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态螺旋CT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评价螺旋CT多期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疑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患者进行了CT平扫及螺旋动态多期扫描,分析总结了CT表现,并与原发性肝癌及血管作了鉴别诊断。结果:主要的CT表现有:①平扫,边缘欠清的低密度病灶中可有单发或多发的高密度钙化影;②增强扫描,动脉期与静脉期无强化或轻度强化,但明显低于正常肝实质的强化;③延迟扫描,随着时间的延长病灶逐步强化,且由边缘向中央进行,最后病灶强化高于正常肝实质,部分中央无强化,延迟扫描的表现有重要诊断意义;④病灶的周围可见扩张的肝内胆管。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论:螺旋CT动脉多期扫描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肝内胆管细胞癌(PCC)是肝脏原发恶性肿瘤,仅次于肝细胞癌,它起源于二级胆管在内的末梢侧肝内小胆管,约占所有胆管细胞癌的10%,早期发现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作者回顾分析本院1996至2006年间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6例PCC的CT表现,探讨其CT特征及在与肝内其它病变鉴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4.
5.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CT和MRI诊断及病理基础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研究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CT、MRI诊断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IHPCC病人32例,29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5例做了MR检查,2例行MR动态增强扫描。结果CT上病灶呈肿块型18例、浸润狭窄型7例、腔内生长型4例,有3例未见明确肿块。病灶增强早期强化不明显者13例(44.8%)、周边强化者8例(27.6%);延迟后内部无强化7例(24.1%)、不均匀强化8例(27.6%)、均匀性强化5例(17.2%)。组织病理学上见肿瘤外周以存活的肿瘤细胞为主,形成早期边缘强化,而肿瘤中央以纤维成分为主,是产生延迟强化的病理基础。结论动态增强扫描是诊断IHPCC的关键技术,早期边缘强化、延迟后内部强化是其影像诊断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提高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2经手术、活检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结果:12例中,肿块型7例、管周浸润型3例和管内生长型2例.CT平扫:全部病灶以低密度为主.增强扫描:病灶边缘轻中度环状增强4例、轻度片状增强2例、中度结节状增强2例和线状及网格样增强2例.延迟扫描:早期边缘增强,延迟内部增强逐渐明显,呈不均匀分隔状或片状6例;早期边缘无增强,而呈延迟增强2例;早期网格样增强,延迟片状明显增强2例.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CT增强扫描有一定的表现特征,结合其他CT征象和临床综合分析,可与肝内其他疾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7.
动态多期螺旋CT扫描在肝内胆管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肝内胆管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患者中,肿瘤型18例,平扫表现为肝内单发的低密度不规则肿块,增强动脉期病灶无强化6例,外周部分呈轻度、不完全的环状强化12例,门脉期病灶进一步强化14例,延迟扫描病灶内部呈斑片状持续强化6例、网状或线状持续强化8例,病灶中央始终不强化4例;浸润型4例,平扫表现为肝内胆管壁局限性增厚、管腔狭窄,于增强后各期胆管壁缓慢持续强化;腔内生长型8例,平扫示近肝门部局限性软组织肿块并见肝管扩张增粗及狭窄,增强后近肝门肿块缓慢持续强化。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提高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正确诊断率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加深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影像学表现。结果:14例中8例边界模糊的类圆形低密度肿块,11例伴肝内胆管扩张,6例边界较清晰。增强扫描8例早期肿块周边呈不规则强化;4例周边呈环形或结节状明显强化;2例无明显强化;延时扫描所有病灶均延迟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显示肝内胆管细胞癌有一定的特征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惠恩  韩文德  回昱昕 《放射学实践》2000,15(5):315-316,319
目的:探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本院1993年7月~1999年4月经病理证实的35例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结果:CT检查见34例病灶呈低密度(97.1%),其中25例(71.4%)病灶内见囊性更低密度区;病灶均可强化,多为轻、中度强化(28/32,80%),可延时强化(5/6);表现为“边缘分叶征”21例(60%),“边缘凹陷征”7例(20%),“胆管包绕征”6例(  相似文献   

10.
肝外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外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23例病理证实的肝外胆管癌均行螺旋CT动态增强检查和ERCP检查,分析其影像表现和诊断准确性。结果:CT诊断符合率78.3%(18/23),均表现为特征软组织肿块(直接征象)和肝内胆管及胆总管扩张(间接征象)。CT同时提供了较好的肿瘤分期诊断。ERCP诊断符合率91.3%(21/23),表现为肝内胆管均呈不同程度的扩张,肝外胆管狭窄、截断。CT结合ERCP后全部诊断正确,并提供详细信息。结论:肝外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检查有较好的诊断,结合ERCP可以获得更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肝外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经病理确诊的肝外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及MSCT图像特征,20例行平扫及四期动态增强扫描(即早动脉期,晚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7例仅行增强扫描.结果 肝门区胆管癌15例,胆总管癌12例;不同部位,不同生长方式的胆管癌CT表现各具特点,除延迟强化等直接征象外,肝叶萎缩,胆管扩张等间接征象亦具有特征性.结论多层螺旋CT对于肝外胆管细胞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起源于肝内胆管的上皮细胞,是原发肝癌的少见类型。其影像、病理及临床表现均与肝细胞癌有所不同,为进一步提高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本文收集了近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10例,着重分析其CT表现,找出CT特征,加深对此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及螺旋CT表现特征,提高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7例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表现。结果:17例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肿瘤位于左叶9例,右叶5例,左右叶同时累及3例;肿瘤大小2.5cm×3.0cm~9cm×11cm,其中15例肿块直径大于5cm;肿瘤形态呈分叶状、片状或不规则状12例,类圆形5例;肿瘤边缘清楚4例,13例边缘不清。螺旋CT特征为:病灶以低密度为主的不规则肿块,内可见囊性更低密度区;病灶以边缘轻至中度强化为主,出现特征性的从周边到中心的向心性强化、延迟强化,呈“慢进慢出”表现;病灶周围肝内胆管轻度扩张;局部肝萎缩,肝包膜凹陷征。结论: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于与肝内其它常见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I对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HPCC 28例,分别作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在MRI图像上,IHPCC主要表现为分叶状或不规则形、混杂密度或信号、无包膜的软组织肿块;动态增强扫描肿瘤呈"慢进慢出"表现,动脉期肿瘤以边缘轻~中度强化为主,延迟扫描出现从周边到中心的向心性、延迟强化;其他征象包括瘤内见扩张的胆管8例,病灶周围或远端胆管扩张20例,包膜回缩征象12例,局部肝萎缩8例,肝门后或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0例,均无门静脉癌栓形成。结论 IHPCC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为IHPC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MRI新技术的应用更能反映肿瘤的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PICC)的螺旋CT平扫和动态增强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胆管细胞癌13例,男5例,女8例,年龄38~72岁(平均58岁),全部病例均行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13例中,平扫7例病灶呈圆形、类圆形,6例呈分叶状及不规则形低密度影。肝内胆管扩张11例,肝内胆管结石5例,肝叶萎缩5例,局部肝轮廓凹陷4例。增强扫描,强化方式大致分为三种:①5例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不均匀强化,无渐进及向心性强化。②3例动脉期边缘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渐进性向心性强化。③5例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脉期及延迟期肿瘤全体逐渐强化,强化表现:病灶不均匀强化,或呈线样或网格样,周边呈环样或条索样强化。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程度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CT和MRI的诊断价值,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IHPCC患者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或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T平扫肿块呈近似等密度或略低密度,早期强化明显者仅12例,延迟后内部不均匀强化29例。MRI显示T1WI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30例早期边缘强化,延迟后内部不均匀呈向心性强化。联合诊断的符合率为93.8%,显著高于单独应用CT、MRI的符合率71.9%、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40,4.64,P<0.05)。结论早期边缘强化,延迟后内部不均匀强化对于IHPCC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临床上结合CT、MRI及临床实验室检查,可有效提高IHPCC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增强特征及其病理基础,提高该病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15例经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6例加做CT延时扫描。结果15例平扫表现为低密度病灶伴肝内胆管扩张8例,合并肝内胆管结石4例,合并钙化2例;增强扫描呈线样强化7例,呈网格样强化6例,结节样强化1例,无明显强化1例;病理显示肝内胆管细胞癌纤维组织丰富,血管稀少。结论CT平扫病灶呈低密度而增强扫描呈线样及网格样强化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肝内周围性胆管细胞癌(peripheral cholangio-carcino-ma,PCC)组织学上属于原发性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手术切除为其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术前的定性诊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1例经病理证实PCC病例的低场MRI表现,旨在探讨低场MRI对PCC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peripheral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eicc)是指发生在肝内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多发生在肝内末梢胆管,肿瘤多呈少血供型,PICC在CT上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本文回顾性分析收集的我院11例自2003年11月~2007年11月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PICC患者的CT图像,旨在探讨其CT表现,进一步提高对PICC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CT特征,加深对IHPCC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2例IHPCC的CT表现。结果:CT平扫12例均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灶,边界不清;病灶周围肝内胆管扩张5例;局部肝包膜回缩征象4例;增强扫描:动脉期与静脉期病灶无强化或轻度强化,延迟后病灶内部呈片状、分隔状或均匀强化。结论:IHPCC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于与肝内其它常见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