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曹云飞  陈利生 《消化外科》2006,5(5):380-382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我国近年来发病率增长最快的肿瘤,其发生率增长了100%,现为第5位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癌中DNA甲基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我国近年来发病率增长最快的肿瘤,其发生率增长了100%,现为第5位恶性肿瘤。过去认为结直肠癌发生是APC、k-ras、p53等基因突变累积使得正常结直肠上皮通过腺瘤演变为腺癌的结果。近来研究表明DNA的甲基化,不同于经典的基因突变,也是肿瘤发生的一种机制[1]。大多数结直肠癌中DNA的甲基化和一些经典的p53、k-ras等基因突变同时存在,而且许多基因如p14、p16、hMLH1等的启动子在结直肠癌中处于甲基化状态。本文将讨论近年来结直肠癌中DNA甲基化的一些研究进展。1DNA甲基化和CpG岛在人的基因组中,有70%…  相似文献   

3.
结直肠肿瘤中DNA甲基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甲基化异常参与了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对其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结直肠肿瘤的发病机制,提出新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一直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安全.结直肠癌具有隐匿性,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体征.发现时大部分患者都已进入中晚期,严重影响预后和生命质量.所以早期诊断是早期治疗、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的关键.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病死率仍呈上升趋势,所以如何提高结直肠癌早期诊断是临床研究的热点,笔者就此对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外周血Septin9基因甲基化状态在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3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镜中心接受结肠镜检查的170例患者,分析其外周血Septin9基因甲基化状态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结果:外周血Septin9基因甲基化检测结直肠癌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2.5%(95%CI:62.2%~81.4%)及91.1%(95%CI:82.6%~96.4%)。其阳性率与患者年龄、性别及病变部位无关(P0.05)。低分化癌患者Septin9基因甲基化阳性率高于高分化者(P=0.028),进展期患者的Septin9基因甲基化阳性率高于早期患者(P=0.002)。无论早期或进展期结直肠癌,外周血Septin9基因甲基化检测的灵敏度均高于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及糖链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P0.05)。Septin9基因甲基化在结肠腺瘤中的阳性率较低(4.3%)。结论:外周血Septin9基因甲基化检测CRC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患者依从性好,有可能提高CRC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粪便中T淋巴细胞成熟相关蛋白(MAL)、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2A(CDKN2A)和6-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在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69例结直肠癌、24例腺瘤、19例增生性息肉患者及26名健康人群的清晨粪便标本,提取其DNA并进行亚硫酸氢盐修饰处理,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分析MAL、CDKN2A及MGMT甲基化状态,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比较3个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与粪隐血试验(FOBT)的诊断敏感性.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粪便DNA中MAL、CDKN2A、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为78.3%、52.5%、55.1%,腺瘤患者分别为58.3%、41.7%、37.5%,增生性息肉患者分别为26.3%、15.8%、10.5%,正常对照人群分别为3.8%、0、3.8% 结直肠癌和腺瘤患者3个基因甲基化水平均显著高于增生性息肉患者和正常对照人群(均P<0.05).3个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诊断结直肠癌和腺瘤敏感度分别为92.8%和70.8%,明显高于FOBT的29.0%和25.0%(均P<0.05).3个基因甲基化状态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均无关(均P>0.05).结论 粪便中MAL、CDKN2A、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在结直肠癌和腺瘤患者中明显升高,其联合检测可望成为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筛查的非侵入性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CpG岛甲基化可导致抑癌基因的表观遗传学转录失活,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抑癌基因失活的惟一机制,直接导致肿瘤的发生.笔者对Syk,p15,hMLH1,APC,DCC,p16等抑癌基因CpG岛甲基化与结直肠癌的关系进行简要综述,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结直肠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美国新发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病例147000例,其中死亡50000例[1]。30%的CRC患者发生肝脏转移[2],这也是造成CRC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发生远处转移者5年存活率远低于10%[3]。研究CRC的发病机制、浸润转移、对治疗药物的反应等对改善CRC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T PCR、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16基因表达 ,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结果  5 8例结直肠癌中 ,癌旁肠粘膜、原发灶、肝转移灶中p16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7% (5 6 /5 8)、31% (18/5 8)、7% (2 /2 8) ,原发灶、肝转移灶中p16表达明显降低 (P <0 0 1)。癌旁肠粘膜组织中未发现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 ,而癌原发灶、肝转移灶中p16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 5 0 %(2 9/5 8)、75 % (2 1/2 8) ,3种组织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在 2 8例出现肝转移者外周静脉血、胆汁中可检测到p16甲基化启动子序列者分别为 2 3例 (82 % )、2 0例 (71% )。结论 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导致p16抑癌基因失活与结直肠癌的发生、转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RUNX3基因甲基化在结直肠癌发生中作用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分别用免疫组化和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检测结直肠正常黏膜、腺瘤和癌组织中RUNX3蛋白表达和甲基化状态,分析甲基化状态与5年生存率的关系.统计分析采用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法、x2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检验、Log-rank检验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 28例腺瘤和65例癌组织中RUNX3蛋白表达率分别为86%( 24/28)、52%( 34/65),明显低于正常组织94%(61/65)(x2=4.328,P=0.037;x2=16.675,P=0.000),腺瘤与癌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266,P=0.071).正常组织RUNX3基因无甲基化,腺瘤和癌组织中RUNX3甲基化率分别为21%(6/28)、35% (23/65),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00),腺瘤与癌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66,P=0.183);腺瘤组织RUNX3基因甲基化者蛋白表达率为67% (4/6),非甲基化者为91%( 20/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1);癌组织RUNX3基因甲基化者蛋白表达率为26% (6/23),非甲基化者为88% (28/32),RUNX3基因甲基化与蛋白失表达有关(x2=9.810,P=0.002).甲基化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未甲基化者(x2 =5.87,P=0.016).多因素分析显示,RUNX3基因甲基化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33).结论 RUNX3基因甲基化是结直肠癌发生中的重要基因事件和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可能与蛋白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大肠癌患者血清中p16基因启动子畸变甲基化的检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检测大肠癌患者血清DNA中p16基因启动子畸变甲基化 ,并探讨将它用于大肠癌早期诊断或作为一个预后因子的可能性。 方法 收集新鲜的大肠癌组织及其对应的血清标本5 2例 ,大肠腺瘤患者血清标本 34例 ,健康志愿者血清标本 10例。采用甲基化特异的PCR技术分别检测肿瘤组织DNA和血清游离DNA中p16基因启动子畸变甲基化的状况。分析血清中p16基因畸变甲基化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  38% (2 0 / 5 2 )大肠癌组织出现p16高甲基化 ;与出现了高甲基化的组织标本对应的 2 0例血清标本中有 14例 (70 % )出现高甲基化 ,而其余 32例血清标本无一例检出高甲基化 (χ2 =30 7,P <0 0 1) ;34例大肠腺瘤患者和 1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DNA中均未见p16高甲基化。血清p16基因高甲基化与大肠癌Dukes分期关系密切 (χ2 =5 7,P =0 0 3) ,但是与其它临床病理特征无关。 结论 大肠癌患者血清DNA中存在一定比例的p16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检测血清中p16基因的甲基化状况可能有助于大肠癌的早期发现或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2.
胰腺癌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及治疗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热点与重点。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学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DNA甲基化最常见。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与其相关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由于DNA甲基化水平变化引起的异常激活或抑制有关。DNA甲基化可能在体细胞突变前发生,且贯穿肿瘤的全过程,因此在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中被广泛研究。笔者对DNA甲基化的概念、作用方式、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胰腺癌诊断和治疗上的前景作一综述,以期对胰腺癌未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结直肠癌术中腹腔灌洗液悬浮细胞中CDH1基因甲基化状态并探讨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间中山市中医院手术治疗的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实时荧光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术中腹腔灌洗液悬浮细胞中CDH1基因启动子区域5'-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将甲基化百分率大于20%定义为甲基化,小于或等于20%为非甲基化;分析CDH1基因甲基化状态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共102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CDH1甲基化组47例,非甲基化组55例.与非甲基化组比较,甲基化组患者肿瘤直径更大,浸润型比例更高,分化程度更低,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率更高,临床分期更晚(均P<0.05).甲基化组患者中位生存期短于非甲基化组(26.0月比41.4月,P<0.05).Cox模型分析显示,CDH1甲基化状态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RR=27.5,95%CI:3.8~51.3,P<0.01].结论 术中腹腔灌洗液悬浮细胞中CDH1基因发生甲基化的结直肠癌患者恶性程度较高,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早期大肠癌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Li Z  Zhang S  An D  Chen F  Gong J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5):352-354,I024
目的 探讨术前诊断早期大肠癌的方法,并评价其对选择治疗方式的意义。方法 经电子、放大、超声结肠镜观察15例大肠癌患者肿瘤的大体形态、染色后粘膜腺体开口大小排列特点、肿物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据此对患者进行诊断和临床分期,并制定治疗方案。结果 患者肿瘤直径1~6cm,以亚有蒂型最多,占53%(8/15);放大内镜观察腺体开口最多见的类型为ⅢL加Ⅴ型(8例,53%);超声内镜观察粘膜癌11例,粘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浆网素(L-plastin)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间40例结直肠癌患者和40例正常人的血浆标本,采用ELISA检测血浆网素浓度,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并通过与金属基质蛋白酶抑制剂(TIMP-1)进行比较,以评估血浆网素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肿瘤患者和正常人血浆网素浓度分别为(1.662±0.386) μg/L和(0.485±0.085)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网素的理想临界值为0.62 μg/L,其诊断结直肠癌的敏感度为67.5%,特异度为80.6%,曲线下面积(AUC)为0.772,该临界值具有临床判定价值(P<0.01).血浆网素浓度与肿瘤的大小(P<0.01)、浆膜穿透(P<0.05)以及淋巴转移(P<0.01)有关.TIMP-1诊断结直肠癌的敏感度为70.0%,特异度为60.0%;网素对肿瘤浸润深度判断与TIMP-1相当(8/10比7/10,P>0.05),但对淋巴结转移的判断则更为准确(86%比58%,P<0.05).结论 血浆网素水平在结直肠癌患者、尤其是在穿透浆膜和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显著升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望成为判断肿瘤浸润转移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腹膜是结直肠癌常见的转移部位,与其他转移部位相比预后较差。早期的观点认为,腹膜转移是疾病的终末状态,全身化疗为主的姑息性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随着肿瘤细胞减灭术(CRS)+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的治疗模式逐渐得到外科医生的认可,以及靶向治疗和免疫药物的应用,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的预后得到了很大改善。然而,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诊治仍面临很多挑战和争议。本文从对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认识演变出发,讨论了腹膜转移可能的机制,包括"寡转移"学说和"种子-土壤"学说;进一步探讨了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诊治策略及面临的挑战,包括影像学检查的局限性、腹腔镜探查的争议、腹膜转移负荷评估困难、术后复发监测和疗效评估手段有限以及中国不同地区间诊治水平差异较大等问题。同时强调了CRS+HIPEC围手术期多学科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应加强腹膜转移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推广腹膜转移的规范化诊治是提高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预后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版)》解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提高我国结直肠癌的总体诊治水平,规范我国肿瘤性疾病诊疗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为此组织制定并于2010年11月4日发布了《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版)》.该诊疗规范结合目前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对结直肠癌的诊断、病理学检查、手术、辅助治疗等方面的规范化进行了全面的说明.  相似文献   

18.
叶金明  施政 《腹部外科》2001,14(1):29-31
目的 总结和分析结直肠癌转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 39例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病人 ,通过癌胚抗原、B超CT等检查 ,提出诊断措施 ,对肝转移灶行根治性切除 6例与肝转移灶未手术仅行TACE、HAI等综合治疗 2 4例进行 3年、5年生存率比较。结果 早期诊断肝转移灶并得到根治性手术的 6例 ,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 6 6 .7%和 33.3% ,较未手术仅综合治疗的 2 4例的生存率 12 .5 %和 0明显增高。结论 结直肠癌肝转移应重视诊断同时根治性手术切除肝转移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