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腺瘤样结肠息肉(APC)易感基因截短表达水平在大肠腺瘤及大肠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34例大肠癌病理标本作为大肠癌组、28例大肠腺瘤标本作为大肠腺瘤组及同期正常大肠组织标本15例作为正常组。3组分别采用蛋白截短检测技术,比较APC基因蛋白截短表达差异。结果正常组APC蛋白截短(+)为0%,大肠腺瘤组42.86%,大肠癌组47.06%,大肠腺瘤组和大肠癌组差异不显著(P0.05);正常组与大肠腺瘤、大肠癌组差异显著(χ2=8.917、P=0.003,χ2=10.481、P=0.001);管状腺瘤组织的APC蛋白截短(+)(75.00%),显著高于绒毛腺瘤组织(20.00%)和混合腺瘤组织(16.67%)(P0.05)。结论 APC蛋白截短(+)表达在不同大肠组织中表达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大肠肿瘤的早期阶段APC蛋白截短(+)表达就存在差异,对早期诊断大肠肿瘤病变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肠癌和大肠腺瘤性息肉患者外周血中胃泌素17(gastrin-17,G-1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以41例大肠癌患者、65例大肠息肉患者(其中大肠腺瘤性息肉组41例,大肠非腺瘤性息肉组24例)及33名肠镜检查阴性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各组研究者外周血中G-17表达水平,并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大肠癌组、大肠非腺瘤性息肉组、大肠腺瘤性息肉组外周血中G-17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大肠癌组高于大肠非腺瘤性息肉组、大肠腺瘤性息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腺瘤性息肉组外周血中G-17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大肠非腺瘤性息肉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非腺瘤性息肉外周血中G-17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G-17与大肠癌和大肠息肉及其病理类型具有一定相关性,可能在结肠息肉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免疫法便隐血试验(IFOBT)在诊断大肠良恶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提高大肠癌癌前疾病的早期筛查水平。方法对332例行结肠镜检查者进行免疫法便隐血试验,应用OC-MICRO全自动便隐血分析仪对便隐血结果进行分析,分别计算不同阳性阈值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应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CEA、CA19-9水平及其敏感性、特异性、PPV、NPV。结果共纳入研究332例,其中男176例(53.0%),女156例(47.0%),分为结肠镜正常组183例,炎症性肠病(IBD)组34例,大肠息肉组79例(其中腺瘤型息肉25例,高危腺瘤12例)和大肠癌组36例。当便隐血试验阳性阈值为200ng/mL时,各组特异度为94.5%,各组敏感度分别为88.2%(IBD组)、86.1%(大肠癌组)、52.0%(腺瘤型息肉组)、50.0%(高危腺瘤组)和34.2%(大肠息肉组),与阳性阈值为100 ng/mL和150 ng/mL时相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外周血CEA在正常组、IBD组和大肠息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大肠癌组和正常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06)。外周血CA19-9在正常组、IBD组和大肠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CEA、CA19-9及二者联合检测其特异度均为100%,与免疫法便隐血无显著差异(P=1.000),其敏感度在IBD组、大肠息肉组、腺瘤型息肉组、高危腺瘤组和大肠癌组分别为:CEA(0、6.7%、0、8.3%、36.7%)、CA19-9(0、0、0、0、16.7%)、二者联合(0、3.3%、0、8.3%、40.0%)。CEA、CA19-9在诊断大肠癌时敏感度均低于免疫法便隐血(P=0.000),其PPV与免疫法便隐血无显著差异(P0.05),NPV明显低于免疫法便隐血(P=0.000)。在诊断高危腺瘤时,免疫法便隐血NPV明显高于肿瘤标志物(P=0.000),敏感度、特异度和PPV均与肿瘤标志物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免疫法便隐血在IBD、大肠腺瘤型息肉和大肠癌的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大肠癌的诊断中比CEA、CA19-9具有更高的敏感度,该方法是较好的大肠良恶性疾病筛查和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徐怡  冯阳春  陈鹏 《山东医药》2012,52(17):19-21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维族)和汉族胃癌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临床分期为Ⅰ~Ⅳ期的胃癌患者228例(胃癌组),其中维族49例、汉族179例;另选6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胃癌组术前、对照组查体时的血清癌胚抗原(CEA)、CA72-4及CA199,并对胃癌患者各肿瘤标志物间的相关性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胃癌组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的血清CEA、CA199、CA72-4明显升高;随临床分期升高,胃癌组血清CEA、CA199、CA72-4升高(P<0.05或<0.01)。胃癌组汉族、维族患者除临床Ⅰ期血清CEA有统计学差异(P<0.05)外,Ⅱ、Ⅲ期患者的CA72-4、CA199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胃癌患者的血清CEA水平与CA199、CA72-4有相关性(P均<0.01),CA72-4与CA199无相关性(P>0.05)。结论肿瘤标志物CA199、CA72-4表达在新疆维族和汉族胃癌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CEA表达虽在临床Ⅰ期的维族和汉族患者间有统计学差异,但其诊断胃癌的临床意义有待加大样本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联合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对进展期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J)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AEGJ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给予常规微创手术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比较2组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复发、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和B组术后3、6、12个月血清CEA、CA199、CA724水平明显低于术前,B组术后3、6、12个月血清CEA、CA199、CA724水平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手术联合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可有效降低AEGJ患者血清CEA、CA199、CA724等肿瘤标志物水平,有利于减少复发,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肿瘤标志物CA724、CA199、CA242、CEA单项及联合检测在老年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老年胃癌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度不典型增生的患者50例为对照1组,选取浅表性胃炎或正常胃黏膜者50例作为对照2组。检测三组观察对象的血清,上午取空腹静脉血10 ml,用离心机分离,然后将分离血清存贮在-90℃的冷冻冰箱进行保存,最后进行肿瘤标志物CA724、CA199、CA242、CEA检测。且通过CA724、CA199、CA242、CEA单项及联合检测分析不同分化程度和不同分级的检测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和P<0.01);且对照1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2组(P<0.05)。高、中分化组胃癌患者CA724、CA199、CA242阳性率均优于低分化组(P<0.05)。各组CEA阳性率差异不明显(P>0.05)。Ⅰ和Ⅱ期胃癌患者4种肿瘤标志物阳性水平明显低于Ⅳ期(P<0.05)。Ⅰ和Ⅱ期胃癌患者肿瘤标志物阳性率明显高于Ⅳ期(P<0.05)。结论肿瘤标志物CA724、CA199、CA242、CEA的水平异常升高或可提示有癌前病变或胃癌的发生,它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的重要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非肿瘤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是否存在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改变,并分析影响其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慢性肾脏病245例和健康体检者178例,比较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差异,并将慢性肾脏病患者按肾功能等级和年龄分组,比较各组间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差异.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慢性肾脏病患者组血清CA199、CA125、NSE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CA199、NSE水平在不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CA199、CA724、CA211、CEA、PSA和fPSA水平在不同年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CA125水平在不同eGF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与患者的年龄、eGFR水平、血白蛋白水平和浆膜腔积液呈相关.结论 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存在部分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异常升高.在根据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肿瘤时,须结合患者年龄及肾功能情况等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胃泌素17(gastrin 17,CAS17)、糖链抗原724(carbohydrate antigen 724,CA724)、糖链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糖链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检测在胃癌筛查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02/2017-01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中医院就诊的患者270例,其中诊断为胃癌90例作为胃癌组、诊断为胃良性疾病90例作为胃良性病变组、体检正常者9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三组患者PG、CAS17、CA724、CA199、CA125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组患者PG、CAS17、CA724、CA199、CA125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患病程度的上升,PG、CA724水平逐渐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AS17、CA199、CA125水平逐渐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受试者各期PG、CAS17、CA724、CA199、CA125水平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存在以下关联,胃癌TNM分期越高,PG、CA724水平越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17、CA199、CA125水平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指标单独检测时灵敏度与特异性均低于联合检测时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G、CAS17、CA724、CA199、CA125水平与胃黏膜病变密切相关,对胃癌的筛查有重要意义,且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为早期诊断及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SP90α联合肿瘤标志物在早期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肝癌组,60例肝炎或肝硬化患者为肝病组,6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AFP、CA199、CEA及HSP90α表达水平。结果肝病组和肝癌组AFP、CA199、EA及HSP90α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肝癌组明显高于肝病组。肝癌组AFP阳性率明显高于CEA、CA199(P0.01),HSP90α阳性率显著高于CEA(P=0.002),CA199(P=0.000)。肝癌组的肿瘤标志物及HSP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肝病组和对照组(P均0.01)。60例肝癌患者50例肿瘤标志物检测显示为阳性,49例HSP90α为阳性,57例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HSP90α检测为阳性。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HSP90α检测敏感性均显著高于AFP、CA199及CEA三项合并检测(P0.05),而特异性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P90α联合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有效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性,有利于原发性肝癌患者早预防早治疗的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检测肿瘤标志物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以襄阳市中医医院院经胃镜、手术、病理确诊为胃癌的80例患者(胃癌组)以及同期于我院治疗的良性胃病患者60例(良性胃病组)、健康体检人士50例(正常组)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三组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25(CA125)与糖链抗原199(CA199)水平,比较CEA、CA125、CA199三项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检测对胃癌诊断的正确率、特异度与灵敏度。结果胃癌组血清CEA、CA125、CA199水平高于良性胃病组与正常组(P均0.05);良性胃病组血清CEA、CA125、CA199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EA、CA125、CA199对胃癌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42.5%、38.75%、36.25%,三者对胃癌诊断的特异度均在90%以上;CEA+CA125+CA199对胃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分别为82.12%、88.98%。结论 CEA、CA125、CA199三项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检测在胃癌早期筛查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三项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胃癌诊断的正确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男性痛风患者血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199、癌胚抗原(CE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A72-4和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131例男性痛风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将痛风患者分为肿瘤标志物异常组和肿瘤标志物正常组,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和疾病活动度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男性痛风患者血肿瘤标志物异常的危险因素。收集肿瘤标志物异常的男性痛风患者治疗前后的一般资料,分析治疗前后其疾病活动度和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结果 131例男性痛风患者中存在82例(62.60%)血肿瘤标志物(CA199、CEA、PSA、NSE、CA72-4和proGRP)水平异常者。与肿瘤标志物正常组相比,肿瘤标志物异常组痛风患者年龄、病程、尿素氮(BUN)、肌酐(Cr)和胱抑素(Cys)-C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补体1q水平显著下降(P<0.05)。肿瘤标志物异常组痛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显著大于肿瘤标志物正常组(P<0.001),C-反应蛋白(CR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粪便中散发性大肠腺瘤性息肉APC基因突变的意义,探讨易出现APC基因突变的中医体质类型。[方法]采用QIAamp DNA Stool Mini Kit 51504提取42例大肠腺瘤性息肉、8例非腺瘤性息肉、12例大肠癌患者及23例正常人群粪便的DNA,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分析法(PCR-SSCP)检测APC基因的突变情况;通过问卷形式调查散发性大肠息肉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结果]42例大肠腺瘤性息肉患者的粪便APC基因的突变率为21.43%(9/42);8例非腺瘤性息肉及23例正常组APC基因的突变率均为0;12例大肠癌患者粪便中APC基因突变率为33.33%(4/12);总突变率为15.30%。腺瘤性息肉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性息肉与大肠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粪便APC基因突变与中医体质无关(P0.05)。[结论]检测粪便中APC基因的突变率有助于大肠腺瘤性息肉筛查,大肠腺瘤性息肉粪便中APC基因的突变与中医体质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3.
S100和CD83阳性树突状细胞与大肠肿瘤微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肠癌与大肠腺瘤组织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浸润, 了解局部组织的免疫状态对大肠肿瘤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5例大肠癌与31例大肠腺瘤患者肿瘤组织、肿瘤旁组织以及远处正常大肠黏膜中S100+ DCs及CD83+ DCs的浸润.结果:大肠癌组织中浸润的S100+ DCs、CD83+ DCs细胞数明显少于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以及大肠腺瘤组织,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100+ DCs细胞数:15.36±1.78 vs 25.14±2.81, 32.55±2.65, 33.77±3.06; CD83+ DCs细胞数:2.50±0.60 vs 4.91±0.51, 5.68±1.14,5.39±0.68, 均P<0.05); 大肠腺瘤组织中浸润的S100+ DCs细胞数明显多于腺瘤旁组织与正常组织(均P<0.05), 而CD83+ DCs则无差异.结论:DCs在大肠肿瘤中的浸润情况有助于了解肿瘤的免疫逃逸及大肠肿瘤发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人血清肿瘤标志物的表达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老年病科住院患者807例,依据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分为肿瘤标志物正常(正常)组和肿瘤标志物异常(异常)组,依据是否有糖尿病进一步将异常组分为伴发糖尿病组和不伴糖尿病组,比较分析其肿瘤标志物表达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正常组和异常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组中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异常者有糖尿病病史比例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甲胎蛋白(AFP)和CA72-4异常者有糖尿病病史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发糖尿病组CEA、CA19-9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不伴糖尿病组(P0.05),AFP、CA72-4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CEA随年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增加而升高,CA19-9仅随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增加而升高。结论老年人肿瘤标志物异常表达与糖尿病有一定关联,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是影响CEA、CA19-9升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42例恶性肿瘤患者,依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两组,为实验组(n=21例)与参照组(n=21例),观察两组恶性肿瘤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以及血糖变化情况。结果:化疗前两组患者血糖之间差异并不显著且P0.05。实验组患者化疗第1、第4、第6天的血糖变化与参照组对比P0.05;实验组恶性肿瘤合并T2DM患者CA125、CEA、CA199、CA153等指标对比参照组,P0.05。结论:化疗后恶性肿瘤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降低,血糖升高,但与是否合并糖尿病血清肿瘤标志物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种肿瘤标志物在妇科肿瘤中的应用。方法选71例妇科肿瘤患者为观察组,另选7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均为女性)作为对照组;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糖链抗原153(CA153)、糖链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及癌抗原125(CA125)水平,比较各指标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阳性率。结果观察组CA153、CEA、CA125、CA19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各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上述肿瘤标志物可作为诊治妇科肿瘤的依据,且各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CA724、CEA、CA242、CA199联合检验在胃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中国石油天燃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收治的72例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研究,另选同期入院治疗的70例胃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A组,及同期行健康体检者68例作为对照B组,分别检测三组患者血清CA724、CEA、CA242、CA199水平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CA724、CEA、CA242、CA199水平均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A组、B组CA724、CEA、CA242、CA199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CA724、CEA、CA242、CA199水平呈递增趋势,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除Ⅳ期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外(P0.05),联合检测胃癌Ⅰ期、Ⅱ期、Ⅲ期阳性率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胃癌患者分期越高,肿瘤标志物CA724、CEA、CA242、CA199水平越高,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胃癌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是一种简单、可靠的检测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DR-nm2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 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8例大肠癌、57例大肠腺瘤及42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DR-nm23蛋白的表达,统计学分析比较DR-nm23蛋白表达差异与大肠癌的发生、进展、淋巴结转移以及大肠癌组织学分型、病理分级的相关性. 结果:DR-tnm23蛋白在正常组、腺瘤组和大肠癌组的表达逐渐下调,3组间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71.4% vs 38.6%,35.7%,均P<0.01).腺瘤组中,高级别上皮内肿瘤的表达率低于低级别上皮内肿瘤(25.7% vs 59.1%,P<0.05);大肠癌无淋巴结转移组表达率高于淋巴结转移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44.1% vs 23.1%,P<0.05);DR-nm23表达与组织学分型(χ2=13.731,P<0.01)及病理分级(χ2=12.198,P<0.01)均有相关性.转移组中,淋巴结转移癌DR-nm23蛋白表达率较原发癌高,但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5). 结论:DR-nm23参与大肠癌细胞的分化,其表达下调与大肠癌发生发展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反映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潜在重要指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CA199、CA242、CEA在不同分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12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60例胰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者18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两组对象的CA199、CA242、CEA等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分析上述标志物在不同分期胰腺癌中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不同分期患者CA199、CA242、CEA等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随着癌症分期级别越高,CA199、CA242、CEA等指标水平呈明显增加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期胰腺癌患者各项肿瘤标志物阳性检出率随着癌症分期的增加而成逐渐上升的趋势。CA199、CA242、CEA、CA199+CA242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199+CA242+CEA诊断与病理诊断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诊断一致性很好(Kappa值0.835)。结论 CA199、CA242和CEA等肿瘤标志物在不同分期胰腺癌中有一定诊断意义,三项联合检查可以提高胰腺癌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20.
SFRP2和β-caten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泌型Frizzled相关蛋白2(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s 2,SFRP2)和β-连接素(β-catenin)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大肠黏膜、加例非腺瘤性息肉、36例大肠腺瘤和42例大肠癌组织中的SFRP2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表达的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大肠癌和大肠腺瘤组SFRP2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大肠黏膜和非腺瘤性息肉组(28.57% VS 100.0%,95.0%;36.11% VS 100.0%,95.0%,均P<0.05);大肠癌中β-catenin膜表达缺失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非腺瘤性息肉及大肠腺瘤组(52.4% VS 0%,0%,11.1%,均P<0.05);大肠癌和大肠腺瘤组β-catenin异位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和非腺瘤性息肉组(64.3% VS 0%,0%;30.6% VS 0%,0%,均P<0.05),大肠癌β-catenin异位表达率高于大肠腺瘤(P<0.05);SFRP2表达、β-catenin膜表达缺失及异位表达与大肠癌患者的肿瘤部位、大体形态、肿瘤直径、淋巴转移和Dukes分期无明显关系,而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其中SFRP2表达还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密切相关:SFRP2表达与β-catenin膜表达缺失、异位表达均呈明显负相关(r=-0.452,P=0.003;r=-0.519,P=0.000),而β-catenin膜表达缺失与异位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782,P=0.000).结论:SFRP2和β-catenin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是大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且SFRP2表达与β-catenin膜表达缺失、异位表达均呈负相关,前者起抑癌作用,后者起促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