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青岛大学眼科网络教学平台作为国家重点学科的基础建设项目,借助课程信息、网络教学资料、答疑互动三大部分,形成一套完善的眼科学本科网络教学体系。本科教学实践中,通过在眼科网络教学平台上建立临床教学资源库及设置答疑讨论模块等措施,进行课前预习、课后讨论,开展交互式、讨论式教学。眼科网络教学平台在课堂教学、教学反馈中的应用,可以改进教学方式、深化教学内容、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为眼科教学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在眼科学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针对眼科精细的解剖结构、特殊的检查手段、细微的手术方式等特点,我国医学院校在眼科的临床教学过程中可将实践积累的大量图片和影像资料纳入信息化管理,整合为优质的临床教学资源,实现眼科教学资源信息化。进一步构建网络资源平台,并借助建立的网络资源平台实现高效的信息化眼科教学,充分体现其在现阶段眼科教育资源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当今生物医学的迅速发展,医学知识已成倍增长,医学生在校期间要学会解决今后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已无可能.因此,目前的观点认为:学校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现代的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1]正是立足于此,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引导,强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交流协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医学教育改革的途径之一,PBL教学模式已被国内外各医学院校广泛采纳[2].  相似文献   

4.
将网络教学平台应用到眼科学本科教学之中,可丰富眼科学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眼科学教学特点,分析了网络教学平台的特点、优势及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同,瞻望了网络教学平台的巨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眼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它的教学内容多,学时却很少,且大多数学生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内、外、妇、儿等学科上,对眼科学的学习重视不够。鉴于此,我们对眼科学教学进行了改革,收到了很好的成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辅助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眼科学教学的主要方式。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利用互联网搜集多媒体课件素材来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并列举了国内外著名眼科相关网站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以问题为基础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在眼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两组学生,各30名,分别采用PBL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比较两组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考试成绩.结果 PBL教学组学生对眼科学的学习兴趣要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P<0.01),其理论考试成绩也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P<0.01).结论 PBL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适于在眼科教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深入和广泛,并大大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现在计算机已成为有效的教学媒体和教学管理工具,它使教学模式、内容、方法、手段,甚至教学思想、教学理论都发生了一定的变革[1,2]。目前以计算机多媒体投影为中心的多媒体课堂教学已广泛应用于医学教学中。在眼科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通过多媒体信息呈现的最优组合,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单调的形态知识趣味化,静态的教材动态化,复杂的知识条理化,使理论与实践、形态与机能、过程与结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操作、观察…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高等医学教学中,大大促进了教学模式、内容、方法、手段以及教学思想、理论的变革。作为临床非主干课程,国内许多医学院校对眼科学的教学投入相对较少。由于课时紧张,加上眼科的解剖结构细小而复杂,教学内容繁多、难懂,传统教学方式已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眼科学临床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对两个相同专业、相同年级的班由同一组教师教授,A班为先上完理论课再见习,B班为理论与见习穿插进行,比较采用不同教学模式的学生对眼科学的兴趣、对眼科学教学的评价和考试的成绩。结果B班的学生对眼科学的兴趣、对眼科学教学的评价和考试的成绩都要优于A班。结论理论教学与临床见习穿插进行的教学模式,教师能更好地根据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内容,较好地运采用PBL教学;学生能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免疫学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及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高校现有资源架设Web服务器、FTP服务器、论坛等构建免疫学网络教学平台,充分发挥现代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共享的优势,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建立起供各层次人员学习免疫学的场所。同时采用先进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建立起较为全面的免疫学网络课程及其他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阐明免疫学内容。利用平台可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面授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医学检验形态学数字化网络平台的构建及其对临床教学的作用。方法 收集外周血、骨髓片、尿沉渣、寄生虫、分泌物、腔积液、医学微生物、染色体等实验室形态学检验图片,应用Authorware多媒体软件、Access数据库、Web接口制作了能够在线学习、实训和考试的数字化网络平台;30名临床检验实习生随机分入传统教学组与软件教学组进行形态学检验考核,统计分析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考试用时、实践操作成绩以及满意度评价。采用SPSS 13.0进行Student’s t检验和Pearson卡方检验。结果 软件教学组的理论成绩、实践操作成绩[(88.0±6.4)分,(85.3±7.1)分],均高于传统教学组[(76.3±8.1)分,(80.3±7.9)分](P=0.000 1),而理论考试用时(93.7±10.5) min,低于传统教学组的(115.8±16.2) min(P=0.033 8);问卷调查显示,软件教学组对教学内容系统性、手段多样性、临床学习兴趣、考核公平性的满意度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软件教学能够提升形态学检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和专业技能,为适应检验医学职业化教育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四大基础学科之一,知识更新迅速.网络教学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对构建创新型教学模式有重要意义.针对医学本科专业教学特点,总结建立医学细胞生物学网络教学平台的实践经验;并指出,互动式网络教学有利于知识层面的及时更新,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14.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四大基础学科之一,知识更新迅速。网络教学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对构建创新型教学模式有重要意义。针对医学本科专业教学特点,总结建立医学细胞生物学网络教学平台的实践经验;并指出,互动式网络教学有利于知识层面的及时更新,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眼底病学课时不足和课堂教学的局限,基于B/S结构开发建设眼底病网络教学平台,以辅助课堂教学。平台由教学演示、交流测试、资源查询、导航帮助4大系统构成,内含学习园地等18个主要功能模块。学生可以在导航等模块的引导下,通过学习园地等模块自主参与学习,通过搜索等模块检索下载相关学习资料,通过论坛等模块进行师生交流互动。平台投入教学实践运用,结果显示该系统有益于打破常规教学的时空桎梏、拓展教学内容、解决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实现互动式教学。  相似文献   

16.
医用细胞生物学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网络信息技术与医学专业课程进行整合,构建相应的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已经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教学改革的关键。文章介绍了医用细胞生物学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方法和实现的主要功能,探讨了该网络教学平台在师生导学互动式教学中的应用,并通过对学生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表明该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自主学习能力,对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网络平台的医学双语教学中心建设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基于网络平台的医学双语教学中心建设的背景,并以南方医科大学双语教学中心为例,探讨了基于网络平台的医学双语教学中心建设的内容、功能模块、应用和教学优势.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建设高校原生资源库的重要意义,介绍了第二军医大学图书馆依据学术的具体需求,设计并构建的功能齐全、数据查询便捷的原生资源库平台,提高了该校科研、学术成果管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是血液学检验课程的重要内容。为了丰富血细胞形态学教学资源,广州医学院血液学检验教研室建立了血细胞形态双语教学网络资源库,并投入应用。该资源库提高了细胞形态教学质量,为培养具有扎实基本功的血液学检验人才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新疆医科大学为核心,8所附属医院为分支节点,基于多学科诊疗模式,整合多维临床检验、检查信息,以疑难及危重症患者为中心,实现面向大学所属各医院及区域内接入医疗机构院际、院内各科室间的协同诊疗,建立一体化的多学科协同医疗平台,构建七大协同业务模块,两个基础数据平台,在保障疆内百姓基本医疗服务公平享有的基础上,实现了区内疑难重症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公平享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