折裂牙的3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15例80颗牙)和对照组(15例65颗牙),对照组采用传统用传统可摘局部修复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套筒冠义齿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口腔菌斑指数(PLI)、牙齿松动度及治疗效果的比较.结果 术后12个月观察组的PLI、牙齿松动度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套筒冠义齿修复隐裂牙及折裂牙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采用全冠修复早期隐裂牙以保存活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颗早期隐裂牙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3颗患牙采用调牙合、脱敏或充填治疗方法;修复组35颗患牙采用金属或金属烤瓷全冠修复.两组追踪观察2年.结果 治疗组2年成功率为69.7%,修复组2年成功率为88.6%.结论 全冠修复早期隐裂牙能够有效保存活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05例牙隐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临床确诊的牙隐裂患者105例共128颗隐裂牙,根据其不同的症状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以综合治疗方法为主,包括调牙合,缺失牙修复,隐裂牙处理等,同时根据患者特殊情况予以不同方法修整,观察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牙隐裂患者105例共128颗隐裂牙,治愈85颗,占67.4%,好转24颗,占19.0%,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6.5%。结论综合治疗为主,辅以修整的方法治疗牙隐裂的临床疗效好,不但能防止牙髓炎和牙折裂的发生,延长患牙的使用寿命,还能提高患者咀嚼效率和生活质量,同时牙隐裂应当及早发现,并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钉道局部点状固化技术在体外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效果。方法选用30个新鲜成年山羊腰椎。每一个椎体一侧椎弓根常规置钉(空白组);另一侧对钉道局部进行点状固化处理后拧入螺钉(实验组)。24h后,随机选取10个椎体行轴向拔出实验,其余20个椎体行周期抗屈实验。结果螺钉最大轴向拔出力(Fmax):空白组(637.60±109.95)N,实验组(816.50±134.88)N;螺钉拔出的能量吸收值:空白组(1.268±0.252)J,实验组(1.631±0.269)J,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期抗屈试验中,实验组的螺钉能够耐受更大的负荷或者在同等负荷下所产生的位移较小。结论钉道局部点状固化技术可以显著增加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稳定性,为临床解决螺钉松动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牙隐裂的形成原因及探讨牙隐裂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72例临床确诊牙隐裂的患者进行临床病因分析,对早期无牙髓及根尖感染的隐裂牙进行全冠修复及调牙合充填修复,对牙髓及根尖感染的隐裂牙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后再行全冠修复.结果 一年后随访,调牙合充填修复24颗,成功15颗,好转2颗,失败7颗.全冠修复活髓牙23颗,成功19颗,好转2颗,失败2颗.结论 隐裂牙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全冠修复是保存患牙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交锁髓内钉对尺骨鹰嘴横形骨折的固定效果。方法 收集9对新鲜尺骨标本,建立尺骨鹰嘴横形骨折模型,分别利用克氏针张力带、交锁髓内钉修复骨折;分别模拟肘关节屈曲30°、45°和60°下,在肱三头肌腱处施加幅值25 N、均值45 N和频率0.5 Hz循环动态拉力载荷,记录标本在300个循环周期下的骨折位移。结果 屈曲30°时,交锁髓内钉组、克氏针张力带组骨折位移分别为(1.831±0.333)、(3.723±2.390) mm (P=0.024);屈曲45°时,交锁髓内钉组、克氏针张力带组骨折位移为分别(1.167±0.374)、(2.455±0.609) mm (P=0);屈曲60°时,交锁髓内钉组、克氏针张力带组骨折位移分别为(1.407±0.342)、(3.112±1.025) mm(P=0)。交锁髓内钉修复的骨折位移更小。结论 交锁髓内钉的力学性能优于克氏针张力带,交锁髓内钉固定尺骨鹰嘴横形骨折更稳定、更牢固;且利用操作工具安装交锁髓内钉,手术更精准、快捷,手术效率得到极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