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国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的效果。方法: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随机抽取我国31个省的3~12岁的儿童血清共12342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儿童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结果:城市、农村的乙肝疫苗的接种率分别为94.3%、63.8%,两者呈显著性差异,P<0.05。接种疫苗的儿童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未接种的儿童,P<0.05。城市儿童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农村儿童,P<0.05。结论:我国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较1992年显著下降,且城市效果显著优于农村。  相似文献   

2.
婚前避孕措施使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目的 :分析婚前体检的女青年婚前避孕措施的使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 1 995年至1 996年到上海市 5所妇幼保健所进行婚前体检的 2 5 80对未婚男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9.3 4%的女青年有过婚前性行为 ,其中 68.75 %使用过避孕措施。首次性行为时使用避孕措施的仅 2 1 .80 %。在有婚前性行为的妇女中 ,3 9.80 %至少怀孕过一次 ,且主要原因为未采用避孕措施 (占 80 .3 4% )。居住在市区、考虑过性行为的后果、知晓人工流产对今后生育的危害、了解避孕药具的价格和来源、认为避孕药具容易获得、父亲管教较严的女性首次性行为时使用避孕措施的比例较高。此外 ,还对婚前避孕药具的来源、婚前停用避孕方法的原因等进行了分析。结论 :加强对避孕知识和人工流产危害性的宣传及提高避孕服务的可及性和可得性 ,有助于增加婚前避孕措施的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常规免疫预防措施在阻断HBeAg阴性的乙肝病毒(HBV)感染母亲母婴传播的临床效果,观察分娩方式和喂养方式对HBV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本院分娩的231例HBsAg阳性但HBeAg阴性母亲及其252例儿童随访,记录母亲孕期HBIG使用情况、分娩方式、子女出生后免疫预防措施和喂养方式,并采血检测相关指标;199例儿童曾检测脐血HBV标志物。结果:16.08%儿童脐血HBsAg阳性,但所有252例儿童随访时(3.3±2.3岁)HBsAg和抗-HBc均阴性,抗-HBs阳性率74.21%。孕期使用HBIG和未使用HBIG母亲的子女抗-HBs阳性率分别为65.22%和73.33%(χ2=1.797,P>0.05)。剖宫产组和自然分娩组母亲的儿童抗-HBs阳性率分别为76.85%和72.22%(χ2=0.69,P>0.05)。111例儿童为母乳喂养,65例人工喂养,76例混合喂养,抗-HBs阳性率分别68.47%、78.46%和78.95%(χ2=3.417,P>0.05)。结论:HBsAg阳性但HBeAg阴性孕妇的子女经正规免疫预防后,几乎无HBV感染;脐血HBsAg阳性不能确定母婴感染;孕妇孕晚期使用HBIG、分娩和喂养方式对HBV母婴传播和新生儿对乙肝疫苗的抗体应答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妇幼健康》2006,(9):14-14
据有关资料调查:现代人首次性行为最小年龄只有13岁,性年龄比以前提前了2.1岁;而且婚前多性伴侣的情况越来越普遍,甚至有人多达十几个乃至几十个。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有婚前性行为的未婚青年女性57.1%的人患有生殖道感染。当医生拿着她们的妇科体检结果时,都为她们感到可惜和可伶,因为她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将来很可能不再拥有做母亲的机会了,而她们自己却还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分娩新生儿乙肝病毒标志的临床意义。 方法对1999-07—2002-06北京地坛医院儿科996例新生儿生后第3天检测静脉血乙肝病毒标志,追踪观察199例成长到3个月至4岁,将乙肝病毒标志HBsAg和HBeAg进行分析。 结果新生儿生后第3天HBsAg和HBeAg阳性率分别为27.2%(271/996)、48.1%(479/996),有495例检测抗-HBc,阳性率高达99.2%(491/495)。在生后3个月至4岁间复测乙肝病毒标志199例,有17例感染乙肝病毒,占8.5%(17/199)。分别比较生后第3天血清HBsAg、HBeAg滴度,感染乙肝病毒新生儿的HBsAg滴度高于未感染新生儿(P<0.01),而HBeAg滴度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将感染、未感染乙肝病毒儿童复查结果与生后第3天血清HBsAg、HBeAg滴度分别进行比较,17例感染乙肝病毒儿童血清HBsAg和HBeAg滴度明显升高(P<0.001,P<0.05),而182例未感染儿童明显减低(P<0.001)。 结论HBsAg阳性孕妇分娩新生儿血清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不能作为诊断感染乙肝病毒的依据,新生儿血清HBsAg滴度较高并在生后3个月逐渐升高,可以作为儿童感染乙肝病毒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孕产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及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阻断的效果。方法 2008-2012年,通过多中心队列研究,对湖北省、山西省、广东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的孕产妇进行HBsAg筛查;对上述地区部分医院入院分娩的HBsAg阳性母亲及8~12个月龄婴儿进行随访观察,所有标本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部分标本检测HBV DNA。结果 筛查孕妇82214例,HBsAg阳性4924例,阳性率6.0%。随访HBsAg阳性母亲及8~12个月龄婴儿1371对,婴儿免疫阻断失败率3.1%(42/1371),HBsAg及HBeAg双阳性母亲婴儿的免疫阻断失败率为8.2%。免疫阻断失败的婴儿其母亲均为HBeAg阳性且HBV DNA≥6 log10 copies/mL。HBeAg阳性母亲孕期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e globulin, HBIG)及未注射HBIG组,其婴儿免疫阻断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 vs. 8.1%, P=0.807)。结论 多中心调查显示目前孕产妇HBsAg阳性率6.0%,HBV母婴阻断失败率3.1%。HBsAg及HBeAg双阳性且HBV DNA≥6 log10 copies/mL 的孕妇应为母婴阻断的重点人群。孕妇孕期注射HBIG不能提高HBV母婴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输血传播病毒(TTV)在沙眼衣原体感染者中的感染状况,探讨TTV的传播途径. 方法 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等2家医院在TTV ORF1 保守区设计引物,建立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 ,检测46 例沙眼衣原体感染者和34 例普通体检人群血清、宫颈分泌物中TTV- DNA.结果在46例沙眼衣原体感染者血清、分泌物中TTV-DNA阳性率分别为34.8%、32.6%,而普通体检人群血清、分泌物TTV- DNA 阳性率为6.3%、3.1%,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WTBX]P[WTBZ]﹤0.01).结论沙眼衣原体感染者是TTV 感染的高危人群,性接触是TTV 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阻断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孕妇及其新生儿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A组66例,于孕28、32、36周分别注射HBIG200U,B组68例仅常规产前检查及监护。新生儿分为Ⅰ、Ⅱ、Ⅲ组,Ⅰ、Ⅱ组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HBVac)10μg和HBIG100U,Ⅲ组新生儿只注射HBVac10μg。结果:A组较B组新生儿出生时外周血HBsAg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Ⅰ、Ⅲ组婴儿6月龄HBsAb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HBsAg携带者孕晚期应用HBIG可以显著降低新生儿外周血HBsAg阳性率;对HBsAg携带者孕晚期应用HBIG,新生儿出生时应用HBIG和HBVac联合免疫,可以显著提高婴儿6月龄HBsAb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早期流产的绒毛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标记物检测及高危因素与载脂蛋白H(apolipoprotein H, Apoh)表达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行早期流产的41例血液HBsAg阳性孕妇的绒毛组织和血液样本,应用荧光定量qRT-PCR方法测定绒毛组织中HBV DNA含量,并检测孕妇入院时血液HBV DNA及乙型肝炎标志物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绒毛组织中神经胶质细胞缺失蛋白1、HBsAg和Apoh的表达情况。 结果41例血液HBsAg阳性孕妇的绒毛组织HBV DNA的阳性率为29.27%(12/41),显著低于孕妇血液中HBV DNA的阳性率(53.66%, 22/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025, P=0.043);绒毛组织中,HBsAg和Apoh阳性率分别为17.07%(7/41)和19.51%(8/41);Apoh在绒毛组织HBsAg阳性组表达率71.4%(5/7),高于HBsAg阴性组(8.8%,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4.487,P=0.000),Apoh在绒毛组织HBsAg阳性组表达率71.4%(5/7),高于HBV DNA阳性组25%(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909,P=0.048)。 结论血液HBsAg阳性孕妇早期流产绒毛组织可检测出HBV DNA和出现HBsAg表达;绒毛组织中Apoh表达在绒毛HBsAg阳性者高于绒毛HBV DNA阳性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产妇所生新生儿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转归。方法2001年3月至2006年3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500例HBs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根据母亲HBeAg状态分为HBeAg阳性组144例,HBeAg阴性组356例。两组新生儿在出生12 h内均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100 IU,并按常规0、1、6方案分别在出生时、1月龄和6月龄注射基因重组乙型肝炎疫苗5 μg,注射主被动免疫前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HBV-M。结果两组新生儿出生时外周血HBsAg、HBeAg均阳性者分别为24例和9例,追踪至6月龄时HBsAg阳性例数分别为10例和5例,HBsAg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出生时HBsAg阳性、HBeAg阴性者分别为4例和21例,追踪至6月龄时,HBsAg阴转率分别为100%和85.7%。出生时HBsAg阴性、HBeAg阳性者,HBeAg阳性组为29例,占20.1%,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比例(P<0.01),其6月龄HBsAg阳转率为6.9%,明显低于HBeAg阴性组(P<0.01)。在接受全程主被动免疫的情况下,HBeAg阳性组新生儿6月龄HBsAg和HBsAb阳性率分别为9.7%和67.4%,HBeAg阴性组分别为3.1%和7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出生时外周血HBsAg阳性不能作为判断宫内感染的指标,HBeAg阳性新生儿预后与母亲HBeAg状态密切相关,母亲HBeAg阳性会抑制新生儿对乙型肝炎疫苗的反应。  相似文献   

11.
婚前体检的经历没什么新鲜的。但是,通过一系列心理测试、性格分析,就能判断你和另一半的婚姻是否合适,这样的“性格婚检”你做过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锡山区2012年度婚前医学检查情况。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全区5616人进行婚前检查,包括常见生殖系统疾病及内科系统疾病的检查。结果:检查发现生殖系统疾病占66.16%,指定传染病占4.71%,二对半异常164人。结论:有效的婚前检查有利于预防及早期治疗生殖系统及内科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在不同年龄段的发病情况,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资料。方法:ELISA法对调查人群进行HBsAg、抗-HBs、抗-HBc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岁组阳性率为1.04%,10-30岁组阳性率为5.39%,30-70岁组阳性率为12.48%,2000年以后出生人群乙肝发病率明显降低。结论: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是非常有效的预防方法;乙肝新增病例虽然明显减少,但其发病率亦是非常高的一种传染病;乙型肝炎病程长、预后差、恶变率高,因而预防及治疗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4.
患者,56岁,已婚,孕3产2。主因体检发现子宫肌瘤7年于2004年6月18日入院。患者7年前体检B超发现子宫肌瘤,直径约3cm,此后不定期复查,肌瘤无明显增大;2004年4月复查B超提示肌瘤增大迅速,并伴有尿频尿急症状,故要求手术入院。既往无特殊,平素服用避孕药避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未婚女性的生殖健康状况,防治性传传播性疾病和生殖道感染。方法对我市6282例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的未婚女性生殖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生殖道感染率为7.47%,主要是细菌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宫颈炎等,其中性传播疾病占3.4%。婚前性行为发生率为76.8%,婚前孕产史占婚检总数的39.32%。结论婚前保健是预防和治疗生殖道感染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阻断977例1年随访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阳性母亲分娩新生儿实施母婴阻断的最佳方案 ,探索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通过总结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第二医院 1985~ 2 0 0 3年 32 0 0例HBsAg阳性母亲分娩新生儿实施母婴阻断后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 (HBV)标志物资料 ,根据不同阻断方案分成 5组 :血源疫苗组(第 1组 )、血源联合组 (第 2组 )、基因疫苗组 (第 3组 )、基因联合组 (第 4组 )和宫内阻断组 (第 5组 )。其中共 977例婴儿随访至 12个月龄。观察、比较各组婴儿出生时及 1、6、12个月龄时的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HBsAb)的阳性率。结果 第 5组 12个月龄时HBsAg阳性率仅为 4 0 % ,保护率达 96 0 % ,与前 4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或P <0 0 1)。第 4、5组比较 ,出生时HBsAb检出率分别为 8 3%、81 0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 0 1) ;宫内感染率分别为 5 1 7%、32 0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免疫失败率为 19 4 %、12 5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第 2、4组 12个月龄时HBsAg的阳性率分别低于第 1、3组 ,HBsAb阳性率高于第 1、3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双阳组、单阳组母亲分娩新生儿 12个月龄时HBsAg的阳性率分别为2 0 1%、7 8% ,差异有显著性意  相似文献   

17.
上海婚前体检男女青年生殖健康知识状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婚前体检男女青年的生殖健康知识水平,为更有效地在未婚青年中开展性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结构式问卷对上海三个市区和两个郊县婚前体检的男女青年各2580名进行调查。结果:男女青年具有一定的生殖生理、避孕及性病知识,但明显不足,特别是与妊娠有关的生理知识、避孕知识和性病防治知识。男女青年现有的知识主要来自学校教育、书报传媒以及同学朋友。他们认为最理想的知识来源途径主要有学校教育、书报传媒和医院宣教。结论:应加强学校、家庭与社会的性教育,提高未婚青年的生殖健康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孕妇HBsAg阳性对其新生儿出生后3年内乙肝表面抗体(HBsAb)稳定性的影响,观察定期检查和及时加强/重复免疫对维持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作用.方法 对20例HBsAg阴性孕妇及24例HBsAg阳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初次全程乙型肝炎基因疫苗免疫效果进行3年的随访,对儿童中有HBsAb滴度下降至低于保护性滴度或转阴者(即不稳定者)及时复种,比较两组儿童HBsAh不稳定者所占比例,比较初次免疫后1个月及3岁时HBsAb的阳性率.结果 孕妇HBsAg阴性及孕妇HBsAg阳性两组儿童HBsAb不稳定者所占比例分别为[20.0%(4/20)和79.2%(19/24,),P<0.05];两组HBsAb阳性率在7月龄时分别为100.0%(20/20)和62.5%(15/24)(P<0.05),3岁时分别为85.0%(17/20)、91.7%(22/24)(P>0.05).结论 孕妇HBsAg阳性将降低其新生儿初次全程免疫后3年内HBsAb稳定性,通过每间隔半年至一年的定期检查和及时加强/重复免疫可维持乙肝疫苗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产妇血清中HBV标志物感染模式(HBV-M)、HBV-DNA载量与乳汁、唾液中HBV-DNA阳性率的关系,为安全进行母乳喂养和母婴亲密接触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选取467例HBV携带产妇(实验组,又分为大三阳组、小三阳组和单纯阳性组)和同期86例乙型肝炎五项指标全阴的产妇(对照组),用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产妇血清HBV-M及血清、乳汁、唾液中HBV-DNA载量,分析乳汁、唾液中HBsAg阳性率、HBV-DNA阳性率与血清HBV-M的关系,以及乳汁、唾液HBV-DNA阳性率与血清HBV-DNA载量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中血清大三阳组,乳汁和唾液中HBsAg阳性率和HBV-DN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小三阳组、单纯阳性组及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唾液HBsAg总阳性率与HBV-DNA总阳性率均高于乳汁(P<0.01);乳汁和唾液HBV-DNA阳性率与血清HBV-DNA载量呈正相关(r=0.976,P<0.01;r=0.999,P<0.01)。结论:血清大三阳产妇传染性较强;HBV携带产妇的唾液较乳汁更具有传染性;随着血清HBV-DNA载量的增加,乳汁、唾液中HBV-DNA阳性率增加,传染性增强。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45岁,发现盆腔肿物2年,下腹坠痛1周于2004年8月26入院。自诉平素月经不规律,伴有痛经。2年前体检时被告知“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未治疗。2004年5月体检时发现卵巢囊肿增大。6月1日到当地就诊,诊断为“多发性子宫小肌瘤合并腺肌症,卵巢肿瘤”,口服敏定偶3个月后月经规律,量较前增多,痛经( )。近一周自觉下腹坠痛,并逐渐加重伴有大便次数增多及里急后重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