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单一经济目标引导下的技术应用导致了技术异化,这种异化体现在自身发展及应用后果两个层面上,从文化角度看,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是技术异化的文化原因。尽管生态文化的最终目的是将生态问题放在文化的背景下解决,但不能取代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所以,现代技术的良性发展只能在文化生态化背景下进行,而不能在生态文化的单一框架内实现,文化生态化为人对技术认识的合理化与技术功能的完善化提供了文化支持。  相似文献   

2.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是智慧的翅膀,尤其是童年时期的想象,它可以使学生追逐那富有魅力的知识火花,又可使学生超越现实,在绘画中随意挥洒自己的意愿与情感。  相似文献   

3.
奇思巧手     
《科学与文化》2008,(5):F0002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相似文献   

4.
幽默     
爱因斯坦自我宣布落选爱迪生满腹怨气地对爱因斯坦说:“每天上我这儿来的年轻人真不少,可没有一个我看得上的。”“您断定应征者合格或不合格的标准是什么?”爱因斯坦问道。爱迪生一面把一张写满各种问题的纸条递给爱因斯坦,一面说:“谁能回答出这些问题,他才有资格当我的助手。”“从纽约到芝加哥有多少英里?”爱因斯坦读了一个问题,并且回答说:“这需要查一下铁路指南。”“不锈钢是用什么做成的?”爱因斯坦读完第二个问题又回答说:“这得翻一翻金属学手册。”“您说什么,博士?”爱迪生打断了爱因斯坦的话问道。“看来我不用等您拒绝,”爱…  相似文献   

5.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的一切都来源干音乐的启发."少年儿童的想象力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通过它可以使灵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因此,音乐教学已成为促进学生全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发展依赖于创新,创新需要合适的文化土壤,创新文化是一种科学与人文有机交融的文化。加强科学与人文教育,建设科学与人文有机交融的外部文化环境,加强科学与人文兼顾的创新价值评价体系建设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说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应将美术活动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孩子展开想象翅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飞翔。  相似文献   

8.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月24日是贾祖璋先生诞辰105周年。贾祖璋是我国科学小品的开拓者之一。他的作品以多姿多彩的文学形式,生动活泼地传播以生物学为主的科学知识,实现了科学与文化的联姻他。还曾是《福建科技报》《科学与文化》的顾问,对其倾注了极大的爱心。现摘其一文聊表纪念。  相似文献   

9.
科学与人文在古代的融通是朴素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统一迎来了工业文明。由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冲突演化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对立,人类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科学大战"使科学与人文分隔加剧,但是,走向融通是二者的发展趋向。既坚持社会科学发展的"科学原则",又坚持科学技术发展的"人文原则",就一定能够实现科学与人文的交融。马克思主义理论兼有科学与人文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是当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一方面带来物质资料的空前丰富,另一方面也对人类的生存提出了严重的挑战。人类已认识到这一问题,并开始赋予科学技术以人文关怀。社会各界都在致力于寻求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之链。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与人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会让我们更幸福吗?"这个题目出得好,切中要害,发人深省.在跨入新世纪和新千年之际,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认真思考科学对人类的影响,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李晶  陈忠卫 《科研管理》2008,29(2):22-27
内部创业的形成、发展、繁荣离不开企业文化的深刻影响。本文尝试构建内部创业与企业文化的耦合模型及内部创业型文化的斜坡模型,对内部创业型文化的运营机理作深入探讨,得出内部创业型文化是企业内部创业激情的持续性动力和精神性支持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13.
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国外学者对创新文化的因素分解侧重于对企业内部创新氛围的形成原因解析以及企业对外部市场环境的及时响应能力分析,而国内学者的同类研究则将视角延伸到了企业创新活动的互动影响方面.以上差异性反映出当前国内企业的创新活动仍受到社会人文环境之深刻制约的现状.从表面上看,这是由于我国全体社会成员尚未形成一种尊崇首创、抵制仿冒的社会习俗,但文章认为具有继发性和外生性特征的企业创新文化缺乏适宜的本土人文文化精神土壤是产生上述制约效应的深层次原因,并进一步从文化冲突、融合与进化的视角提出了培育企业自主创新文化以及中华传统文化转型与创新的现实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鉴于从企业文化维度分析企业创新的经验研究较为匮乏,用文本分析有效识别“诚信”导向的企业文化数据,以2007-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实证分析“诚信”文化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并进一步从微观的公司特征层面与宏观的制度环境层面检验了此影响的差异性。实证结果表明:视“诚信”为首要文化的企业,专利申请数量更高,创新能力更强;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诚信”文化对于企业创新的“驱动”影响在国有企业、两权合一的企业以及制度环境较差地区的企业中作用更大。本文从普适性的企业文化视角对影响企业创新的作用情境进行了解释,为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绩效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与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develops a typology of information cultures by synthesizing empirical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Four information culture types are proposed. In a Result-oriented culture, the go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s to enable the organization to compete and succeed in its market or sector. In a Rule-following culture, information is managed to control internal operations, and to reinforce rules and policies. In a Relationship-based culture, information is managed to encourage communication, participation, and a sense of identity. In a Risk-taking culture, information is managed to encourage innovation, creativity, and the exploration of new ideas. We expect most organizations to display to varying degrees norms and behaviors from all four types, and that the information culture profile of an organization would be related to its effectiveness. The paper ends by looking at the 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value of a systematic examination of information culture and its link to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相似文献   

16.
论大学文化及其核心——创新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文化和创新文化是两个比较有现实意义的话题。以前我们也曾有过现代大学文化的繁荣时期,比如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倡导的“兼容并包,学术独立,思想自由”就是大学文化精神的典范。可惜的是,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的今天,大学文化的精神和氛围显得淡漠、萧条了,而适应知识经济规律的大学新文化还没有真正形成。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疾呼重建大学文化,各地高校也已经着手建设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大学文化。这里的问题是,现代高校在构建各具特色的大学文化时,有没有大家一致的本质性的文化宗旨和文化核心?优秀的大学文化何以构建?这正是本文的论题所在。  相似文献   

17.
18.
<正>Innovation in science is oten associated with the image of a lone scientist at the bench making a ground-breaking discovery,yet many breakthroughs in both basic and applied science critically depend on efective team work.his is best exempliied by major discoveries in high-energy particle physics,for which hundreds of scientists made innovative contributions to interlinked components of the work.On the other hand,most scientists are driven by their individual aspiration and career objec-  相似文献   

19.
The advent of digital technology has significantly transformed human lives and added new dimensions to our consumption behaviours. Responding to these constant changes in socio-cultural dynamics, this commentary defines and theorises digital consumer culture and explains how digital consumer culture facilitates digital acculturation. We pioneer a conceptual framework that explains the reciprocal, iterative and dynamic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digital consumer culture and digital acculturation and spells out the three inherence characteristics of digital consumer culture. These include consumer empowerment, reciprocity between online and offline worlds and decompartmentalisation of identities; together they make digital consumer culture unique. Finally, by identifying and discussing three outcomes of digital acculturation: digital integration, digital separation and digital deprivation, we make further contribution to theories, with the view of generating debates in studying acculturation in the digital age.  相似文献   

20.
论企业文化的激励性与公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荣梅  樊耘 《科技与管理》2003,5(4):122-124
人是企业最核心的资源,对员工进行有效激励也就显得至关重要,重点研究了激励性与公平性对有效激励的影响。同时,激励性与公平性又具有矛盾统一的关系,而其中的矛盾性则会引起激励效果的“内耗”,影响到企业激励政策的充分实施,是极为有害的。在认真分析两者的统一性与矛盾性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建设公正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