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化工》2021,48(5)
为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码头平台、堆场、装卸区的初期雨水应做到依规收集和处理等,通过重构收集系统、优化处理系统、完善应急系统、完备在线监测系统,可有效防止受污染雨水外排周边水体。文章针对码头雨水系统特点,重点阐述了雨水系统改造中分区原则、重要参数的确定方法,为以后类似工程的雨水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转运站的初期雨水因受生活垃圾的影响,COD、SS、BOD5超标,必须对其进行收集处理。初期雨水量可根据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同时初期雨水需与屋面雨水、其他区域地面雨水分管网收集后用泵提升至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初期雨水池收集系统可根据需要选择自动控制或机械控制。  相似文献   

3.
工业区初期雨水污染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区初期雨水的污染物成分相比城市中心区初期雨水要复杂得多,若没有经过适当地处理将会对后期雨水造成污染,影响回用。通过分析工业区初期雨水的污染来源及污染特征,结合案例对工业初期雨水收集处理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以期为我国工业区初期雨水污染控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徐文征 《净水技术》2012,31(4):13-16
通过活性污泥2号模型(ASM2)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接纳初期雨水处理效果进行模拟分析,探讨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初期雨水的可行性。模拟结果表明城市污水处理厂具备接纳初期雨水进行处理的能力,且适当增加池容可有效提高接纳初期雨水后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降雨过程理论分析的初期雨水调蓄容积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志斌  赵智  郑璞 《净水技术》2011,30(1):75-78
以我国现行规范的极限强度理论为基础,从雨水管道设计流量公式出发,考虑到初期降雨强度的时间变化,将一场雨划分为两场雨,推求了一场降雨的收集调蓄过程中初期雨水和洁净雨水累积量的变化规律,并给出在某重现期下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6.
曾盛松  郭庆  邓健 《广东化工》2023,(2):144-146+127
某港口现有散货堆场初期雨水,未经处理直接外排至市政管网,为响应环保要求,提高环保设施管理水平,本文对某港口初期雨水收集处理进行设计,主要含初期雨水的计算、收集及达标处理,计算采用参考港口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和室外排水规范比较采用最大值,初期雨水处置采用混凝沉淀工艺,出水达到地方《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7.
张超 《净水技术》2020,39(3):59-63
面源污染对城市水系构成严重威胁,初期雨水已经成为城市水体黑臭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新区建设,针对京津合作示范区初期雨水治理问题,通过对区域初雨的水量、水质等特点进行分析,自排区采用人工湿地处理方案,强排区采用末端截流调蓄处理雨水治理方案。初期雨水的治理将有效减少污染物排入示范区规划水系,保证了良好的水质。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研究了国内外城市在收集和利用雨水上的相关研究及应用状况,提出了城市在初期收集雨水方面上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城市在初期收集雨水中设计处理技术、负荷评估等各项参数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雨水处理回收利用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粉煤灰陶粒对初期雨水的处理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本试验选用粉煤灰陶粒作为吸附剂,考察人工湿地上面种植绿化植物且粉煤灰陶粒作为中部填料层时吸附时间对处理初期雨水的实际效果的影响,同时考察此填料层对初期雨水和后续雨水的污染物质如COD、TN、TP和重金属等的分别处理效果,另外考察此填料层对雨水长期处理运行条件下微生物的生物膜的影响。结果表明,流量一定时,随着吸附时间的增长,陶粒对水中污染物质的吸附量增大,但吸附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吸附时间一定时,随着流量的增大,陶粒对初期雨水中的TP、TN、COD的吸附剩余浓度大且吸附率降低;装置处理后期对初期雨水中的污染物的吸附效果有较大提升,分析为微生物作用下的影响;三种物质总的吸附规律是低浓度时去除率高,高浓度时去除率低。  相似文献   

10.
初期雨水污染治理是湖溪河综合整治工程中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工程特点研究,采用初期雨水就地处理的工程方案。初期雨水截留调蓄标准采用8 mm降雨量,处理设施规模为3×10~4 m~3/d,调蓄处理设施采用全地下式的建设方案。TP、SS指标作为处理设施设计出水水质的控制要求,处理工艺采用"平流沉砂池-加砂高速沉淀池-转鼓过滤-紫外消毒"的组合工艺。  相似文献   

11.
田玉萍  刘杰 《水处理技术》2020,46(1):137-140
针对广南高速某服务区缺水问题突出、远离城市、工程性引入自来水造价惊人等问题,设计采用"地下水淡化+污水深度处理+中水回用+雨水补给"的全过程资源化利用模式。地下水经淡化膜系统净化处理后,达到GB5749-2006规定指标,可供服务区生活用水;然后,服务区产生的废水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达到GB 8978-1996中一级标准,设计处理量为140 m^3/d。中水回用系统对污水处理系统出水和收集雨水进行深度处理,使之达到GB/T18920-2002标准,根据最大用水量,中水回用系统处理量为200 m^3/d。增加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通过计算,设计处理量为50 m^3/d。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密度澄清器处理初期雨水,以减轻其对南淝河水体的污染。通过改变高密度澄清器的进水流量、加药量以及运行条件,确定本工艺的最佳流量以及不同降雨污染负荷对应的最佳投药量,并保证工艺能在尽量减少药剂成本的状况下运行。在流量为60 m3/h的条件下,SS去除率最高可达91.6%,CODCr去除率最高达63.8%,出水水质良好;对于进水SS、CODCr的质量浓度分别在200~350、150~300 mg/L的小雨,取PAC、PAM的投加量分别约为20、1.2 mg/L。对于进水SS、CODCr的质量浓度分别在600~900、300~600 mg/L的大雨,取PAC、PAM的投加量分别约为30、1~2 mg/L,可以经济有效地达到最佳去除率;运行一段时间后,开启污泥回流系统,并将加药量降低到原加药量的50%~60%,这样既可降低污水处理成本,又能有效去除污染物。  相似文献   

13.
某机械加工企业园区建设不同途径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采用生物流化床、人工湿地等技术对企业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和生态净化,对收集到的雨水进行过滤净化。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和雨水经处理后达到GB/T 18921—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要求后,回用于景观湖给水。该工程的建设减少了企业污染物的排放,节约水资源,实现了水资源的再利用。  相似文献   

14.
聂俊英 《净水技术》2013,32(5):82-84
轨道交通线产生的污水通常纳入污水管网,当污水无条件重力流进入污水管网时,通常采用污水泵或真空泵将污水压力外排。但少部分污水排放点附近无市政污水管网,为了减少污水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需要将污水处理后排放。除污水外,轨道交通线雨水的重现期取值较大,雨水量大,当现有雨水管道无法容纳全部轨道交通系统产生的雨水,又无条件设专用雨水管道时,考虑错峰排入现有城市雨水管网,需要设置容积合理的雨水调蓄池,同时可以考虑回用部分雨水。轨道交通线的车辆基地的设计雨水量大,用水量大,设置雨水调蓄池是比较合理的。  相似文献   

15.
袁栋栋  杨芳 《广东化工》2014,(9):163-164,155
城市污水处理厂对解决我国日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过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达不到地表水标准,产生剩余污泥,释放恶臭气体、温室气体和气溶胶等,以上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而且污水处理厂运行时需要外界提供大量能量。本研究针对以上问题,基于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理念,提出了"环境友好型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理念。该污水厂将污水处理单元、污泥处理和产电单元、恶臭气体、气溶胶和温室气体处理单元以及太阳能发电单元等有机融合,单元与单元之间互相促进,能基本实现污染零排放,且能源需求量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6.
付苗 《广东化工》2014,(10):193-194
油田废水主要由油田采出水及处理系统产生,成分复杂,含油及悬浮物含量严重超标,直接回收会导致下游污水处理系统水质超标,从而影响油田正常注水作业。因此结合油田实际,利用油田停用设施,开展工艺改造,同时根据外排污水水质特征,研究出适宜的污水处理药剂,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污水外排量,防止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7.
邴帅  王琳  赵萌  周铄 《净水技术》2011,30(2):76-80
雨污合流导致雨季大量的雨水涌入城市污水处理厂,使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行,能耗增大。同时由于河流无清洁水补给,河流水位持续走低,因此雨污分流势在必行。该文介绍了昆明市的雨污分流工程现状及措施,就调研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用于城市污水处理用浓缩脱水一体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浓缩脱水已被广泛用于城市及工业污水的污泥脱水中,目前被广泛采用的脱水设备有带式压榨过滤机、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板框厢式压滤机等,由于脱水工艺的要求,为了减少因浓缩过程时间较长,结合在污泥中的氮磷重新释放后进入水体,造成藻类的繁殖和对水系的进一步污染,要求机械脱水设备能够对沉淀池中底流进行直接处理,即浓缩脱水一体化处理。  相似文献   

19.
简易垃圾填埋场封场设计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建文  郑侠 《广东化工》2004,31(1):55-57
简易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由垃圾堆体整形、终场覆盖、雨水收集与导排、填埋气的导排与处理、渗滤液收集与处理、安全与环境检测等系统组成。结合具体情况,优化设计,最大限度减少垃圾填埋场污染环境,节省投资。  相似文献   

20.
路兵华  陈虹  曾伟 《净水技术》2011,30(1):84-86
介绍了深圳某小区所采用的中水回用技术和雨水资源化技术,并对其节水效果进行了探讨。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和雨水可以作为中水回用,实现了污水零排放和雨水资源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