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1基因ABCA1R1587K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中国广东汉族人群中的发生情况及该多态性与脂代谢和冠心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12例和同地区正常人108例,以引物引入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聚合酶链反应(PIRA-PCR)方法对ABCA1的R1587K多态性进行检测,并进行血脂水平检测。结果全部检测人群中RR型占49·1%,RK型占44·1%,KK型占6·8%。等位基因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冠心病及正常人中R携带者HDL-C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携带者(P<0·01)。在ABCA1的RR、RK和KK3种基因型中,HDL-C水平依次下降(分别1·35±0·29、1·24±0·27、0·77±0·21mmol/L,P<0·01)。多重回归分析提示,R1587K基因型与HDL-C水平有显著相关(P=0·000)。冠心病患者与正常人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K基因型携带者与非携带者患冠心病的风险无显著性差异(OR=0·889,95%CI=0·49~1·61,P>0·05)。结论ABCA1基因编码区R1587K携带情况与人群血浆HDL-C水平密切相关,K携带者血浆HDL-C水平明显下降,但与冠心病患病风险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杨春梅  刘圆圆 《武警医学》2019,30(6):518-520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 ApoE)基因多态性与初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的相关性,及其对AIS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6-01至2018-01收治的445例初发AIS住院患者(初发AIS组)及363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患者血脂、血糖等相关生化指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ApoE基因型。AIS患者按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指南治疗。并于住院24 h内和出院6个月后,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进行评估。采用χ2检验的方法,在不同人群分析ApoE基因多态性的差异。结果 在初发AIS患者中,ApoE基因型分布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χ2 =13.31,P<0.01);入院即刻mRS>2组的患者中,ApoE 基因分型与mRS≤2组的患者明显不同(χ2=7.70,P<0.01)。出院后6个月,短期预后不良患者(mRS>2)ApoE基因型分布与预后较好的患者(mRS≤2)有统计学差异(χ2=11.31,P<0.01)。结论 ApoE基因多态性与初发AIS风险增加及严重性密切相关,并且该基因型可能是AIS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军队干部脑梗死患者的高凝状态与致病主要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01至2017-07干部病房住院的急性脑梗死的军队干部200例为军干组,另选取50岁以上军队体检干部200名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脑梗死8个主要危险因素,并应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TEG)对军干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凝血功能检测,应用两样本t检验及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主要致病危险因素与TEG的关系。结果 军干组和对照组的TEG指标中R值(t=5.472)、K值(t=7.434)、α角(t=7.531)、MA值(t=6.9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危险因素中吸烟(χ2 =4.64,P=0.031)、酗酒(χ2 =6.17,P=0.013)、超负荷工作时间(χ2 =4.48,P=0.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饮茶、失眠、饮水量、高盐饮食、脑卒中家族史均无统计学意义;各危险因素对军干组TEG指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吸烟、酗酒、失眠、高盐饮食、脑梗死家族史,饮茶是保护因素。结论 军队干部患急性脑梗死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吸烟、酗酒、失眠、高盐饮食等不良嗜好和习惯易导致高凝状态的形成,而饮茶可以减少高凝状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Fas-1377G>A和FasL-844C>T基因多态性与昆明地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技术对31例DR患者(病例组)和23例糖耐量正常的对照者(对照组)进行FAS-1377、FASL-844两个基因多态性检测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数分布。结果 fas-1377位点3种基因型AA、AG和GG在对照组研究对象中的频数分别为9.7%、54.8%和35.5%,在病例组的频数分别为13%、52.2%和34.8%,基因型频数分布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0.282,P=1.0);等位基因A和G在对照组中的频数分别为37.1%和62.9%,在病例组的频数分别为39.1%和60.9%,等位基因型频数分布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6,P=0.829)。fasL-844位点3种基因型CC、CT和TT在对照组研究对象中的频数分别为41.9%、45.2%和12.9%,在病例组的频数分别为60.9%、34.8%和4.3%,基因型频数分布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2.178,P=0.334);等位基因C和T在对照组中的频数分别为64.5%和35.5%,在病例组的频数分别为78.3%和21.7%,等位基因型频数分布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93,P=0.122)。用logistic回归分析4种模型, FasL-844基因携带T者患病例组风险可能升高,TC,TT,TC+TT,TOR值分别为1.885,4.308,2.154,1.980(P>0.05),无统计学意义。同时携带FAS-1377GG和FASL-844 CT/TT基因型的风险较同时携带FAS-1377GG和FASL-844CC基因型增加患DR发病风险(OR=1.143(95%CI=0.141-9.289);OR=0.343(95%CI=0.052-2.261);OR=2.286(95%CI=0.185-28.18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as-1377、FasL-844基因多态性位点可能与昆明汉族DR易感性无相关性,可能不是该地区DR的常见遗传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奥氮平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64例)和利培酮组(64例),治疗时间为8周。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 和不良反应量表( TESS) 评定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奥氮平组在治疗2周末、4周末、8周末PANSS总分均小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3,-2.927,-2.339;P<0.05)。在8周的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PANSS得分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P<0.05)。奥氮平组有效率为95.31%,利培酮组有效率为89.06%,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36;P>0.05)。奥氮平组肝功能异常和体质量增加高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1,4.827;P<0.05)。利培酮组肌强直、震颤、静坐不能高于奥氮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85;P<0.05)。结论 奥氮平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奥氮平较利培酮起效快;两药均较安全,但奥氮平可导致肝功能异常和体质量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影响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因素,为早期识别认知功能损害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经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诊断的颈动脉狭窄患者116例,通过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其认知功能,利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筛选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MoCA总分平均为19.23±2.52,检出认知功能损害患者72例,检出率为62.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3.71,P=0.02)、吸烟(β=-2.02,P=0.02)、高血压(β=-2.40,P=0.02)、高血脂(β=-2.65,P=0.02)、糖尿病(β=-3.29,P=0.03)、狭窄程度(β=-4.41,P=0.03)等为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结论 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可能包括血管性危险因素及狭窄本身的病理特征因素。  相似文献   

7.
李涛  米彦军  鲁迪  王泳  陆敏  张雪松 《武警医学》2018,29(5):476-479
 目的 探讨慢病管理模式在青年军人消化性溃疡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3-01至2015-06确诊的消化性溃疡军人患者82例,随机分为慢病管理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慢病管理组给予常规诊疗+慢病管理(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定期随访、监督治疗依从性、干预不良生活方式等),对照组给予常规诊疗模式,治疗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溃疡愈合、溃疡复发、幽门螺杆菌(Hp)的根除情况,以及对消化性溃疡疾病常识知晓率得分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经过治疗,慢病管理组溃疡愈合率为97.6%,对照组为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4,P<0.05);慢病管理组Hp根除率为92.8%,对照组为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1,P<0.05)。经过2年随访,慢病管理组溃疡复发率为7.1%,对照组为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P<0.05)。慢病管理组对疾病常识的知晓率得分为(81.31±6.77)分,高于对照组的(56.87±7.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2,P<0.05)。结论 将慢病管理模式用于军人消化性溃疡的防治,能显著提高溃疡的愈合率和Hp根除率,能提高患者对疾病常识的知晓率,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类人胶原蛋白敷料联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5-05至2016-12就诊的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间隔3个月治疗1次,共4次。治疗组在点阵激光术后给予类人胶原蛋白敷料外用。采用ECCA评估法评价皮损,对比两组患者的瘢痕评分、急性炎性反应红斑和疼痛持续时间、结痂时间、痂皮完全脱落时间、误工期、不良反应等。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ECCA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术后红斑持续时间(1.25±0.62)d,疼痛持续时间(1.46±0.77)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3,P=0.015;t=-3.219,P=0.002);两组术后结痂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9,P=0.066),但治疗组痂皮完全脱落时间、误工期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9,P=0.003;t=-2.197,P=0.031);治疗组患者主观感受和舒适程度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97,P=0.028),治疗组患者满意率(68.42%)高于对照组(4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8,P=0.037);治疗组色素沉着发生率5.26%,低于对照组的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5,P=0.042),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水泡、感染和增生性瘢痕等不良反应。 结论 联合外用类人胶原蛋白敷料可明显提高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术后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急性期红斑持续时间和疼痛持续时间,促进愈合,缩短误工期,减少不良反应,改善患者术后不良感受,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汉族新生儿出生体重现状,分析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因素,为控制出生低体重儿和巨大儿的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法对随机抽取的乌鲁木齐市各级医院的1000例产妇及新生儿进行调查。结果 (1)1000例新生儿出生体重1.462~5.223 kg,平均体重为(3.312±0.541)kg,其中低体重儿35例,占3.5%;正常体重儿891例,占89.1%;巨大儿74例,占7.4%。(2)婴儿性别、母亲职业、家庭收入为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Z=3.290,P=0.001;χ2=9.582,P=0.002;F=11.325, P<0.001)。(3)产妇孕前正常体重组、超重及肥胖组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高于孕前低体重组(F=6.237,P=0.002)。孕期增重情况影响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F=3.564,P=0.007)。结论 乌鲁木齐市汉族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处于我国正常水平,应该保持孕期体重适度增加,避免体重增长过快,将新生儿出生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乌鲁木齐市(以下简称乌市)院前急救创伤流行病学特征,为院前急救规划和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 对全年创伤患者数据进行ICD-10编码,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各组发病率、相对危险度和创伤原因、部位构成比。结果 全年创伤患者共 12 582 例,占总人数25.2%;发病率为 478.5/10万。每天16:00-18:00为高峰时段占11.9%,夏秋季发病7376例,占58.6%;男性发病率为 653.8/10万显著高于女性 290.5/10万,RR为2.25(χ2=1819.128,P<0.001),18~60岁人群创伤病例10 078例,占80.1%(χ2=1141.29,P<0.001),均有统计学意义。首位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伤占28.5%;首位致伤部位是头颅和脑占32.6%;不同性别(χ2=350.151,P<0.001)、不同年龄组(χ2=3696.133,P<0.001)致伤原因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乌市创伤发病率高,呈现出男高于女,夏秋季、中青年人高发,交通事故致伤严重以及头颅脑伤为主的特点,卫计委主管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合理配置院前急救资源,针对主要创伤重点培训,有效提高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髌骨外侧脱位(lateral patellar dislocation,LPD)患者性别、年龄、髌股关节解剖参数与髌股关节软骨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01至2021-07在武警山东总队医院就诊的115例经临床证实为急性LPD患者的MRI资料,对患者性别、年龄[分为青少年(<18岁)、成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确定有高危因素,且非糖尿病无冠心病症状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CA)发生率,评价其与高危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在非糖尿病无冠心病症状健康查体的人群中,收集有高危因素(性别、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者并将其分为单项高危因素组、2项及以上高危因素组。统计有高危因素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和性别对CA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χ2 =4.6,P=0.0032,χ2=6.5,P=0.0108)。高危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与CA的发生率有相关性(OR=1.77,CI=1.19~2.66)。高危因素组间比较,多项高危因素CA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χ2=4.44,P=0.035)。结论 在非糖尿病无症状人群中,CTA能够在一次扫描提供冠状动脉斑块的重要信息,性别、年龄可能对发生CA病变带来更大的风险,作为一项无创性的检查,CTA在CA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仲柏  解宏伟  杨敏  王辉  董光兵  王正晖 《武警医学》2020,31(12):1038-1041
 目的 对武警驻寒冷地区基层部队执勤战士的训练伤情况进行调查,结合其执勤任务特点为下一步提出合理化预防措施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与查阅相关病例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观察2017年入伍战士服役期间训练伤分布情况并进行描述。结果 武警某寒区部队战士新训期间、服役1年及服役2年时训练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2,P=0.10)。新训期间的训练伤类型87.3%为急性损伤,损伤部位以下肢为主;服役1年与服役2年战斗班战士的训练伤类型以慢性损伤为主,分别为55.9%和64.3%,损伤部位第一位为腰部,其次为膝部。2年内不同班别训练伤的发生率,战斗班远高于后勤班(χ2=8.12,P=0.04)、(χ2=14.40,P=0.00)。训练伤程度总了解率为14.2%,其中患有训练伤战士对训练伤了解率高于未患有训练伤的战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47.09,P=0.00)。服役1年或服役2年时,训练伤发生时间均集中在冬季,主要原因与对训练伤相关知识掌握不充分相关。结论 战士们在服役期间会出现不同心理状态及不同类型训练伤,积极做好卫生宣讲和疏导工作并及时调整训练内容或训练强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训练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性分析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内镜、病理检查特征及其与浸润深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胃镜下诊断+活组织病理检查及手术后病理确诊为EGC的72例患者资料,分析内镜诊断及其临床病理特征,探讨EGC的内镜、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浸润深度相关性。结果 EGC患者的性别、年龄、主要症状、分化程度、内镜下形态学分型均与浸润深度无相关性。病灶大小直径≥2 cm者,15例侵及黏膜下层,占60.0%,病灶大小与浸润深度存在统计学关联(χ2=22.273,P=0.000, Cramer’s V=0.556);病灶部位与浸润深度存在统计学关联(χ2=17.743,P=0.000,Cramer’s V =0.496),上部侵及黏膜下层占77.78%,而中部及下部仅12例侵及黏膜下层(19.05%)。结论 EGC的病灶部位、病变大小与肿瘤浸润深度密切相关,探索EGC浸润深度相关的内镜及病理表现规律,可为EGC的检出、治疗与预后判断提供进一步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5.
卢翔  李向阳  段炜  顾勇 《武警医学》2016,27(11):1099-1102
 目的 探讨胃食管连接部/贲门癌根治性切除术及重建术式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分析2004-10至2013-05行胃食管连接部/贲门癌根治切除术患者89例资料,其中26例为近端胃切除术后食管残胃吻合重建(食管胃吻合组),42例为全胃切除术后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重建(食管空肠 Roux-en-Y吻合组),21例行近端胃切除术后限制性双通道折叠空肠间置重建(西京术式组),比较3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营养状态以及术后生存率。结果 食管胃吻合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另两组(均 P<0.05);食管空肠 Roux-en-Y吻合组淋巴结清扫数明显多于另两组,但营养指标方面不如另两组(均P<0.05);3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但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组倾倒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另两组(均P<0.05);3组患者 1、3、5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440,P=0.803;χ2=0.234,P=0.890;χ2=0.045,P=0.978)。 结论 三种胃食管连接部/贲门癌手术生存率相似,近端胃切除术加食管残胃吻合创伤性小,近端胃切除术加限制性双通道折叠空肠间置重建术后生活质量更高,临床应根据医师手术技巧和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6.
呼玮  陈谨 《武警医学》2020,31(8):665-668
 目的 观察支气管镜吸痰辅助治疗糖尿病合并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SAP)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07至2018-1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住院治疗的86例糖尿病合并SAP患者,其中常规吸痰管吸痰(常规组)66例,支气管镜吸痰(干预组)2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痰培养阳性率,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强度,住院时间、花费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用于评估支气管镜吸痰辅助治疗在糖尿病合并SAP中的效果。结果 在治疗过程中,干预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患者每周1~2次支气管镜吸痰治疗,每人平均行气管镜(1.6±0.6)次,每次平均间隔(7.8±2.3)d。干预组临床总有效率(100%)高于常规组(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9,P=0.027);干预组痰培养阳性率(70.0%)高于常规组(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93,P=0.001);干预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8.3±1.9)d]少于常规组[(11.0±8.0)d],干预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10.2±3.2) DDD]低于常规组[(13.5±8.0)DDD],干预组平均住院时间[(11.7±2.5)d]短于常规组[(14.0±11.0)d],干预组平均住院花费[(15 956.2±4472.6)元]少于常规组[(19 673.5±15 041.5)元],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咯血,严重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结论 支气管镜吸痰辅助治疗糖尿病合并SAP临床疗效好,痰培养阳性率高,可以减少抗生素使用时间及强度,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麻疹、风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麻疹、风疹的疫情监测提供实验室诊断依据。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北京市海淀区2013-2018年麻疹、风疹疑似病例血清样本中的麻疹IgM和风疹IgM抗体同时进行检测,结果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3-2018年共检测麻疹、风疹疑似病例476例,其中麻疹IgM抗体阳性153例,阳性率为32.14%,不同年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82,P<0.01);风疹IgM抗体阳性32例,阳性率为6.72%,不同年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6,P<0.01)。麻疹IgM抗体阳性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0.96∶1,男女之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0);风疹IgM抗体阳性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3.00∶1,男女之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3,P<0.05)。麻疹和风疹IgM抗体阳性病例主要为外省户籍病例,分别占56.21%和68.75%;麻疹抗体阳性病例主要为无免疫史病例,占55.56%。3-5月为麻疹、风疹的集中发病期。结论 应加强重点人群的常规接种,加强外省户籍人口的管理,接种疫苗,从而降低麻疹、风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陈伟  侯海利  黄汉英 《武警医学》2016,27(4):386-388
 目的 观察应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梅花针、拔罐及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及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方法 将86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予以龙胆泻肝汤加减内服,同时,联合梅花针、拔罐及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对照组41例,仅予以龙胆泻肝汤加减内服。10 d后进行疗效评定和对比。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97.78%,总有效率100%,后遗神经痛发生率6.7%;对照组治愈率51.22%,总有效率78.05%,后遗神经痛发生率36.59%。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25.20,P<0.01;χ2=8.81,P<0.01;χ2=11.60 ,P<0.01)。结论 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梅花针、拔罐及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确切,并能有效预防后遗神经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