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Planning》2013,(18)
艺术创作是一种精神活动。所谓艺术创作冲动的产生,是指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主观思维产生顿悟式的飞跃,无拘无束地释放的心理现象。这个心理能量的生成非常短暂,犹如宗教里的顿悟,也是灵感思维的表现形式,所以艺术家需要在它到来时好好把握这种意识,因为只有出现灵感并将其运用到创作中,艺术家才能创作出璀璨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24)
国画艺术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禅宗美学与国画创作艺术存在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禅宗美学对国画创作艺术的影响一直备受艺术领域关注。禅宗美学在历史上的一段时期主导着国画创作的发展,如今国画作品中依旧存在禅宗美学意境。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8)
文章从写生的重要性出发,主要从意境、构图和表现方法三个角度,对工笔花鸟画写生与创作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画家通过写生观察自然、体验生活,为创作积累素材、激发灵感,而创作则是写生的升华,经过创作者的苦心经营将写生时的真情实感表现出来。尤其是当代艺术创作,表现传统的意境和构图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画家深入新生活,挖掘新意境,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大胆结合其他艺术形式描绘新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园林的设计发展中,随着现代各种园林设计理念的多样化呈现,过去传统园林设计中所饱含的那种天人合一的审美价值观已与当前的很多设计思想和理念产生了巨大差距,尤其是人们对园林设计的要求和标准逐渐丰富多样化的趋势,使得传统园林设计已开始凸显一定的固化性。风景园林设计作为城建规划工作的重要部分,在我国整个城市化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而且这几年城市发展开始呈现出中心边缘化的趋势,人们开始对城市的休闲旅游需求更大,这些给我国的风景园林设计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风景园林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其和人们之间的连接关系十分的紧密,安全性的园林设计已经成为了现代风景园林建筑设计重点内容,针对就风景园林建筑的安全设计进行探究,分析目前我国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现状,找出其所存在的问题,安全性的开展风景园林建筑的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6.
在"立象以尽意"的思想和取象思维的影响下,古人从文论的"言意"关系中逐步发展出"言象意"系统,并形成以"意象"为核心的艺术理论。而随着禅宗思想的盛行,"意境"逐渐取代"意象"成为中国美学思想的核心范畴。意境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对中国园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园林的"言象意"关系中,意境作为联系"象"与"意"的中介,在造园要素及题名楹联等组成的"言"和园林承载的理想情思等形成的"意"之间起到重要的纽带作用。但在不同时期,造园立意理应有不同的侧重,意境创作也应随之产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正>禅宗思想在风景园林艺术中的发展禅宗作为中国佛教最重要的宗派之一,由印度传人后,在中国文化土壤中按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进行了改造,最大程度地适应了中国百姓的文化心理需要。禅宗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中国风景园林艺术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  相似文献   

8.
施静  周玉明 《建筑知识》2013,(10):138-138,142
禅宗对中国和日本的园林营造产生的深刻的影响,本文由探索禅宗思想入手,到禅宗如何影响日本枯山水庭园,枯山水庭园又如何营造禅宗意境。浅析了禅宗思想与枯山水庭园造景艺术的内在和精神内涵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设计基础课程是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学习园林设计方法和技能的重要入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园林三维空间的理解和应用普遍存在问题,他们更多的是关注图面表现与平面构图。文章对风景园林专业一年级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提出以模型为媒介,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建立空间理解和建构能力的教学创新方法,分析了空间模型在风景园林设计基础课程中介入的必要性,探讨模型在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不同阶段的全面介入及其对教学所起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建设也提高了重视,风景园林的设计近几年备受关注.应用构成艺术元素对园林设计进行优化,能够提高设计和现代审美的契合度,进一步提升园景的观赏价值,对于园林设计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本文从现代构成艺术的角度出发,对其与园林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尽分析,并对于现代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元素应用路径进行了深度探究,为现代园林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精神的分析,特别是以王维山水诗歌为典型代表的诗意、画意、园林建筑意境地深入挖掘,试探讨从诗意到画意、从画意到建筑精神移植的可行性,即运用山水诗→抽象画→建筑的移植手法进行中国建筑创作,以此传承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并且以静思亭的设计实验,证明“诗歌移植”研究是现在中国建筑创作可以尝试的一个新方向,排除研究者记忆中形成的固定意象,具备高度还原性,从而生发原创性建筑,使得建筑能凝聚新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2.
汤士东 《山西建筑》2007,33(21):20-22
指出意境作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优秀传统,它代表着中国人的情感归宿和心灵的家园,从现代景观设计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一核心命题,并从布局关系、体量关系、色彩关系、功能开发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意境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山水画中,天人合一的意境,对现代城市化的生态景观设计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中国山水画意境的景观设计城市化,使现代的景观设计不仅独具特色,而且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是我们年轻的景观设计师们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从苏州园林看中国景观意境的营造和表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论述了景观意境的含义及构成要素,从文化渊源和营造意境手法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苏州园林意境的形成原因及表现手法,总结了苏州园林景观意境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以提升现代景观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5.
葛剑萍  唐旭 《园林》2021,(2):58-64
古来诗词画境中的意境之美对园林艺术存在无形的渗透,植物是园林造景中的重要构成因子,其色彩的差异性影响着人对环境氛围的感知。文章从植物配置与色彩要素的联系谈起,追溯古代文艺作品中的园林植物色彩美,基于HSV色彩模型对相关诗画作品及实际案例中的植物景观色彩环境进行建模分析,触类旁通文学艺术与造园艺术在色彩"美感"营造上的互通性,以期获得植物色彩对项目实践中景观品质提升的设计启示。  相似文献   

16.
黄梁顺  黄建军 《华中建筑》2011,29(5):99-102
作为中国自然山水画意式园林最高境界的园林意境,在寺庙园林中表现得尤为玄奥幽深.该文力图从现代美学的理性角度解析寺庙园林的深幽意境,通过抽象的图案对这种独特的东方景观进行概括,以启发创作主体从理性角度去营造寺庙园林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7.
雷晨 《山西建筑》2012,38(16):225-226
通过讨论《诗经》植物的选取特点,《诗经》中可用于植物造景的典型植物意境,探讨《诗经》对植物造景的启示,最后就现代园林继承植物意境的障碍提出建议,从而拉近人与植物的关系,提高园林意境。  相似文献   

18.
蔡文彦 《山西建筑》2007,33(13):348-349
深入探讨了繁峙县滨河公园设计中涉及到的人性空间与意境问题,详细地介绍了公园景观系统的设计,得出了通过人性与意境的融合,才能集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物我皆融”的人文理念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姜宇辉 《中国园林》2023,39(5):33-36
今天的城市景观,正日益从地方向无地方转变。如何在二者之间重建创造性的关联,而并非单纯陷入二元对立的束缚和框架,成为一个关键的议题。回归中国古代造园传统之中的三重“之间”的手法和意境,或许是一条可行的途径。人作与天成之间的“宛若”之境最终意在令自然呈现其自身,静与动之间的行走之境则试图敞开身体与空间的密切交织,而真与假之间的幻境更是指向着从有限向无限的跃变。对于日趋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城市景观设计,这些古老的传统并未过时,而是更激活着直面现实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滕晓漪 《山西建筑》2009,35(9):26-27
指出阿尔罕布拉宫是波斯艺术思想,阿拉伯科学以及希腊哲学交融在西班牙开出的一朵奇葩,它的独特魅力,使之成为诸多景观设计师的灵感源泉,本文旨在探究阿尔罕布拉宫的艺术特点,并加以分析总结,从中归纳出一些设计手法以指导实践中的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