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和化疗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选取行保乳手术治疗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82例,行局部广泛切除加腋淋巴结清除治疗者51例,行象限切除加腋淋巴结清除治疗者31例;化疗方案采取CEF+TEC+TE+NE的不同方案。结果:全组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切缘均阴性,均行保乳根治术;淋巴结转移14例,转移数在1-3枚,转移率17.07%。结论:早期乳腺癌病人接受保乳手术和术后化疗治疗疗效确切,局部和复发转移很少,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值得l晦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28例早期乳腺癌临床分析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加综合治疗的适应证、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8例Ⅰ~Ⅱ期乳腺癌施行保乳手术、联合术后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结论:临床早期乳腺癌采用保乳手术加综合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且美容效果良好,可作为早期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外科手术和化疗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4月保乳手术治疗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78例,术后均行辅助化疗,激素受体阳性者口服三苯氧胺3年~5年.结果:术后病理检查切缘均阴性,均行保乳根治术:淋巴结转移12例,转移数在1-3枚,转移率15.4%;随访3个月~84个月,无1例局部复发.结论:早期乳腺癌病人接受保乳手术和术后化疗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和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和化疗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治疗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来我院进行保乳手术治疗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80例,术后均行辅助化疗,并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病理检查切缘均阴性,均行保乳根治术;淋巴结转移12例,转移数在1~3枚,转移率15.4%;随访3个月~84个月,无1例出现局部复发。结论: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保乳手术联合术后化疗的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能够保留乳房,应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治疗加术后保驾治疗疗效。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2007年6月30例保乳治疗患者进行回顾并结合有关文献分析。结果30例保乳治疗患者手术顺利,随访6个月~9 a,其中1例出现局部复发而行乳房切除,1例出现骨转移,目前处于治疗中,其余未发现复发或转移,生活质量较高,不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结论选择合适患者施行保乳手术加术后保驾治疗疗效肯定,规范综合治疗是保乳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治疗适应症、方法及中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Ⅰ、Ⅱ期乳腺癌实施保乳手术及综合治疗的资料.结果 保乳手术基本不破坏患侧乳房的外观,术后两侧乳房对称性好,术后5年复发率5.3%,5年生存率100%.结论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加中药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研究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摘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对患者实施局部保乳切除术,并实施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给予患者放疗、对症治疗等综合疗法进行治疗。结果:本组患者均保持电话或上门随访3~5年,3年生存率为90.24%(40/42),五年生存率为90.48%(38/42)。结论:行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必须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配合术后的综合治疗能够有效保证患者的生存率,因此保乳手术可以作为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的近期疗效及美容效果。方法76例早期(临床I、Ⅱ期)乳腺癌患者实施保留乳房手术。术后辅助放疗、化疗及内分泌治疗,评价保乳手术的生存率和美容效果为保乳组;76例早期(临床I、Ⅱ期)乳腺癌患者实施改良根治术为对照组。结果全组随访10~70个月,保乳组局部复发2例,远处转移4例,均为肝转移;3年总生存率为100%。5年总生存率为95%;对乳房外形评价,优良、一般、差分别为50%、45%、5%。改良根治术组无局部复发,远处转移4例,2例肝转移,2例肺转移;3年总生存率为100%,5年总生存率为97%,术后患侧乳房缺如。结论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保乳手术联合术后正规放疗、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疗效确切,并可取得良好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Ⅰ期或Ⅱ期)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意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实验组患者接受保乳手术;对照组患者接受改良根治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两年复发和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实施保乳术患者的心理更容易接受,且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及复发转移情况与改良根治术无显著区别,适用于有保乳需要且符合手术指征的乳腺癌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要点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期经治的相应23例临床资料。按适应症严格筛选病例,原发病灶切除且切缘阴性,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追加放疗,化疗及内分泌等治疗。结果:3年生存率100%。结论:保乳手术需严格筛选病人,适合早期乳腺癌患者。经规范化的切除,加以术后综合治疗。疗效确切,恢复快,外形改变小。安全可行,外形改变小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品,母乳喂养对产妇及婴儿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强母乳喂养宣传教育,对孕妇进行孕期乳房保健指导及产褥早期乳房护理,可加强对母乳喂养的认识,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2.
乳腺增生症和乳腺癌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乳岩是发生在乳房部的肿块,坚硬如石,溃后状如岩穴者,现代医学称乳癌或乳腺癌,好发于绝经期前后的妇女[1]。而中医学认为乳腺增生症在中医属于"乳癣"、"乳癖"、"乳痞"及乳中结核"等范畴,好发于青年女性[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青年乳腺癌患者33例作对照。结果老年组术后并发症的总例次为65例占66%,较同期青年组术后并发症率高(P<0.05);老年组中术前有共存病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手术前无共存病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乳腺癌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仍然是皮瓣坏死、上肢功能受限、皮下积液等。充分的术前准备、合适的术中处理、正确的术后治疗是老年乳腺癌治疗的关键,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在三阴性乳腺癌及非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30例三阴性乳腺癌及112例非三阴性乳腺癌的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组乳腺癌组织中PTEN的表达情况及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PTEN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37.7%(49/130),在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50.9%(57/112),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三阴性乳腺癌中,PTEN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腋下淋巴结转移均相关(P均0.05),而与年龄、肿瘤大小、乳腺癌家族史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均0.05)。在非三阴性乳腺癌中,PTEN的表达与腋下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年龄、肿瘤大小、乳腺癌家族史、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均0.05)。结论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相比,PTEN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低表达更为显著,提示PTEN的表达可能成为判断三阴性乳腺癌浸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因子Livin在三阴性及非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0例三阴性乳腺癌及112例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Livin的表达情况,比较Livin在2种乳腺癌中表达差异。结果 Livin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8.0%,在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42.9%,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三阴性乳腺癌中,Livin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腋下淋巴结转移均显著相关(P均0.05),与年龄、肿瘤大小、乳腺癌家族史及组织学分级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在非三阴性乳腺癌中,Livin的表达与腋下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乳腺癌家族史、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结论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相比,Livin在三阴性乳腺癌异常表达更为显著,提示Livin的表达可能作为评估三阴性乳腺癌浸润进展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东方养生》2006,(11):114-115
渊源——绝对之美 关于胸部,人们的态度并不总是一样。 20年代崇尚平坦:在欧洲正是“爵士乐时代”,不崇尚发达丰腴的胸部。理想的倩影是前胸较平。这与当时的社会形势一妇女第一次进入劳务市场,并刚刚成为选民有关。那时的年轻女子应当佩戴紧窄的胸罩以减少胸部的突出感。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对乳腺癌的中医治疗概况和治疗乳腺癌的中医验方做一总结和综述。表明中医中药是治疗乳腺癌的一种重要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中医"乳房""乳汁"之说已久,惜后发挥甚少,尚未形成理论体系。当今乳房疾病患之者众,求于中医治疗者也多,临证惑而有憾。今集临证之得,抒以己见,引乳房"三部"说、乳液"圣液"论、乳液"乳流"辨、乳液诊察发挥诸端以臻至善。  相似文献   

19.
中医"乳房""乳汁"之说已久,惜后发挥甚少,尚未形成理论体系。当今乳房疾病患之者众,求于中医治疗者也多,临证惑而有憾。今集临证之得,抒以己见,引乳房"三部"说、乳液"圣液"论、乳液"乳流"辨、乳液诊察发挥诸端以臻至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女性乳腺密度的构成与生理、生育因素及乳腺癌之间相关性。方法选取接受全数字乳腺X射线摄影检查且临床资料完整的当地女性5 006例,以ACR BIRADS标准,依据乳腺X射线摄影结果评价乳腺腺体密度类型,乳腺癌以病理诊断为标准。按不同年龄、生育特征因素分组,分析其与乳腺密度构成及乳腺癌之间相关性。结果 5 006例中受检查年龄(44.22±8.09)岁,中位年龄43岁。乳腺密度构成为脂肪型256例(5.11%),少量型726例(14.51%),多量型3 719例(74.29%),致密型305例(6.09%)。乳腺密度与年龄、哺乳史、流产史、绝经年龄、绝育手术有相关性,与初潮年龄、初产年龄、服用雌激素无相关性。病理证实乳腺癌184例,其乳腺密度构成为脂肪型26例(14.13%),少量型66例(35.87%),多量型91例(49.46%),致密型1例(0.54%)。乳腺癌患者乳腺密度与年龄、绝经年龄、服用雌激素有相关性,与初潮年龄、初产年龄、哺乳史、流产史、绝育手术无相关性。结论年龄、哺乳史、流产史、绝经年龄、是否做过绝育手术是影响女性乳腺密度的重要因素,绝经期前后女性以及较低乳腺密度类型女性患乳腺癌风险更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