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锂离子电池富锂材料xLi2MnO3·(1-x) LiMO2(M=Ni、Co、Mn等) 由于其高放电比容量、高电压、低廉的价格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富锂材料循环性能差、倍率性能低、首圈充放电效率低和电压降等问题是阻止富锂材料商业化的几个主要原因。采用液相法合成富锂材料Li[Li0.2Mn0.54Co0.13Ni0.13]O2,通过表面包覆一层ZrO2, 放电倍率1 C下循环100圈之后,2% ZrO2包覆量的富锂材料的放电比容量比未包覆的放电比容量多53.8 mAh/g,大大提高富锂材料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和固相法合成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1.2Mn0.54Ni0.13Co0.13O2,并通过XRD、SEM、EDS等对所合成材料的物相结构和微观组织等进行了表征,采用电池测试系统对由合成材料组装的CR2032纽扣式半电池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研究表明,三种合成方法都成功合成了具有层状结构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其中共沉淀法制备的样品阳离子混排程度最低,元素分布和颗粒大小均匀,晶界边缘清晰,并且无明显团聚。从电化学性能来看,在2.0~4.8 V的电压范围内,0.1 C倍率下共沉淀法合成样品的首圈放电比容量最高,在充放电循环100圈后,仍保持195.8 mA·h/g的放电比容量,容量保持率为87.3%。相较而言,溶胶凝胶法和固相法制备的样品容量保持率较低,分别为84.5%和83.8%。与溶胶凝胶法和固相法制备样品相比,共沉淀法可有效提高Li1.2Mn0.54Ni0.13Co0.13...  相似文献   

3.
解决镍基正极材料LiNi0.8Co0.1Mn0.1O2的电化学循环稳定性和高温循环性能是其产业化推广应用的关键。研究了掺杂铌改性高镍正极材料,优化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提升循环稳定性。首先以硫酸盐为原料,在N2保护气氛下,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三元球形Ni0.8Co0.1Mn0.1(OH)2前驱体,通过高温固相反应与LiOH·H2O,Nb2O5合成Li(Ni0.8Co0.1Mn0.11-xNbxO2(x=0,0.01,0.02,0.03)系列正极材料。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Nb5+离子可少量进入正极材料晶格,并在正极材料表面形成化学稳定性好的Li3NbO4。当x=0.02时,在室温25 ℃,电压2.75~4.2 V,0.2 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72.9 mAh/g,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7.47%,在50 ℃,0.5 C倍率下循环20次容量基本不变,平均放电比容量为183.7 mAh/g,且该样品具有较好的倍率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原位包覆法制备压电材料K0.5Na0.5NbO3(KNN)表面修饰高镍正极材料LiNi0.83Co0.12Mn0.05O2,并对其进行电化学性能研究。XRD图谱表明,KNN表面修饰样品并未改变高镍正极材料的层状结构。通过XRD结构精修也证实了KNN的存在且本体材料的晶体结构未受影响。EDS面扫描结果表明,KNN已成功地包覆在高镍正极材料的表面。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2.8~4.3 V电压范围内,0.1 C倍率下改性样品KNN@NCM83的初始放电比容量升高;循环100圈后,改性样品仍保持157.8 mA·h/g的放电比容量,容量保持率为82.3%,而原始样品NCM83仅保持133.6 mA·h/g的放电比容量,容量保持率为75.2%。与原始样品相比,KNN@NCM83表现出了更优异的倍率性能,在5 C和10 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55.6、148.6 mA·h/g,表明KNN能有效提高高镍正极材料的Li+  相似文献   

5.
采用Cu部分替代Ni的方法对蜂窝层状Na3Ni2SbO6正极材料进行掺杂改性,得到Na3Ni2-xCuxSbO6(x=0、0.2、0.4、0.8)正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研究材料的形貌与结构,并测试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Cu掺杂可以有效改善Na3Ni2SbO6正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在0.1 C倍率下循环100圈后,Na3Ni2SbO6的放电比容量仅为39.5 mA·h/g,而Na3Ni1.8Cu0.2SbO6材料的放电比容量达到72.3 mA·h/g。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分析发现,Cu(Ⅱ)的引入可有效缩小Na3Ni2SbO6  相似文献   

6.
成本低、性能稳定的无钴镍锰正极材料是目前的研究热点。采用共沉淀法制备Ni0.8Mn0.2(OH)2前驱体, 用氨水作为络合剂, 探究了NH3浓度对前驱体Ni0.8Mn0.2(OH)2共沉淀的晶粒生长和形貌的影响, 以及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8Mn0.2O2的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循环伏安测试、交流阻抗和电池充放电测试系统表征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表征结果显示, 在0.1 C, 2.5~4.2 V化成条件下, 初始放电比容量为167 mAh/g, 充放电效率为96%。当氨水用量为45 mL时, 样品具有较优的循环性能, 在1 C倍率下, 2.5~4.2 V的电压测试范围内, 循环100次后, 放电比容量为139 mAh/g, 容量保持率为93.9%。在低倍率充放电条件下样品具有明显优于其他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基于LiNi0.8Co0.1Mn0.1O2正极材料在高电压下的电化学性能不佳问题,通过简单的共沉淀法得到前驱体Ni0.8Co0.1Mn0.1(OH)2,与适当的Na源、Zr源及Li源球磨后得到改性材料。通过对比Na和Zr单掺杂或共改性来探究改性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变化。XRD结果表明,掺杂Na和Zr后,所有改性材料的Li间距和过渡金属层间距均扩大,电化学性能测试发现改性后的材料其循环、倍率性能等均得到明显提升。其中Na、Zr共改性的LiNi0.8Co0.1Mn0.1O2(NCM-Na-Zr),其循环和倍率性能得到显著改善,在2.75~4.35 V、1C倍率下循环200次后,仍然有177.4 mAh/g放电比容量和87.7%的容量保持率。   相似文献   

8.
采用固相烧结工艺合成了层状高镍无钴正极材料LiNi0.94Mn0.04Al0.02O2(NMA),并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对NMA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过低时,NMA正极材料的结晶度偏低,并在表面形成残锂。烧结温度过高则会导致层状结构变差和电极表面有害副反应增多。在最佳烧结温度750℃下合成的NMA-750材料具有良好的颗粒形貌、最少的锂镍混排和最完整的层状结构,同时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首圈放电比容量(3.0~4.5 V,1 C)为199.5 mA·h/g,循环100圈后容量保持率可达79.04%;在5 C下仍具有147.6 mA·h/g的放电比容量,倍率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9.
以LiH2PO4和金属锰粉为原料、PVA为碳源,通过机械液相活化法合成了分散均匀、反应活性较高的[Mn3(PO4)2·xH2O+Li3PO4]前驱体,经过一步煅烧可生成原位碳包覆LiMnPO4材料。LiMnPO4材料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不好。为此,通过锰位取代掺杂制备了Li(Mn0.95Fe0.05)1-xMxPO4/C材料(M=Cr3+,V5+,Ti4+),其中Ti掺杂的Li(Mn0.95Fe0.05)0.99Ti0.01PO4/C材料具有最优的电化学活性,0.05C下的放电比容量为134...  相似文献   

10.
采用钛酸四丁酯为钛源、一水合氢氧化锂为锂源,利用水热法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4Ti5O12(LTO),研究了水热后不同烧结温度对LTO相组成、微观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煅烧温度分别为500、550、600、650、700℃时,烧结LTO均为尖晶石型;500、550、600℃烧结LTO的微观形貌为纳米片状结构,当温度升高到650℃时,LTO出现纳米棒状结构,随着温度继续升高,LTO在700℃时生成较厚的纳米片状结构;当烧结温度为650℃时,LTO的比表面积为94.5907 m2·g-1,气孔体积为0.9663 mL·g-1,此时Li4Ti5O12的放电比容量达到最大值240 mAh·g-1;电流密度100 mA·g-1、循环260次条件下,LTO容量保持率达96.45%,电流密度为1和2 A·g-1、循环1000次条件下,LTO容量保持率达92.97%和77.21%。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制备了Li2x?ySr1?xTi1?yNbyO3 (x=3y/4, y=0.25, 0.5, 0.6, 0.7, 0.75, 0.8)锂离子固体电解质,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交流阻抗图谱、恒电位极化等分别研究了各个组分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离子电导率和电子电导率。XRD显示当y≤0.70时,材料为立方钙钛矿型结构,几乎没有杂质相生成。SEM表明随着掺杂含量的增加材料的晶粒尺寸逐渐增大。Li0.35Sr0.475Ti0.3Nb0.7O3锂离子固体电解质有着高离子电导率,为3.62×10?5 S·cm?1,其电子电导率为2.55×10?9 S·cm?1,活化能仅为0.29 eV。使用以Li0.35Sr0.475Ti0.3Nb0.7O3为隔膜的LiFePO4/Li半电池经过100圈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仍有93.9 mA·h·g?1,容量保持率为90.72%。   相似文献   

12.
对易挥发金属Mg进行合金化处理,采用自制的二次加料设备和自动浇铸设备,通过真空感应熔炼法制备了La0.47-xSm0.53MgxNi3.35Al0.15储氢合金,研究了合金组分和退火温度对合金热力学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Mg合金化处理和二次加料方式有利于合金组分的控制;金属Mg含量的增加,有利于合金最大放电容量的提高和合金倍率性能的提高,但降低了合金的循环稳定性;退火温度的提高,有利于合金的循环寿命,但使合金倍率性能下降;采用T+50℃、保温10 h退火制度的合金La0.32Sm0.53Mg0.15Ni3.35Al0.15,组分均匀,Ce2Ni7相丰度达到91.97%;最大放电容量可达355.3 mA·h/g;容量保持率80%的循环次数大于200周;HRD3500>60%,综合性能较为优越。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频感应悬浮炉制备Mm0.75Mg0.25Ni3.5Co0.2Al0.3(Mm表示富镧混合稀土)铸态合金并进行不同温度的退火处理。XRD分析表明:合金相主要由LaNi5和La2Ni7相组成,退火处理后的合金相LaNi5和La2Ni7衍射峰加强。当退火温度为800℃时,La2Ni7晶胞体积达到最大值0.549 7 nm3,说明合金经该温度退火处理,Co、Al合金元素能更好地溶入主相内。电化学测试分析表明:合金经800℃退火处理,其最大放电容量高达351.5 mA·h/g,通过130个充放电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仍有82.3%,并具备优异的高倍率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14.
层状高镍正极材料(LiNi0.8Co0.17Al0.03O2)因为具有高的镍含量,相比于LiCoO2拥有更高的比容量和更低的成本,受到了大众的欢迎。然而,循环过程中容量的快速衰退阻碍了LiNi0.8Co0.17Al0.03O2的进一步商业化使用。其中,Li+/Ni2+混排现象是造成材料不良循环性能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中,使用具有强氧化性的LiClO4对Ni0.8Co0.17Al0.03(OH)2前驱体进行预氧化处理。X射线衍射(XRD)测试和精修结果显示,LiClO4处理后的LiNi0.8Co0.17Al0.03O2(LiClO4-NCA)样品有着更低的Li+/Ni2+混排程度,这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得到的正极材料中Ni2+/Ni3+结果相一致。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LiClO4-NCA相比于原始样品LiNi0.8Co0.17Al0.03O2(NCA)具有更优异的循环性能,1 C倍率循环100圈后,LiClO4-NCA的容量保持率(94.3%)明显高于NCA(82.4%)。LiClO4-NCA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归因于LiClO4促进了材料中的Ni2+转化为Ni3+,减少了阳离子混排现象,保持了更完整的层状结构。因此,LiClO4对Ni0.8Co0.17Al0.03(OH)2前驱体进行预氧化处理可以改善材料中的Li+/Ni2+混排现象,优化层状高镍正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碳酸盐共沉淀-高温烧结法制备了La掺杂层状富锂锰基氧化物正极材料Li1.2Mn0.54-xNi0.13Co0.13LaxO2(x=0, 0.01, 0.03, 0.05),考察了La掺杂量对正极材料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分析研究了正极材料的结构和形貌特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采用交流阻抗和充放电测试仪进行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保持层状α-NaFeO2结构,随着La掺杂量的增加,样品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样品放电容量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当La掺杂量为0.03时,具有最高的放电比容量285.3 mAh/g(0.1 C),经过50次循环后的放电比容量为260.5 mAh/g,容量保持率为91.3 %.   相似文献   

16.
以Na2MoO4·2H2O、NiSO4·6H2O和MnO2为原料, 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类松果状NiMoO4/MnO2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MnO2的最佳质量分数为10%, 所得NiMoO4/MnO2复合材料具有类松果状形貌, 其颗粒直径为200~600 nm, 且表面粗糙、多孔; 在1 A·g-1的电流密度下, MnO2质量分数为0、5%、10%、15%、20%时, 所得复合材料NM0、NM5、NM10、NM15和NM20的放电比电容分别为260、248、650、420和305 F·g-1.在电流密度为10 A·g-1下, 最佳样品NM10复合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02 F·g-1, 经过100次循环后, 其放电比电容稳定在147 F·g-1.该性能的提高, 主要是由于MnO2的引入弥补了NiMoO4单一材料存在的不足, 从而达到协同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共沉淀-高温固相法合成单晶LiNi0.83Co0.1Mn0.07O2正极材料。采用XRD,SEM和恒流充放电等测试手段对材料的晶体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等进行研究。测试结果表明,材料形成形貌良好的单晶颗粒,Li+/Ni2+离子混排程度较低,材料具有良好的a-NaFeO2层状结构。在2.75~4.3 V下,扣式电池0.1 C首次放电比容量达209.63 mAh/g,库仑效率为91.19%,0.2 C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100.09%。   相似文献   

18.
超高镍层状材料LiNi0.92Co0.04Mn0.04O2(简称NCM92)因其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价格优势,已成为锂离子电池重要的正极材料来源之一。然而,由于该材料的界面不稳定和不可逆相变,商业应用面临特别是在高截止电压下快速的容量衰落和严重的结构退化的问题。本研究设计了一种ZrO2/Li2ZrO3双包覆层改性超高镍单晶正极材料,同时材料表面均匀掺杂有Zr元素,通过双包覆层协同策略显著增强了正极的高压性能和结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ZrO2/Li2ZrO3双包覆层可以有效缓解超高镍正极材料H2-H3相变的不可逆性,提高力学稳定性和界面稳定性,同时表面Zr掺杂进入晶体结构中的TM层与Li位抑制Li/Ni混排并扩宽了晶格间距,ZrO2/Li2ZrO3双包覆层与Zr掺杂改性的材料(NCM92-Zr)展现出优异...  相似文献   

19.
LiNi1/3Co1/3Mn1/3O2 (LNCM)因其高比容量等优点在动力电池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然而,较差的循环性能和严重的安全问题限制了其应用前景。离子掺杂是提高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有效方法之一。采用溶胶凝胶法,以NH4VO3为钒源,成功制备了钒掺杂LiNi1/3-xCo1/3Mn1/3VxO2正极材料。结果表明:LiNi1/3-0.02Co1/3Mn1/3V0.02O2 (LNCMV)电极材料表现出优秀的储锂性能(0.5 C时,8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169 mAh/g)。通过V5+替代LiNi1/3Co1/3Mn1/3O2正极...  相似文献   

20.
采用简单的机械球磨混合法制得NCM@LMFP/C(LiNi0.6 Co0.2 Mn0.2 O2@LiMn0.6 Fe0.4 PO4/C)复合正极材料,系统地研究了NCM与LMFP/C复合比例(9∶1,8∶2,7∶3,6∶4,5∶5)对材料电化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复合正极材料的结构与形貌进行表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NCM与LMFP/C复合比例小于8∶2时,亚微米级LMFP/C出现富集、团聚,将NCM包埋其中.当NCM与LMFP/C复合比例为8∶2时,LMFP/C均匀地包覆在NCM颗粒表面或填充于其颗粒空隙中,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最优、热稳定性良好:电流为0.1 C和1 C时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80.1和165.0 mAh/g,均高于理论测算容量(178.9和164.3 mAh/g);循环80周后容量保持率为95.7%,优于NCM(94.9%);复合正极材料热失控温度相比于NCM提高了25℃且放热量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