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青海格尔木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尔却卡铜多金属矿床位于东昆仑祁漫塔格成矿带,为该区近年来发现的最重要矿床之一。本文通过对卡尔却卡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详细剖析,并结合其成岩成矿时代,认为卡尔却卡铜矿为广义斑岩型矿床,即以侵入体为中心的斑岩型-矽卡岩型矿床,外围赋存于沉积岩内的矽卡岩-热液型矿床和远离岩体的断层破碎带内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组成的斑岩矿床成矿系。  相似文献   

2.
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夕卡岩型铅锌矿的控矿条件包括:①地层条件:主要呈层状、似层状产于黑色碎屑岩系与碳酸盐岩的层间构造带内,或呈透镜状产于碳酸盐岩中;②岩浆岩条件:夕卡岩铅锌矿通常与斑岩型铜钼矿在时间上、空间上以及矿床成因上有紧密联系,与成矿有关的岩体主要为二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闪长玢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多宝山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大兴安岭与小兴安岭的交接位置,广泛分布多宝山斑岩铜矿,铜山夕卡岩矿床等众多岩浆热液型矿床。大面积分布的岩浆岩与斑岩-夕卡岩成矿之间的关系引起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系统研究该地区花岗岩类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等特征,不仅对于理清该地区岩浆岩的成因和地球动力学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了  相似文献   

4.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东段与斑岩-夕卡岩成矿系统有密切联系的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矿床以夕卡岩—斑岩型铜钼铅锌(金银)矿体为主,其现阶段工业开采以夕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为主。矿区受区域构造影响较大,其形成的次一级断裂及褶皱横穿矿区,并控制着成矿岩体的产出状态。而当前关于甲玛矿床构造控矿方面的文献见之甚少,因此本文从构造因  相似文献   

5.
研究区位于东秦岭钼矿带的中部。最近几十年来在研究区内发现了一大批斑岩-夕卡岩型钼矿床,并在其外围探明了大量脉状铅锌银矿。这些脉状铅锌银矿与斑岩-夕卡岩钼矿具有密切的时空关系,构成一个很好的成矿系统,并且互为找矿的指示标志。  相似文献   

6.
在冈底斯Cu-Au成矿带东南部的山南地区分布有克鲁、劣布、冲木达和陈坝等中到大型Cu-Au±Mo矿床。与含铜夕卡岩有关的侵入岩形成于20~30Ma之间,为高钾钙碱性中酸性浅成岩,形成于印-亚大陆碰撞晚期构造背景。矿化赋存于岩体外接触带下白垩统比马组的碳酸盐岩和其他钙质岩石内。主要矿化类型为夕卡岩型、热液脉型和斑岩型,构成完整的斑岩-夕卡岩、热液脉状铜-金(钼)多金属成矿体系,矿化组合主要为Cu-Mo、Cu-Au和Cu。外接触带的蚀变以夕卡岩化、角岩化为主,而内接触带上主要为岩体的绢云母化、硅化、绿泥石化等,内夕卡岩不发育。夕卡岩化可分为早期夕卡岩和晚期含水硅酸盐阶段。早期夕卡岩主要为钙铁、钙铝石榴石夕卡岩,含少量透辉石、磁铁矿等,晚期的含水硅酸盐阶段主要是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石英交代石榴石夕卡岩,并伴随含铜硫化物的沉淀,为本区夕卡岩型铜矿形成的主要阶段。含铜硫化物以富含斑铜矿为特征,Au、Ag主要赋存于斑铜矿、硫铋铜矿及黄铜矿等矿物中。山南地区的夕卡岩型铜-金矿床均为浅部夕卡岩,在某些夕卡岩型铜金矿床中显示了斑岩型矿化的存在,可能暗示该区的夕卡岩型矿化与北带相似,具有统一的斑岩型-夕卡岩型成矿系统。因此本区具有在深部寻找斑岩型金矿的可能性,而且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7.
安徽沿江坳陷是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10年来安徽新发现的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金属矿床几乎全都在该区。侵入岩体周边不同性质的围岩往往对矿床的类型具有控制作用;区域性深大断裂控制了成矿母岩的形成和分布,而具体的矿床构造(褶皱、断裂、接触带)控制着成矿有利空间(低压带)的分布;燕山中晚期中性-中酸性混熔型钙碱性岩浆岩不仅控制金属矿床的产出部位,还提供了成矿物质、热能,并产生成矿热液;矿床均围绕岩体分布,具有矿种和矿物组合等方面的水平-垂向分带;成矿时代为130~155 Ma,金属矿床分为玢岩型铁矿、夕卡岩型铁矿、斑岩型铜矿、夕卡岩型铜矿、层控型铁铜矿等5种矿床类型,各类型之间存在过渡、共生、叠加关系,构成中性-中酸性岩浆成矿系列。建议在今后的找矿工作中,要选好靶区、就矿找矿,加强中性-中酸性岩浆岩和控矿构造的研究,并注意技术方法的有效性与多解性。  相似文献   

8.
鸡笼山Cu-Au-Mo多金属矿床是鄂东南矿集区丰山矿田中一个典型的夕卡岩型、斑岩型铜金钼多金属矿,矿体主要赋存于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与大冶组碳酸盐岩建造的接触带及附近,受地层、构造、岩浆岩的联合控制。文章讨论了矿山已采中段中构造错失矿体、边部矿体及盲矿体等漏采矿体的勘探思路、方法及实践,运用成矿规律分析-坑道地质调查-采样分析-重点靶区圈定-坑内钻探验证的工作程序得以实施。  相似文献   

9.
矿田位于南岭纬向构造带中段北缘,矿区在大源岭背斜西翼,褶皱轴呈南北走向.地层主要为石炭系和泥盆系的碳酸盐岩及部分碎屑岩.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新华夏体系北北东向断裂为本区的导矿构造.岩浆岩以花岗闪长岩为主,并有晚期花岗斑岩、石英斑岩及煌斑岩脉.矿床以铜、铅、锌为主,次为黄铁矿,并伴生银、镉、铋等多种组分.矿床类型有接触夕卡岩型、层间夕卡岩型、石英硫化物脉型、接触黄铁矿型、破碎带脉状及白云岩中的铅锌矿等.矿体多  相似文献   

10.
红山铜多金属矿床位于滇西北中甸红山一带,其一直被认为是印支期夕卡岩型矿床。新的研究结果表明红山矿区存在两个成矿系统:1与印支期石英二长斑岩有关的夕卡岩型铜多金属成矿系统,其典型矿床是与石榴子石夕卡岩伴生的含铜磁铁矿体与磁黄铁矿体;2与花岗斑岩有关的斑岩型Cu-Mo-Pb-Zn成矿系统,其包括地表喷溢沉积成因的含铁钙硅质岩、可能为流体通道相的Cu-Mo多金属石英网脉与大脉、充填于岩溶洞穴中的层状Pb-Zn矿体、花岗斑岩内部的浸染状Cu-Mo矿化、及岩体外接触带夕卡岩型多金属矿床。含矿石英脉6个辉钼矿样品Re-Os模式年龄介于75.46~78.46Ma之间,等时线年龄为77Ma,红山矿区花岗斑岩型Cu-Mo矿床形成时代为晚白垩世。红山矿区晚白垩世花岗斑岩及其伴生斑岩型Cu-Mo矿床和大规模流体活动是滇西地区晚白垩世区域构造-流体-成矿体系的一部分,其形成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有关,据此可推断印度—亚洲大陆的碰撞作用及其伴生的大规模成矿作用在77Ma就已开始。红山矿区晚白垩世斑岩型Cu-Mo矿床成矿系统的厘定对于斑岩型矿床成矿流体结构模型和区域成矿与构造学的研究具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根据对月龙铜铅矿的成矿地质环境、矿床地质特征、含矿岩体和矿化特征等的分析,认识到该矿产出于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缝合带的南侧,属于早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地质环境。含矿地层为青白口系大豁落山群,母岩为花岗斑岩,已发现的矿化主要在围岩硅化白云岩与花岗斑岩接触带附近。根据岩石化学判别,认为该花岗斑岩属"S"型花岗岩类型,具有钾质花岗岩的特征。对比本区已发现的重要斑岩铜矿床———公婆泉矿床和白山堂矿床,认为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可比性,应属于同一成因类型。考虑到月龙铜铅矿的花岗斑岩体剥蚀浅,区域上还有相似的一些岩体,因而本区仍具有寻找斑岩型(包括岩体内部的细脉-浸染状,接触带的交代充填状和外部的脉状矿化)铜矿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2.
青海祁漫塔格-都兰成矿带铜矿找矿前景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海东昆仑地区祁漫塔格—都兰成矿带历经多期造山活动的叠加,岩浆活动强烈,有华力西期—印支期斑岩、晚三叠世次火山侵入岩的产出,与斑岩(包括次火山岩)有关的内生金属矿产比较丰富。通过对景忍山、下西台、哈次谱山铜矿点的矿化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及与国内外斑岩铜矿成矿系列的分带规律的对比,分析认为,它们之间具有相似的矿化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进而预测该成矿带具有寻找隐伏斑岩型铜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东宁县洋灰洞子铜矿床成矿岩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洋灰洞子铜矿床的成矿岩体进行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其成矿地质背景,着重研究与铜钼矿床关系密切的花岗闪长岩体和花岗闪长斑岩体的岩性特征、岩石类型、岩石化学特点、成岩时代、物质来源及侵位方式等,确定了该区花岗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为洋灰洞子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成矿母岩。  相似文献   

14.
池月余  张明 《安徽地质》2016,26(2):104-110
根据斑岩型铜矿成矿系列理论,沙溪斑岩型铜金矿床外围可能存在浅成中低温热液金银铅锌矿。近年在沙湖山地区已发现小型破碎蚀变岩型脉状金铅锌多金属矿床。通过对沙湖山地区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及矿床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综合研究、分析,认为沙湖山地区具有较好的寻找浅成中低温热液金银铅锌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枪口南银多金属矿床地处东昆仑多金属成矿带东段,枪口—哈龙休玛海西-燕山期铁、银、铅、锌、铜、金、钼成矿亚带部分,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枪口南银多金属矿区目前已圈定9条矿化带,21个矿体,主要矿种有金、银、铜、铅、锌、钼等,矿石类型主要为构造热液(脉)型铜铅锌银矿石、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石。枪口南矿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印支期—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为矿区成矿提供了热源、成矿物质,区内NE向断裂控制区内金、铜、铅锌等矿体的产出,NW向断裂组控制着区内金、银矿(化)体。NW向断裂组,是区内重要控矿构造;区内中部发现的Ⅳ号含矿斑岩体,具有斑岩型矿床蚀变特征,显示其具有斑岩成矿条件。枪口南银多金属矿床成因有构造热液(脉)型、构造蚀变岩型和斑岩型。  相似文献   

16.
新安屯铜钼矿地处敦-密深大断裂带东北部,受该断裂带影响,矿区内构造发育,为矿床形成提供容矿空间及导矿构造.笔者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借助于岩矿鉴定和光片鉴定明确了围岩蚀变特征、岩石特征、矿石矿物的结构构造及共生组合关系,将成矿阶段划分为3个期次、4个阶段.根据实际勘探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发现新安屯铜钼矿空间上位于东北叠...  相似文献   

17.
斑岩体的存在是斑岩型铜矿重要的特征,查明隐伏斑岩体对于斑岩铜矿找矿预测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多宝山矿集区的岩石标本物性特征为基础,对重力、磁法、广域电磁法资料进行了处理和分析,根据矿化蚀变中心一般位于斑岩体顶部和矿化蚀变具有电阻率显著降低的特征,从已知到未知,对多宝山铜矿、铜山铜矿和争光金矿的隐伏花岗闪长斑岩体进行了识别,进而推断出矿体位置。根据电性异常特征推测:多宝山铜矿可以扩大外围找矿部署,铜山铜矿矿体有往下延伸的趋势,隐伏斑岩体南侧可能存在大型矿体;争光金矿深部可能存在斑岩型铜矿。多宝山铜矿、铜山铜矿、争光金矿同属斑岩型铜矿系统,多宝山矿集区具“上金下铜”的成矿特征。钻孔揭示了铜山矿区隐伏斑岩体南侧矿体的存在,新增资源量达到大型矿床规模。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同时也显示出矿集区矿产资源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8.
EH4连续电导率测量在宝兴厂矿区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宝兴厂矿区是一个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的多金属成矿集中区,具有斑岩型矿床特征,岩体与围岩接触带、近东西向构造裂隙带是主要控矿构造,奥陶系地层与斑岩体具有明显的物性差异,利用EH4连续电导率物探测量能够较好地反映出隐伏的斑岩体与围岩接触带部位.对该区深部地质找矿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方进国 《矿产与地质》2006,20(2):133-137
下坂金矿床位于闽中金矿带,是产于侏罗系火山岩展布区,与次火山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金矿体主要产于流纹斑岩的边缘条带相及与之毗邻的隐爆角砾岩中。矿石的矿物组成简单,属少硫化物型矿石,黄铁矿为主要载金矿物,与金矿化有关的热液蚀变作用是硅化、绢云母化和黄铁矿化。矿化富集与流纹斑岩的边缘条带相隐爆角砾岩、硅帽及裂隙发育程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云南迪庆春都铜矿控矿地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矿体赋存于印支期浅成-超浅成相的石英二长玢岩体内,具斑岩型矿床的蚀变特征,主要控矿因素为岩浆岩、岩浆侵位的地层、热液蚀变作用和构造裂隙等。是印支期甘孜-理塘洋向西俯冲造山晚期与超浅成斑(玢)岩密切有关的斑岩型铜矿床,矿区及外围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