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两种促排卵方案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C0S)不孕患者的促排卵和妊娠结局.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12月PCOS不孕症妇女共9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即时促排卵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促排卵治疗(撤退性出血第5 d开始促排卵).观察两组患者排卵和妊娠结局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成熟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排卵率、妊娠率分别为3.0±0.8和3.2±0.6、(1.3±0.4)和(1.2±0.5)cm、82.1%和84.2%、24.6%和26.1%,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即时促排卵方法治疗PCOS不孕症临床效果确切、安全、有效,与常规促排卵方法无差异,值得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一种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即时促排卵方法,并观察研究该方法促排卵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PCOS不孕症病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入组条件:①即时激素测定雄激素正常,LH/FSH<2;②即时子宫内膜测定,厚度0.4~0.6 cm;③即时卵巢测定(超声)直径<4.0 cm.研究组病人实施即时促排卵治疗.对照组为随机的同期就诊PCOS不孕症病人,实施常规促排卵治疗,即撤退性出血第5天开始促排卵.观察两组病人第一促排卵周期中卵泡发育、排卵和妊娠等情况.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病人成熟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卵泡直径、排卵率、妊娠率分别为2.8±0.4和3.1±0.5、(1.12±0.31)和(1.09±0.28)cm、(1.81±0.35)和(1.92±0.36)cm、82.8%和84.3%、24.0%和26.0%,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和流产率也相似.结论 即时促排卵方法治疗PCOS所致不排卵性不孕症安全、有效,与常规促排卵方法治疗PCOS的临床排卵率、妊娠率相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补肾促排卵汤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5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患者进行分析,应用双色球法随机分为西药组和研究组,各26例。其中西药组给予患者口服枸橼酸氯米芬片进行治疗,研究组给予补肾促排卵汤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卵泡数量、主卵泡直径、子宫内膜厚度、妊娠率及催乳素(PRL)、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以及卵泡数量、主卵泡直径、子宫内膜厚度和妊娠率明显高于西药组,而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PRL、T、FSH水平明显低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患者治疗中应用补肾促排卵汤治疗效果较佳,能明显提高妊娠率,减少PRL、T、FSH水平,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来曲唑与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患者,比较来曲唑与克罗米芬对卵泡发育、排卵及子宫内膜增长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门诊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患者50例,随机分两组,接受来曲唑和克罗米芬药物治疗,hCG注射日比较两组患者的成熟卵泡发育率、排卵率、子宫内膜厚度、妊娠率的情况。结果:克罗米酚组出现优势卵泡20例(80%),来曲唑组16例(64%),两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克罗米酚组排卵11例(55%),来曲唑组13例(81.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克罗米酚组(9.01±1.97)mm,来曲唑组(7.86±1.22)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促排卵过程中,来曲唑对成熟卵泡增长活性较高,临床促排卵效果较克罗米芬优越,且对子宫内膜厚度影响较轻。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来曲唑和克罗米芬对PCOS的促排卵效果和妊娠结局.方法:拟行促排卵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70例,分为来曲唑组(LE)30例和克罗米芬组(CC)40例.于HCG注射日观察≥14 mm卵泡数、≥16 mm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和血清E2、LH、T水平;比较两组HMG用量、排卵数、妊娠率及OHSS发生例数.结果:LE组HCG日≥14 mm卵泡数、E2值显著低于CC组(P<0.05),LE组子宫内膜厚度及排卵数却显著高于CC组(P<0.05);LE组妊娠率高于CC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组用于PCOS促排卵治疗可减少CC抗雌激素作用对子宫内膜的不良影响,有类似CC的促排卵作用以及相似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来曲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所致不孕症患者的促排卵效果。方法:选取PCOS所致不孕症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炔雌醇环丙孕酮预处理3~6个月经周期后,于月经周期的第3~5天,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服用来曲唑的来曲唑组51例和服用氯米芬的氯米芬组55例诱导排卵。采用经阴道三维多普勒超声监测并比较两组排卵率、周期妊娠率、卵巢体积、成熟卵泡数目、卵泡成熟所需天数、子宫内膜厚度、卵巢间质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和血管化血流指数(VFI)。结果:来曲唑组排卵率和周期妊娠率分别为73.85%(48/65)和31.25%(15/48),氯米芬组排卵率和周期妊娠率分别为72.06%(49/68)和20.41%(10/4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HCG后,来曲唑组内膜厚度明显大于氯米芬组,成熟卵泡数明显少于氯米芬组,卵泡成熟所需天数明显长于氯米芬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HCG前两组卵巢体积、VI、FI、VFI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HCG后,来曲唑组VI和VFI水平明显高于氯米芬组,FI水平明显低于氯米芬组,卵巢体积明显小于氯米芬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曲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患者的促排卵效果优于氯米芬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克罗米芬(CC)与来曲唑(LE)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性不孕症患者促排卵治疗的效果.方法 以75例PCOS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CC组和LE组,分别纳入病例37例和38例,观察2组促排卵的临床效果.结果 CC组平均完成4.4个(162/37)周期,LE组平均完成5.2个(198/38)周期,CC组有排卵的周期(54.9%,89/162)明显多于LE组(42.4%,84/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成熟卵泡数和雌二醇(E2)激素水平与L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组随访妊娠率35.1%(13/37),LE组39.4%(15/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克罗米芬用于PCOS患者促排卵,平均促排卵周期少,有排卵的周期比例高,HCG日成熟卵泡数多,但是影响子宫内膜厚度和E2激素水平,治疗后临床妊娠率与来曲唑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改变药物开始促排卵的时间,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探寻更为经济、有效的促排卵方法。方法:将PCOS不孕症129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月经来潮的第8~16天开始使用促排卵药物;对照组在月经来潮的第3~5天开始使用促排卵药物。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不孕时间、总用药剂量(用药总费用)、用药时间、成熟卵泡数、妊娠率(妊娠数/治疗周期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发生率(OHSS数/治疗周期数)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实际年龄、不孕时间、HCG日子宫内膜的厚度及其促排卵后的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患者使用促排卵药物的时间、促成功成熟卵泡数及用药总剂量(用药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PCOS不孕症促排卵治疗中,延迟促排卵药物促排卵时间对临床妊娠率无明显影响,但可明显缩短促排卵药物用药时间、用药剂量,减少成熟卵泡数及多胎妊娠率,调节子宫内膜与卵泡发育同步化,同时减少用药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补肾促排卵汤联合西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致不孕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卵巢体积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74例PCOS所致不孕症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肾促排卵汤。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妊娠结局,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卵巢体积及其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血流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2.97%,观察组有效率为94.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509,χ~2=6.366,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卵巢体积为(5.20±0.82) cm~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63±0.28) cm~3;子宫内膜厚度为(10.05±1.39) mm,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4±0.68) mm。观察组的排卵率及妊娠率分别83.78%与72.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46%及48.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自然流产率为13.51%,观察组的自然流产率为5.4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2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SV为(31.31±5.87) cm·s~(-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75±4.86) cm·s~(-1),RI为(0.29±0.1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78±0.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PI为(0.25±0.12),低于对照组的(0.28±0.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促排卵汤与西药联合治疗PCOS致不孕症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及卵巢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卵巢体积,有效提高排卵率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促排卵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治疗效果及对子宫内膜病理的影响。方法:B超监测45例病人接受克罗米酚(CC)、HMG或CC/HMG后卵泡的发育情况,观察用药前后子宫内膜的病理变化。结果:CC/HMG诱导排卵可获得40%的妊娠率且黄素化卵泡不破裂综合征及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低;用药前后子宫内膜增殖症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C失败者应用CC/HMG可取得满意疗效;促排卵药物可改善子宫内膜的病理状态,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的预防;黄体功能不全及间质发育不良可能是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排卵低妊娠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9):82-84+89
目的研究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90例PCOS不孕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克罗米芬(CC)促排卵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CC联合来曲唑(LE)促排卵方案治疗,治疗周期中,如无优势卵泡发育、肌注尿促性素(HMG)。比较两组患者的促排卵效果、子宫内膜与卵泡发育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的诱排时间短于对照组,HMG用量少于对照组,排卵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成熟卵泡个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最大卵泡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流产、多胎妊娠、OHSS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CC单独促排卵,CC联合LE促排卵方案治疗PCOS不孕症可明显缩短诱排时间,减少HMG用量,提高排卵率与妊娠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2.
3种促排卵方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3种促排卵方案:CC/HCG、CC/HMG/HCG、HMG/HCG联合官腔内人工受精(IUI)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3种方法治疗,观察各组的临床妊娠率、子宫内膜厚度、多卵泡发育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情况。结果 CC/HMG/HCG和HMG/HCG组子宫内膜厚度、多卵泡及OHSS发生率明显高于CC/HCG组,而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多胎率无差异。结论 3种促排卵方案都是可行的,临床上CC仍作为P—COS的一线促排卵药物,对于对CC抵抗或内膜发育不良者可采用第2、3组方案。但PCOS不孕患者用HMG促排卵可引起多卵泡发育及增加OHSS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水穴埋线联合克罗米芬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导致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患者给予克罗米芬口服,治疗组6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水穴埋线。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患者治疗后排卵周期率、临床妊娠率、子宫内膜厚度、成熟卵泡数及宫颈粘液评分,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排卵周期率、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成熟卵泡数目及宫颈黏液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性激素水平方面比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各组虽有变化,但是2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水穴埋线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变化,从而提高妊娠率和排卵周期率,其疗效明显由于单纯克罗米芬口服。为探索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导致不孕症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促排卵验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片辨治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的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90例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口服枸橼酸氯米芬片,观察组则加用促排卵验方内服。对比两组治疗的妊娠率;记录基础体温BBT及激素水平变化;于排卵期监测子宫内膜厚度、优势卵泡直径及成熟卵泡个数。结果观察组的妊娠率高达68.9%,与对照组37.8%的妊娠率相比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的BBT改善优于对照组,其BBT正常率高达8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7%(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血清雌二醇(E_2)、黄体生成激素(LH)、促卵泡激素(FS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其子宫内膜厚于对照组,优势卵泡直径较对照组明显增大,成熟卵泡个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促排卵验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片治疗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疗效肯定,其能显著改善BBT,提高激素水平,促进子宫内膜的发育及卵子的成熟、排出,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戴洁 《实用全科医学》2011,(11):1745-1746
目的比较来曲唑与克罗米芬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促排卵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江阴市人民医院自2009年9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分别用来曲唑与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月经第4~8天分别给药,B超检测卵泡和内膜厚度。结果来曲唑组23例中,有排卵15例(65%),克罗米芬组35例中,有排卵17例(49%),来曲唑组单卵泡数12个(80%),克罗米芬组单卵泡8个(53%),子宫内膜厚度:来曲唑组(8.71±1.30)mm,克罗米芬组(7.52±0.80)mm,来曲唑组排卵率、单卵泡率、子宫内膜厚度与克罗米芬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来曲唑对宫颈黏液、子宫内膜、性激素水平影响小,发生流产、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多胎妊娠危险低,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是一种有效的促排卵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两种不同处理方式使用尿促性素(HMG)促排卵方案的结局.方法 将87例PCOS不孕患者分为预处理组(达英-35+二甲双胍)48例,未处理组39例,比较2组患者成熟卵泡数、排卵数、妊娠率、多胎率及流产率.结果 2组成患者熟卵泡数及排卵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促排天数、子宫内膜厚度、妊娠率及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OS不孕患者给予达英-35调整月经周期后再使用HMG促排卵,可提高成熟卵泡数及排卵率,最终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溴隐亭在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不育患者中的助孕效果。方法选取濮阳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诊断为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不育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促排卵的同时口服溴隐亭,每日1.25 mg;对照组38例,未口服溴隐亭,促排卵方案同治疗组。观察两组助孕情况。结果治疗组成熟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妊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溴隐亭应用于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不育患者有助于卵泡的发育,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妊娠率,降低流产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来曲唑与克罗米芬治疗女性不孕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的临床疗效,对两者的促排卵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9月~2010年8月收治的50例诊断为PCOS的女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来曲唑组和克罗米芬组各25例进行治疗。结果来曲唑组25例患者共完成26个周期的治疗,克罗米芬组25例患者共完成25个周期的治疗。两组患者卯泡成熟天数、子宫内膜厚度、优势卵泡数、成熟卵泡数、妊娠率和卵泡发育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来曲唑组的排卵率显著高于克罗米芬组。来曲唑患者未出现异位妊娠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克罗米芬组有1例发生OHSS。结论来曲唑在治疗PCOS引起的女性不孕症中,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排卵率。  相似文献   

19.
来曲唑和氯米芬诱导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排卵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和氯米芬促排卵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分为来曲唑组(38例)和氯米芬组(30例).来曲唑组在月经周期第3~7d服用来曲唑5mg/d,连服5d.氯米芬组同期服用氯米芬100mg/d,连服5d.于月经第10d开始阴道B超监测卵泡大小和子宫内膜厚度.至最大卵泡平均直径(MFD)≥18mm时,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000U.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排卵率、卵泡发育情况、子宫内膜厚度、血雌二醇值、临床妊娠率等指标.结果 来曲唑组的排卵率为61%,明显高于氯米芬组的43%(P<0.05).与氯米芬组比较,来曲唑组单卵泡发育所占比例较高,子宫内膜厚度较厚,血雌二醇值较低(P<0.05~0.01), 两组临床妊娠率相当.来曲唑组中对氯米芬抵抗的8例经治疗后,有优势卵泡生长5例,妊娠2例.两组均无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病例.结论 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来曲唑是有效的促排卵药物,且可避免常规促排卵治疗中的子宫内膜变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多胎妊娠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促排卵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促排卵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治疗效果及对子宫内膜病理的影响。B超监测4例病人接受克罗米酚,HMG或CC/HMG后卵泡的发育情况,观察用药前后子宫内膜的病理变化。CC/HMG诱导排卵可获得40%的妊娠率且黄素化卵泡不破裂综合征及过度刺激征发生率低,用药前后子宫内膜增殖症的发生率有显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