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糖尿病前期的定义 糖尿病前期是一种处于葡萄糖代谢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的中间阶段,也是血糖轻度升高但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异常状态,又称为糖调节受损(IGR)。根据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升高的不同,糖尿病前期又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和葡萄糖耐量减退(IGT)。WHO关于糖代谢分类标准,见表1。  相似文献   

2.
郑云阶 《大家健康》2013,(13):108-10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上诊断糖尿病提供更科学、更合理的辅助依据。方法检测256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小时血糖(2hPG),并对其结果分别进行相关分析,做统计学检验。结果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BG)之间存在着正向相关关系,即随着血糖升高,糖化血红蛋白也升高。结论检测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患者诊断及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餐后血糖既非常重要,却又难以做到。在我国每年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80%的人经常出现餐后血糖升高的情况。餐后血糖升高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空腹血糖升高相比,餐后血糖升高对人体微血管和大血管的损害更持久(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脑血管病应激性血糖升高原因.方法 回顾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月心脑血管病住院患者430人,病前均无糖尿病,其中有177例(41%)出现应激性血糖升高.结果 化验以空腹血糖升高为主,餐后2小时血糖多为正常,糖化血红蛋白均正常.治疗上以原发病治疗为主,输液中减少葡萄糖输入.结论 加强对患者糖尿病知识宣教,降低应激反应,减少心脑血管病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验证血脂康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96例,分A组(血脂康组)及B组(辛伐他汀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服药前及服药后2个月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胰岛素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甘油三脂、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都较服药前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服药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A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较服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B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较服药前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的胰岛素敏感指数都较服药前提高,但A组较明显(P<0.05),B组不明显(P>0.05).结论:血脂康对2型糖尿病除可调节异常血脂外,尚有一定降低血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甘连军  陈斌 《甘肃医药》2022,41(1):54-55,60
目的:探讨既往无糖尿病且空腹血糖正常体检人群餐后血糖异常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20年12月来我院体检的既往无糖尿病者536例,均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尿酸等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空腹血糖正常人群餐后血糖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受检者餐后血糖异常率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治疗糖耐量异常的效果。方法对门诊就诊的180例糖耐量异常患者分别采用督导改变生活方式的措施(观察组)与未参与督导的对症治疗措施(对照组)进行干预,6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糖尿病发生与糖耐量异常情况。结果观察组糖尿病发生率、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的异常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导改变生活方式模式能够有效纠正胰岛素抵抗及糖耐量异常,大大减少了糖尿病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观察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正常的Ⅱ型糖尿病(Ⅱ DM)患者空腹、餐后血糖(postcha Uengeplasma ducose PPG)与血脂的关系,了解Ⅱ DM患者血脂代谢的特点,以及血糖控制对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对全部分析对象进行空腹血糖、血脂,餐后2h血糖、血脂测定。结果: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异常者,血脂代谢开始紊乱,餐后血脂TG、LDL-C、apoB差异最为显著;Ⅱ DM患者合并有明显的血脂代谢异常,血糖控制仅能使少部分患者异常的血脂代谢完全恢复正常。结论:应重视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2h血糖异常人群的血脂分析,Ⅱ DM的治疗不仅仅是控制血糖,而应全面纠正异常的代谢状况,及早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杨盛 《大家健康》2013,(6):32-33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餐后血糖既非常重要,却又难以做到。在我国每年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80%的人经常出现餐后血糖升高的情况。餐后血糖升高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空腹血糖升高相比,餐后血糖升高对人体微血管和大血管的损害更持久(一天中至少有12个小时属于餐后时间),对血管内皮的损害更明显。对此,内分泌专家指出,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餐后血糖升高的特点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我国2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一步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100g馒头餐试验,对8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值进行测定。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采用稳态模型(HOMA-β和HOMA-IR)进行计算。结果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均与HOMA-IR(分别r=0.364,P<0.01;r=0.312 P,<0.01)和糖化血红蛋白(分别r=0.358,P<0.01;r=0.344,P<0.01)呈正相关,与HOMA-β呈负相关(分别r=-0.442 P<0.01,r=-0.311 P<0.01)。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r=0.814 P<0.001)。结论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的主要原因,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对空腹血糖有着较大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不同原因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及其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健华 《广东医学》1998,19(12):928-929
目的:探讨不同原因高血糖对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及其治疗方法,方法:根据急性期,恢复期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将12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因糖正常组,应激性血糖升高组,糖尿病及葡萄糖对耐量低减组,比较血糖,CPKMB峰值,梗死部位,心脏病严重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糖尿病组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峰值,心脏病严重事件发生率高,死亡率明显升高,结论:长期及应激的血糖升高使急性心肌梗死后预后不良,密切监测及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糖代谢异常在高血压病患者中检出率呈上升趋势,而餐后血糖升高病人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危险性明显高于正常血糖人群,是独立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我们对既往无糖代谢异常的高血压患者测定空腹血糖、普通餐后血糖、OGTT 2h血糖,探讨糖代谢异常与高血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类固醇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谱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3例类固醇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显示的血糖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1例新诊断未干预治疗及1例预混胰岛素2次皮下注射治疗的类固醇糖尿病患者均以中餐后-睡前血糖升高为主,其日内血糖峰值分别为15.6 mmol/L及15.4 mmol/L,均出现于中餐后。1例3餐前短效胰岛素治疗的类固醇糖尿病患者清晨及上午出现无症状性低血糖(血糖≤3.9 mmol/L),持续115 m in;将强的松改为每日3次口服后低血糖消失,血糖波动改善。结论类固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具有自身的特点,其中部分患者表现午后严重高血糖及空腹低血糖的特点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空腹血糖正常的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餐后血糖异常的发病情况及特点,尽早发现隐匿性糖代谢异常。方法选择167例无糖代谢异常病史,空腹血糖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进行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及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结果167例患者中确诊为IGT者65例(38.92%),DM23例(13.78%),高血压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餐后糖代谢异常者63例(38.33%)。结论推荐空腹血糖正常的高血压患者特别是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常规进行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  相似文献   

15.
张永成  谢庆 《浙江实用医学》2009,14(6):484-484,503
目的探讨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行毕Ⅱ式手术后近期和远期血糖变化。方法分析本院胃癌合并糖尿病并行毕Ⅱ式手术患者46例。比较患者术前、术后近期(1个月)、远期(3个月、6个月)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差异。结果46例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行毕Ⅱ式手术后,术后近期血糖升高、胰岛素用量加大,1个月后其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基本回复术前水平,3个月和6个月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明显下降(P〈0.05),且餐后血糖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毕Ⅱ式手术可以降低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即毕Ⅱ式手术对糖尿病可能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类固醇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谱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3例类固醇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显示的血糖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 1例新诊断未干预治疗及1例预混胰岛素2次皮下注射治疗的类固醇糖尿病患者均以中餐后-睡前血糖升高为主,其日内血糖峰值分别为15.6 mmol/L及15.4 mmol/L,均出现于中餐后.1例3餐前短效胰岛素治疗的类固醇糖尿病患者清晨及上午出现无症状性低血糖(血糖≤3.9 mmol/L),持续115 min;将强的松改为每日3次口服后低血糖消失,血糖波动改善.结论 类固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具有自身的特点,其中部分患者表现午后严重高血糖及空腹低血糖的特点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2型糖尿病不同并发症患者的血糖相关指标与中医症状和证型的相关关系.方法 以2 501例2型糖尿病的临床数据为基础,运用贝叶斯网络的方法,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脑病、肾病、高血压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症、舌、脉等82个变量的网络关系.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脑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耱异常以气虚为主;糖化血红蛋白异常者以气虚、阴虚常见.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空腹血糖异常者以阳虚为主;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异常者气虚或伴热盛、阴虚常见.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异常者阴虚为主或伴热盛.并得出主要症状对并发症的预测性.结论 贝叶斯网络方法是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较为合适的方法,本研究结果对于慢性并发症的早期预测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对于中医证候的客观化研究也做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损害程度脑梗死患者的血糖水平,分析其糖代谢异常情况,探讨脑梗死与糖代谢异常的关系,为脑梗死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8月入住本院脑病科的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梗死范围将其分为轻度组41例、中度组40例、重度组27例,通过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观察患者的糖代谢情况。结果:糖调节受损、糖尿病与正常血糖患者比较,中度及重度组脑梗死比率明显升高;糖尿病患者脑梗死中度组、重度组比率较糖调节受损患者明显升高;脑梗死中度组、重度组的HbA1c、FPG、2 h PG水平均明显高于脑梗死轻度组,重度组的HbA1c、FPG、2 h PG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代谢异常与脑梗死的发生及损害程度明显相关,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利于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监测血糖并控制正常范围内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对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空腹和餐后2h的血糖和血小板同时进行观察,发现健康成人空腹和餐后2h血糖和血小板无明显改变,而Ⅱ型糖尿病患者在餐后2h血糖明显增高的同时血小板却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0.
高堂玲  王国蓉  李群英  张继群 《四川医学》2007,28(11):1241-1242
目的 探讨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糖代谢的异常变化极其原因。方法 对肺心病及健康体检者测定空腹及餐后(0.5、1、2h)血糖水平。结果 肺心病患者餐后0.5、1h血糖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肺心病患者存在糖代谢异常,易并发血糖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