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比较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房颤动(AF)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本院2007年6月~2011年5月收治的AMI并发AF患者93例,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47例和胺碘酮组46例,普罗帕酮组患者给予普罗帕酮,胺碘酮组患者给予胺碘酮,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24h内心房颤动转复效果、转复30d内窦性心律维持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患者24h内心房颤动转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胺碘酮组转复时间短于普罗帕酮组(P<0.05),转复后30d内窦性心律维持率胺碘酮组明显高于普罗帕酮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胺碘酮组明显低于普罗帕酮组(P<0.05).结论 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AMI并发AF均有良好效果和较高安全性,胺碘酮效果优于普罗帕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选择胺碘酮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选择普罗帕酮进行治疗,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24h内心房颤动的次数,30d内窦性心律维持率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4h内心房颤动转复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2h、12~18h间对照组心房颤动转复率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复后30d内窦性心律维持率、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症状,对照组优于研究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胺碘酮药物治疗的效果优于普罗帕酮.  相似文献   

3.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60例分两组,治疗组予以胺碘酮治疗(胺碘酮组),对照组予以普罗帕酮治疗(普罗帕酮组),观察24h内心房颤动转复率、转复后30d内窦性心律维持率及副作用。结果胺碘酮组转复率86.7%,转复后窦性心律维持率76.7%,普罗帕酮组转复率80.0%,转复后窦性心律维持率40%。结论胺碘酮治疗AMI并发AF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孙娇 《当代医学》2022,28(9):124-126
目的 探讨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98例,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血压及转复住院时间、心室率、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普罗帕酮和胺碘酮转复胸部手术后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胸部手术后2天内发作的心房颤动患者42例,分为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各21例,分别静脉予普罗帕酮70~140m g与胺碘酮150~300m g,效果不佳者静滴维持,观察8小时内的转复率及安全性。结果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2小时内的转复率分别为76.2和19.0%,8小时内的转复率分别为95.5和71.4%,两组2、8小时转复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普罗帕酮转复胸部手术后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成功率较胺碘酮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来北京军区263医院治疗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胺碘酮组静脉滴注150 mg胺碘硐+10 m L生理盐水混合制剂,累计用药量为450 mg;普罗帕酮组静脉滴注70 mg普罗帕酮+10 m L生理盐水混合制剂,累计用药量为210 mg。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内心房颤动转复效果、转复时间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患者24 h内心房颤动转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罗帕酮组转复时间显著少于胺碘酮组,心室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高于胺碘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罗帕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胺碘酮组(7.5%比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均有良好效果和较高安全性,但普罗帕酮效果优于胺碘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急诊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的疗效及安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122例,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患者60例采用静脉注射胺碘酮进行治疗,乙组62例采用静脉注射普罗帕酮进行治疗,对其用药后的不良反应、24小时内是否可以转为窦性心律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并详细记录。结果:甲组患者治疗后经统计总有效率为85.00%,乙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3.87%,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1.00%,乙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0.00%,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进行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的疗效相当,但安全性明显优越于普罗帕酮,在临床治疗忠可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王春玲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10):896-897
目的对比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分别静脉用胺碘酮(胺碘酮组,20例),普罗帕酮(普罗帕酮组,20例),观察各组房颤的转复情况、复律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其中对用普罗帕酮无效者再次予胺碘酮治疗,3例房颤转复,但未计入胺碘酮治疗有效组。结果胺碘酮组转复有效率优于普罗帕酮组(84.6%vs50.0%,P〈0.05),普罗帕酮组转复时间短于胺碘酮组〔(103±67)vs(172±51)min,P〈0.01〕。结论对于阵发性房颤,胺碘酮转复疗效优于普罗帕酮,安全性相似,但转复时间明显短于胺碘酮。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胺碘酮和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随机分为胺碘酮组(32例)和普罗帕酮组(30例),胺碘酮组予胺碘酮150mg静注,继以1mg/min的速度静脉输入,维持6h。再以0.5mg/min的速度维持18h;普罗帕酮组予普罗帕酮70mg静注。未复律1h后追加70mg。结果转律率:胺碘酮组81.25%(26/32),普罗帕酮组70%(21/30)。两组转律率相近。不良反应发生率:胺碘酮组15.6%(5/32),普罗帕酮组23.3%(7/3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但胺碘酮转复时间短,无房室传导阻滞出现。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阵发性的心房颤动安全有效,且优于普罗帕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后小剂量胺碘酮口服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70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后随机分为实验组(n=32)和对照组(n=38),实验组口服胺碘酮,对照组口服普罗帕酮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治疗组维持窦性心律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胺碘酮(100 mg/d)在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后的窦性心律维持过程中的效果明显优于普罗帕酮,具有良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的老年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地兰治疗。比较两组心房颤动控制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心房颤动转复后1个月窦性心律维持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6h、12h、1d、2d的心房颤动控制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心房颤动转复后1个月窦性心律维持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的疗效优于西地兰,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徐燕 《当代医学》2016,(23):144-145
目的: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分别采用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选择8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按照数字对照表法将患者分为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各43例。胺碘酮组给予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普罗帕酮组给予普罗帕酮静脉注射治疗。比较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效果、转复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胺碘酮组患者用药后的转复有效率(93.02%)略高于普罗帕酮组患者用药后的转复有效率的(90.70%),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普罗帕酮组患者的转复时间(13.38±4.48)min明显短于胺碘酮组的(25.62±7.33)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改善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用于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效果明显,安全性高,但普罗帕酮的转复时间快于胺碘酮,因此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3.
刘蓉 《中外医疗》2011,30(17):13-14,16
目的 对比观察普罗帕酮、胺碘酮、倍他乐克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提出护理措施.方法 将11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胺碘酮组、倍他乐克组.对比3组患者的转复率、转复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普罗帕酮组转复率较胺碘酮组高(P<0.05);普罗帕酮组与倍他乐克组转复时间少于胺碘酮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静脉应用胺碘酮、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效果。方法:79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胺碘酮组(n=38)、普罗帕酮组(n=41),分别静脉推注胺碘酮150~600mg、普罗帕酮70~210mg,观察两组房颤的转复情况、复律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普罗帕酮组转复成功29例(70.73%);胺碘酮组转复成功28例(73.68%);转复成功率胺碘酮组略高于普罗帕酮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复时间普罗帕酮组明显短于胺碘酮组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转复新近发生的房颤效果相似,均有较高的转复率,普罗帕酮转复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5.
任骞  孙绮伟 《右江医学》2006,34(3):242-243
目的比较胺碘酮与普罗帕酮静脉给药转复新近发生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38例接受胺碘酮治疗,即10 min内缓慢静脉推注150 mg,1 mg/min维持静脉滴注6小时,0.5 mg/min维持静脉滴注18小时;37例接受普罗帕酮治疗,即10 min内缓慢静脉推注70 mg,未转为窦性心律者,30~60分钟后再静脉追加70 mg,口服普罗帕酮450mg/d维持,观察24小时转复成功例数,同时观察两组病死率和不良反应。结果24小时内转复成功率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轻微,无死亡病例。结论和普罗帕酮相比,胺碘酮静脉给药在24小时内转复新近发生的心房颤动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旨在为今后临床更有效地治疗该疾病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依据。方法前瞻性随机选取该院心内科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普罗帕酮治疗,治疗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6、6~12、12~18、18~24 h,治疗组心房颤动转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转复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χ2=9.09.01,P=0.0026);治疗组心房颤动转复后30d内窦性心律维持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0.00%、7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00%、41.67%(χ2=7.5000,P=0.0062;χ2=16.8056,P=0.0000);治疗组患者不良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67%(χ2=8.5389;P=0.0035)。结论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合并心房颤动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间收治的阵发性房颤患者24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胺碘酮和普罗帕酮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统计,两组患者的转复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转复率与用普罗帕酮无明显差异,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胺碘酮,可以广泛用于急诊转复阵发性房颤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中心2014.10~2017.10间转运救治的2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40例并发心房颤动。将其随机分组,分别设定为A组和B组,依次采用胺碘酮治疗和普罗帕酮治疗,各组20例患者。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B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0.00%)显著高于B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普罗帕酮相比,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效果更显著,但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多,故治疗时应酌情选择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选取4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并进行临床研究,观察其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预后情况.结果: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月内死亡率并无明显差异,但利多卡因不良反应发生率、转复心律失常时间明显低于胺碘酮治疗组.结论:为心肌梗死急性期并发室性心律患者选用利多卡因,可快速有效转复心律失常,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杨舟 《右江医学》2007,35(4):375-376
目的比较普罗帕酮(心律平)+胺碘酮静脉给药与单纯胺碘酮静脉给药转复心房颤动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28例接受心律平+胺碘酮治疗,B组以胺碘酮治疗。观察两组2 h、12 h、24 h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A组2 h内心电图转复成功率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12 h、24 h内转复成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轻微,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律平+胺碘酮静脉给药2小时内转复心房颤动成功率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