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20年来,特别是在SARS之后,面对季节性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和2009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以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统筹组织,建立了覆盖北京地区中医药防治流感体系,科学、系统地开展了中医药防治流感的临床研究,对季节性流感进行中医流行病学调查,以临床数据揭示流感病"杂气"的特点为热毒,如...  相似文献   

2.
流感病毒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病原体,它能导致流感流行甚至世界大流行,流感在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中都可能爆发而引起急性发热性呼吸道疾病.中医温病理论方药治疗流感行之有效.目前,中药抗流感病毒实验研究正在积极地展开,包括了对单味药和对中药复方进行的体内体外抗病毒研究等.广大学者关于中医药抗流感病毒的方药研究诸多,对指导中医临床防治流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流感大流行的危害在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大量流感病例,庞大的患病人数使疾病控制和医疗救治系统面临极大的压力。中医药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具有控制传染病的悠久历史,并产生了著名的中医巨著和中医理论体系,如伤寒论、温病论。在临床实践中,中医药被广泛用于感冒和流感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山东中医杂志》2017,(8):717-720
流行性感冒是人畜共患的动物源性疾病,每年都有爆发流行,造成大量危重症患者与死亡病例,对人类的健康、生命、学习、经济等方面造成巨大的影响。中医药治疗外感热病具有丰富的经验,在流感流行期间,充分展示了中医药防治急性危急外感病的优势。综述2009年以来中医对流感的认识与防治概况。参考文献65篇。  相似文献   

5.
从中医药对甲型H1N1流感的认识,中医药采取多种方法治疗甲型H1N1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饮食禁忌及预防等论述了中医对甲型H1N1流感的证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频发的流感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因此,流感的监测预警尤为重要。流感是第一个实行全球性监测的传染病,全球流感监测已有超过60年的历史。文章简要概述了国内外流感预警体系现状,并对流感的中医预警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作者提出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流感预警体系的构想,具有中医特色的流感预警体系的建立应充分体现中医特色,同时可借鉴数据挖掘的各种方法,提高对流感证候演变规律的认识,发挥中医药防治流感的特色优势,以提高救治效果,减少病死率为目标。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近10年妊娠期糖尿病的中医研究文献进行检索和梳理,从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因、病机、中医体质、中医证候、中医药预防和治疗等方面对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和分析,认为中医对妊娠期糖尿病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统一规范。应将中医理论和现代研究方法有机结合,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探索其发病规律,为进一步中医药防治妊娠期糖尿病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2009年甲型H1N1流感在国内处的流行现状、临床特点和常见症状,从历史和现实角度阐明了中医药防治甲型H1N1流感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知网数据平台上,广泛收集2000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中医药预防流行性感冒的文献资料,从内服中药、中医外治、饮食调节、生活起居4方面对中医药预防流感的方法和研究进行汇总,综合阐述汤药、香囊、滴鼻剂、咽部喷雾剂、中药足浴、蜂疗、醋熏、按摩、运动处方等多种中医预防流行性感冒的具体方法,为中医药预防流感提供更全面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治疗病毒性疾病的优势在SARS防治中已经得到充分的证明.流感,中医称之为时行感冒,属"疫疠"、"瘟疫"、"风温"等范畴.长期以来,中医对流感的防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这些经验从理论、治法、方药特点等方面进行深入总结与梳理,是抗流感病毒方药研发的基础工作之一.据此,我们采用情报学研究方法,检索与分析了近20年来中医药防治流感的文献,以期对筛选防治流感方药提供信息支持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2月17日,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和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一行。参观了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主办的“北京中医药防治甲型H1N1流感阶段成果展”。有关领导仔细询问了北京中医药防控甲型H1N1流感科技攻关项目的进展情况,认真听取了中医药专家对治疗甲型H1N1流感有效方剂“金花清感方”,从处方筛选、临床验证、组方研讨到实验室研究和临床试验等全过程汇报。  相似文献   

12.
《北京中医药》2009,28(12):954-954
2009年12月17日,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和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一行。参观了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主办的“北京中医药防治甲型H1N1流感阶段成果展”。有关领导仔细询问了北京中医药防控甲型H1N1流感科技攻关项目的进展情况,认真听取了中医药专家对治疗甲型H1N1流感有效方剂“金花清感方”,从处方筛选、临床验证、组方研讨到实验室研究和临床试验等全过程汇报。  相似文献   

13.
李悦  王秀莲  张建勋 《河北中医》2014,(10):1553-1554
流行性感冒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急性传染病,中医对此类疾病的治疗有着从理论到实践比较成熟的方法及很好的疗效。本研究基于数据仓库技术,收集建国以来近60年的类流感病案资料,特别是一些名家医案,通过深入研究,从病机、症状、药物组成等多个维度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与数据挖掘,总结规律,为流感及流感样病例的治疗提供依据,为中医药防治流感的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每年都会有爆发流行,常给人类带来巨大健康危害以及财产损失,目前国际上已经形成一个全球流感监测体系,力图从多角度认识流感。本文整理了目前国内外对流感病原学特征、中医症状、证型特征、气候对其影响以及中西医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指出未来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疾病。中医学虽无"流感"一词的记载,但属于广义伤寒的范畴。病因多从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邪气以及疠气等外感邪气。不同流感病原类型感染,中医病机又有伤寒、温病的区别。通过对北京地区不用病原类型感染患者观察发现不同病原类型的流行性感冒病毒侵袭人体后所表现的中医病证的区别,因此在中医治疗时也需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本文通过总结刘清泉教授治疗流行性感冒病例的中医临证经验,为中医药防治流感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明清医学是中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在这一阶段得到全面发展。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著作对伤寒进行了新的阐述补充,如《通俗伤寒论》《伤寒大白》《伤寒辨类》等,且温病学迅速发展,涌现了一批以吴又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等为代表的温病学家,在治疗疫病包括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方面均有深入的临床研究。回顾明清时期中医文献探讨"辨伤寒,析温病""辨寒热,析表里""辨外感,析内伤"在流感辨治中的重要性,为中医药诊治流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中医病机复杂,对其辨证历代医家认识不同。伤寒六经辨证最早揭示了外感热病包括流感病的传变规律,认为外感热病是"伤于寒"所致。明清时期医家通过临床发现了伤寒学的一些不足,补充了伤寒对某些疾病包括流感病的认识,如叶天士和吴鞠通基于《内经》分别创立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为温病包括流感病提供了辨治方法。从伤寒六经、卫气营血、三焦三方面探讨,为中医药防治流感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松江地区社区中医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全面了解中医在全区社区医疗机构发展状况,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存在哪些制约中医发展的因素,提出相应对策措施:如政府应加大对社区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加快中医药人才培养,技术推广;加强中医特色科室建设;规范中药房建设;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建设;加强中医药科研工作等。  相似文献   

19.
病毒性流行性感冒(流感)每年都在全世界流行,其波及范围之广,造成经济损失之大位于传染性疾病之首。19世纪以来,已出现过四次全球性的大流行,最严重的一次(1918—1919)全世界死亡人数超过二千万。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北半球每年1亿人感染流感,500万次就诊,30万次住院,1万人死于流感,每年经济损失超过100亿美元。流感不仅在全世界引起广泛关注,也是我国重点预防与控制的病毒性传染疾病。我国被公认为流感的多发地,几乎年年都有流感局部流行或爆发,随之带来的经济损失也是十分惊人的。在这种情况下,抗流感药物亟待发展,笔者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抗流感病毒药物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从中医药参与我国公共卫生的现状出发,对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的政策指导、历史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对取得的部分科技成果如“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重大传染病防治的中医临床研究、民族医药和适宜技术推广研究等进行了客观介绍.在归类分析中指出了中医药科技工作在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探讨了中医药科技工作在参与公共卫生服务中有待加强研究的方向,为科技支撑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服务提供决策要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