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产乳糖酶米曲霉(ATCC20423)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和紫外复合氯化锂诱变处理选育高产乳糖酶菌株.利用紫外线辐照诱变得到突变株UV-15-20的乳糖酶活力为114.08U/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49.22%;以紫外线复合氯化锂选育得到突变株UV-LiCl-38乳糖酶活力为121.42U/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58.82%.传代实验表明两个突变株均具有稳定的遗传性.  相似文献   

2.
李文  董明盛 《食品科学》2018,39(16):147-153
采用复合诱变的方式提高乳酸菌发酵鹰嘴豆乳产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能力,为开发富含GABA的功能性食品打下基础。以植物乳杆菌M-6作为出发菌株,分别进行紫外、紫外-氯化锂复合诱变,确定紫外照射最佳时间为240 s,氯化锂最佳质量分数为1.25%。采用谷氨酸钠(monosodium glutamate,MSG)平板法、纸层析法、berthelot比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突变株的产GABA特性进行检测,筛选到21?株GABA产量高于出发菌株的菌株,其中紫外-氯化锂诱变所得突变株UL-4产量最高,在MRSG培养基(含1%?MSG)和鹰嘴豆乳(含0.2%?MSG)里的产量分别为899.27?mg/L和369.53?mg/L,比出发菌株分别提高64.25%和30.46%,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对黑曲霉出发菌株AS-3进行了紫外诱变、紫外-氯化锂复合诱变处理,将诱变所得菌株进行耐酸和耐酒精能力测定,筛选得到一株高产糖化酶活力的正向突变株UL-6,发酵培养56h后,产酶活力为15800u/ml,较同批发酵的AS-3提高了73.63%,且该菌株的耐酸、耐酒精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4.
以产凝乳酶的米黑毛霉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照射、紫外复合氯化锂处理,以筛选产凝乳酶活力较高的菌株。确定的紫外线最佳照射时间为90 s,经多次诱变,筛选得到了突变株UV-13,其凝乳酶活力为2448.98 SU/m 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42.85%;复合诱变的最佳条件为90 s紫外照射复合1.5%氯化锂,在多次诱变的基础上,筛选得到了突变株UV-Li Cl-6,其凝乳酶活力为2703.58 SU/m 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57.70%。传代实验表明,两株突变菌都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为获取能稳定高产莫纳可林K(MK)或红曲色素(MPs)的红曲菌株,以不产桔霉素的丛毛红曲菌(Monascus pilosus)MS-1为 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氯化锂化学诱变及紫外-氯化锂复合诱变分别得到红曲菌11株、2株和3株,对16株诱变菌进行复筛和遗传稳 定性试验研究,得到4株产MPs或MK能力提高且遗传稳定性较好的诱变菌株。 其中诱变菌株ZWS5产MPs总色价为1 476.25 U/g,与出 发菌株MS-1相比产MPs能力提高了23.36%;诱变菌株ZWN2、LHL1和FH2的MK产量分别为7.34 mg/g、7.03 mg/g、和7.16 mg/g,比出发 菌株MS-1产MK能力分别提高了27.65%、22.26%和24.52%。  相似文献   

6.
以红法夫酵母野生型菌株(Phaffia rhodozyma 02)为原始出发菌株,依次进行2轮紫外(UV)-氯化锂(LiCl)和60Co-γ射线诱变,以40μmol/L二苯胺为抗性筛选剂,筛选得到1株遗传稳定的高产虾青素红法夫酵母突变菌株H4-4,命名为HSC-125,虾青素产量为25.36 mg/L,是原始出发菌株P.rhodozyma 02(4.75 mg/L)的5.34倍。采用2轮UV-LiCl和60Co-γ射线复合诱变结合二苯胺作为抗性筛选剂,选育得到的高产虾青素的红法夫酵母突变株,其遗传性质稳定,展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抗菌脂肽表面活性素高产菌株,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fmbJ224为出发菌株,先后采用氯化锂(LiCl)、亚硝基胍(NTG)、甲基磺酸乙酯(EMS)和链霉素(streptomycin)进行复合诱变。结果表明:经初筛、复筛选育得到1株高产抗菌脂肽菌株LN2-3,其Surfactin产量达到239.2mg/L,比出发菌株Bacillus subtilis fmbJ224(5.25mg/L)提高了44.56倍,且该菌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提示采用LiCl-NTG复合诱变能较大幅度的提高诱变率,可以获得抗菌脂肽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解淀粉芽孢杆菌产N-乙酰-D-氨基葡萄糖(N-acetyl-D-glucosamine,NAG)的能力,以实验室保藏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I_2(B.amyloliquefaciens BI_2)为出发菌株,选用等离子体和紫外双重复合诱变,在等离子体处理15 s和紫外处理15 s的复合诱变条件下,经葡萄糖筛选平板初筛以及摇瓶发酵复筛,筛选出一株遗传稳定的突变株BH-3-2,NAG产量可达1.23 g/L,较出发菌株提高4.1倍。比较等离子体、紫外单独诱变以及复合诱变效果,结果显示复合诱变正突变率最高,达到28%,是等离子体单独诱变的1.86倍,是紫外单独诱变的2.8倍,较单因素诱变正突变率提高明显,可以作为一种高效的诱变手段。  相似文献   

9.
高产红曲色素的紫红红曲霉诱变育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紫红红曲霉为出发菌株,通过物理(紫外线、超声波、微波)诱变和化学(氯化锂)诱变的方法来选育红曲色素高产菌株,实验过程中分别采用单-的诱变方法和复合诱变方法(2~4种诱变方法相结合)来处理出发菌株,选育出红曲色素高产菌株.试验结果表明,各种诱变方法对紫红红曲霉产红曲色素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以2种诱变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红曲霉产红曲色素能力提高最为明显,如紫外和超声波复合诱变的方法产红曲色素的色价为922 U/mL,比出发菌株产红曲色素的能力提高了约3倍.但随着各结合方法的增多,诱变菌株产色素能力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0.
细菌纤维素高产菌株的紫外诱变育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木醋杆菌(Acetobacter xylinum)C5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紫外诱变,将照射时间3min作为紫外诱变剂量,经过初筛和复筛,获得1株细菌纤维素高产菌株A.xylinumC544,该突变株的产量是原始菌株的1.5倍。  相似文献   

11.
以产紫青霉菌(Penicillium purpurogenum)Li-3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氯化锂复合诱变方法选育高产红色素菌株;并对红色素进行生物活性研究,选取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体系评价抗氧化活性;采用滤纸片扩散法研究产紫青霉菌突变株红色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最佳紫外照射时间为120 s,最佳氯化锂质量分数为0.28%,筛选得到一株高产菌株P. purpurogenum Li-3-9,接种于液体发酵培养基中,32 ℃、150 r/min培养168 h后,测定其红色素色价最高值达到3.28 U/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83%。且该菌株连续传代5次,其遗传稳定性较好。P. purpurogenum Li-3-9代谢产生的红色素具有较好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采用紫外-氯化锂复合诱变方法筛选高产红曲色素及Monacolin K的红曲霉菌株,最佳诱变条件为紫外诱变时长2min,氯化锂浓度0.6‰。对突变株菌落形态进行初筛,对红曲色素和Monacolin K含量检测进行复筛,并进行遗传稳定性实验,得到了高产红曲色素、Monacolin K且遗传稳定性能好的突变菌株QH12,其红曲色素色价达到2450U/g,Monacolin K产量达1.68mg/g,分别是原始菌株的1.84倍和4.67倍,相对于原始菌株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
快速发酵面包酵母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出发菌株进行紫外-氯化锂复合诱变,通过初筛、复筛选育出高麦芽糖发酵力、低葡萄糖阻遏的面包酵母菌株BM-72,该菌株在不加糖、低糖面团中均表现出较好的发酵力,分别高于出发菌株19.4%和7.3%。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以实验室筛选得到的一株具有D-泛解酸内酯水解酶活力的镰孢霉菌(酶活力为1.42 U/mL)为出发菌株,先后利用常温室压等离子(atmospheric room temperature plasma, ARTP)和紫外-氯化锂(UV-LiCl)技术,对其进行了4轮递进诱变选育,以筛选得到高活性D-泛解酸内酯水解酶菌株。实验得到ARTP诱变的最佳处理时间为80 s, UV-LiCl诱变的最佳处理时间为80 s(6 g/L LiCl)。通过变色圈大小初筛和摇瓶复筛,最终筛选得到一株酶活力达3.46 U/mL的菌株4-80-6,酶活力较出发菌株提高了143.66%,并且通过8次传代培养,该菌株遗传性较为稳定。以20%的底物浓度催化反应时,突变株4-80-6水解率由原始菌11.6%提高到17.1%,光学纯度由93.5%提高到98.3%。对突变株4-80-6菌株进行发酵条件优化,得到最佳产酶条件为:培养温度25℃,培养基初始pH 8.5,接种量10.5%,培养时间48 h,该条件下酶活力为4.33 U/mL,比优化前提高了25.14%。研究结果为DL-泛解酸内酯酶法拆分的工业应用提供了一种有效...  相似文献   

15.
以热带假丝酵母菌(Candidatropicalis)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和氯化锂复合诱变或亚硝酸诱变获得突变株.通过摇瓶分批发酵,对菌株诱变前后发酵产长链二元酸量进行了测定.筛选出能够发酵产酸的突变株12株,其中8株表现出正突变,菌株最高产酸量提高了9.16%.  相似文献   

16.
96孔板高通量选育产乙醇酵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继琳  张栩  谭天伟 《酿酒》2007,34(1):71-73
以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安琪酵母(Angel yeast),酿酒酵母(Sacchro-myces cerevisiae)等4株菌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诱变,96孔板高通量筛选出60株,复筛选出4株.最大乙醇产量提高到76.6g/L,糖醇转化率达到了0.488g/g.对上述4株菌进行耐乙醇性能驯化,发酵耐乙醇能力达到15%.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提高虫草素的产量,本研究以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CICC 14014菌株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硫酸二乙酯(UV-DES)进行原生质体复合诱变,结合96孔板高通量筛选方法筛选虫草素高产且性状稳定的菌株。通过96孔板初筛获得54株虫草素产量大于6 g/L的突变株;再经三角瓶复筛,最终筛选出了一株虫草素高产突变菌株UD10-2,在液体表面培养条件下虫草素产量达到11.32 g/L,比发菌株CICC 14014(产量为5.43 g/L)提高了108.47%,经过20次传代后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18.
高产ε-聚赖氨酸白色链霉菌的复合诱变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提高ε-聚赖氨酸的产量,本实验以白色链霉菌SA为出发菌株,采取紫外照射复合氯化锂(15W,25s,0.5%LiCl)诱变选育及0.025mol/L亚硝酸诱变选育,得到一株具有遗传标记AEC的抗性突变高产菌株UN2-71,在液体摇瓶发酵培养基中,ε-聚赖氨酸产量达到1.64g/L,较出发菌株提高57.7%.  相似文献   

19.
高产类胡萝卜素酵母菌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2株红酵母菌中筛选得到一株生物量和类胡萝卜素产量较高的菌株KC 8,以KC 8为出发菌株,依次经ARTP诱变、亚硝酸钠诱变、紫外诱变、紫外-亚硝酸钠复合诱变,再进行一轮ARTP诱变。测得KC 8类胡萝卜素产量为8.67 mg/L,26 S r DNA测序表明,该菌株与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100%相似性;最终从1 000株诱变存活菌株中筛选得到高产类胡萝卜素突变菌株K 4,产量为15.14 mg/L,为出发菌株的1.75倍,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表明该菌株所产类胡萝卜素的主要成分为β-胡萝卜素。  相似文献   

20.
张海涛  李燕  欧杰  蔡冰莹 《食品科学》2007,28(9):398-401
以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SF-21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微波诱变、硫酸二乙酯诱变和紫外诱变。在诱变过程中经瓶初筛、复筛获得了高产ε-聚赖氨酸的菌株,ε-聚赖氨酸的产量达0.848g/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41.3%。经5次传代发酵表明该菌株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