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不同训练方式对武警战士血浆肌酸激酶(CK)和血浆游离DNA(cf-DNA)的影响,探寻军事训练过程中早期诊断运动性疲劳和运动性肌肉损伤的敏感标志物。方法 45名某部队武警战士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有氧训练组(5 km跑)、向心力量训练组(俯卧撑和仰卧起坐)和离心力量训练组(原地蹲跳和蛙跳),每组各15人。于训练前、训练后即刻、训练后30 min、1 h、12 h和24 h测定血浆CK和cf-DNA。结果 有氧训练组各时间点血浆CK和cf-DNA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向心力量训练组血浆CK在训练后12 h显著升高[(315±95) vs (134±45) U/L,P<0.01],24 h即恢复至安静水平[(151±71) vs (134±45) U/L,P>0.05];cf-DNA在训练后即刻显著升高[(59.1±12.7) vs (43.4±8.0) pg/μl,P<0.05],30 min达峰值[(95.3±13.6) vs (43.4±8.0) pg/μl,P<0.01],12 h即恢复至安静水平[(47.7±10.9) vs (43.4±8.0) pg/μl,P>0.05]。离心力量训练组血浆CK与cf-DNA的变化与向心力量组基本一致,但各时间点升高幅度均高于向心力量组(P<0.01)。结论 cf-DNA对运动的反应具有训练方式依赖性,中等强度有氧训练对cf-DNA的影响不大,力量训练特别是离心力量训练对cf-DNA的影响最大;cf-DNA可能是军事训练中早期诊断运动性疲劳和运动性肌肉损伤的敏感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置入联合房角分离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09至2013-10收治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0例共92眼经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置入联合房角黏弹剂分离术治疗的效果。所有患者根据术前局部用药眼压控制与房角关闭及粘连情况分4组: G1组(术前用药后眼压≤25.0 mmHg,房角关闭≤270°)42眼、G2组(术前用药后眼压≤25.0 mmHg,房角关闭>270°)12眼、G3组(术前用药后眼压>25.0 mmHg,房角关闭≤270°)10眼和G4组(术前用药后眼压>25.0 mmHg,房角关闭>270°)28眼。比较分析术前、术后各组视力、眼压以及中央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前房容积(anterior chamber angle,ACV)和前房角宽度(anterior chamber angle,ACA)等眼前节结构变化。术后随访12~60个月,平均33个月。结果 术后各组患者视力显著改善、眼压也显著下降(P<0.01),术后视力改善情况:G1组、G2组 优于 G3组、G4组(P<0.01),G3组 也优于 G4组(P<0.01);眼压情况则除G4组[(22.98±4.54)mmHg]仍高于正常外,G1组、G2组和G3组均下降至正常水平,且G1组、G2组眼压下降较G3组(P<0.05)、G4组(P<0.01)明显,G3组也好于G4组(P<0.05),但G1组与G2组在视力和眼压差异均未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视神经萎缩,并且与病程相关,术后仍有20眼(G3组2眼,G4组18眼)未达到有效眼压控制,需加用药物及手术干预。眼前节结构:术后各组ACD、ACA、ACV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术后各组间,ACD变化最为显著,其中G1组、G2组显著深于G3组、G4组(P<0.01),G3组也较G4组深(P<0.05),G1组、G2组则明显差别(P<0.05);ACA则仅G1组宽于G4组(P<0.01),其他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ACV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置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是一种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有效提高视力,远期眼压控制效果确切,但疗效与术前眼压控制情况、房角关闭和粘连范围以及病程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武警士兵无氧运动能力与5 km跑成绩的相关性,为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52名武警士兵在标准400 m跑道进行50、400 m和5 km跑测试,记录运动成绩并换算为速度(分别记作ν50 m、ν400 m和ν5 km),利用气体分析仪进行最大摄氧量(VO2max)和通气阈(VT)测试。以ν50 m、ν400 m作为无氧运动能力的指标,以VO2max和VT作为有氧运动能力的指标。ν5 km与各变量之间的关系使用简单相关分析并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r);利用偏相关分析(校正其他相关变量)探讨ν5 km与有氧、无氧运动能力的关系并计算偏相关系数(R)及决定系数(R2)。结果 简单相关分析显示,BMI(r=-0.428,P<0.01)与ν5 km显著负相关,训练年限(r=0.375,P<0.05)、VO2max(r=0.848,P<0.01)、VT(r=0.316,P<0.01)、ν400 m(r=0.652,P<0.01)均与ν5 km显著正相关。偏相关分析显示,VO2max、ν400 m和VT解释了ν5 km总变异(R2)的82.4%,各R2分别为51.1%、24.1%和7.2%。结论 有氧运动能力是5 km跑成绩的决定因素,但无氧运动能力同样不可忽视。在制定5 km训练计划时,应适当增加无氧训练的比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柚皮素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n=10):假手术组、模型组,柚皮素分为三个剂量组(100、50、25 mg/kg),于建立模型前7 d开始腹腔注射给药,通过结扎冠脉30 min再灌注2 h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结束后,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采用定磷法测定心肌组织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力,采用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myocardial infarction surface, MIS)。结果 柚皮素高剂量组MIS缩小至32.91%,与模型组MIS(39.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柚皮素各剂量组CK活性分别降低为658.03、650.12、621.89 U/L,与模型组(809.45 U/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各剂量组LDH活性分别降低为1543.08、1506.27、1326.97 U/L,与模型组(2034.56 U/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 0.01);柚皮素各剂量组可显著升高Na/K-ATP酶活力为6.82、6.83、6.94 mmol Pi/(g·h),与模型组[5.54 mmol Pi/(g·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剂量组可显著升高,Ca2+/Mg2+-ATP酶活力为8.42、8.97 mmol Pi/(g·h),与模型组[7.06 mmol Pi/(g·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柚皮素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改善心肌组织的能量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5.
赵远闯  李如良  吴瑾  李玉华 《武警医学》2018,29(12):1121-1124
  目的 探讨单次胸椎冲击复位手法疗法对腰背肌筋膜炎患者致痛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88例诊断为腰背肌筋膜炎的患者分为复位组、假复位组及空白对照组。在干预前、干预后15 min和干预后1 h取受试者全血及全清样本,全血样本用LPS制造炎性反应存放24 h后,通过ELISA分别测定TNF-α、IL-1β、COX-2的浓度,β-内啡肽和SP浓度则直接测定。结果 与初始水平比较,在研究期间内TNF-α、IL-1β、COX-2水平在假复位组和空白对照组中明显升高(P<0.001),P物质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而在胸椎复位组随着研究时间推移,TNF-α、IL-1β、COX-2和P物质水平逐渐降低(P<0.05或P<0.001);组间比较,假复位组和空白对照组TNF-α、IL-1β、COX-2和P物质增高水平相比胸椎复位组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01),而胸椎复位组TNF-α、IL-1β、COX-2和P物质水平在浓度LPS刺激相对假复位组和空白对照组显著性降低(P<0.001)。另外,β-内啡肽水平在假复位组和空白对照组中无显著差异 (P>0.05),而胸椎复位组随着研究时间推移则显著增高(P<0.001),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01)。结论 单次胸椎冲击复位手法有助于炎性因子TNF-α、IL-1β、COX-2和神经递质P物质表达下调,并提高了β-内啡肽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高原低氧环境下军事训练对武警新兵微循环功能的影响,为指导高原地区军事、体能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试验在青海( 海拔约3000 m,大气压力60.49 kPa ) 和天津( 海拔约4 m,大气压力101.08 kPa ) 完成。受试者为武警某部新兵连战士,将受试者分为3组,分别为平原籍平原训练组(对照组,60人)、平原籍高原训练组(A组,62人)和高原籍高原训练组(B组,38人)。所有受试者进行12周训练,训练强度相同。训练前和训练后第4、8、12周用XXG-E3 型自动心血管功能诊断仪记录微循环功能指标,并对受试者甲襞微循环进行检测。结果 在高原低氧环境下军事训练新兵血容量明显减少,以A组减少最为显著(P<0.05);B组半更新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平均滞留时间和半更新时间高于其他两组(P< 0.05);B组形态积分和流态积分高于对照组(P<0.05);A组襻周积分[(2.78±0.85)vs(0.93±0.34)]和流态积分[(1.33±0.34)vs(0.59±0.3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原籍战士的微循环功能对高原训练适应性较强,平原籍战士高原低氧军事训练应当逐步增加训练量,以减少高原反应和微循环障功能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王晶  东星  张学军  尚丽新 《武警医学》2020,31(9):805-808
 目的 探讨血清及胎盘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妊娠高血压19例、轻度子痫前期25例、重度子痫前期16例) 及20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血清及胎盘中Lp-PLA2水平,并分析其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胎盘中Lp-PLA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子痫前期组Lp-PLA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子痫前期Lp-PLA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清中Lp-PLA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病情的加重,Lp-PLA2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对照组、妊娠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每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清与胎盘中Lp-PLA2水平呈正相关(r=0.435,P<0.05)。结论 Lp-PLA2水平的升高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有关,母血中Lp-PLA2水平的变化有可能作为疾病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观察急性脑梗死(combinedintra-arterial,ACI)超早期行动静脉联合溶栓与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系统性回顾分析68例行动静脉联合溶栓或静脉溶栓治疗的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术后闭塞血管再通率、术后NIHSS评分、并发症等。结果联合组、静脉组患者术后7d与术前相比,NIH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术后24h、术后7dNIHS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闭塞血管再通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结论对于ACI的治疗,动静脉联合溶栓的疗效优于静脉溶栓。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一次大强度体能训练对战士身体机能的影响,为合理安排大强度体能训练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武警部队士兵24名(年龄18.7±1.2岁,体重64.4±5.6kg),测定在一次大强度运动负荷后和次日晨恢复期的生化指标变化.负荷的运动方式组成为下肢力量训练 速度耐力训练.下肢力量训练主要为克服自身阻力的原地蹲跳和蛙跳练习,以20次蹲跳和30m蛙跳为一组,组间间隔2~3min,共完成4组;速度耐力训练采用600m×4次跑,以90%~95%最大心率(220-年龄)作为训练的靶心率,跑次间隔3~4min. 结果大强度训练后血乳酸(Bla)、血氨(BA)、血尿素(BU)、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测定结果分别为13.55±2.46mmol/L、161.28±47.10μmol/L、7.34±0.78mmol/L、365.67±91.32U/L和263.38±25.62U/L,与运动前比较均显著增高(P<0.01).次日晨Bla、BA和BU水平(分别为2.20±0.77mmol/L、83.33±31.41μmol/L和5.87±0.57mmol/L)有所下降,但仍高于运动前基础值(P<0.05).CK和LDH于次日晨继续上升,达468.83±87.19U/L和306.50±37.88U/L,显著高于运动后即刻水平(P<0.01).结论 大强度体能训练可对战士机体造成较大刺激,在下一次的训练中应注重安排促进机体恢复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某部士兵高温高强度军事训练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某部参加10 km长跑训练士兵52例,于训练前后进行生化指标检测,比较训练前后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1)训练后电解质Ca+、Na+较训练前升高[(2.6±0.07)mmol/L vs. (2.5±0.06)mmol/L,(145.2±1.6)mmol/L vs. (141.9±5.5)mmol/L,P<0.01],Mg+、K+较训练前降低[(0.9±0.06)mmol/L vs. (1.0±0.07)mmol/L,(4.4±0.4)mmol/L vs. (5.0±0.4)mmol/L,P<0.01];(2)训练后AST较训练前升高[(20.7±6.6)μmol/L vs. (18.7±4.2)μmol/L,P<0.01],ALT、GGT、ALP、TBIL、DBIL训练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训练后Cr、UA、LAC较训练前升高[(74.1±11.2)μmol/L vs. (67.4±14.6)μmol/L,(426.4±77.3)μmol/L vs. (411.2±78.3)μmol/L,(7.4±0.6)μmol/L vs. (4.4±0.7)μmol/L,P<0.01],Urea、β2-MG训练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训练后LDH、CK较训练前升高[(229.9±24.1)U/L vs. (188.3±31.2)U/L,(188.3±57.2)U/L vs. (149.6±58.8)U/L,P<0.01],CHE、CK-MB训练前后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温高强度训练可对机体造成影响,但未发生器官损伤,在训练后及时补充电解质,是尽快恢复体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刘辉  李成  耿瑞慧  马红亮 《武警医学》2018,29(7):656-655
  目的 探讨8周的纠正性训练对武警特战队员功能性动作质量的影响。 方法 随机抽取武警某连队84名特战队员,将其分为对照组(41名)和试验组(43名)。在训练干预前进行功能性动作筛查,对得分数据进行分析,对照组和试验组都按照军事大纲的训练要求进行训练,根据试验组得分情况设计8周的纠正性训练计划,在日常的军事体能训练中,将纠正性训练计划安排到训练后的再生与恢复部分。比较两组功能性动作筛查(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FMS)得分。 结果 经过8周的有效干预,对照组训练后的躯干稳定俯卧撑动作评分显著高于训练前(P<0.05)。试验组训练后的FMS总分、直线弓箭步、主动直腿上抬、躯干稳定俯卧撑等动作评分均高于训练前(P<0.05或P<0.01)。试验组FMS总分变化幅度(2.75±3.73)明显高于对照组(0.86±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训练前进行功能性动作筛查,并针对出现的情况进行纠正性训练,能够提高特战队员的灵活性、稳定性及身体的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2.
黄楠  张军  张亚军  符波  张葆现 《武警医学》2015,26(2):142-144
 目的 评价肌内效胶贴联合运动训练治疗慢性下腰痛的疗效。方法 某训练基地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113例, 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肌内效胶贴组(A组, n=58)和肌内效胶贴联合训练组(B组, n=53), 于治疗1周后和4 周后分别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SW)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B组治疗1和4 周后, VAS评分(5.05±1.98)分、OSW(64.73±7.92)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治疗1周后, 疼痛症状和残疾指数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 治疗4周后明显好转。治疗后1周和4周B组的VAS 评分及OSW指数较A组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肌内效胶贴与运动训练联合应用能显著缓解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疼痛症状, 明显减轻残疾程度,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流式细胞仪分析指标与传统感染指标在早产儿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住院早产儿72例,依据诊断结果分为感染组34例,非感染组38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b和CD64,免疫比浊分析法测定hs-CPR,光化学染色检测血小板,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以后用WBC代表),统计分析。结果 感染组CD11b、Hs-CRP和CD64显著高于非感染组(t=8.88,P<0.01;t=22.62,P<0.01;t=24.79,P<0.01);CD11b灵敏度为0.90,特异性为0.98,阳性预测值为0.98,阴性预测值为0.98。结论 外周血CD11b阳性细胞对早产儿早期感染的诊断价值高于hs-CPR和CD64阳性细胞。  相似文献   

14.
贾志新  韩滨  穆磊  王方  孟皓波 《武警医学》2015,26(8):821-823
 目的 探讨和总结训练伤肌酸激酶(CK)明显异常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008-08至2014-08在武警内蒙古总队医院就诊的112例训练伤伴CK异常增高战士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 38例骨折和(或)软组织损伤病例的CK(3246±80.24)U/L比74例无明显外伤病例的CK(2465.03±65.32)U/L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8例骨折和软组织损伤病例的CK-MB(14.10±2.64)ng/ml比74例无明显外伤病例的CK-MB(12.67±2.36)ng/ml略有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例肌痛伴晕厥和呼吸困难病例的CK(2743.52±64.14)U/L比36例单纯肌肉疼痛病例的CK(2171.66±66.72)U/L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8例肌痛伴晕厥和呼吸困难病例的CK-MB(13.37±2.40)ng/ml比36例单纯肌肉疼痛病例的CK-MB(11.82±2.33)ng/ml略有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进行CK-MB、TnT、Mb、心电图、心脏彩超、X线检查用于判断是否骨折及心肌损害,可以明确诊断。重症训练伤多出现在新兵训练阶段,年龄小、身体瘦弱的战士是训练伤的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15.
王菊芳 《武警医学》2019,30(1):54-57
 目的 探讨连续护理应用于部队训练致软组织损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择2014-05至2017-05收治的60例因训练致软组织损伤的基层战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住院日期的单双数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行连续护理模式干预,使用SF-MPQ、EORTC QLQ-C30和SAS量表监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转归、生命质量和心理状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VAS、PPI评分,生命质量统计和焦虑自评均在出院后1、3个月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住院过程中两组上述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训练导致的软组织损伤患者行连续护理干预,可在出院后明显促进疼痛的缓解,改善生命质量和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laparoscopy-assisted distal gastrectomy,LADG)对老年进展期胃癌的短期疗效。方法 分别选取128例行LADG和128例传统开腹术的老年胃癌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血浆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和生长抑素,并统计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结果 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等术后指标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WBC和CRP值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P<0.05);腹腔镜组患者在术后不同阶段的WBC和CRP值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手术方式与时间的交互效应对WBC和CRP值有影响(P<0.05)。两组患者的血浆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和生长抑素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不同阶段的血浆胃动素值显著高于开腹组,而血管活性肠肽和生长抑素值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手术方式与时间的交互效应对血浆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和生长抑素有影响(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ADG在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小手术切口、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机体炎性反应、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