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窦宁  尤昭玲 《中医药导报》2009,15(10):14-16
对《傅青主女科》带下病的辨治特色分别从带下以湿为主、强调经脉连属、突出脏腑辨证、带辨五色论治4个方面加以论述,以期更深入理解傅青主辨证治疗带下病的精髓。  相似文献   

2.
浅谈和肝法治疗带下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哲  张春玲 《光明中医》2010,25(6):946-948
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者,称为带下病。俗语云:"十女九带",带下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1]。《傅青主女科.带下》认为:"夫带下俱是湿证",可见带下病主要病因是湿,故历代医家多从脾、肾论治带下病。但女子以肝为先天,从肝论治在带下病治疗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浅谈傅山治疗带下病特色通州市中医院(226300)孙伯青关键词带下病,傅山傅山,字青主,号公他,是明末清初的医学名家,以擅长妇科见称。笔者就其代表著作《傅青主女科》中带下病的治疗特色作一浅探。1诊治带病从湿立论“夫带下俱是湿症”,《傅青主女科·带下》...  相似文献   

4.
对《傅青主女科》带下病的辨治从强调经脉连属、带证以湿为主、突出脏腑辩证、带辨五色论治四个方面论述,以期更深入理解傅青主辨证治疗带下病的精华。  相似文献   

5.
带下病是妇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妇女带下量、色、质、味的改变为主要特征,历代医家论述甚多。《傅青主女科》中,用"带下俱是湿证"来概括带下病的病因病机,本文就此病机从病名、病因、治法等方面做了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6.
赵金远  李大娟  杜敏 《新中医》2016,48(10):1-2
正傅山(1607-1684),字青主,明清时期著名医学家,多才多艺,且医德高尚,在妇科疾病的辨证论治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他所创立的一系列妇科常用方剂颇为实用,被后世推崇为经典。《傅青主女科》[1](以下简称《女科》),在妇科临床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和指导意义。带下病列在诸篇之首,可见傅山对带下病的重视。带着对带下病进行不断探讨和研究的目的,笔者就傅青主"从湿治脾调肝"之法治疗带下病的运用进行整理  相似文献   

7.
正带下病[1]即病理性带下,是指带下绵绵不断,量多腥臭,色泽异常,并伴有全身症状的病证。近年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育龄已婚妇女患病率达30.69%。1病因病机带下病的病因复杂,大多认为"湿邪"为带下病主要病因,与"脾"、"肾"关系密切。《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首次提出带下为湿的理论,《傅青主女科》[2]则从病因角度明确提出"夫带下俱是湿证"。湿邪可外感亦可内生,其为有形之阴邪,其性重浊黏滞,易阻滞气机,水湿失运,流注任带而发病。《血证论.崩带》指出"带脉属脾经"、"若脾土失于冲和,不能制水,带脉受伤,注于  相似文献   

8.
刘亚飞 《江西中医药》2005,36(10):11-11
傅山(1607~1684),字青主,山西太原阳曲西村人,明末清初著名医学家。其著作《傅青主女科》,以医论独有见地、立法严谨灵活、制方精良、疗效卓著而备受后世医家推崇,堪为妇科之经典。笔者通过学习《傅青主女科·带下》中的内容,就其中的治湿方法作一探讨,请各位老师指正。“带下”之病在妇科极为常见,《傅青主女科》开篇即论述“带下”证治。傅青主认为,“带下俱是湿症”,强调湿邪是形成带下的重要因素。而带下病之形成,主要是由于“脾气之虚,肝气之郁,湿气之浸,热气之逼”,以致带脉不能约束而成。由此可见,傅青主在带下病的病因病机中,十分重…  相似文献   

9.
传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的研究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笔者在跟随导师李军主任医师探讨妇科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的过程中,深深地感到《傅青主女科》中的"带下"学术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傅氏于《傅青主女科》上卷"带下"中所述的带下病症大多为现今临床常见病症,其倡导治疗带下病应从湿论证,注重肝、脾、肾等脏腑的功能及奇经与带下病的联系,为后世临证的实践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傅青主女科》论治带下病,论述简要,辨证详明,理法严谨,药简方效。书中首提带下病核心病因,指出湿邪为患。五带辨证以脏腑辨证为主,经络辨证为辅,以肝脾肾辨证为主,尤以肝脾为要、五带对应五证,五证对应五方,用药配伍精当。  相似文献   

11.
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傅山认为带下病病因以湿邪为主,主要病机为湿邪流注下焦、损伤任带,任带失约,带脉不固,而发带下病;提出"将带下病分为白、青、黄、黑、赤五类,辨证论治"的独到见解,分别予以健脾益气,利湿止带佐以疏肝;疏肝清热利湿;清热补虚祛湿;清热解毒利湿;养血清肝祛湿等辨证施治,疗效显著。《傅青主女科》最能反映其学术思想,影响最大,一直为临床所沿用。  相似文献   

12.
浅议傅青主对妇人带下病的辨证施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青主为明末清初的医家,其著作《傅青主女科》把妇人带下病概括为白带下、青带下、黄带下、黑带下、赤带下。傅氏认为带下俱是湿证。带下病是因带脉不能约束而致。带下病虽无疼痛之苦,而有暗耗之害,是因气不能化为经水,加上脾气之虚,肝气之郁,湿气之侵,热气之逼所致。现就五种带下病的辨证施治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带下治验     
湿邪是带下的主要病因。带下病主要是由于湿邪影响任、带,以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所致。《傅青主女科》:”夫带下俱是湿症,而以带脉不能约束而有此病。”湿邪有内外之别。外湿是指外感之湿邪(包括湿  相似文献   

14.
带下病是妇科中仅次于月经病的常见病、多发病,常合并月经不调、闭经、阴痒、阴痛、不孕、癥瘕等.《傅青主女科·带下》将带下病列为该书首卷,分别以白、黄、赤、青、黑5色带下论述其病机、证象、治法,认为“带下俱是湿症”,所创完带汤、易黄汤、清肝止淋汤至今仍为临床所推崇.  相似文献   

15.
刘巍 《吉林中医药》2009,29(12):1102-1103
湿为带下发病的主要原因,傅青主在其著作《傅青主女科》中对带下病的治疗独具一格,其将带下分为五色带,即白带、青带、黄带、黑带、赤带,分别治以健脾疏肝燥湿,疏肝解郁祛湿,清热补脾利湿,泄火解毒除湿,清肝养血祛湿。此外,傅青主灵活运用药物的配伍以治湿。其治湿用药纯正,无一峻品,而多相须,相使为用,以增强疗效,其治湿之法亦为后世广泛应用。并提出“带下俱是湿”的论断。  相似文献   

16.
郑颖惠 《光明中医》2011,26(4):672-673
带下病是妇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湿为带下发病的主要原因,傅山在其《傅青主女科》一书中提出"带下俱是湿症",其从湿治带这一思想为后世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丁章森 《新中医》1993,25(10):11-12
本文认为,《傅青主女科》带下病辨治特色主要体现在:重视经脉连属,强调湿热为病及法从肝脾论治,渗湿利水等四个方面,这些见解,对后世治疗带下病颇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洁尔阴治疗生殖器滴虫病的传统与现代药理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殖器滴虫病是一种常见性传播疾病,女性易感,常出现白带增多和赤带、阴部瘙痒、灼热、脓性分泌物等,所以中医学对该病认识主要放在带下病或阴痒范畴中辨识和防治。1中医学对滴虫病病因病机认识与中医药治则本病病因是"湿"邪。《傅青主女科》:"夫带下具是湿症"。湿邪有内外之分,外感湿邪,如经期涉水淋雨,感受寒湿或是产后胞脉空虚,摄生不洁,致使湿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病因病机与辨证论治二方面探讨了傅青主带下病学术思想。傅青主对带下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可归结为五点:湿注于下,是带下病总病因病机;任督受损,带脉受伤,湿注于下,是带下病经络病机;肝郁脾虚湿注是带下病主要脏腑病机:五色带下辨五证;五色带下性状特征及病因病机同中有异。傅氏对带下病的辨证论治则有以下特色:辨证重在肝郁脾虚,湿邪为患;治法严谨,方有准绳,用药简纯;五色带治同中有异,制方用药紧扣病机。  相似文献   

20.
完带汤析义     
完带汤,始见于《傅青主女科》,乃傅氏女科第一方。傅氏以此方治疗白带下,后世以此方为治疗带下病之代表方,并于临床广泛应用,疗效显著。然此方之特点,药味之功效,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本文就此试分析之。带下病,正如傅青主所说:“夫带下俱是湿症”。这是带下病的主要病因,此湿乃脾虚所致。因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脾虚不运,水谷之精微无以化生血液,反聚而为湿,流注于下焦,伤及任脉、带脉,而致带下。然脾属土,肝属木。脾虚之时,正是肝木克犯之机,而肝气不舒,又可加重脾气不运,故傅氏说:“夫白带乃湿盛而火衰,肝郁而气弱,则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