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曾桂英 《当代医学》2013,(35):34-34
目的探讨手法按摩配合催乳汤对消除产妇乳房肿胀,促进产妇乳汁分泌、恢复产妇体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产后乳房肿胀、乳汁分泌过少的21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产妇分为对照组104例以及观察组105例,其中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性乳房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全身穴位按摩并配合催乳汤,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泌乳量评分、泌乳时间、乳房肿痛评分、乳房肿胀缓解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泌乳量评分为(28±05)分、泌乳时间(28.6±3.8)h、乳房肿痛VAS评分(2.5±1.2)分、乳房肿胀缓解时间(2.2±0.8)d,对照组泌乳量评分为(3.8±0.9)分、泌乳时间(37.6±4.2)h、乳房肿痛VAS评分(3.8±0.9)分、乳房肿胀缓解时间(4.2±0.7)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泌乳量少、乳房胀痛的产妇实施手法按摩并配合催乳汤进行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促进乳汁分泌,确保新生儿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后乳房按摩结合催乳方剂对分娩后产妇缺乳情况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足月顺产的健康产妇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产后乳房按摩并结合催乳方剂,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产妇的乳汁分泌情况。结果:观察组泌乳量较对照组增多,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乳房按摩结合催乳方剂可有效促进产妇乳汁分泌,减轻乳房胀痛程度,提高母乳喂养率,较好地满足产妇及新生儿的需求,有利于母乳喂养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产后早期进行穴位乳房按摩促进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 将22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按照产科常规母乳喂养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母乳喂养护理的基础上,在产后2小时开始实施穴位和乳房按摩,每日3次,每次20分钟,连做3天.结果 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产后48小时、72小时泌乳量明显多于对照组,产后3至4天乳房胀痛明显轻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早期实施穴位乳房按摩可使产妇泌乳时间提前,乳汁分泌量增加,乳房舒适度增加.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9):166-168
目的观察乳房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埋豆治疗产后缺乳的效果。方法本研究所选对象为2015年1月~2016年2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后乳汁分泌过少的产妇120例,按照分娩先后顺序将全部产妇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产后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产妇则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给予乳房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埋豆治疗,观察两组产妇的泌乳时间、泌乳量及乳房胀痛程度并比较。结果在泌乳始动时间以及开始泌乳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泌乳效果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乳房胀痛程度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房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埋豆治疗产后缺乳,能促进产妇乳房的血液循环,构建泌乳反射,促进乳汁分泌,增加泌乳量,最终实现纯母乳喂养,此外还能增加母婴之间的感情,让其身心保持健康,减轻经济负担,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与探讨产后乳房肿胀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产后乳房肿胀的产妇396例,观察组200例应用乳腺产后康复治疗仪治疗后再热敷及按摩乳房、对照组196例仅热敷及按摩乳房,观察两组产妇在24h内双侧乳房肿胀的消退情况及泌乳量。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临床护理干预后乳房肿胀程度(X~2=81.19,P0.05)及24小时泌乳量(X~2=91.5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较对照组乳房肿胀明显缓解及24小时泌乳量明显增多;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临床护理干预效果(X~2=116.1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应用心理干预、热敷、推揉抓提手法按摩护理、产后康复治疗仪刺激乳房局部等临床护理干预治疗措施,对消除乳房肿胀,增强母乳喂养信心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6.
黎小云 《当代医学》2014,(29):104-10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联合乳房按摩对促进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200例足月分娩的乳汁分泌不足或无分泌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均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n=100)。对照组产妇产后给予常规早接触、早吸吮等母婴喂养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联合乳房按摩,观察比较2组产妇的乳汁分泌情况。结果经有效护理后,产后24h与48h内,实验组无泌乳量者分别为5例、1例,对照组则有30例、12例,实验组产妇产后乳汁分泌时间提前与对照组,此外,其泌乳量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的增加,2组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心理干预联合乳房按摩护理,能够明显缩短乳汁分泌时间,促进乳汁尽早分泌,提高乳汁分泌量,提高了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袋鼠式护理联合生大黄芒硝外敷预防产后乳汁淤积的应用价值。方法 267例顺产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133例和观察组134例。对照组产后袋鼠式护理,观察组袋鼠式护理联合生大黄芒硝外敷。评估2组产妇护理后产妇首次开奶时间、乳汁分泌通畅度、乳房硬度、舒适度、乳房充血性肿胀发生率、乳汁淤积发生率、急性乳腺炎发生率、新生儿喂养情况和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产后首次开奶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疗法能有效预防乳房充血性肿胀发生率,乳汁淤积发生率,急性乳腺炎发生率,从而减轻因乳汁淤积等原因引起的母乳喂养中断事件的发生(P<0.05)。同时,观察组新生儿喂养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满意度测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袋鼠式护理联合生大黄芒硝外敷预防产后乳汁淤积,可明显改善泌乳情况,缓解乳房不适,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母乳喂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产后的产妇进行乳房穴位按摩促进产后乳汁分泌的临床护理研究分析。方法:抽取92例的产妇并随机分成对照组(46例,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6例,行乳房穴位配合膀胱经按摩促进产后乳汁分泌),比较两组的的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①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09%,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3.48%(P0.05)。②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2.61%,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7.83%(P0.05)。结论:产妇产后采用乳房穴位配合膀胱经按摩促进乳汁分泌可以明显促进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产前按摩配合中药治疗对产后泌乳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于本院分娩的足月妊娠初产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于分娩前行乳房按摩,产后即给予催乳饮口服,对照组不进行按摩及催乳饮治疗,对比两组产妇产后泌乳量、血清泌乳素水平等情况变化。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4、72h泌乳量及血清泌乳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4h阴道出血总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产后42d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按摩配合中药催乳可有效增加产妇泌乳量,刺激产妇血清泌乳素分泌,并可有效促进子宫复旧,减少产后出血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孕妇产后早期进行乳房按摩对乳汁分泌及婴儿喂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用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106例孕妇为分析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观察组在产后2h内由专业护理人员对其进行乳房按摩;对照组10h后对其进行乳房按摩。然后比较两组产后泌乳量及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产后7d观察组泌乳充足的产妇为90.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38%(P0.05),产后2个月内观察组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6.32%,高于对照组的66.04%(P0.05)。结论产后乳房按摩的最佳时间为产后2h内,产后及早进行乳房按摩可增加泌乳量,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产后乳房按摩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翔  董晓红  杜正容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1):104-104,122
目的 探讨产后乳房按摩对产后提前泌乳,增加乳汁分泌量,缓解乳房胀痛的作用.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1~10月住院平产分娩的产妇共200例.随机将100例作为实验组,进行产后乳房按摩,其余100例为对照组进行常规产后护理,观察和对比两组的泌乳时间、泌乳量、乳胀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产妇泌乳时间提前,泌乳量增加,乳房胀痛缓解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产后乳房按摩能提前泌乳时间,增加产后泌乳量,缓解乳房胀痛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产后康复仪加手法按摩的催乳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母婴同室的900例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母乳喂养指导护理,实验组产妇采用产后康复仪加手法按摩进行催乳护理,观察两组产妇的乳汁分泌时间和乳汁分泌量,比较两组产妇的催乳效果。结果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产妇乳汁分泌时间为(20.5±3.4)h,对照组产妇为(30.6±5.3),实验组产妇的乳汁初始分泌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进行纯母乳喂养395例,对照组产妇纯母乳喂养240例,实验组产妇的乳汁分泌量明显多于对照组,且差异有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康复仪加手法按摩可以有效提早产妇母乳分泌时间,促进产妇乳汁的分泌和排出,减少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产妇产后早期乳房按摩配合湿热敷对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5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250例与观察组250例。对照组产后指导给予完全的母乳喂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在产后4h指导并协助产妇进行乳房按摩配合湿热敷,每日5次左右,每次15~20min,连续3d,观察两组产妇开始产乳时间、一周后的乳汁分泌及充盈度。结果:观察组开始产乳时间早于对照组,一周后泌乳量也高于对照组,乳房严重肿胀的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结论:产后早期乳房按摩配合湿热敷能促进乳汁分泌,降低乳房肿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母婴分离的产妇使用乳房泌乳评价表对促进乳汁分泌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自然分娩后因各种原因新生儿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20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使用乳房泌乳评价表,根据乳房泌乳评价表得分对产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产妇乳房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第1、2、3、4 d泌乳量均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母婴分离产妇使用乳房泌乳评价表后根据得分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可减少乳房肿胀率,促进乳汁分泌,提高纯母乳喂养率,促进婴儿健康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剖宫产初产妇术后乳房按摩对泌乳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玉全  罗月亮  黄碧珠 《吉林医学》2010,31(10):1374-1375
目的:分析乳房按摩对剖宫产初产妇术后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及乳头状况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剖产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产妇仅接受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术后4~6h施行乳房按摩3d。观察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产妇泌乳时间明显提前,泌乳量明显增加,乳头状况显著改善。结论:乳房按摩可使剖宫产初产妇术后乳汁分泌始动时间提前,泌乳量增加,还能促进产后子宫收缩,缩短产后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16.
产科母婴分离的产妇护理干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科母婴分离的产妇护理干预的方法与体会。方法将2008年1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后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母婴分离的220例产妇按住院时间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非干预组。结果护理干预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明显高于非干预组产妇(P0.05);护理干预组产妇产后开始泌乳时间、泌乳量充足时间及产后第4日乳房硬度等比较均优于非干预组产妇(P0.05);产后42d随访时,护理干预组母乳喂养率(88.18%)明显高于非干预组(P0.05)。结论产科母婴分离的产妇给予护理干预,可改善产妇的心理状况、促进产后恢复,提高护理满意率,可使产妇乳汁分泌时间提前、乳汁分泌量增加、乳房肿胀程度减轻,保证了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初产剖宫产产妇乳房按摩促泌乳量与泌乳始动时间.方法选择接受手术的110例初产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产妇采取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由经培训护理人员于术后4h进行乳房按摩,分别于产后24h、72h,观察比较两组产妇泌乳量、泌乳始动平均时间以及纯母乳喂养率.结果产后24h,观察组产妇泌乳量多者为24(43.64%)人,产后72h,观察组产妇泌乳量多者为46(83.64%)人,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泌乳量更多.观察组泌乳始动平均时间(16.3±2.1)h明显小于对照组(23.6±2.2)h,泌乳始动平均时间更短,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纯母乳喂养率更高.结论术后早期进行乳房按摩可提高初产剖宫产产妇乳房舒适度,增加乳汁分泌量,保证母乳喂养成功.  相似文献   

18.
产后乳房按摩治疗乳汁分泌不足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锋 《吉林医学》2010,31(15):2180-2181
目的:探讨乳房按摩应用于产后乳汁分泌不足的效果观察。方法:将193例产后乳汁分泌不足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乳房按摩。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9%,显效率为7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3%,显效率为5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房按摩应用于产后乳汁分泌不足,能缩短泌乳时间,增加泌乳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产后乳房按摩对于促进产妇泌乳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县医院妇产科近期收治的130例产后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匀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产后乳房按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实验数据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开奶时间较短,泌乳量多,母乳喂养的成功率较高。结论对产后产妇实施乳房按摩有利于促进患者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在实际应用中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产后乳房按摩对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将60例初产妇按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于产后12小时开始对产妇进行乳房按摩的实施、指导与有效母乳喂养的督促,观察产妇产后3~5天乳房泌乳量。结果观察组在产后3天的泌乳量较对照组多。结论产后12小时对产妇进行乳房按摩能促进泌乳、增加泌乳量、预防产后乳房胀痛,从而增强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