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辐照时间高频诊断超声(HFDU)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RLEC)超微结构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方法 采用频率15MHz、热力指数(Ti)为0、机械指数(Mi)为0 .1和0 .37的HFDU经眼直接法,辐照4 8只新西兰兔左眼晶状体15min和30min ,分别于辐照后12 ,2 4和4 8h取其前囊膜作电镜观察RLEC的超微结构,流式细胞术检查RLEC的细胞周期;取未辐照的右眼RLEC为对照。 结果 (1)HFDU对RLEC的超微结构有一定影响,随着辐照时间延长或Mi增加结构损伤加重。Mi0 .1辐照15min后12h ,多数RLEC结构正常;辐照15min或30min后2 4h ,主要表现为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变化。Mi 0 .37辐照30min后,RLEC出现早期凋亡现象。对照眼未见上述变化。(2 )HFDU引起RLEC细胞周期各期比例再分布,随着辐照时间延长或Mi增加可出现凋亡峰。 结论 HFDU可引起RLEC超微结构变化、细胞周期各期比例的再分布及细胞凋亡,这种改变随辐照时间延长或Mi的增高而加重。眼科超声检查时使用低Mi(0 .1)、检查时间<15min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2.
诊断性超声辐照对人早孕绒毛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人早孕期经诊断性超声辐照后绒毛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将35例妊娠6~8周拟行人工流产孕妇分为Ⅰ组(未行超声辐照组)、Ⅱ组(经腹部超声辐照)、Ⅲ组(经阴道超声辐照),Ⅱ组与Ⅲ组每组分为三类:5min类、10min类、15min类,各组均在辐照后24h以内取材。结果和Ⅰ组相比,Ⅱ组(15min),Ⅲ组(10min)和Ⅲ组(15min)在绒毛组织超微结构方面出现变化,尤其后者。结论诊断性超声经腹部辐照时间在15min分钟内基本上对早孕绒毛无创伤性。而经阴道超声辐照时间不宜超过10min。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我院近三年来行二维超声 (2D)及彩色多普勒超声 (CDFI)检查的 32例视网膜脱离 (以下简称网脱 )患者的病例资料 ,旨在充分利用 2D和CDFI的诊断技术 ,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病例来源为我院 1999年 9月— 2 0 0 2年 12月眼科门诊及住院患者 ,32例 36眼 ,经眼科证实为网脱。男2 5例 ,女 7例 ,年龄 15~ 72岁 ,平均 4 3岁。1.2 超声仪器 所用仪器为美国ATLHDI- 5 0 0 0彩色超声诊断仪 ,超宽频探头 ,探头频率 5~ 12MHz。1.3 方法 患者仰卧位 ,闭双眼 ,首先用二维超声从不同角度及位置观…  相似文献   

4.
诊断剂量彩超对胎鼠脑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0 引言 二维超声照射与动物器官组织凋亡的研究已有报道 [1 ] ,但彩色多普勒超声 (彩超 )对胚胎器官凋亡的研究未见报道 ,我们用诊断剂量彩超照射宫内胎鼠 ,探讨其对胎鼠中枢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健康成熟雌性大鼠 2 0只 ,受孕第 18日接受超声照射 (美国 Acuson公司 Sequoia5 12型彩色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3.5 MHz,) ,按照射时间随机分为 4组 ,0 min(对照组 )、10 min,2 0 min及 30 min,每组 5只 .对照组进行假照射 ,其余条件一律相同 .辐照后 2 4h剖宫取胎 ,断头取脑组织固定 ,常规石蜡包埋连续冠状切片 .在光镜检查的取…  相似文献   

5.
孕早期诊断级超声辐照对胎儿绒毛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孕早期诊断级超声辐照一定时间后人流绒毛组织的超微结构观察,为孕早期超声诊断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一定的临床实验依据。方法 人工采集人流绒毛组织标本经超声辐射10min组20例,对照组(不辐射)20例,用电镜技术观测其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电镜观察绒毛细胞可见对照组19例核结构正常,胞质中细胞器状态完好;辐射10min组有16例出现微绒毛的断裂,染色质浓缩、边聚、核裂解,内质网扩张、空泡化等各种异常改变。两组之间经X^2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孕早期接受一定剂量(5MHz,10min)的超声辐照能够导致绒毛细胞超微结构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6.
超声辐照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超声波辐照对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筛选防止介入治疗后血管再狭窄的辐照参数,并探讨其机理.方法:单声源压电陶瓷超声辐照系统声强连续可调,台盼蓝排斥实验分析辐照后即刻细胞存活率;MTT比色法描述辐照后5天VSMCs的生长动力学变化;BrdU掺入法检测辐照对VSMCs S期DNA复制的影响;ELISA法检测辐照后VSMCs凋亡情况.结果:1.超声辐照对培养的VSMCs有直接杀伤作用,该作用随辐照强度和辐照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相同辐照强度和时间下,低频超声该作用更显著.2.超声辐照组较对照组VSMCs生长曲线平缓,0.705MHz组以0.5W/cm2,5min辐照最为明显.3.BrdU掺入法测定S期细胞增殖发现,0.705MHz,0.5W/cm2,5min辐照组BrdU%低于对照组(40.5%±6.8%vs55.8%±3.3%,P<0 05).4.0.705MHz,0.5W/cm2,5min辐照的凋亡富积因子与阳性对照相比为1.851±0.087vs1.924±0.074,P=0.836.结论:0.705MHz,0.5W/cm2,5min超声辐照在无明显杀伤细胞的情况下诱导培养的VSMCs凋亡,阻止VSMCs S期DNA复制,提示USE是一种潜在的治疗介入治疗后血管再狭窄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细胞凋亡与诊断超声持续照射时间的关系,以及生殖医学领域应用诊断超声所需安全照射时间。方法:将健康纯种二级Wistar雌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B超照射10min组、20min组和30min组,彩超照射10min组;照射后24h取子宫内膜,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子宫内膜细胞早期凋亡的水平。结果:(1)流式细胞仪二维点图显示:对照组未见或偶见散在的早期凋亡细胞;B超照射10min组出现早期凋亡细胞;20min组及30min组的早期凋亡细胞明显增多,以30min组最为明显;彩超照射10min组出现较多的早期凋亡细胞;(2)早期凋亡率比较:照射各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B超照射10min组与20min组及30min组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同频率彩超照射10min比B超照射10min早期凋亡率明显增高。结论:诊断超声辐照大鼠子宫可诱导内膜细胞凋亡增加,且凋亡率与超声持续时间及输出功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本课题组近年来的工作以及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报道,就诊断超声对胎儿的影响做了较全面的总结.结果提示以诊断剂量超声辐照小于10min对胎儿并无显著的不良影响,但多次辐照或辐照时间大于20min的情况下,诊断超声也可能对胎儿产生多方面的副作用,甚至会影响胎儿出生后的体质。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本课题组近年来的工作以及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报道,就诊断超声对胎儿的影响做了较全面的总结.结果 提示以诊断剂量超声辐照小于10 min对胎儿并无显著的不良影响,但多次辐照或辐照时间大于20 min的情况下,诊断超声也可能对胎儿产生多方面的副作用,甚至会影响胎儿出生后的体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306例行二维超声或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的孕妇,以分娩或引产后胎儿畸形情况为畸形诊断金标准。分析孕早期、中期、晚期二维超声与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诊断畸形的准确性;比较二种诊断方法在畸形类型上的诊断准确性。结果①分娩或引产后确诊共40例畸形,51例处畸形,畸形处包括四肢骨骼(10处)、颜面部(7处)、心脏系统(6处)、胸腹腔异常(8处)、中枢神经系统(11处)、皮肤异常(3处)。②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诊断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的畸形准确率以及总准确率(84.62%、100.00%、100.00%、95.00%)均较二维超声(61.54%、80.95%、83.33%、75.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鉴别畸形类型的准确率(94.12%)较二维超声(80.3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能进一步提高各个孕期胎儿畸形的诊断准确率,并提高畸形类型鉴别准确率,有利于减少合并多处畸形的漏诊情况。  相似文献   

11.
 肾移植是当前终末期肾病最理想的治疗方法,虽然外科技术的提高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使得肾移植术后的并发症有所下降,但血管并发症仍是导致移植肾功能障碍和肾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移植肾动脉狭窄(transplant renal artery stenosis,TRAS)是肾移植术后最常见的血管并发症,其可导致药物难以控制的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因此,肾移植术后长期随访,早期发现TRAS并及时干预至关重要。大量的研究表明,相较于其他影像学方法,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肾移植术后的监测及TRAS的诊断方面有其独到的优势,为临床及时干预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就常规超声及CEUS在诊断TRAS方面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南宁市1604例跟骨定量超声测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南宁市成人骨质疏松症发病情况。方法:采用UBIS5000型超声跟骨质量测定仪对南宁市1604例成人跟骨定量超声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跟骨超声振幅衰减(BUA)的峰值男女性均在40-49岁年龄组,男性在60岁以后BUA明显下降,女性在50岁后BUA明显下降。超声声速(SOS)的峰值男女性均在20-29岁年龄组,50岁后男女性均明显下降,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患病率。男性于60岁以后明显增加,女性于50岁后明显增加且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结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主要见于中老年人;女性患病率高较且较男性早10年左右,多出现于绝经后5-10年;男性主要发生于60岁以后特别是70岁以后;20-50岁人群骨量减少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3.
成都市城市居民跟骨超声结果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伟  吴桐  张勤  王汝莲  蒲琳 《四川医学》2007,28(6):599-601
目的了解成都市城区正常人群跟骨超声随年龄的变化,以及体重指数、绝经等对骨强度的影响。方法用定量超声仪对749例20岁及以上的不同年龄段人群行跟骨振幅的超声衰减(BUA)及超声声速(SOS)等参数的测定。结果女性峰值骨量跟骨振幅超声衰减(BUA)出现在40~49岁,超声声速(SOS)出现在20~29岁,而男性峰值骨量跟骨振幅超声衰减(BUA)、超声声速(SOS)出现在30~39岁,各年龄组男性的BUA、SOS均高于女性:BUA、SOS在绝经后妇女明显低于绝经前妇女,正常体重和超重组跟骨超声参数均高于低体重组。结论跟骨超声指标随年龄而变化;BMI高者可延缓骨强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动态三维超声造影(three-dimensional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3D-CEUS)技术对肝局灶性病变(focal liver lesions,FLLs)动脉期增强表现的显示能力。方法 根据入选及排除标准,最终210例经病理确诊或临床随访证实的FLLs患者,共210个病灶纳入研究。对同一肝内病灶依次行常规二维超声造影(two-dimensional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2D-CEUS)和动态3D-CEUS检查,观察两种造影模式下所得声像图,并对两种成像技术显示的动脉期病灶周围滋养血管、病灶增强模式和病灶内部血管形态进行比较。结果 动态3D-CEUS显示病灶增强模式与2D-CEUS无明显差异(P=0.887)。和2D-CEUS相比,动态3D-CEUS可观察到病灶周围更多的滋养血管,显示血管连续性更好、血管形态更清晰(P均<0.001)。动态3D-CEUS显示瘤内血管形态也优于常规2D-CEUS(P<0.001)。结论 动态3D-CEUS可用于观察FLLs的动脉期增强模式。与2D-CEUS相比,动态3D-CEUS能更好地显示FLLs的血管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比较腹部恶性肿瘤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前后的动态超声造影(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DCEUS)定量分析曲线及灌注参数,探讨DCEUS技术在HIFU治疗腹部恶性肿瘤疗效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从2018年9月到2021年5月,前瞻性地纳入计划接受HIFU治疗的腹部恶性肿瘤患者,所有的病灶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且临床诊断为晚期恶性肿瘤。在HIFU开始治疗前1天及4周后分别进行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检查。Vuebox图像分析软件分析CEUS检查过程并生成时间-强度曲线(time intensity curve,TIC),并得到定量参数,包括峰值强度(peak enhancement,PE)、上升时间(rise time,R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平均渡越时间(mean transit time, mTT)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比较HIFU治疗前后腹部恶性肿瘤病灶大小、CEUS增强-消退表现、TIC曲线、定量参数及肿瘤标志物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患者共19例。HIFU治疗前后,患者肿瘤标记物及病灶大小及CEUS表现均无明显变化。DCEUS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HIFU治疗前,HIFU治疗后肿瘤病灶的TIC曲线峰值强度降低、曲线下面积缩小。在所有DCEUS定量参数中,PE [(32 920.63±24 822.71)a.uvs. (17 296.11±16 570.41) a.u,P=0.001]及AUC[(624 665.28±593 711.71) a.u vs. (309 148.00±366 938.07) a.u,P=0.002]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结论 DCEUS可在评估HIFU治疗腹部恶性肿瘤疗效时监测病灶微循环血流灌注,定量参数PE及AUC是具有潜在意义的评估参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HCA)的常规超声(B-model ultrasound,BMUS)和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图像特征,并探讨炎症型HCA(I-HCA)和HNF-1α失活型HCA(H-HCA)图像特征差异,旨在提高HCA的术前诊断率。方法 分析2012年3月—2020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确诊为HCA的103例患者共103个病灶的BMUS特征,其中65例患者共65个病灶完成CEUS检查,分析CEUS动脉期增强方式、包膜下增强血管影、门脉期及延迟期的增强减退等特征并比较不同分子分型之间的差异。结果 I-HCA在BMUS主要表现为低回声(68.4%,26/38)而H-HCA以高回声为主要表现(78.6%,11/14,P<0.001),脂肪肝背景在I-HCA的显示率高于H-HCA(P=0.025)。半环状或环状血流信号在I-HCA的显示率高于H-HCA(分别为50.0%和14.3%,P=0.030)。HCA的CEUS特征包括动脉期整体高增强(73.8%,48/65),达峰时均匀增强(86.2%,56/65),门脉期15.4%(10/65)呈低增强,延迟期40.0%(26/65)呈低增强,另有50.8%(33/65)见包膜下增强血管影。I-HCA在延迟期呈低增强的比例高于H-HCA(P=0.019),且包膜下增强血管影在I-HCA的显示率高于H-HCA(分别为54.2%和12.5%,P=0.040)。以“BMUS高回声、CEUS动脉期均匀高增强、延迟期等增强或高增强”为特征诊断H-HCA,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0.500和0.962。以“BMUS低回声伴脂肪肝背景、CDFI半环状或环状血流信号、CEUS动脉期高增强、包膜下增强血管影”为特征诊断I-HCA,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0.545和0.875。结论 H-HCA的特征为BMUS高回声,CEUS动脉期均匀高增强,延迟期持续增强;I-HCA的特征性表现为低回声伴脂肪肝背景,CDFI半环状或环状血流信号、CEUS动脉期高增强及包膜下增强血管影。BMUS及CEUS对HCA的术前诊断及分型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的典型征象,及其与病灶大小及脂肪肝背景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51例FNH患者...  相似文献   

18.
聚焦超声外科(focused ultrasound surgery,FUS)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已20余年。2011年以来,依托“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培训基地”,以培养子宫肌瘤治疗的聚焦超声外科医师为目标,以刚获得执业医师资格准入的实习医师所具备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为基础,设置工程技术原理、生物学效应及机制、微无创理念与临床思维、影像识别能力、手术操作培训、术后并发症管理等培训课程。通过理论教学、操作培训,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培训效果评价,完成聚焦超声外科医师的初步培养。并且,培训对象后期可通过继续教育巩固学习效果,以获得稳定的技术和技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进一步完善超声胆管造影(B-CEUS)的操作步骤,探讨胆管灌洗在超声胆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超声医学科接受IB-CEUS的21例肝门部梗阻患者,先不经胆道灌洗步骤注入超声造影剂(UCA)进行胆管造影,待UCA效果消退后经引流导管灌洗肝内胆管系统,再行胆管造影.比较患者灌洗前和灌洗后肝内1级和3级胆管(肝段胆管)的即刻显影率.结果 胆管灌洗前,患者1级胆管1例显示不满意,20例显示满意,胆管灌洗后,21例患者1级胆管均显示满意,灌洗前后1级胆管即刻显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灌洗前,患者3级胆管6例显示不满意,15例显示满意,灌洗后,1例显示不满意,20例显示满意,灌洗前后3级胆管即刻显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进行IB-CEUS前加入胆管灌洗这个步骤可以提高IB-CEUS中3级胆管的显示率,从而有望更精确的诊断胆管疾病.  相似文献   

20.
应用多媒体手段丰富超声诊断教学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介绍超声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使用,起到了改变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基础与临床知识相联系的作用,表明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超声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