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班氏丝虫:从冈比亚按蚊或埃及伊蚊获得班氏丝虫坦桑尼亚株感染期幼虫,采用各种途径接种17只雌雄沙鼠,其中10只腹腔内接种100条幼虫,5只皮下接种20~100条,2只将40条幼虫直接种入腘窝淋巴结。分别于感染后5小时至154天解剖。沙鼠麻醉时进行心腔穿刺,血液经微孔滤器过滤检查微丝蚴,按Ash等描述方法解剖砂鼠,注意搜索淋巴系统、睾丸及心、肺,接种后48小时,未找到发育或存活的幼虫;1只沙鼠于感染后5小时从腹腔找回40%幼虫,但其表皮均为细胞所吸附,24小时后,仅发现为细胞胶质团所完全包统的少数幼虫;其余16只沙鼠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62例班氏丝虫所引起的急性期丝虫热的体液免疫反应,从临床、寄生虫学和免疫学的角度探讨了丝虫热发作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布鲁属的派特、彭亨和马来丝虫在形态上颇为相似。为了了解它们是否属于生物学上的不同种,作者进行种间的杂交试验。实验所用的派特丝虫得自肯尼亚,彭亨丝虫得自利物浦热带医学院,亚周期型马来丝虫得自 Wellcome 热带医学研究室。3种丝虫均为纯系传代,将从实验媒介埃及伊蚊获得的感染期幼丝虫接种长爪沙鼠,当刚能区别出虫体的性别时即收集雌虫和雄虫,分别移种到未感染的沙鼠的腹腔。各异种交配  相似文献   

4.
5.
丝虫蛋白酶在虫体发育、蜕皮和体内移行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但人体丝虫感染中丝虫蛋白酶的抗原性未为人知。为了阐明丝虫感染中寄生虫蛋白酶在人体内的免疫学地位,从牛的指状腹腔丝虫(常被用于替代班氏丝虫的抗原)中分离出了两种蛋白水解酶:一种是低分子量的锌依赖性半胱氨酸蛋白酶(Sd30),另一种是高分子量蛋白酶(Sdp_1)。本文作者研究了人体丝虫病中针对该酶产生的IgG亚类及IgG对该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低温冷冻保存是体外建立虫库的一种简便、实用而有效的方法,可为广泛深入开展丝虫和丝虫病的实验研究提供虫源,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外已开始采用冷冻方法运输及保存虫源。近年来,由于冷冻技术的不断改进,采用多种冷冻保护剂及控制冷冻速度的方法,大大提高了丝虫各期冷冻后的活力。国外已有不少实验报道,各期丝虫经冷冻后仍能继续在相应的昆虫宿主或动物宿主体内发育,并保持共原有的生物学特性。该项研究近年来进展较快,但有关冷冻保存的机理和影响因素目前还不太清楚。由于丝虫来源和种的不同以及发育期的不同,目前还很难对其方法进行标准化。影响丝虫冷冻保存的一些关键因素,如冷冻保护剂、冷冻速度、冷冻温度等还有待进一步摸索和改进。  相似文献   

7.
对马来丝虫扫描电镜观察已有报道~[1-4],Franz等(1980)曾对班氏丝虫幼虫及微丝蚴作了扫描电镜观察~[5],但迄今未见有关班氏丝虫成虫扫描电镜观察的报道。1984年,我们对贵州地区马来丝虫及海南地区班氏丝虫成虫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  相似文献   

8.
作者在印度喀拉拉邦对当地60例马来丝虫和27例班氏丝虫感染者作了微丝蚴周期性的观察和分析。在24小时内,每2小时取血1次,制作涂片3张,每张涂片血量为20立方毫米,染色后作微丝蚴计数。根据不同时间微丝蚴计数的结果,马来丝虫微丝蚴的高峰在22时至2时之间,有时出现两个高峰,前1个高峰较后1个高峰为低。班氏丝虫微丝蚴只有1个高峰,2时左右开始上升,于4时达高峰,以后很快下降。两种丝虫微丝蚴都是夜间周期型。  相似文献   

9.
10.
用含有布鲁属微丝蚴的猫血喂饲东乡伊蚊,并将由此获得的第3期幼丝虫接种长爪沙鼠腹腔,5~6周后从沙鼠腹腔内取出未成熟的雌虫和雄虫。再以马来丝虫雄虫×彭亨丝虫雌虫,彭亨丝虫雄虫×马来丝虫雌虫的不同组合分别接种沙鼠腹腔。待沙鼠腹腔液中出现微丝蚴后,用膜饲法人工感染东乡伊  相似文献   

11.
近年不少学者探索检测病人循环抗原诊断丝虫病.本实验应用抗牛丝虫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淋巴丝虫病人的循环抗原,评价其实用价值。材料和方法一、血清 34份马来丝虫微丝蚴阳性血清采自安徽潜山县,46份班氏丝虫微丝蚴阳性血清及5份微丝蚴阴性而有鞘膜积液、乳糜尿或象皮肿的晚期病人血清采自安徽阜阳县。68份非流行区正常人血  相似文献   

12.
21只猫接种彭亨丝虫感染期幼虫各100~200条,经过一段时间后,每隔10天左右给予50条感染期幼虫进行重复激发感染。在感染后每周取血一次作微丝蚴计数,并在各个不同时期将猫解剖检查成虫。结果:重复感染后大多数猫体内微丝蚴数显著增加,仅有少数猫的微丝蚴密度与只进行一次感染者相似。尸检获得的成虫数比感染一次者大得多。但经约20次激发感染后,微丝蚴数量并不再增加。经过长时期一系列激发感染后,有些猫体内的微丝蚴数突然下降,甚至血中  相似文献   

13.
帝汶丝虫(Brugia timori)分布于东帝汶和印尼东南部的小巽他群岛。这种丝虫也寄生于人体的淋巴系统,在许多方面与马来丝虫近似,过去长期将这两种丝虫混淆。最近 Partono 等(1977) 根据成虫形态的不同,正式将帝汶丝虫确定为独立的种,并对成虫  相似文献   

14.
鉴于海群生对丝虫成虫不同代谢过程的作用还不清楚,作者等在体外研究了海群生及其他两种结构相似的抗丝虫药Centperazine及化合物72/70对棉鼠丝虫成虫摄取葡萄糖及缬氨酸,糖原和蛋白质的合成,成虫的活动力以及雌虫释放微丝蚴的影响。由重度感染丝虫的棉鼠胸腔内取虫后,将成虫用微温的生理盐水洗涤,并保存于37℃的林格液内备用。三种药物均用~(14)C葡萄糖及~(14)C缬氨酸标记。在5ml含碳酸氨盐的克雷布氏林格液(KRB),pH7.4,并有载体葡萄糖(5.55mM)/缬氨酸(0.1mM)以及药物浓度为100~1,000μM的37℃培养基  相似文献   

15.
丝虫Litomosoidessigmodontis主要感染啮齿类动物 ,BALB/c小鼠对该线虫十分敏感 ,可以作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C57BL/6小鼠对L .sigmodontis先天抗性 ,感染后 ,成虫不发育 ,血液中无微丝蚴。以往的研究认为 ,IL 4在排虫免疫效应中并非重要的细胞因子 ,相反有促进虫体的生长发育的作用。为了进一步了解IL 4在保护性免疫中所处的角色 ,建立BALB/c小鼠及IL 4缺损的C57BL/6小鼠动物模型 ,在感染L .sigmo dontis后 ,通过对淋巴因子的检测以确定其它免疫效应途径。BALB/c小鼠组、IL 4缺损的C57BL/6小鼠组及健康野生C57BL/6小鼠组均为 6…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近年来有关班氏丝虫动物棋型研究的进展,初步结果表明班氏丝虫感染期幼虫接种啮齿类小动物,虽然多数虫体未能完成发育,但有1只沙鼠于接种后92天在肺部找到1条成熟雄虫,证明班氏丝虫能在啮齿类动物体内发育到成虫期。Disssnaike等以班氏丝虫感染期幼虫接种1只切脾猕猴并注射甲基泼尼松龙醋酸盐,按种后231天剖检,找到雄、雌成虫11条。Cross等以感染期幼虫接种78只猕猴,29只回收到发育的幼虫和成虫,8只雄猴出现微丝蚴血症,总阳性率为47.44%。感染恒河猴和食蟹猴各3只,各有1只找到成虫。Palmieri等1978年首次从银叶猴体内发现吴策丝虫的自然感染,解剖20只微丝蚴血症猴有7只找到雄成虫。Harinata等以不同数量的班氏丝虫感染期幼虫接种叶猴,剖检均发现成虫及微丝蚴。近年来研究结果证明,台湾猕猴和叶猴对班氏丝虫具有较高的易感性,可作为动物模型,为研究宿主-寄生虫-媒介相互关系提供了条件,有利于对丝虫病的病理学、免疫学、药物筛选、治疗以及发展丝虫疫苗等方面的探索研究。但这些猴类均属珍贵动物,来源有限,不适于一般实验室的应用。此外,很需要适当的动物模型以供研究发病机理和实验治疗之用。在今后丝虫病防治方面,对班氏丝虫动物模型的研究应列为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了1953年至1976年,在斯里兰卡见到的13例24~58岁的女性乳房丝虫感染,12例为成虫、1例为微丝蚴所引起。其中5例系班氏丝虫,其余尚难确定其种属。这些病例多数有局限于乳房实体内的疼痛肿块和不超过3个月的病史。3例在临床上高度怀疑为癌,1例在切除乳癌时偶然发现肉芽肿。1例因热带肺部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用海群生治疗后,出现了乳房微丝蚴肉芽肿。组织学检查显示,12例的结节为丝虫成虫周围有  相似文献   

18.
马来丝虫成虫和圈形盘尾丝虫成虫抗原分别与马来丝虫病人血清作交叉免疫电泳,证实两种丝虫抗原有一共同组分。此两种丝虫抗原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酶联免疫印斑法分析后,显示分子量为43KD的蛋白带为其共同抗原组分。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研究发现,在丝虫病流行区,乳房亦为丝虫感染的常见部位。由于人们对乳房丝虫性结节认识不足,临床上常被误诊为乳腺肿瘤,现将乳房丝虫性结节简介如下。本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16~70岁,以30~49岁多见。临床表现为单发性结节或硬块,但亦有2~3个结节者。结节多位于乳房皮下或表浅的乳腺组织内,右侧较左侧多见,多数结节位于乳房的外上部,其次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作者从流行病学观点出发,对亚周期型马来布鲁丝虫(Brugia malayi)、周期型马来布鲁丝虫、彭亨布鲁丝虫(B.pahangi)、树鼩布鲁丝虫(B.tupaiae)及班氏吴策丝虫(Wuchereria bancrofti)的微丝蚴一些形态上的差别进行了观察。亚周期型和周期型马来布鲁微丝蚴分别取自泰国南部陶公府和春蓬地区的人血;彭亨布鲁微丝蚴取自保种的猫血;树鼩布鲁微丝蚴属于白天周期型,取自泰国西部北碧捕来的普通树鼩(Tupaia glis);周期型和亚周期型班氏吴策微丝蚴分别取自斯里兰卡和泰国北碧的人血。将取得的血液分别制成厚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