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采用响应面法对双水相体系分离葡萄酒下脚料中葡萄皮蛋白质条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pH、NaCl质量分数、样品加入量和温度为影响因子,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实验设计,以蛋白质萃取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葡萄皮蛋白质的最佳萃取条件:质量分数为22%聚乙二醇(PEG600)-20%(NH4)2SO4体系,萃取pH7.1,NaCl质量分数1.2%,样品加入量2.41mL,萃取温度35.2℃.在此条件下,葡萄皮蛋白质萃取率的理论值为31.66%,实测值为31.08% .  相似文献   

2.
采用Plackett-Burman (PB)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响应面设计法对双水相萃取分离葡萄籽多糖的条件进行优化.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从影响萃取率的5因素中筛选出PEG质量分数、硫酸铵质量分数和萃取温度3个显著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大萃取率区域,然后通过响应面组合试验对显著因素进行优化.得到最佳萃取条件为:PEG2000质量分数为8.92%、(NH4)2SO4质量分数为16.41%、萃取温度为38℃,萃取率可达55.1%,与预测值56.075%接近.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的组成对藤茶蛇葡萄素萃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聚乙二醇质量分数、硫酸铵质量分数、pH和NaCl质量分数对萃取率的影响。其次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出对萃取率影响显著的三个因素,分别为聚乙二醇质量分数、硫酸铵质量分数、pH。利用响应面法对影响显著的因素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优化后的最佳萃取工艺为:聚乙二醇1000质量分数28%、硫酸铵质量分数11.2%、pH为6.0。在该条件下的理论萃取率为98.82%,经过工艺验证实际萃取率为98.53%,与预测值接近,比优化前萃取率(71%)提高了约17.53%,有利于蛇葡萄素的进一步分离纯化或应用。  相似文献   

4.
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熊猫豆蛋白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lackett-Burman (PB)实验、最陡爬坡实验、中心组合设计法对双水相萃取分离熊猫豆蛋白质的条件进行优化.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从影响萃取率的7因素中筛选出温度和水相pH两个显著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最陡爬坡实验逼近最大萃取率区域,然后通过中心组合实验对显著因素进行优化.得到最佳萃取条件为:PEG600质量分数为15%、硫酸铵质量分数为20%、氯化钠质量分数为0.05%、蛋白样品溶液加入量4mL,pH7.0,萃取温度为35℃,萃取时间为90min,萃取率可达43.69%,与预测值42.85%接近.说明本优化工艺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分离纯化棉花叶中总黄酮,确定其双水相体系组成为23%无水乙醇-22%(NH4)2SO4,通过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 Design实验研究粗提液质量分数、pH、NaCl质量分数三个变量对棉花叶中总黄酮响应值的影响程度,用响应面法得出三个考察因素最优工艺参数,即:粗提液质量分数31%、pH4、NaCl质量分数3%,在此条件下萃取率为76.32%。与响应面法优化黄酮萃取率预测值78.02%接近,为棉花叶中总黄酮有效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响应面对双水相体系萃取槐花蛋白进行优化,并对其进行营养评价。考察了PEG4000质量分数、(NH4)2SO4质量分数、pH、萃取温度等因素对槐花蛋白萃取率的影响,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进行营养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PEG4000的质量分数28%、(NH4)2SO4质量分数45%、pH5、萃取温度50℃,槐花蛋白中必需氨基酸比例比较均衡,符合WHO/FAO的推荐标准,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极具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采用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分离纯化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确定其双水相体系组成为20%PEG4000-10%(NH4)2SO4,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实验探讨粗提液质量分数、pH和NaCl质量分数对萃取效果的影响。最佳萃取条件为:粗提液质量分数17.2%、pH4.8、NaCl质量分数0.7%。在此条件下,葡萄籽原花青素主要分布在上相,原花青素的萃取率可达96.66%。  相似文献   

8.
藠头皮是藠头加工过程中的副产物,含有大量的蒜素成分.文章研究了以乙醇为提取剂分离提取蒜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以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值做单因素实验,以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为试验因子,蒜素含量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提取温度在26.81℃,乙醇体积分数为90%,萃取时间1.09 h,蒜素含量达到0.906 g/dL,验证值为0.897 g/dL.  相似文献   

9.
采用聚乙二醇(PEG)/硫酸钠(Na2SO4)双水相体系对木瓜蛋白酶进行分离提取。考察各成相试剂及pH对木瓜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研究体系中不同相对分子量PEG、硫酸钠和PEG的质量分数、pH、酶添加量等因素对木瓜蛋白酶在两相体系中分配行为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双水相萃取木瓜蛋白酶的最佳分离条件,并进行了实验室规模的放大。结果表明:Na2SO4的质量分数对分配行为的影响极显著,其次是PEG的质量分数,pH对分配行为的影响不显著。当两相体系中PEG的相对分子量为6000,质量分数为16.0%、Na2SO4质量分数为18.0%、pH7.0、酶添加量为1.0mg/g时,木瓜蛋白酶在两相体系中的分配系数最高可达3.1,可获得木瓜蛋白酶活性回收率82.6%。实验证明:响应面法优化双水相萃取木瓜蛋白酶的条件是可行的,可用于实际预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大吴风草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Farfugium,TFF)双水相萃取体系并研究其抑菌活性。方法:超声波辅助C2H5OH-(NH4)2SO4双水相萃取TFF,依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法,以TFF萃取率为响应值进行方差分析,获取多元二次线性回归方程;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6 种供试菌种的抑菌圈直径,对比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确定其抑菌活性。结果:24% C2H5OH-18% (NH4)2SO4双水相萃取体系条件下TFF萃取率最高,响应面试验方差分析表明,粗提液质量分数显著影响TFF萃取率(P=0.023 9<0.05),而pH值和NaCl质量分数对萃取率的影响不显著;最佳双水相萃取条件为粗提液质量分数20%、pH 7.64、NaCl质量分数2.68%,萃取率模型预测最大值为96.366 7%(P=0.994);TFF对枯草芽孢杆菌抑制作用最强,高剂量作用下抑菌率可达98.67%,MIC为1.56 mg/mL;对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抑制作用次之,对青霉和黑曲霉抑制作用最弱。结论:粗提液质量分数对萃取率影响较大,pH值和NaCl质量分数对萃取率的影响较小;TFF对6 种供试菌种均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抑菌率与TFF质量浓度呈正相关,TFF对细菌的抑制效果相对强于真菌。  相似文献   

11.
不同提取方法及因素对亚麻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高速剪切、超声酶解两步水解黄精工艺,并用黄精水解液和糯米混合发酵酿制新型黄精黄酒。结果表明,黄精原料高速剪切工艺参数为剪切时间50 min、剪切pH 2、剪切速率14 000 r/min、料液比1∶50(g∶mL);黄精滤渣水解工艺参数为纤维素酶添加量2%、超声功率200 W、料液比1∶20(g∶mL)、超声时间60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黄精多糖溶出率达52.5%,水解率为81.3%。黄精水解液与糯米结合发酵的新型黄精黄酒呈淡黄色、清亮透明、酸甜适中,具有黄精中药原有的特殊香味;其中,经检测新型黄精黄酒多糖含量为5.01 mg/mL,远高于传统黄精黄酒、传统黄酒。  相似文献   

12.
响应面优化超声波辅助水酶法提取蜡梅籽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波辅助水酶法提取蜡梅籽蛋白,探讨超声波处理时间与温度、酶用量、碱浸提液pH、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及料液比对蜡梅籽蛋白提取效果的影响。应用Box-Behnken设计4因素3水平的试验,依据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优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超声波处理时间15min,超声波处理温度50℃,料液比1:8,酶用量3.64%,碱浸提pH9.72,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163min。在此条件下,蜡梅籽蛋白的得率为31.95%。  相似文献   

13.
采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反胶团萃取葡萄皮中的蛋白质。分别考察水相pH值、表面活性剂浓度、离子强度、蛋白质浓度、有机溶剂与助剂种类和比例、萃取温度对前萃取率的影响,并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的试验方法,考察前萃取过程中离子强度、表面活性剂浓度、水相pH值对前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2.68 mmol/L CTAB/三氯甲烷-正丁醇(体积比4∶1)的反胶团体系用于前萃取水相pH为6.4,包含0.4 mol/L NaCl的葡萄皮中蛋白质的浸提液,前萃取率可达56.54%。理想的前萃取条件是:pH 6.4、NaCl浓度0.4 mol/L、CTAB浓度32.68 mmol/L、蛋白质浓度1 mg/mL、萃取温度30℃。在该条件下,采用pH 3.8、后萃取温度20℃、0.8 mol/L NaCl水相进行后萃取,后萃取率可达71.29%。  相似文献   

14.
以番木瓜籽为原料,以蛋白质提取率为指标,首先确定了最佳使用酶为木瓜蛋白酶,再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料液比、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添加量和酶解pH等因素对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和分析法优化了水酶法提取番木瓜籽蛋白质的工艺条件。最终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使用木瓜蛋白酶在料液比为1:19,酶添加量为2.0%,pH为7.0,温度为49℃,酶解时间为5 h,此时番木瓜籽蛋白质的提取率最高为84.96%。本研究结果可为番木瓜的综合开发高值化利用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对印度尼西亚热泉菌Bacillus sp.B Ⅱ-5琼胶酶发酵菌株进行发酵条件优化.在前期实验的基础上,选取蛋白胨、酵母粉、琼胶、氯化钙、氯化钠、初始pH值和接种量作为主要菌株产酶影响因素.再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出对酶活影响最为显著的3个因素,即蛋白胨、琼胶和氯化钙;采用最陡爬坡实验逼近最大相应区域后再利用Box-Behnken中心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最优的产酶培养条件.实验表明产酶最优培养的条件为:酵母粉0.4%、蛋白胨0.665%、琼胶1.160‰,氯化钙7.080 mmol/L、初始pH 7.5、接种量1%和氯化钠添加量4‰.对Bacillus sp.BⅡ-5琼胶酶发酵菌株进行发酵条件优化,并且建立数学模型,为该菌发酵琼胶酶在工业生产应用方面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酶法提取黄芪多糖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纤维素酶法提取黄芪多糖的工艺条件,探讨了酶解过程中酶解pH值、温度和加酶量对多糖提取含量的影响。优化工艺方案为:酶解pH4.0,温度56.5℃,加酶量61U/ g,其多糖的平均含量达到20.31%。  相似文献   

17.
Quinoa is a highly appreciated Andean pseudo‐cereal and has sparked attention worldwide due to its excellent nutritional value. The protein extraction parameters for defatted quinoa seed meal (DQSM) were optimised in this study. Initially, a Plackett–Burman design was applied to screen the factors displaying a potential effect on the quinoa protein extraction yield (Y %, g soluble protein/100 g total protein) being the main evaluated factors: pH, NaCl concentration, time, temperature, solvent type, particle size and solvent/meal ratio. Four main factors: temperature, solvent/meal ratio, pH and time selected from the screening step were optimised with a central composed design (CCD). The obtained response surface model (RSM) produced a satisfactory fitting of the results (R2 = 0.9308). Optimal quinoa protein extraction conditions of 36.2 °C, solvent/meal ratio of 19.6/1 (v/w) and 90 min resulted in a protein yield of 62.1% (9.06 g of protein/100 g DQSM) which closely agree with the predicted value of 62.5%.The model was experimentally validated by extracting the quinoa protein using the optimal conditions revealed by RSM. The optimised conditions could be successfully employed in the design process of protein extraction from quinoa seed meal to obtain optimal yields.  相似文献   

18.
采用青海高原藜麦作为原料,碱性蛋白酶作为酶解剂,研究藜麦淀粉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藜麦淀粉提取率作为评价指标,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藜麦淀粉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为0.598%,pH值为9.09,酶解时间为122 min,酶解温度为40.60℃,在此条件下藜麦淀粉提取率的预测值为89.26%。以最佳工艺条件对藜麦淀粉进行提取,验证试验中藜麦淀粉的提取率为(89.09±0.15)%,蛋白质残留率为(1.02±0.46)%。藜麦淀粉提取率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19%,与所建立的模型预测值接近,表明此模型优化藜麦淀粉提取工艺具有可行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以文冠果种仁为原料,利用反胶团法萃取文冠果蛋白。通过单因素试验及二次旋转组合试验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浓度、离子浓度、pH 值、油水比、温度等因素对蛋白质前萃率的影响,确定了反胶团法萃取文冠果蛋白质的前萃工艺条件,建立了萃取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文冠果蛋白前萃的优化工艺参数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浓度0.03mol/L、萃取温度30℃、油水比1:1(V/V)、pH10,在该工艺条件下蛋白的实际前萃率可达56.27%,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能较准确的预测文冠果蛋白质萃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