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实施护士长质量查房 提高病人满意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实施护士长持续质量查房,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方法:将护士长定期质量查房改为每天质量查房。各病区护士长每天必须对所管病区进行2次质量查房,分为上、下午,根据病区特点有所侧重,重点是重病人、手术后及新入院病人。在病人出院时发放调查表,分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果:实施护士长每天质量查房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实施护士长每天质量查房是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落实护士长五查房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比较2011年采用护士长常规查房方法和2012年在护士长常规查房的基础上增加查房次数(五查房),比较两年中护理质量各项指标的达标情况.结果:2012年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完成情况比2011年有明显提高(P<0.05).护理满意度有明显提高.结论:认真落实护士长五查房能带动科室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住院患者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护士长早上提前15min-30min、下午于下班前60min 到病房查房, 掌握每个病人的病情动态,加强和病人的沟通效果和临床指导,及时了解病人需求、优质护理服务的落实情况并记录在册。[结果]各班护士及时掌握病区动态,服务意识增强, 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结论]《护士长查房手册》的应用,丰富和提高护士长自身的专业理论各管理水平,促进了护理工作的有序、安全、连贯进行, 为优质护理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李育玲  商临平 《护理研究》2006,20(13):1197-1199
[目的]通过实行护士长日查房日记录制,对病区护理质量控制进行系统、全程、持续性监控,从而使护理质量达到动态的、持续的质量改进。[方法]以时间为横轴,以护理部统一的质控重点为纵轴,贯穿于护士长每日护理工作的指导和检查中,随时记录,及时反馈,每日量化考核各项指标。[结果]实施护士长日查房日记录制后,病区护理质量比未实施前有了明显提高。[结论]护士长工作的重心转移了,保证质控全面、有效、公平,促进了病区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5.
我院三级护理查房的作法与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1998年1月开始,护理部从三级护理查房入手,对每个科室进行循环的三级护理查房,结合“三基”考核,起到了提高护士综合素质,保证护理质量的良好效果。l开展三级护理查房的方法三.三成立三级护理查房考评小组成立由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科带教老师组成的考评小组。1.2确定三级护理查房的形式由护理部安排每周三下午查房,查房前一周通知病区护士长,选定危重疑难病例一例,确定护士长,主管护师(护师)和责任护土为查房中心发言人,作好查房准备。查房时考评小组人员与被考评三级护士和全科护士集中在病人床旁,由…  相似文献   

6.
张莉 《山西护理杂志》2009,(Z1):173-173
[目的]真正落实各项护理核心制度,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护士长早上提前15min~30min、下午于下班前30min到病房查房,检查每天工作质量和护理制度的落实情况。[结果]护士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护理质量显著提高。[结论]护士长早晚查房,促进了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李育玲 《护理研究》2006,20(5):1197-1199
[目的]通过实行护士长日查房日记录制,对病区护理质量控制进行系统、全程、持续性监控,从而使护理质量达到动态的、持续的质量改进。[方法]以时间为横轴,以护理部统一的质控重点为纵轴,贯穿于护士长每日护理工作的指导和检查中,随时记录,及时反馈,每日量化考核各项指标。[结果]实施护士长日查房日记录制后,病区护理质量比未实施前有了明显提高。[结论]护士长工作的重心转移了,保证质控全面、有效、公平,促进了病区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随机夜查房模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护理部-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共同参与夜查房,将查房中存在的问题现场反馈,次日追踪,在查房中遇到技术问题或纠纷时查房者现场指导协调。结果实行随机夜查房后,病区环境管理、药品管理更规范,夜间治疗护理更规范,护士专业知识掌握较前全面,观察病情较前细致,差错事故发生率降低,全院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个案追踪检查法结合护士长点评在临床护理查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在本院住院患者30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查房模式;2013年1~12月在本院住院的患者330例设为观察组,采用个案追踪法结合护士长点评查房模式。比较病区护理管理质量(包括病房管理、分级护理、基础护理、护理安全、健康教育)及护理文书合格率情况。结果两组病区护理管理质量及护理文书合格率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管理质量及护理文书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个案追踪检查法结合护士长点评提高临床护理查房质量,同时有效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及护士长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改革护士长夜查房管理模式,以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与提高.方法 制定与完善护士长夜查房制度及职责,在合理安排查房人员及时间的基础上,设计与应用护士长夜查房表,制定护士长夜查房评价标准及建立反馈追溯机制,并于改革护士长夜查房模式前及改革后3个月,分别进行患者对护理人员夜间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及夜间护理质量检查评价.结果 于改革护士长夜查房模式前及后3个月,分别进行了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及改革夜查房模式前后夜间护理工作质量量化评分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革护士长夜查房模式,有助于促进夜间护理质量的提高,可有效防范和减少护理差错和纠纷的发生,提高护士参与病房管理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夜班护士的工作压力,也有助于提高护士长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护理服务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方法:建立由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科护士长-护士长-责任组长/高级责任护士-责任护士构成的五级纵向护理质控模式,比较模式实施前、后护士晨晚间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结果:五级纵向护理质控模式实施后,住院患者和出院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6.72±1.96)分、(95.33±2.57)分,与实施前的(92.29±2.17)分、(88.65±2.31)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晨、晚间护理质量评分从实施前的(60.67±2.88)分提高到实施后的(80.11±1.97)分。结论:实施五级纵向护理质量管理可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垂直管理模式下实行护士长轮岗制度的效果,总结培训护士长的有效方式,提高管理水平。方法:随机抽取需测评护士长所在科室的医生、护士各5名及科主任,采用问卷式匿名民主测评,并在年终述职时进行护士长匿名互评,测评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4个等级。应用护士长综合素质测评表对护理管理质量进行测评,根据年终测评分数计算护士长整体优秀率。结果:实行护士长轮岗制后护士长民主测评总优秀率由原来的85.0%提高至95.0%,综合素质测评优秀率亦较前提高了15.5%,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在垂直管理模式下实行护士长轮岗制,有利于提高护士长素质和业务水平,促进病区间的交流,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网络开展护理案例查房的方法与效果。方法护士长应用网络建立科室护士QQ讨论群,每个月的护理案例查房在网络QQ群里进行。查房的流程:责任护士上传相关的查房资料到QQ群-通知护士个人下载资料-查房时先行阅读资料-针对现存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对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护士长进行提问-护士长总结-资料整理、打印、保存。结果护士在护理查房时请假及迟到人次减少(P0.01或P0.05),对查房满意度及理论考试成绩提高(P0.01)。结论网络护理案例查房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能提高护士对查房的满意度,进而提高护理案例查房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传染病医院实施住院总护师制的效果。方法设置住院总护师岗位并在全院选拔任命2名住院总护师,任期半年。任职前进行培训,并制订岗位职责和值班要求。结果值班护士长及夜班护士的工作压力降低(P<0.01),护士的基础操作水平提高(P<0.01)。结论实施住院总护师制有效缓解了值班护士长和夜班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了夜间值班护士的应急能力、护理质量和综合素质,从而保证了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护理巡查日志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在10个病区中,采用信封随机抽取5个病区作为干预组,从2012年1月开始护士长使用护理巡查日志,结合五查房每天对日常工作有重点的巡查,及时记录与反馈,每周对上周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复查,护士长不在班时由指定的人负责质控并记录,科护士长对平时质控情况定期予以抽查.另外的5个病区作为对照组,护士长未使用护理巡查日志,采用传统的质量控制方法.比较两组的质量控制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核心制度的执行情况、出入院护理质量、重患者护理质量、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消毒隔离质量、病房管理质量出现问题的次数分别为26,28,25,15,10,14次,分别少于对照组的52,48,40,30,23,28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1.93,7.45,4.87,6.32,6.17,5.86;P <0.05).对照组5个病区共出院6 259例,干预组出院6 347例,汇总全年不良事件,干预组发生不良事件的人次为32例(0.50%),明显少于对照组的73例(1.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6.73,P<0.05).结论 巡查日志可以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急诊抢救室护理晨间查房,提升急诊科新护士的综合能力。方法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对11名新护士培训方法进行改进,在原培训基础上每天8:00~9:00,选择抢救室前1d急危重症抢救病例1—2份进行护理晨间查房,讨论抢救措施是否及时有效、抢救记录是否准确、全面,沟通协调是否到位,讲解该病例的相关知识及急救护理进展,并与未开展该培训方法时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前急诊科新护士理论成绩总分为(67.8±10.8)分,实施后为(81.2±7.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P〈0.05);实施前后的操作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P〉0.05)。结论急诊抢救室护理晨间查房是提升急诊科新护士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专科护理模式应用于智能评分缺损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神经一病区智能评分缺损患者100例为观察组,采用多专科护理模式实施护理即医护共同查房,由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责任护士、认知训练护士及护理安全管理员每天早上共同查房、进行护理评估,制定个性化护理安全措施,对患者实施医护同组工作、早期认知功能训练和护理安全管理等。将神经二病区智能评分缺损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按照传统神经内科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分别于入院时、出院时评定智能状态( MMSE ),调查患者住院期间护理意外事件发生情况及对服务的满意度和安全管理知识知晓率。结果出院时观察组MMSE评分、患者满意度和对安全管理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智能评分缺损患者应用多专科护理模式,能提高患者对安全管理知识知晓率,减少护理意外事件发生,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护患关系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在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择某医院5个科室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实施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建立责任小组,确立不同级别人员的职责。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护理质量及护士职业认同感等。结果实施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临床护理质量、护士职业认同感均明显提高(P﹤0.01或P﹤0.05)。结论实施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可以优化临床护理工作模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护独立交接班模式在护理早晚交接班中的应用,以促进护理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方法在传统交接班和床旁交接班的基础上,增加对病房每位患者较为详细的护士与护士之间的独立交接班,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掌握的情况、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医护人员的认可程度、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情况及交接班所需时间。结果实施护护独立交接班模式后,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掌握程度及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8.65±0.59),(96.15±3.31)分,均高于实施前的(6.30±1.30),(90.40±5.8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7.19,-5.20;P〈0.01);实施后医生和护理人员对护护独立交接班模式的认可程度分别为91.67%,90.00%,均高于实施前的41.67%,4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75,9.23;P〈0.05);实施前后所需交接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混合交接班模式基础上加入护护独立交接班模式,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