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文》或体多方言字证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文》或体是《说文》重文中数量最多的一种,但历来对它的研究远远不如对《说文》中的古文和籀文那么重视。经考察分析,《说文》或体中大部分是方言字,上述情况可能与《说文》或体多方言字有关。  相似文献   

2.
<正>按照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在审题方面,一等文要求"切合题意",二等文"符合题意",三等文"基本符合题意",四等文"偏离题意"。一等文与二等文的得分相差5—10分,一等文与三等文相差10—15分,一等文与四等文相差15—20分。事实上,每年的高考,审题"基本符合题意"或"偏离题意"的考生大有人在。或只就材料中的某个点展开论述,忽视了各材料间的联系,缺少对多则材料的整体把握。或没有立足于对关键语句、重要细节  相似文献   

3.
当前的文言文翻译,存在两大误区。第一是重言轻文。自白话始,作为母语的文言文就成了"另外一种语言"的语系,不仅需要解释,还需要翻译。而近百年来,文言翻译虽然一直以"信达雅"为准则,但实际情况却一直存在着重言轻文的现象。文革以降,在高考的压力下,重言轻文现象越演越烈,甚至到了只追求“言”而忽略“文”的程度。重言轻文的翻译,译出的文字或化生动形象为笼统,或化美为丑,或创裂情感,或剖裂意境,或剖裂文气,或剖裂文势,总之,是有义而无境,有义而无趣。  相似文献   

4.
吃透材料或文题,把各个要素放在整个材料或文题的大背景中去理解,揭示出材料或文题的本质意义,抓重点、要求,明确命题人写作的指向性,准确立意。再围绕立意精心选材,做到中心与材料内容高度统一,观点与分析紧密结合,不枝不蔓,避免文章中思路不清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王占武 《语文知识》2000,(10):29-31
所谓互文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虽然在句子中分处不同位置(即分置),意思却互相拼合或补充的一种修辞手段,现以中学课文的文言文为例加以简单分类。从互文词语的相互关系分析,互文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互文见义。即上下文各省略一些词语,让互文词语彼此  相似文献   

6.
郑先猛 《辅导员》2014,(14):125-125
文题,即文章的题目,它是文章的“窗户”、文章的眼睛,是学生理解文章、把握文章深层内容的第一级台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合理、灵动巧妙地处理好文题的教学,对阅读教学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文题或概述文章内容、统领全文,或突出文章重点、贯穿全文,或暗示写作方法,或流露作者的情感倾向等。抓住文题则“举纲张目”,拧住核心,摄制灵魂。因此,文题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绝不能忽视、偏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文题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文论中素有“文眼”之说。“文眼”乃“一篇之警策”,具有“揭全文之旨”的作用。在古典名篇中,“文眼”常见的三种基本格局是“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  相似文献   

8.
命题作文的标题可以分为词语式标题、短语式标题和句子式标题三种类型。其审题立意的关键在于抓准文题的题眼。一、词语式标题这类标题是一个词语或概念,如包容转折尝试肩膀他们好奇心等。这类文题的写作范围一般较为宽泛,有时让人摸不着边际。如何抓准这类文题的题眼?方法如下:在理解这个词语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词语前或后或中间的位置,加上限制性词语,从而缩小范围,锁定题眼。如,对跨越这一文题的审  相似文献   

9.
榆林窟回鹘文题记译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榆林窟回鹘文题记译释哈密顿,杨富学,牛汝极安西榆林窟是敦煌石窟群中保存回鹘文题记最多的一处。在其现存的41个洞窟中,有25个窟的壁面上书有回鹘文题记,约有190余条,590余行。题记多写于石窟的甬道上,或墨书或朱书或硬物刻画,有的清晰可读,有的则模糊...  相似文献   

10.
《新读写》2011,(11):17-17
斑、斓皆从文,文的本义是画。古代称在身上刺画花纹或字为“文身”。斑,斑点或斑纹;斓,色彩多。“斑斓”意为灿烂多彩。  相似文献   

11.
对文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数相等(或大体相等)、结构相同的词组、句子里,词和词相对为文。对偶、排比、互文等句式是构成对文的主要手段。对偶、排比、互文等句式有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形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鲜明、音调和谐,便于记忆和传诵,能够鲜  相似文献   

12.
文眼,是我国传统的、独有的关于文章写作的术语。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是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是把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是文章的感情基调,能显示文章的中心。阅读教学应是“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这实际上就是要抓住课文中的“文眼”。我们语文教师如能潜心钻研,抓准文眼;紧扣文眼,梳理脉络;挖掘文眼,升华情感,必能透过这双美丽的眼睛.找寻语文课堂教学的通幽曲径。一、潜心钻研。抓准文眼清代学者刘熙载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者必顾之。在篇末则前者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也就是说,文眼是文章的精神凝聚点,能点出文眼,就是读懂文章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3.
文眼是指文中能揭示题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句子或关键性词语。晋人陆机在《文赋》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虽众辞之有条,必待兹而校绩。”因此,我们阅读课文要善于抓住文眼。怎样才能抓住文眼呢?清代的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文眼“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  相似文献   

14.
韩俊喜 《中学文科》2007,(10):66-66
文题是文章的眼睛,文题别致,或蕴含哲理,或富有情趣,或语出惊人,就会吸引读者,让人爱不释手。那么,怎样给话题作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汪静  刘小延 《中国教师》2013,(Z1):228-229
引导文教学法,国内许多学者又将其称为"基于项目的引导文教学法"[1]。引导文是对教学培训步骤进行介绍,解释学习和工作过程中的规则,列出要处理的实际问题,通过引导问题对知识学习和工作计划做引导,对获取知识的可能手段加以说明或提供相应信息,指导工作的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这种使用此类引导文的方法或主导思想可以发展成为职业学习的方法,即引导文教学法。  相似文献   

16.
片段文亦称小作文。1990年以来,片段文命题归纳起来有三种情况:一是提供材料设置情景,描写人物神态、心理、动作行为;二是设置某一情景、事件,空出某一情节让考生补写;三是提供图画,通过对图画的观察,写一段说明文。从体裁看,记叙文居多,写说明文只有两次,议论文没有。这就说明片段文侧重于记叙文。从写作要求的要点看,“合理想象”几乎每年都有,其余描写或对话,或动作行为,或心理活动,或神态等。对于片段文,同学们在训练和应试中应注意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互文一般句式整齐,结构匀称,音韵和谐,有对称的美感。我们往往会把“互文”同对偶和排比等混淆起来。因为,它们有着形式上的共同点。但它们毕竟是不同的辞格,之间有细微的差别。对偶是语义相关或相对,字数、结构相同或相近者之并举方式。排比是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之语句成串地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加强,感情得到加深的修辞格。它们都有句式整齐、结构匀称、音韵和谐等方面的共同点。对偶往往是互文,但互文不一定对偶,排比与“互文”的区别统统在语义程度和气势上,它的下一结构比上一结构要进一层,而“互文”只…  相似文献   

18.
[文题]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说明:①从上面文题的两种形式中自选一种。②仔细斟酌,完成所选文题,并将完成后的文题写在下面作文格的第一行内。③根据完成后的作文题写一篇六七百字的作文。④作文中不得出现泄露考生身份的人名、地名、校名。[题解]无论是“______是_______”,还是“______,是_______”,填充后的文题都是一个判断句,或表明一种观点,或叙写一件事,或抒发一份情感,如“风筝是情感的载体”“,羞辱是人生的选修课”“,诗意地散步,是心灵的享受”等。写好此题,除了落实“说明”中的③④外,一要填充好文…  相似文献   

19.
同字异体,《说文解字》谓之或体。《说文》全文9353字,重文就收了1163,其中多或或体。 本文拟首先从横的方面来看,将《说文》或体构成的条例作一归纳,继而从纵的方面来看或体的变迁。《说文》之后,《玉篇》、《集韵》、《字汇》、《正字通》等书中,或体是大大地增多了。且时代迁移,或体也随之迁移,或分或合,甚而某字的或体转为另一字的或体。分合异同的情形极其复杂。对此,我们当有一清晰的认识,方能使古今不相违。  相似文献   

20.
诗有“诗眼”,戏有“戏眼”,文有“文眼”;散文贵有“文眼”是我国古代散文一条传统的艺术经验。何谓文眼,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揭全文之指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散文中的文眼,就是一篇散文中用含义深刻的关键性的词语,贯串全文,成为照见全文的窗户;也是作者在艺术构思中所进行的艺术思维的凝聚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