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2 毫秒
1.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ACEI)与缬沙坦(ARB)联合应用对原发高血压患者尿蛋白排泄的影响。方法30例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测定基础血压水平,24小时尿蛋白定量,经贝那普利治疗4周后再次测定24小时尿蛋白定量,然后加用缬沙坦治疗4周,观察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变化。结果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平均24小时尿蛋白定量0.7±0.5g/L。贝那普利10mg/d治疗后平均24小时尿蛋白定量0.5±0.4g/L(与治疗前P〈0.01);联合应用缬沙坦80mg/d治疗4周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0.3±0.3g/L与联合用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贝那普利与缬沙坦联合应用对原发性高血压减少尿蛋白排泄的作用优于贝那普利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73例轻中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服用贝那普利10mg,1次/日;氯沙坦50mg,1次/日;对照组单用贝那普利10mg,1次/日,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用药前后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组总有效率为94.7%,单用贝那普利组总有效率为76.3%,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且耐受性和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PGE1)联合贝那普利对早期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早期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52例,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分为对照组、PGE1组、贝那普利组、PGE1+贝那普利组。对照组仅给予限制蛋白饮食,血脂升高者给予降脂等一般治疗;PGE1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PGE1 100μg加5%葡萄糖100 mL静滴,每日1次,共用4周;贝那普利组在对照组地基础上给予贝那普利10 mg/d,如无副作用及低血压,增加剂量至20 mg/d;PGE1+贝那普利组在PGE1组的基础上合用贝那普利10~20 mg/d,每日1次,共用4周。结果与治疗前比较,除对照组外,PGE1组、贝那普利组与PGE1+贝那普利组24 h尿白蛋白量均有下降(P〈0.01);与其他组比较,PGE1+贝那普利组作用更显著(P〈0.05)。结论 PGE1联合贝那普利对早期特发性膜性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36例IgA肾病患者应用贝那普利治疗后尿蛋白的变化.探讨贝那普利对IgA肾病患者的作用.方法 36例IgA肾病患者,全部经肾活检确诊,将病人分成3组,1组:大量蛋白尿组(尿蛋白定量≥3.0g/d).2组:中等量蛋白尿组(尿蛋白量>1g/d,但<3.0g/d)).3组:小量蛋白尿组(尿蛋白量<1g/d).三组患者均服用贝那普利:10mg/片,一天二次,每次一片,总疗程为12周.疗效判断显效:疗程结束时尿蛋白定量下降≥75%或转为阴性.有效:疗程结束对尿蛋白定量下降>25%但<75%.无效:疗程结束时,尿蛋白定量下降<25%或未减少,或反而增加.结果 所有患者在服用贝那普利后尿蛋白均有下降,总有效率:1组为80%,2组为85%,3组为72.7%.本组36例患者,血压增高者12例,经服用贝那普利后血压均降至正常,其余23例血压正常者,服用贝那普利后血压并不下降.结论 贝那普利对小量,中等量及大量蛋白尿的IgA肾病患者均有明显的降蛋白尿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中等量蛋白尿者其降白蛋白的作用尤为明显.疗效的好坏与其病理改变的轻重有一定关系.因此我们认为可作为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无效的IgA肾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36例IgA肾病患者应用贝那普利治疗后尿蛋白的变化.探讨贝那普利对IgA肾病患者的作用.方法 36例IgA肾病患者,全部经肾活检确诊,将病人分成3组,1组:大量蛋白尿组(尿蛋白定量≥3.0g/d).2组:中等量蛋白尿组(尿蛋白量>1g/d,但<3.0g/d)).3组:小量蛋白尿组(尿蛋白量<1g/d).三组患者均服用贝那普利:10mg/片,一天二次,每次一片,总疗程为12周.疗效判断显效:疗程结束时尿蛋白定量下降≥75%或转为阴性.有效:疗程结束对尿蛋白定量下降>25%但<75%.无效:疗程结束时,尿蛋白定量下降<25%或未减少,或反而增加.结果 所有患者在服用贝那普利后尿蛋白均有下降,总有效率:1组为80%,2组为85%,3组为72.7%.本组36例患者,血压增高者12例,经服用贝那普利后血压均降至正常,其余23例血压正常者,服用贝那普利后血压并不下降.结论 贝那普利对小量,中等量及大量蛋白尿的IgA肾病患者均有明显的降蛋白尿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中等量蛋白尿者其降白蛋白的作用尤为明显.疗效的好坏与其病理改变的轻重有一定关系.因此我们认为可作为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无效的IgA肾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与贝那普利单独及联合用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对江西省泰和县人民医院25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完全对照试验1∶1∶1的比例随机分为3组:氨氯地平组(氨氯地平10 mg/d,n=85)、贝那普利组(贝那普利20 mg/d,n=85)、联合用药组(氨氯地平5 mg/d+贝那普利10mg/d,n=85)。观察3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年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氨氯地平组85例给予氨氯地平10 mg/d,连续治疗3年后显效53例,有效19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84.7%。贝那普利组给予贝那普利20 mg/d,连续治疗3年后显效56例,有效1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5.9%。联合用药组给予氨氯地平5mg/d+贝那普利10 mg/d,治疗3年后显效75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6%。结论氨氯地平与贝那普利单独及联合用药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均有效,而联合用药比单独用药的降血压效果更好,耐受性好。氨氯地平与贝那普利联合用药,使用方便、经济,可推荐给老年高血压患者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观察贝那普利与吲哚帕胺合用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以及对脑卒中的影响。方法86例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单用贝那普利10mg,每日1次;第2组贝那普利10mg,每日1次,加用吲哚帕胺2.5mg,每日1次;两组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测定治疗前后血压,观察脑卒中的发生情况。结果贝那普利加吲哚帕胺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贝那普利组,且脑卒中发生率及复发率明显减低。结论贝那普利联用吲哚帕胺降压效果优于单用贝那普利组,且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的降压疗效与血浆肾素水平的相关性,寻找原发性高血压的血浆肾素水平的疗效筛选切点。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到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年龄≥16岁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实验第一阶段按照单盲的原则全部应用贝那普利10 mg/d,3周。如果血压达标(<140/90 mm Hg)即可退出研究,如血压未达标,进入第二阶段,按照随机、双盲的原则分为两组:贝那普利组(75例)和贝那普利联合比索洛尔组(75例),检测治疗前后血压及肝肾功能、血脂、电解质、血糖和血常规。通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评估血浆肾素水平对贝那普利的降压疗效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及其筛选切点。结果双盲治疗后,与贝那普利组比较,贝那普利联合比索洛尔组血压下降明显,收缩压[(130.0±13.0)mm Hg vs(125.9±9.7)mm Hg],P<0.05;舒张压[(89.7±8.6)mm Hg vs(84.0±7.9)mm Hg],P<0.05。ROC曲线下面积计算血浆肾素活性(PRA)>2.69μg/(h.m in)是高肾素型高血压疗效的筛选切点,大于此切点建议应用贝那普利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其预测灵敏度和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94.8%。结论贝那普利联合比索洛尔降压的效果较贝那普利加量效果更好,PRA>2.69μg/(h.m in)是高肾素型高血压疗效的筛选切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健康受试者单剂量与多剂量口服复方苯磺酸氨氯地平/盐酸贝那普利片后的药动学。 方法 LC-MS/MS测定单剂量与多剂量给药后氨氯地平与贝那普利及贝那普利拉血药浓度并利用DAS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单剂量给药氨氯地平与贝那普利及贝那普利拉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是:t1/2为(47.3±10.6),(1.3±0.4)和(4.5±0.6) h,Cmax为(6.4±1.5),(136.5±40.2)和(158.3±46.7)μg·L-1,AUC0-t为(267.7±88.4),(144.3±46.7)和(891.4±265.4)μg·h·L-1;多剂量给药氨氯地平与贝那普利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是:t1/2为(45.1±8.7),(1.4±0.4)和(5.3±0.8)h,Cmax为(8.2±1.8),(142.4±47.5)和(165.2±40.8)μg·L-1,AUC0-t为(413.5±102.4),(155.7±52.8)和(915.7±316.9)μg·h·L-1,R为(1.6±0.6)、(1.0±0.1)和(1.2±0.1)。结论 复方苯磺酸氨氯地平/盐酸贝那普利片2组分及活性代谢产物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吸收速率和消除速度不随连续给药变化,但连续给药后苯磺酸氨氯地平在体内有轻微蓄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贝那普利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给予患者贝那普利,观察用药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用药前后心功能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 贝那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兔灌胃美敏伪麻溶液后血浆中的盐酸伪麻黄碱的LC/MS/MS测定方法,并研究该制剂的药动学。方法兔灌胃给药后采集各时点血样,经甲醇沉淀蛋白法处理,应用HPLC-ESI-三级四极杆串联质谱测定盐酸伪麻黄碱的浓度,采用统计矩分析方法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盐酸伪麻黄碱的线性范围为1~300 ng.mL-1(r=0.995 5),回收率为97.5%~108.5%,RSD均小于10%;药动学参数:t1/2为(1.8&#177;0.4)h,Cm ax为(26.6&#177;9.6)μg.L-1,Tm ax为(0.6&#177;0.3)h,AUC0-t为(82.8&#177;24.6)μg.h.L-1。结论建立的方法灵敏、准确、快速、特异性强,适用于盐酸伪麻黄碱的血药浓度测定和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红参加工过程中人参皂苷的变化机制。方法采用HPLC/MS/MS方法对生晒人参中主要皂苷类成分进行结构推测。用HPLC/MS方法对生晒人参和红参中的二醇型、三醇型和齐墩果酸型人参皂苷进行比较。结果在红参加工过程中丙二酸单酰人参皂苷酯键水解产生相应的人参皂苷,脱羧产生相应的糖乙酰化人参皂苷。在加工过程中达玛烷型人参皂苷主要发生20位糖苷键水解和异构化。齐墩果酸型皂苷发生酯苷键和醚苷键的水解。结论人参加工成红参后皂苷类成分发生较大的变化,人参加工可能产生红参的特异成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测定大鼠尿液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定量方法。方法:用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MS/MS)作为HPLC的检测器,其中MS/MS使用了多反应检测(MRM)扫描方式。分别选择304.2→134.2和288.2→244.2离子对m/z作为MRM检测的离子对;流动相:甲醇-水(85∶15),内含5mol/L甲酸铵;色谱柱:Agilent Zorbax XDB-C18,以测定大鼠尿液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为例,对此方法进行了应用。结果:方法的线性范围为吴茱萸碱=5.615-1437.5ng/ml(r=0.999),检测限1.87ng/ml,吴茱萸次碱=10.26-1314.25ng/ml(r=0.998),检测限5.13ng/ml。结论:此法灵敏、准确,可用于含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药物代谢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狗血浆中石杉碱甲的液质联用测定法.方法:血浆样品经液液萃取,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法检测.色谱柱为Nucleocil ODS柱,50×2.0 mm I.D.,5 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水-甲酸(20∶40∶40∶0.1,v/v).采用多反应监测,用于定量的离子为m/z 243→210(石杉碱甲)和m/z 257→226(内标N-甲基石杉碱甲).结果:线性范围为0.1~12 ng/ml,最低定量浓度为0.1 ng/ml,可以检测到Beagle狗静注和口服100 μg石杉碱甲后12 h的血药浓度.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简便快速,可用于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乌头中毒致死的动物检材中乌头类生物碱的LC/MS/MS分析方法。方法:将生物检材用氨水调pH值为8~9,用氯仿/乙醚(1:4)萃取生物检材样品,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检测。结果:在中毒致死的动物检材中发现了乌头碱、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结论:LC/MS/MS法灵敏可靠,样品处理快速简便,适用于生物检材中乌头类生物碱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快速液相色谱LTQ-Orbitrap质谱联用技术对茯苓95%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色谱分离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 C18(3μm,150mm×2.1mm)色谱柱,以0.1%甲酸(A)-乙腈(B)梯度洗脱,质谱使用ESI离子源,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结果通过一级和二级质谱分析并结合质谱碎裂规律及特征碎片信息,并通过比对对照品数据及相关文献,从茯苓95%乙醇提取物中初步分析了42个化学成分。结论本方法分离度良好、灵敏度高,可用于茯苓中化学成分的定性分析,并有助于对茯苓进行进一步的活性成分研究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HPLC/ESI/MS肽图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是一种复杂的糖蛋白药物,含有三个氮连接和一个氧连接的糖基化位点。肽图谱分析是糖蛋白分析的有效手段,可是由于糖基化的影响,不是所有理论酶解位点都酶解了,需要实验验证。本文采用谷氨酸内切酶(Glu-C)将rHuEPO所有糖基化位点酶解成含糖肽段,HPLC/ESI/MS肽图谱分析,并通过源内碰撞诱导解离(In-source CID)分析了氨基酸序列。理论肽段有7段,检出了6段,只有一个三肽未检出。实验得到了含双硫键的肽段,通过CID分析确证了小分子肽段的氨基酸序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犬血浆中氯米帕明(Clomipramine)。方法:色谱柱为ZorbaxExtend—C18柱(150mm×4.6mm,5μm,美国Agilent公司);C18保护柱(4.0mm×3.0mm,5μm,迪马公司);流动相为乙腈-10mmol/L醋酸铵-甲酸(60:40:0.1,V/V/V);流速为0.5ml/min;进样量为20μl;柱温为20℃;采用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ESI电离源,以选择反应监测方式进行检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分别为m/z315.2,86.1(氯米帕明)和m/z285.1~86.2(内标异丙嗪)。500μl血浆样品经正己烷液提取后蒸干,流动相复溶,进行分析。结果:测定血浆中氯米帕明的线性范围为1~500ng/ml,定量下限为1ng/ml;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准确度在85%。115%范围内.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的规定.结论:本方法可用干氯米帕明的女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盐酸贝那普利片的人体相对生物等效性及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国产盐酸贝那普利片在20名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及相对生物利用度,评价其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采用随机交叉给药方案,分别单剂量口服20 mg的盐酸贝那普利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的方法测定贝那普利及其活性代谢产物贝那普利拉的血药浓度,计算两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经3p87模型拟合,口服盐酸贝那普利20mg后,贝那普利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为:α为(4.79±6.73)/h,β为(0.95±0.61)/h,Ka为(10.52±11.11)/h,V/f(c)为(121±58)L,t1/2α为(0.24±0.11)h,t1/2β为(0.39±2.12)h,K21为(1.22±0.79)/h,K10为(4.06±6.72)/h,K12为(0.46±0.52)/h,AUC为(72.88±20.51)μg·h/L,Cl(s)为(0.30±0.10)L/h,T(peak)为(0.39±0.12)h,Cmax为(89.61±25.31)μg/L,MRT0-∞为(0.85±0.23)h.其活性代谢产物贝那普利拉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α为(0.37±0.10)/h,β为(0.06±0.07)/h,Ka为(1.89±0.45)/h,V/f(c)为(220±30)L,t1/2α为(1.99±0.52)h,t1/2β为(5.91±7.90)h,K21为(0.10±0.09)/h,K10为(0.26±0.05)/h,K12为(0.07±0.06)/h,AUC为(359.83±79.95)μg·h/L,Cl(s)为(0.06±0.01)L/h,T(peak)为(1.84±0.50)h,Cmax为(58.68±13.06)μg/L,MRT0-∞为(8.16±1.16)h.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9.6±13.2)%.结论统计学结果显示,两种片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用气相色谱-质谱(简称色质联用,GC/MS)方法分析了蓄电池盒生产车间硫化烟气的成份,从中分析出芘及荧蒽2个多环芳烃化合物,为硫化烟气的致突变、致癌作用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