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观察甲氧氯普胺脑室给药对吗啡依赖小鼠戒断症状的影响以及腹腔给药对小鼠不同脑区cGMP含量的影响。方法 :皮下注射 (sc)盐酸吗啡建立吗啡依赖小鼠实验模型 ,在纳洛酮催促戒断前 30min侧脑室微量注射甲氧氯普胺 ,观察其急性给药对吗啡依赖性戒断症状的影响 ;用放射性免疫法观察腹腔注射 (ip)甲氧氯普胺对吗啡依赖小鼠小脑、大脑皮层、海马及丘脑四个脑区cGMP含量的影响。结果 :甲氧氯普胺 (1 0mg·kg- 1 )可有效抑制纳洛酮催促的吗啡依赖小鼠的跳跃反应 (P <0 0 1) ;吗啡依赖小鼠四个脑区中cGMP含量均低于正常鼠 (P <0 0 1) ,甲氧氯普胺急性给药 (2 0mg·kg- 1 ,ip)可使吗啡依赖小鼠cGMP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是甲氧氯普胺抑制吗啡依赖小鼠戒断跳跃反应的主要作用部位 ;脑区cGMP水平的恢复作用可能是其抑制吗啡戒断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可乐定对吗啡依赖小鼠催促戒断后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吗啡依赖小鼠在纳洛酮催促戒断时可乐定治疗对稽延性戒断症状相关行为的影响。方獉法獉:采用剂量递增法使小鼠对吗啡产生依赖;每天sc盐酸吗啡3次,共3d,剂量由50mg·kg-1逐步上升到125mg·kg-1。d4sc注射50mg·kg-1吗啡1h后,可乐定治疗组小鼠ig0.6mg·kg-1可乐定,对照组ig等体积的去离子水;sc吗啡2h后各组小鼠均ip5mg·kg-1的纳洛酮进行催促戒断,观察30min内小鼠的跳跃反应和体重变化。在催促戒断后5h和24-30h通过洞板试验、悬尾试验、十字迷宫试验和自发活动试验,观察小鼠的探究行为、抑郁样行为、焦虑行为及活动性。部分小鼠在第一次戒断后10h及次日重新给予吗啡(100-125mg·kg-1)使之再次产生依赖,在d6依d4操作进行二次戒断,但不给予可乐定治疗。结果:在催促戒断试验中,可乐定可以显著降低吗啡依赖小鼠的跳跃次数和体重减轻(P<0.01);催促戒断5h后,可乐定组小鼠在洞板试验中的探洞次数比对照组少(P<0.01);在悬尾试验中的不动时间比对照组长(P<0.01);在十字迷宫试验中进入开臂的时间和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在自发活动试验中,前5min自发活动计数低于对照组(P<0.01),但30min内活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催促戒断24-30h后,两组之间的各项行为学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在二次戒断实验中,可乐定组小鼠跳跃次数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小鼠体重变化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用于拮抗吗啡依赖小鼠急性戒断症状的可乐定对戒断后的抑郁样行为有加重趋势,对焦虑行为没有影响;可乐定上述作用的行为药理学机制可能是抑制逃脱动机。  相似文献   

3.
甲氧氯普胺对小鼠吗啡身体依赖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观察甲氧氯普胺对吗啡身体依赖性的影响。方法·· :皮下注射盐酸吗啡建立吗啡依赖小鼠模型,以纳洛酮催促戒断症状。分别在建立吗啡依赖模型前或后给予不同剂量的甲氧氯普胺,观察其预防性给药和急性给药产生的影响。结果·· :甲氧氯普胺急性给药(20 -80mg·kg-1,ip)吗啡依赖小鼠跳跃次数显著减少 ,体重下降加剧 ;预防性给药 (5-20mg·kg-1,ip)小鼠跳跃次数减少 ,但无统计学意义 ,体重下降有显著性改善。结论·· :甲氧氯普胺可缓解吗啡依赖小鼠的部分戒断症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吗啡身体依赖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济泰片对诱发的小鼠疼痛的镇痛作用和对吗啡依赖小鼠催促戒断症状的影响。方法:(1)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观察经胃给予2.4 g.kg-1,3.6 g.kg-1,4.8 g.kg-1三种浓度济泰片的镇痛作用;(2)采用小鼠热板法,观察经胃给予6.0 g.kg-1,9.0 g.kg-1,12.0 g.kg-1三种浓度济泰片的镇痛作用;(3)采用连续递增给药法建立吗啡依赖小鼠模型,观察经胃给予1.2 g.kg-1,2.4 g.kg-1,3.6 g.kg-1济泰片后对吗啡依赖小鼠的纳洛酮催促戒断跳跃反应的影响。结果:(1)济泰片溶液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醋酸诱发的小鼠扭体次数(P<0.01),对扭体次数的抑制率最高可达71.7%;(2)济泰片溶液能明显提高热板法诱发的小鼠疼痛痛阈值,其镇痛的ED50=8.34 g.kg-1;(3)伴随给予济泰片溶液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纳洛酮催促所引起的吗啡躯体依赖戒断症状,使吗啡依赖小鼠跳跃次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济泰片对诱发的小鼠疼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并能抑制吗啡躯体依赖小鼠的戒断症状。  相似文献   

5.
定志丹对吗啡依赖大、小鼠戒断症状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及评价中药制剂定志丹对吗啡依赖小鼠、大鼠催促戒断症状的控制作用。方法 :按文献采用剂量递增法建立吗啡依赖小鼠、大鼠模型。末次注射吗啡后 ,给大、小鼠ig不同剂量的定志丹 ,给药后大、小鼠分别在4 0min和 30minip纳洛酮进行催促戒断 ,记录戒断症状及体重变化。实验设立了生理盐水和可乐定对照组 ;大鼠还设立了吗啡组。结果 :定志丹 10 - 2 0g·kg- 1 能显著减少吗啡依赖小鼠经纳洛酮催促出现的跳跃反应的次数 ,抑制率 39.6 % - 6 7.9% ,跳跃反应后空白对照组小鼠的体重明显减轻 (P <0 .0 1) ,而定志丹各剂量组试验前后的体重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定志丹 10 - 2 0g·kg- 1 使吗啡依赖大鼠的催促戒断症状分值明显降低 (P <0 .0 5 ) ,定志丹 2 0g·kg- 1 使各种症状发生的总次数减少 35 .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阳性对照药可乐定组的跳跃反应潜伏时间明显延长 (P <0 .0 5 ) ;而定志丹各剂量组的跳跃反应潜伏时间虽有一定延长 ,但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结论 :定志丹对吗啡依赖小鼠、大鼠催促戒断症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对吗啡依赖动物的体重下降有显著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与吗啡联合使用对吗啡依赖性及镇痛耐受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吗啡依赖性小鼠模型及热板实验,评价单独使用吗啡(2.5 ml.kg-1)以及联合给药(吗啡2.5 mg·kg-1+TTX 0.5μg·kg-1、吗啡2.5 mg·kg-1+TTX 1.0μg·kg-1)对纳洛酮催促戒断症状及镇痛耐受性的影响。结果:联合用药可以抑制吗啡依赖性小鼠戒断后体重的丢失,明显抑制吗啡依赖小鼠纳洛酮催促后的跳跃反应,抑制小鼠热板实验的潜伏期时间的增加。结论:TTX与吗啡联合用药可以抑制吗啡的依赖性与镇痛耐受作用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褪黑素(MEL)抗小鼠吗啡依赖戒断反应与其对脑内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中β-内啡肽(β-EP)影响之间的关系,以探讨MEL抗戒断反应的中枢机制。方法:采用剂量递增法连续皮下注射(sc)吗啡建立小鼠吗啡依赖模型,sc纳洛酮催促戒断,以小鼠体重下降和戒断跳跃次数为指标观察MEL抗小鼠吗啡依赖戒断反应的效应;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小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β-EP含量。结果:(1)连续8d腹腔注射(ip)10,20,40mg.kg-1的MEL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吗啡依赖小鼠的戒断症状;(2)吗啡依赖组小鼠脑内PAG中β-EP含量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3)连续8dip20mg.kg-1MEL的小鼠,其PAG中β-EP含量明显高于吗啡依赖组小鼠。结论:MEL可减弱小鼠吗啡依赖戒断反应,这种效应可能与其增加脑内PAG中β-EP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盐酸地尔硫卓对小鼠吗啡戒断反应及血清单胺类递质的影响。方法·· :皮下注射(sc)定量吗啡,建立小鼠吗啡依赖模型;腹腔注射(ip)纳洛酮催瘾。根据小鼠戒断反应中出现跳跃反应的潜伏期和跳跃次数评定戒断反应的强度。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血中单胺类递质含量。结果··:3种不同剂量(25、50、100mg·kg-1)的盐酸地尔硫卓对小鼠吗啡戒断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 ,并呈量效关系。结论··:100mg·kg-1的盐酸地尔硫卓可抑制小鼠吗啡戒断反应 ,并抑制戒断反应引起的血中单胺类递质的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钙拮抗剂盐酸地尔硫对小鼠吗啡戒断反应及血浆和脑匀浆一氧化氮 (NO)含量的影响。方法··:皮下注射定量吗啡 ,建立小鼠吗啡依赖动物模型 ;腹腔注射纳洛酮催促 ,根据小鼠戒断反应中出现跳跃反应的潜伏期、跳跃次数和体重丢失评定戒断反应的强度 ;用硝酸还原法检测其血浆和脑内NO含量。结果·· :3种不同剂量 (25、50、100mg·kg-1)的盐酸地尔硫对小鼠吗啡戒断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并呈量效关系;100mg·kg-1的盐酸地尔硫可抑制吗啡戒断反应引起的血浆和脑匀浆NO含量的升高。结论·· :盐酸地尔硫可抑制小鼠吗啡戒断反应 ,并能抑制戒断反应引起的血浆和脑匀浆NO含量的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青藤碱 (sinomenine ,SIN)对吗啡依赖小鼠、大鼠及豚鼠离体回肠催促戒断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连续递增sc吗啡 (morphine ,Mor) ,建立大鼠、小鼠及豚鼠吗啡身体依赖性模型 ;纳洛酮 (naloxone,Nal)催促诱发吗啡身体依赖性豚鼠离体回肠的戒断性收缩。结果 :(1)SIN 14.3 - 143mg·kg- 1 显著抑制纳洛酮催促后 3 0min内小鼠的跳台次数 ;(2 )SIN 10 0mg·kg- 1 降低纳洛酮催促后 1h内大鼠的戒断症状分值及抑制体重下降 ;(3 )SIN(1.5×10 - 4 - 6.0× 10 - 4 mol·L- 1 )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纳洛酮催促诱发的吗啡身体依赖性豚鼠离体回肠的戒断性收缩 ;(4)吗啡身体依赖性豚鼠ipSIN(87.0和 8.7mg·kg- 1 )后 ,其离体回肠经纳洛酮催促诱发的戒断性收缩幅值显著降低。结论 :SIN对吗啡身体依赖性大鼠、小鼠的戒断症状及豚鼠离体回肠的戒断性收缩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奥丹西隆对小鼠吗啡身体依赖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 5 HT3受体特异性拮抗剂奥丹西隆 (on dansetron ,Ond)对吗啡身体依赖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鼠吗啡依赖模型及离体豚鼠回肠吗啡依赖模型。结果 奥丹西隆 12d预防性给药可有效抑制小鼠吗啡戒断反应 ,使其体重降低减小 (Ond 2~ 10 0 μg·kg-1·d-1组 ) ,或体重降低 ,跳跃反应均明显减弱 (Ond 10 0 μg·kg-1·d-1组 )。另外 ,奥丹西隆 (1~ 2 0 μmol·L-1)亦可抑制纳洛酮促发的离体豚鼠回肠收缩。作用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奥丹西隆预防性的慢性给药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吗啡身体依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三氟拉嗪抑制吗啡依赖大、小鼠纳洛酮催促的戒断症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三氟拉嗪对吗啡依赖大、小鼠纳洛酮催促戒断症状的影响 ,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吗啡依赖大、小鼠纳洛酮催促实验。结果 三氟拉嗪 (2~ 2 0mg·kg-1)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吗啡依赖小鼠纳洛酮催促所致的跳跃、湿狗样抖动、前爪震颤和体重下降。三氟拉嗪 5~ 2 0mg·kg-1ip ,对吗啡依赖大鼠大部分纳洛酮催促的阳性戒断症状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中包括跳跃、湿狗样抖动、排泄物、体重下降、咬牙、流涎、腹泻、上睑下垂、激惹。作为DA1/DA2 受体激动剂 ,阿朴吗啡 (2~ 8mg·kg-1)对三氟拉嗪抑制吗啡依赖小鼠纳洛酮催促戒断症状无明显影响 ,而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吡啶 (5~ 2 0mg·kg-1)则呈剂量依赖性加强三氟拉嗪对吗啡依赖小鼠纳洛酮催促戒断症状的抑制作用。结论 三氟拉嗪对吗啡依赖大、小鼠纳洛酮催促的戒断症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受体后钙调素生物活性的抑制作用可能是三氟拉嗪抗吗啡依赖大、小鼠躯体戒断症状主要机制 ,而中枢神经系统DA2 受体可能不参与三氟拉嗪对吗啡躯体戒断症状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阿片类药物在豚鼠离体回肠中的交互依赖性和交互耐受性. 豚鼠回肠分别与羟甲芬太尼(OMF 1 nmol·L-1), D-Ala2, D-Leu5-脑啡肽(DADLE, 0.3 μmol·L-1)或U50488H (50 nmol·L-1)在37℃温育4 h,它们相互及自身均能抑制纳洛酮(0.1 μmol·L-1)或Mr2266 (0.1 μmol·L-1)引起的戒断性收缩. 它们也能自身预先阻断戒断性收缩的产生. U50488H能预先阻断OMF, DADLE温育后纳洛酮所产生的戒断性收缩, 但后两者不能预先阻断U50488H 温育后由Mr2266所产生的戒断性收缩, 并且OMF和DADLE之间也不能相互阻断. 豚鼠回肠分别与OMF(1 nmol·L-1), DADLE(0.3 μmol·L-1) 在37℃ 温育2 h后, 对去甲吗啡(NM), OMF, DADLE的敏感性明显下降, 浓度反应曲线右移, 但对U50488H不产生耐受. 在U50488H (10 nmol·L-1) 中温育1 h的回肠, 对U50488H的敏感性下降, 浓度反应曲线右移, 但对OMF, NM, DADLE的敏感性不变. 这些结果表明豚鼠回肠中μ, κ阿片受体是分离的.  相似文献   

14.
一氧化氮对一叶萩碱诱导的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琳  张均田 《药学学报》2002,37(12):918-921
目的研究一叶萩碱对麻醉大鼠突触可塑性形成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作用。方法以在体记录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的电生理学方法,记录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群峰电位(population spike,PS);以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含量。结果在侧脑室给予0.2 nmol·L-1一叶萩碱(securinine,5 μL)前给予1 μmol·L-1 7-硝基吲唑可抑制LTP的诱导。给药前ip L-精氨酸250 mg·kg-1可逆转这种抑制作用。取脑进行NO含量测定,与一叶萩碱对照组相比,7-硝基吲唑+一叶萩碱给药组的NO含量明显下降。结论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nNOS)抑制剂7-硝基吲唑抑制一叶萩碱对LTP的诱导;由nNOS催化产生的NO参与了一叶萩碱诱导LTP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The effects of thyr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TRH) on abrupt and naloxone-precipitated abstinece symptoms were determined in male Swiss-Webster mice rendered dependent on morphine by SC implantation of morphine pellets. Intracerebral (IC) administration of TRH inhibited the hypothermic response observed during abrupt (removal of morphine pellets) and naloxone (0.1 mg/kg SC) precipitated withdrawal. IC injection of TRH also inhibited the naloxoneprecipitated withdrawal jumping response as evidenced by increases in the dose of naloxone required to elicit the response. The effects of TRH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rphine dependence were also investigated. A single SC injection of TRH (4–16 mg/kg) did not modify development of morphine dependence. Administration of TRH prior to and during morphine pellet implantation inhibited the development of dependence as evidenced by inhibi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abrupt and naloxone-induced withdrawal hypothermia. Even though the hypothermic response was blocked, multiple SC administration of TRH failed to modify naloxone-induced stereotyped jumping response. These studies indicate that TRH administration can modif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responses to chronic morphine treatment and that separate sites may initiate withdrawal jumping behavior and affect temperature regulation during abrupt and antagonist-induced abstinence.This work was presented in part at the International Narcotic Research Conference, North Falmouth, Massachusetts, June 10–15, 1979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l对吗啡慢性作用及纳洛酮催促戒断SK-N-SH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l1、2、4、8、16、32μmol·L-1对SK-N-SH细胞预处理24h后,用吗啡(100μmol·L-1培养基)孵育24h,采用MTT法研究人参皂苷Rgl对吗啡慢性作用SK-N-SH细胞增殖的影响;用相同浓度的吗啡作用于SK-N-SH细胞后,10μmol·L-1纳洛酮催促戒断前24h,加入1、2、4μmol·L-1的Rg1作用24h,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人参皂苷Rgl对吗啡慢性作用纳洛酮催促戒断SK-N-SH细胞内[Ca2+]i、CaMKⅡβ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吗啡慢性作用48h可抑制SK-N-SH细胞的增殖;细胞内[Ca2+]i增高(P<0.01);细胞CaMKⅡβ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②加入10μmol·L-1纳洛酮作用30min后,细胞内[Ca2+]i急剧降低(P<0.05);CaMKⅡβ mRNA及蛋白表达进一步升高(P<0.05);③2μmol·L-1人参皂苷Rg1对细胞进行预处理能缓解吗啡对细胞的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P<0.01)。④慢性吗啡作用SK-N-SH细胞,在纳洛酮急性戒断前,加入不同浓度的Rg1可缓解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降低;同时可降低CaMKⅡβ mRNA和蛋白表达的进一步升高。结论人参皂苷Rgl可缓解吗啡对SK-N-SH细胞的抑制作用,通过调控细胞内[Ca2+]i以及CaMKⅡβ mRNA和蛋白表达,从而缓解吗啡成瘾及戒断症状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对吗啡戒断大鼠前列腺指数和血清性激素的影响。方法:用40只成年♂Wistar大鼠皮下定量递增注射吗啡5d,建立吗啡依赖大鼠模型。d6停止注射吗啡,观察大鼠的戒断反应。自d7开始,除正常对照组和吗啡戒断组外,实验组每天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补中益气汤(2.5,5,10ml·kg-1,ig)。5周后测定大鼠血清睾酮和雌激素水平;摘取前列腺,称体重及前列腺湿重,计算前列腺指数。结果:不同剂量的补中益气汤明显降低吗啡戒断大鼠前列腺湿重、前列腺指数和血清睾酮水平,有升高大鼠血清雌二醇的作用,中剂量(5ml·kg-1)和大剂量(10m·lkg-1)作用明显(P<0.01)。结论:补中益气汤可明显降低吗啡戒断大鼠前列腺指数,且呈剂量依赖关系;明显降低吗啡戒断大鼠血清睾酮水平,有升高大鼠血清雌二醇的作用。补中益气汤抑制吗啡戒断大鼠前列腺组织增生的作用与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MK-801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及中枢cAM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MK-801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及脊髓和脑干cAMP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盐水对照组、吗啡依赖组、吗啡戒断组和MK-801组,每组8只。各组在纳洛酮激发戒断后立即观察戒断症状30min,纳洛酮激发戒断后1h,处死大鼠,分离脊髓和脑干,用放射免疫法检测cAMP的含量。结果MK-801组戒断症状总分为26.06±1.98,低于吗啡戒断组61.15±3.28(P<0.01)。MK-801组脊髓cAMP含量为0.8±0.26μmol.g-1,低于吗啡戒断组(P<0.05),而与吗啡依赖组相近(P>0.05);MK-801组脑干cAMP含量为1.62±0.38μmol.g-1,低于吗啡戒断组(P<0.05),而与吗啡依赖组相近(P>0.05)。结论MK-801减轻吗啡戒断症状的机制可能与其降低大鼠中枢cAMP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毒蕈碱 (M)受体拮抗剂对吗啡依赖大鼠脊髓和脑干前脑啡肽原 ( preproenkephalin ,PPE)和前强啡肽原 ( preprodynorphin ,PPD)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 本文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 ,以 β actinmRNA为内标检测了PPE和PPDmRNA。结果 吗啡依赖大鼠脊髓和脑干PPE基因表达和正常大鼠相比都略有增加 ,吗啡依赖大鼠注射纳洛酮激发戒断反应后 ,脊髓PPE基因表达增加 ,而脑干中变化不明显。吗啡依赖大鼠脊髓和脑干PPD基因表达都低于正常大鼠组 ,吗啡戒断反应时脊髓PPD基因表达在 1h变化不明显 ,2h时增加到峰值 ,4h时仍高于依赖组 ,而脑干强啡肽基因表达在 1h、2h和 4h时都明显减少。经M受体拮抗剂甲基东莨菪碱和M1拮抗剂 pirenzepine处理后大鼠脊髓和脑干PPE和PPD基因表达较戒断 1h组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经NMDA受体拮抗剂MK 80 1处理后 ,脊髓和脑干中PPE基因较戒断组 1h无明显差异 ,脊髓和脑干PPD基因表达较戒断组明显增加 ;而经NOS抑制剂L N 硝基精氨酸甲酯 (L NAME)处理后大鼠脊髓和脑干PPE基因表达较戒断 1h组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脊髓和脑干PPD基因表达变化不明显。脊髓和脑干中 β actin基因表达在各处理组之间没有差别。结论 M受体拮抗剂、NMDA受体拮抗剂和NOS抑制剂在吗啡戒断反应时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