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建立了乳制品中的乳化剂单棕榈酸甘油酯、单油酸甘油酯和单硬脂酸甘油酯分析新方法。乳制品中目标物用二氯甲烷提取,经硅烷化试剂(BSTFA+1%TMCS)进行衍生,对提取及衍生化条件进行了优化。在优化条件下,单棕榈酸甘油酯、单油酸甘油酯和单硬脂酸甘油酯分别在1~20 mg/L、5~100 mg/L和10~200 mg/L范围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R~20.992,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在0.262~1.203 mg/L和0.873~4.010 mg/L范围内。三个目标物在乳制品中的加标回收率为63.5%~111.7%,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n=6)。将建立的方法用于鲜奶和酸奶等乳制品中乳化剂单棕榈酸甘油酯、单油酸甘油酯和单硬脂酸甘油酯的测定,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超高效合相色谱-质谱(UPC2-MS)快速分析3种单甘酯乳化剂(单油酸甘油酯、单亚油酸甘油酯、单硬脂酸甘油酯)中单棕榈酸甘油酯、单硬脂酸甘油酯、单油酸甘油酯和单亚油酸甘油酯等4种主要的单甘酯的方法,并比较了这3种不同类别的乳化剂中此4种单甘酯的含量差异.采用正己烷/异丙醇(7∶3,V/V)直接溶解样品,以ACQUITY UPC2 BEH 2-EP色谱柱(100 mm×2.1 mm,1.7 μm)为分析柱,以超临界CO2-甲醇/乙腈(1∶1,V/V)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下进行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单棕榈酸甘油酯、单硬脂酸甘油酯、单亚油酸甘油酯在0.20 ~ 50 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单油酸甘油酯在0.25 ~ 62.5 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不小于0.9983);定量限(S/N≥10)为0.018~0.046 mg/L;在3个加标水平下,样品的回收率在88.0%~110.5%,相对标准偏差为1.1% ~4.1%.本方法简单、快速、分离效果好,无需对单甘酯样品进行衍生化,为乳化剂中单甘酯的含量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色谱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同时测定水产品中15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残留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方法。样品经二氯甲烷-正己烷(1∶1)混合溶液超声萃取,中性氧化铝玻璃层析柱净化,用正己烷、二氯甲烷-正己烷(1∶9)混合液、乙酸乙酯-正己烷(1∶4)混合液和乙酸乙酯依次洗脱目标物,洗脱液经浓缩后正己烷定容,气相色谱-质谱测定。结果显示,15种邻苯二甲酸酯的线性范围为0.05~1.0 mg/L,相关系数(r)不小于0.999 1,检出限(LOD,S/N=3)为0.04~1.18μg/kg,定量下限(LOQ,S/N=10)为0.20~4.00μg/kg,不同水产品样品中添加2、50、200μg/kg的15种PAEs,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1%~123%,相对标准偏差(RSDs,n=3)均小于15%。该方法稳定、可靠、操作简便,适用于鱼肉等水产品中多种PAEs的同时检测与确证。  相似文献   

4.
土壤样品经丙酮与正己烷以体积比1∶2组成的混合液提取,采用PSA/Silica复合填料玻璃柱净化,收集洗脱液,洗脱液旋蒸近干,加入正己烷,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稀释液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含量。在气相色谱分离中采用DB-5MS石英毛细管色谱柱,在串联质谱分析中采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测定2种邻苯二甲酸酯单酯代谢物(MPEs)时,洗脱液旋蒸近干后,在14%(质量分数)三氟化硼-甲醇溶液中于60℃衍生30min。16种PAEs的线性范围均为0.02~0.80mg·L~(-1),检出限(3S/N)为1.357μg·kg~(-1);2种MPEs的线性范围均为0.05~1.00mg·L~(-1),检出限(3S/N)为0.217μg·kg~(-1)。以空白土壤样品为基体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所得回收率为71.1%~105%,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为0.10%~14%。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高效合相色谱-质谱(UPC2 -MS)技术,建立了一种快速分离植物油单脂肪酸甘油酯中单软脂酸甘油酯、单硬脂酸甘油酯、单油酸甘油酯和单亚油酸甘油酯4种单甘酯的测定方法。以葵花籽油为原料,通过脂肪酶催化甘油解反应制备单甘酯。样品用正己烷/异丙醇(体积比7:3)溶解,采用超临界CO2-甲醇/乙腈(体积比1:1)梯度洗脱,经ACQUITY UPC2 BEH 2-EP(100 mm×2.1 mm,1.7 μm)色谱柱分离,通过质谱检测器在正离子电喷雾模式下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4种单甘酯化合物在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83;目标物的检出限(S/N≥3)为0.036~0.093 mg/L;3个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在88.50%~110.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01%~4.04%。本方法具有检出限低、分析速度快、分离效果好、分析成本低等优点,为脂肪酸酯类物质的分离测定提供了新的色谱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6.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茶叶中的25种有机氯农药残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建立了茶叶中25种有机氯农药残留同时测定的方法。茶叶样品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通过正己烷-丙酮(体积比为2∶1)溶液提取,浓缩后过弗罗里硅土柱净化,采用正己烷-乙酸乙酯(体积比为9∶1)溶液淋洗,GC-MS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10~0.500 mg/L。在茶叶样品中0.01~0.20 mg/kg加标水平下有机氯混标的加标回收率为70.8%~105.5%,相对标准偏差为1.6%~12.7%。除硫丹Ⅰ和硫丹Ⅱ的定量限为0.02 mg/kg以外,其余23种有机氯农药的定量限均为0.01 mg/kg。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蔬菜及其制品中16种有机氯农药和8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 样品用V(丙酮)∶V(正己烷)=1∶1提取, 加入20 g/L Na2SO4溶液用正己烷进行液液分配, 提取液用硅镁吸附剂层析柱净化, 采用DB-1701与DB-5毛细管柱分离, 双塔同时进样双GC-uECD同时检测, 双柱定性定量, 在两个水平添加时的回收率(n=6)分别为79.8~118.7%和85.6%~118.8%, 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1%~9.2%和1.8%~8.6%, 该方法的检出限为有机氯农药0.001 mg/kg, 联苯菊酯、甲氰菊酯和三氟氯氰菊酯为0.002 mg/kg, 其余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0.005 mg/kg.  相似文献   

8.
气相色谱分析柑橘类水果中残留的苯丁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志杏  郭平  王远兴  占春瑞  左海根 《色谱》2009,27(6):760-763
建立了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测定柑橘类水果中苯丁锡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样品在酸性条件下经丙酮及正己烷萃取并浓缩,用正己烷溶解残渣,经乙基溴化镁衍生后,采用硅胶固相萃取柱净化,正己烷-二氯甲烷(体积比为4:1)混合液洗脱,用毛细管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锡滤光片: 610 nm)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 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2~2.0 mg/L,相关系数r≥0.9995;当阴性脐橙样品中加标水平为0.1~0.4 mg/kg时,苯丁锡的回收率为79.6%~109.6%,相对标准偏差为3.60%~9.05%,方法的检出限为0.1 mg/kg。该方法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完全满足国内外柑橘类水果中苯丁锡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气相色谱法测定纺织品中的三种有机磷阻燃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慕俊泽  李宣  张斌  江丽媛 《色谱》2007,25(3):389-391
建立了超声萃取-毛细管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测定纺织品中3种有机磷阻燃剂的方法。正交试验确定超声萃取的优化条件为萃取溶剂丙酮和正己烷的体积比为2∶8,萃取时间为40 min,溶剂体积为35 mL。实验结果表明,三(2-氯乙基)磷酸酯、三邻甲苯基磷酸酯和三(2,3-二溴丙基)磷酸酯等3种化合物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3758~36.38 mg/L、0.3841~38.41 mg/L和15.78~1010 mg/L,检测限依次为0.044,0.053和0.82 mg/kg。对于上述3种化合物,方法的精密度分别为6.2%,7.7%和6.5%,方法的回收率介于83.2%和115.4%之间。  相似文献   

10.
采用同位素稀释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建立了面包中3-氯-1,2-丙二醇脂肪酸酯(3-MCPD酯)的检测方法.样品经正己烷超声提取后用甲醇钠/甲醇水解,硅藻土小柱净化,提取液经七氟丁酰咪唑(HFBI)衍生后注入GC-MS测定.目标化合物经弱极性的气相毛细管色谱柱分离,采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监测,以同位素内标进行定量.3-MCPD酯在0.025~1.600 mg/L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99,其在面包中的检出限(LOD)低至10μg/kg.以空白面包样品进行加标水平为40、100、160和240μg/kg的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在78.9%~117.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4.9%,说明该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良好.本方法灵敏度高、定性准确,适合于面包中3-MCPD酯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