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傅礼洪 《当代医学》2011,17(19):88-89
目的 探讨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与CT影像的相关性.方法 对120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CT检查进行分析,采用下腰痛评估量表对患者症状严重程度进行评分,CT影像分为9个指标28种表现,将患者两者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hmorl结节、经骨情况、矢状面髓核情况与患者症状严重程度无统计学意义,髓核密度、...  相似文献   

2.
曹锋标 《吉林医学》2014,(34):7599-760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CT影像和临床体征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CT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132例中,许莫氏结节、经骨突出情况CT影像表现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核突出程度、髓核密度及神经根受压程度与患者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矢状径指数越大,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越严重。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T影像表现与临床症状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诊断时应采用CT检查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其他检查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和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患者症状同CT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具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状的患者116例,并对他们进行CT检查和临床症状的分析。对患者CT指标的表现进行影像分析,对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下腰痛评估量表的评分,并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1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通过检查得出,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同矢状面髓核情况、胫骨情况以及Chmorl结节之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患者的额状位、髓核情况、髓核密度、硬囊膜方式、髓核压迫神经根以及水平面髓核突出的大小之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诊断中,CT影像中的一些指标对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发展趋势都有着有效、良好的评价,能够作为可靠参数供医生进行患者治疗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和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患者症状同CT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具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状的患者116例,并对他们进行CT检查和临床症状的分析。对患者CT指标的表现进行影像分析,对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下腰痛评估量表的评分,并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1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通过检查得出,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同矢状面髓核情况、胫骨情况以及Chmorl结节之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患者的额状位、髓核情况、髓核密度、硬囊膜方式、髓核压迫神经根以及水平面髓核突出的大小之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诊断中,CT影像中的一些指标对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发展趋势都有着有效、良好的评价,能够作为可靠参数供医生进行患者治疗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方兵 《海南医学》2014,(5):679-681
目的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CT影像表现和临床体征表现的对比分析,探讨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单排螺旋CT机行CT扫描,对CT影像中许莫氏结节、髓核是否经骨突出、髓核病变情况、矢状径大小、硬膜囊和神经根受压情况等多个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13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在许莫氏结节、经骨突出情况及矢状面髓核突出大小等CT影像指标中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髓核情况、髓核密度、髓核在水平面及额状位突出的大小和神经根受压方式等引起的症状体征严重程度的大小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硬膜囊前后径越大,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越严重,而矢状径越小,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越严重(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CT图像表现和患者临床症状之间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主要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影像表现与病人体征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1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临床资料。主要对照CT影像与体征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在Chmorl结节、矢状面髓核、经骨情况方面,CT影像表现与病人体征症状的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统计学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在髓核密度、髓核情况、额状位突出、水平面突出、压迫神经根、硬囊膜形式的表现方面,与体征症状存在较显著的比较意义(P〈0.05)。结论:CT影像的某些指标与病人症状严重程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综合二者能够较好地评估临床症状的发展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在腰间盘突出症中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将研究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作为筛选前提,从我院2017年1月份到2018年12月份收治的患者人群中抽取31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参与研究,临床上予以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并设为研究观察组。在相同的时间段抽取另外31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参与研究,临床上予以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切除术治疗,设为参照组。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以及预后情况展开分析和数据对比。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情况方面相对参照组更为出色,数值方面术后卧床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时间差异细微可忽略,P0.05。观察组在术后并发症方面相对参照组更为出色,数值方面更低,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对腰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其创伤性更小,患者出血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症状体征与CT影像学表现的关系。方法以本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4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临床症状、CT影像学检查,评价腰椎间盘突出严重程度,并分析其与CT指标(髓核密度、许莫氏结节、神经根压迫等)的关系。结果腰椎间盘突出轻度、中度、重度患者在突出物形态、髓核突出病理类型、髓核疝密度、水平面突出大小、神经根压迫方式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腰椎间盘突出症状体征不同程度矢状径[(27.5±5.7)vs(34.3±6.0)vs(52.1±8.6)]mm、硬膜囊前后径(16.2±6.4)vs(11.0±3.1)vs(6.4±2.2)]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症状体征严重程度与许莫氏结节、经骨突出、矢状面突出大小、黄韧带间隙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临床症状体征严重程度与突出物形态、髓核突出病理类型等部分CT指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表现严重程度与CT影像学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8年7月浙江衢化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6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下腰痛评估量表的判定结果将其分为轻度(58例)、中度(64例)和重度(45例)。分析其严重程度与CT影像学指标的相关性,以及与硬膜囊前后径、矢状径的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日本骨科协会制定的改良后下腰痛评分(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mJOA)与硬膜囊前后径、矢状径相关系数。 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轻、中、重度患者在髓核经骨突出情况、髓核突出后的病理类型、髓核密度值、髓核经额状面的突出程度、髓核经水平面的突出程度、髓核突出后与神经根的关系、髓核突出后对硬膜囊的压迫程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患者中,硬膜囊前后径依次增大(均P<0.05),矢状径依次减小(均P<0.05); mJOA评分与硬膜囊前后径呈正相关(r=0.584,P=0.017),与硬膜囊矢状径呈负相关(r=-0.603,P=0.025)。 结论 对于绝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与部分CT影像学指标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并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诊治的腰间盘突出症并腰椎管狭窄患者16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例,实验组为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术,对照组为传统的摘除术。结果实验组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与术后半年X线片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并腰椎管狭窄,对于腰椎功能的改善以及脊柱的稳定的维持有重要作用,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与MRI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对2005年12月~2010年3月10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做研究分析,患者均采用CT和MRI检查,对比检查结果并分析特征.结果 CT诊断准确95例,准确率为90.48%;MRI诊断准确101例,准确率为96.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主要表现为髓核异位、突出、边缘模糊及锐角征;MRI表现为髓核异位和病变髓核的低信号.结论使用CT与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以将两种方法结合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危险因素及CT影像特点。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同期行健康体检者各50例,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通过自行设计的流行病学调查表对照分析总结腰椎盘突出症发病危险因素。同时分析不同程度腰椎间盘突出症CT影像特点。结果多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独立危险因素为体质量指数、持续坐位时间、腰部损伤史及弯腰程度。轻度者突出物以弧形边缘光滑为主,髓核脱出或突出,髓核疝密度以≤80为主,1区水平面突出面积大,神经根以紧贴为主;中度、重度者以山丘状边缘不规整为主,髓核脱出为主,髓核疝密度以100为主,3区水平面突出面积大,神经根受压、紧贴或粘连。结论体质量指数、持续坐位时间、腰部损伤史及弯腰程度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独立危险因素。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严重程度CT影像特点存在较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腰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坏,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马尾神经根所引起的临床症状。临床上传统方法用后路椎板减压、髓核摘除的手术方法解除神经根和脊髓的压迫症状。随着椎间盘镜手术系统的引进,微创手术的进展,临床上广泛采用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的方法来治疗腰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经CT或MRI检查证实为腰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CT引导下在突出间盘内及神经根周围注射臭氧。结果:28例患者治疗后随访3~12个月,总有效率达85.71%,显效8例(28.57%),有效16例(57.14%),差4例(14.29%),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CT引导下经皮穿刺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简捷、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青少年腰间盘突出症的病因、临床特点及CT影像诊断.方法 总结我院2000年-2007年间21岁以下的青少年腰间盘突出症的患者35例,并随诊观察,分析病因、临床特点及CT诊断间的关系.结果 35例患者中,平均年龄17.5岁,中央型25例,后外侧型3例,椎间孔型5例,椎旁型2例.结论 CT检查可明确青少年腰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程度,为下一步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陈红 《中外医疗》2014,(5):14-15
目的对比分析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CT与MRI影像的特点以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5年12月-2010年3月期间收治患者105例,全部被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对这些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的检查手段均是cT和MRI影像,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二者之间的不同。结果使用MRI影像检查时,有101例患者的检查结果准确,准确率高达96.1%;使用CT检查时,有95例患者的检查结果准确,准确率为90.48%,二者之间虽然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MRI影像检查时,表现主要是病变髓核低信号以及髓核异位,使用CT检查时,主要的表现是髓核的边缘模糊,髓核突出、异位以及锐角征等。结论无论是使用MRI还是使用CT技术,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时,诊断价值都比较高,在临床上可以将这两种方面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严重度和髓核突出方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29例确诊为LDH患者,测量每例患者与髓核突出方式有关的CT指标(许莫氏结节、经骨突出、病理类型、突出位置、髓核疝出的密度、突出物的形状)。通过对患者体检了解症状体征的严重度,将症状体征严重度分为轻、中、重3个等级,再对症状体征严重度和CT指标进行Spearman秩相关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许莫氏结节、经骨突出与LDH症状体征严重度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病理类型、突出位置、突出物密度、突出物形状等与LDH症状体征严重度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病理类型、突出位置、突出物密度、突出物形状与LDH症状体征严重度密切相关,并且随着突出程度加重,LDH患者症状体征严重度有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胶原酶在腰间盘突出症中的变化,探讨腰间盘突出症发生的机理。方法:共收集健康成人腰间盘20例,腰间盘突出症突出髓核31例,提取并测定其胶原酶。结果:突出髓核中胶原酶活性低于正常组(P<0.05),突出髓核中胶原含量升高与胶原酶活性降低呈平行关系。结论:髓核胶原酶活性降低与腰间盘突出症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胶原酶在腰间盘突出症中的变化,探讨腰间盘突出症发生的机理。方法:共收集健康成人腰间盘20例,腰间盘突出症害出髓核31例,提取并测定其原酶,结果:突出髓核中胶原酶活性低于正常组(P〈0.05),突出髓核中胶原含量升高与胶原酶活性降低呈平行关系,结论:骨核胶原酶活性降低与腰间突出症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20.
腰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组织的突出,刺激与压迫硬脊膜及相应部位的神经根,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临床主要表现为腰痛,坐骨神经痛等症状,多年于青壮年患者.近年来,我科运用中药汤剂治疗腰间盘突出症2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