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畅情之风的掀起和士人价值观念的转变,交际诗的应用性从服务于政治逐渐转向人们的日常生活,从局限于君臣之间的言说扩展到亲人、朋友、同僚之间。这一时期的交际诗能够更好地传递亲情和友情,打破了"以礼制情"的束缚,突出地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出现了"无事不可叙,无情不可抒"的崭新风貌。交际诗的功能从实用性转向了美用合一,极大地拓展了文学的表现领域,并为唐代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畅情之风的掀起和士人价值观念的转变,交际诗的应用性从服务于政治逐渐转向人们的日常生活,从局限于君臣之间的言说扩展到亲人、朋友、同僚之间.这一时期的交际诗能够更好地传递亲情和友情,打破了"以礼制情"的束缚,突出地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出现了"无事不可叙,无情不可抒"的崭新风貌.交际诗的功能从实用性转向了美用合一,极大地拓展了文学的表现领域,并为唐代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文人茶是中国茶文化体系中具有独立品格与内涵的茶文化模式,也代表着中国茶文化的最高层次。明代中期以后,文人们推崇饮茶"天趣悉备"的自然美,许多文人更是全身心投入到茶事活动中,将茶事品茗作为表达志向与修身养性的主要方式,茶诗创作成果丰硕。茶诗的创作是一种文学现象,极大地丰富了茶文化的表现形态与内涵。明代茶诗体现出明代文人茶虚静空灵、天人合一以及本真自然、闲适清逸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4.
论述白居易的讽谕诗和闲适诗各自的文学功用和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5.
中国戏曲是东方表演艺术的瑰宝,其虚拟、写意的表现手法,体现了中国古典哲学和传统文化的深厚背景,而中国戏画则是由中国戏曲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一门艺术,它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超越真实、化意象为美的原则和标准具有殊途同归之妙。而怎样更好地运用现代的绘画手段来表现极具东方神韵的传统文化,则是一个充满挑战、更需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戏曲是东方表演艺术的瑰宝,其虚拟、写意的表现手法,体现了中国古典哲学和传统文化的深厚背景,而中国戏画则是由中国戏曲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一门艺术,它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超越真实、化意象为美的原则和标准具有殊途同归之妙。而怎样更好地运用现代的绘画手段来表现极具东方神韵的传统文化,则是一个充满挑战、更需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论苏过的诗     
苏过在宋代诗坛上虽不是很有影响的诗人,但其诗歌创作颇具个性特征,值得研究。苏过的唱和诗言之有物,内容充实;其纯审美性的山水诗清新自然,妙趣横生;其准山水诗和抒怀诗多抒发隐逸情怀。  相似文献   

8.
诗与谜新论     
谜语起源于歌谣.歌谣与诗(包括歌谣谜与诗谜)关系密切,前者促进了后者的产生和发展,后者对前者也有一定影响.诗谜独立于歌谣谜后,除与歌谣谜的共同点外,也具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宋代理学对诗学的影响在何种层面上发生一直众说纷纭。事实上,理学的性、情观对宋人思想观念影响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文人思想结构的改造,理学性、情观影响到此一时期诗人的创作思想。宋人“以意为诗”论中就渗透了理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它同时也铸就了宋人诗歌独特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0.
所谓“国花”,即是指受到全民喜爱并成为本国象征的花卉,以这种标准来判断,唐时的牡丹和宋时的梅花都是独领风骚,可以称为一朝之国花了。这种全民性的观赏兴趣表现在文学,尤其是诗歌领域,便是唐代咏牡丹诗和宋代咏梅诗的兴盛。论文分别讨论咏牡丹诗和咏梅诗盛行的物质基础,时代心理对咏花诗的选择性审美,以及这两类咏花诗在被审美观念选择的同时,对大众审美文化产生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使得牡丹与梅花融入了中华民族精神深处,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1.
分析中国古代诗词和绘画中“情”与“景”的关系,结合传统美学的审美标准,总结中国艺术意境之说的范畴、内涵、深度及对中国艺术主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画浅析     
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世界美术艺苑中独树一帜。中国画在人物、山水和花鸟方面都有着杰出的代表人物和悠久的发展史。在中国的艺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画是线条的艺术,线条不仅起着界定形象,表现物体的作用,它同时还无时无刻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线是作者的心声,是迹化了的意。线条的发展一方面循着强调个性的多样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却沿着它自身的所谓“美感规律”前进。线条发展的这两个趋势都使得它在表现形式上更加至善至美,并最终以物化和量化的方法将其统一在类型化的描法和皴法中,从而走上了程式化之路。  相似文献   

14.
德国现代绘画是现代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世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它的美学观念和艺术形式带有神秘、怪诞、晦涩的民族特征,在对它的理解上一直存在争议,甚至被误解和被歪曲。本文通过对其文化渊源和历史情结及其演变的探讨,试图去客观地认识德国艺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国绘画构图的规律与法则。作为作品的主题,构思是构图的灵魂,构图又是主题、构思的体现。所以,必须运用构图的规律和各种法则,使画面在对比变化的矛盾中,取得和谐统一,从而达到充分体现主题的完美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重从艺术观念、笔、纸、颜料等工具材料,和用线、赋彩、程式、透视、章法等表现 形式三个方面阐释了中国画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主要通过中国绘画史上色彩与水墨的演变轨迹说明艺术形式语言的变迁构成了或者说改变了艺术史的发展进程.文章认为中国传统绘画发展史上色彩和水墨的演变轨迹大致分为4个时期:a)六朝以前,这是古画重丹青(即色彩)的时期;b)唐宋时期,这是色彩和水墨互相辉映的时期;c)元明时期和清代前期,重水墨,色彩仅仅沦为水墨辅助的时期;d)清代中期以后,色彩卷土重来,色墨各自走向独立的时期.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水彩画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水彩画借鉴传统绘画,形成具有重意境、尚水韵、崇空白、扬色而抑彩、纳中和之美、展人品之魅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画的形式语言呈现出多样性与多元化的趋势。伴随着信息时代带来的快速变迁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转变,艺术家试图通过多种绘画方式来诠释自己对所处时代的思考。传统的中国画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选择题材、形式和技法方面,而当代中国画通过绘画对视觉制度进行思考,离开了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的思路,离开对古代绘画的模仿。其对空间的探索以及对绘画内容的扩展值得深究,其哲学与美学意义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