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前桑蚕丝氨纶织物定量分析方法有二甲基甲酰胺法、物理拆分法、二甲基乙酰胺法、次氯酸钠法,这4种方法都有各自的局限性。文中通过改变次氯酸钠浓度和测试时间对桑蚕丝氨纶织物纤维含量进行检测,并将4种方法进行比较,计算了不同方法之间的极差值。结果表明,4种试验方法均能够符合GB/T 29862—2013《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要求,且0.7 mol/L次氯酸钠定量测试桑蚕丝氨纶织物纤维含量的危害小、耗时少、操作简单、成本低,而且数据准确。  相似文献   

2.
采用显微镜法对羊毛与桑蚕丝混纺产品纤维含量进行测定,检测结果与实际含量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与GB/T2910—1997《纺织品二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中75%硫酸法相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且样品无需进行复杂的预处理,试验数据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3.
羊毛/蚕丝混纺产品纤维定量分析准确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正确把握羊毛/蚕丝混纺产品的内在质量与成本核算,需要对该类产品的混纺比进行准确的测定。采用相同的面料按FZ/T 01048—1997与GB/T 2910—1997标准对羊毛/蚕丝混纺织品纤维定量进行了比对试验与分析探讨。结果表明:羊毛或羊绒与蚕丝混纺的产品,按GB/T 2910—1997标准来测定纤维的含量是不妥当的。按FZ/T 01048—1997标准试验进行测试,时间40 min、温度40℃,且试样不经过预处理,所测结果准确性高,从而得出提高羊毛/蚕丝混纺织品纤维含量测试准确性的方法,为羊毛/蚕丝混纺织品纤维定量分析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从GB/T 2910.2—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三组分混合物》来看,对桑蚕丝/柞蚕丝/棉混纺产品的定量分析还没有相应的检测方法,为了解决该混纺产品在检测中的困境,本文结合FZ/T 40005—2009《桑/柞产品中桑蚕丝含量的测定化学法》、GB/T 2910.4—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4部分:某种蛋白质纤维与其他纤维的混合物(次氯酸盐法)》等方法,探索了一种测试方法,经试验验证,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常见氨纶与纤维素纤维混纺产品以及腈纶混纺产品,改变试验条件,研究氨纶及腈纶混纺产品快速定量方法。试验表明:氨纶与纤维素纤维混纺产品采用1g试样加入100ml二甲基甲酰胺,92℃水浴锅中保温30 min测试结果与按FZ/T 01095-2002测试结果基本一致;腈纶混纺产品采用1g试样加入100ml二甲基甲酰胺,92℃水浴锅中保温1h测试结果与按GB/T 2910.12-2009测试结果差异较小,且操作方法简单,结果准确,节约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试验得出了92℃时不同时间二甲基甲酰胺对不溶纤维的d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缩短羊毛/桑蚕丝混纺产品纤维含量的试验周期,在GB/T 2910.18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温度、时间、硫酸质量分数测试羊毛/桑蚕丝的含量.该试验结果表明,采用50%硫酸法测定手工配制羊毛与桑蚕丝混合试样的溶后含量与实际含量的绝对偏差在0.05%~0.72%之间,用50%硫酸法测定实际混纺试样的含量与用75%硫酸法测定...  相似文献   

7.
针对采用GB/T 2910.4—2009 《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4部分:某些蛋白质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次氯酸盐法)》中次氯酸钠溶解法对毛/粘混合试样纤维定量分析时,次氯酸钠溶液对粘胶纤维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这部分损伤计入到羊毛含量中会使得羊毛含量测试结果较实际含量偏高的问题,通过试验研究次氯酸钠溶液浓度、试验温度以及放置时间对毛/粘混合试样纤维定量结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批量试验中放置时间越长对粘胶纤维的损伤越大;次氯酸钠浓度为1.0 mol/L时对粘胶纤维的损伤明显;试验温度在20~30℃范围,对试验结果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8.
何勇  胡岚 《中国纤检》2002,(1):35-36
氨纶是一种特种纤维,具有高超弹性、耐酸碱性,它与其它纤维混纺的产品,应用越来越广泛,如袜类、带类、手套、内衣、运动衣、游泳衣、女装等。氨纶与其它纤维混纺产品的定量分析方法,标准FZ/T 73011-1998附录A中已有详细的规定。在该标准中,氨纶与麻、棉、粘胶纤维、高湿模量纤维、富强纤维、铜氨纤维的混纺产品的定量分析采用的是二甲基甲酰胺法;氨纶与腈纶混纺产品的定量分析采用的是硫氰酸钾法。而在二甲基甲  相似文献   

9.
刘慧 《中国纤检》2020,(1):94-96
本文将标准GB/T 38015-201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氨纶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和FZ/T 01095-2002《纺织品氨纶产品纤维含量的试验方法》中方法B进行分析对比,明确了新标准的主要变化,同时结合在日常检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使检验人员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该标准。  相似文献   

10.
现行标准中测定纤维素纤维与氨纶混纺织物含量的方法有手工拆分法及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乙酰胺等有机溶剂溶解法,其中的手工拆分法效率较低,且溶解有机溶剂时对人员和环境的伤害大。为了寻求一种准确高效、低耗及安全环保的方法,探讨了采用1.0 mol/L的次氯酸钠溶液在70℃水浴恒温条件下定量分析纤维素纤维与氨纶混纺织物含量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该试验结果表明,试样在1.Omol/L次氯酸钠溶液中并在70℃水浴恒温条件下溶解40 min时,氨纶的修正系数为1.02。该试验表明,采用上述方法计算纤维素纤维与氨纶混纺织物纤维含量时的试验数据准确度高、精确性好,可用于定量化学分析纤维素纤维与氨纶两组分混纺织物的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