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常规储存条件下,以稻谷脂肪酸值上升幅度、上升平均速率和是否宜存为主要判断依据,对广西产优质稻谷和湖南产杂交稻谷进行耐储性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广西产优质稻谷新粮入库第一年脂肪酸值升幅较大,在整个储藏期间脂肪酸值变化平均速率快,正常储藏年限适宜在1.5年~2年;湖南产杂交稻谷储藏期间脂肪酸值变化相对较慢,且升幅比较均匀,耐储性相对较好,储藏年限可适当延长至2.5年~3年。  相似文献   

2.
王华  陈萍 《粮食储藏》2012,41(1):38-41
对玉米生产、收购、储存、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玉米脂肪酸值情况进行了跟踪调研,结果表明:玉米收购入库前脂肪酸值呈逐年上升趋势,机械烘干明显促进玉米脂肪酸值的提高,采购合适粮源难度大;在正常储存年限内将玉米脂肪酸值控制在宜存范围内难度相当大,管理成本大大增加,轮换周期缩短增加了轮换成本;库存玉米主要用作饲料工业和发酵工业的原料,储存2年左右玉米脂肪酸值通常在60 mgKOH/100 g~65 mgKOH/100 g左右,完全能满足市场需求.建议将宜存指标定为脂肪酸值不超过60mg/100g,但广东、福建、广西、海南四个高温高湿地区宜存指标按不超过65 mgKOH/100 g判定.  相似文献   

3.
高大平房仓高水分玉米就仓干燥及安全度夏综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当前烘干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北方南下的二次烘干玉米的脂肪酸值偏高,一般都在45~50mgKOH/100g之间,经过1年储存后很容易超过50mgKOH/100g。自然干燥或一次烘干玉米的脂肪酸值虽然较低,可水分偏高且不均匀,需要采用机械干燥的方法将其含水率降到安全水分。为了解决轮换入库玉米脂肪酸值低而水分高这一矛盾,  相似文献   

4.
烘干温度对玉米脂肪酸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东北地区高水分玉米机械烘干后脂肪酸值波动大的问题,介绍了在机械烘干过程中,采用不同烘干温度进行烘干生产,摸索出烘干玉米的最佳温度,有效解决了烘后玉米脂肪酸值较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从影响粮食品质的最主要因素环境温度着手,通过对高大平房仓包装稻谷定期进行分点、分层跟踪检测其水分、脂肪酸值、发芽率等品质指标,研究分析了包装稻谷从2006年初入库到2008年底出库一个储存周期中的储存品质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高大平房仓包装稻谷粮堆不同层次之间,其储存品质的变化存在差异,特别是粮食水分和脂肪酸值表层变化最大,上层相对表层来说变化幅度稍小。  相似文献   

6.
选择粮食中玉米脂肪酸值为品质劣变指标,分析其在储藏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与控制。通过对延安直属库玉米储存过程中脂肪酸值变化趋势分析,对不同水分、不同储存环境的玉米脂肪酸值进行测定,分析玉米水分、储存环境条件因素对玉米脂肪酸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随着储存期的延长,显现不可逆转的劣变,玉米水分越大在储存中脂肪酸值增加越快,环境温度变化大玉米脂肪酸值升高快,环境气密性好玉米脂肪酸值相对变化较小。同时,根据延安直属库实际应用,提出机械通风技术、粮面压盖、就仓(垛)干燥、膜下环流等技术对控制这些因素、延缓玉米品质劣变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根据 GB/T 20570-2006《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测定玉米脂肪酸值,研究常温25℃和冰箱4℃储存条件下,玉米磨面后面粉的放置时间对玉米脂肪酸的影响,对各级质检中心大量测定玉米脂肪酸值提供技术支撑。测定放置时间为0、2h、4h、6h、8h、10 h的脂肪酸值,结果表明:玉米样品磨成面粉后,在25℃下,其脂肪酸含量增长率分别为:7.09%、11.57%、16.8%、22.10%、35.12%、50.34%,增幅较大;在4℃下,其脂肪酸值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8.
用活性炭作脱色剂对粮食脂肪酸值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粮食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0年7月印发的《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中已将脂肪酸值作为粮食陈化判定的一项重要指标,并引用了国家推荐标准GB/T15684-1995谷物制品脂肪酸值测定法作为测定标准。2004年4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粮食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了《稻谷和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国粮发[2004]43号),把稻谷、玉米脂肪酸值的测定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因此,脂肪酸值测定的准确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下面我们就脂肪酸值测定过程中遇到的影响测定结果准确性的问题与同行们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通过模拟储存,研究了不同储存条件下稻谷中水分、脂肪酸值及霉菌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储存温度的升高和储存时间的延长,稻谷水分呈缓慢下降趋势,且在模拟春秋季常温储存条件下水分下降最快。而稻谷的脂肪酸值和霉菌量在储存期间均呈上升趋势,且在模拟夏季高温条件下上升幅度较大。研究表明稻谷脂肪酸值与霉菌量相关系数高达0.986,两者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现行的GB/T 20570-2006《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中,脂肪酸值被作为玉米储存品质判定的重要指标,对判定其是否宜存及宜存程度是非常重要的。检测玉米中的脂肪酸值,通常先用无水乙醇将粉碎样品中的游离脂肪酸提取出来,并经过滤等方法与固体物质分离后再进行滴定检测,由此可见,脂肪酸的提取对检测结果影响较大。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山西省中晚熟区域试验中37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用PM-8188-A型谷物水分测定仪在4个环境温度下对玉米籽粒含水率进行水分快测,与传统标准烘干法测定值比较,利用回归分析建立对应的玉米籽粒真实水分数学方程,减小了电容式快测法在田间测定玉米籽粒水分过程中受环境温度影响而导致的误差,对育种家在田间选择含水率低的玉米品种方面具有一定应用价值。温度为10℃~25℃时,电容式快测法测定值随着温度的提高有变大趋势,20℃时测定的误差值最小。  相似文献   

12.
温度和臭氧处理对储藏大米脂肪酸值影响的回归方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储藏,探讨了温度和臭氧处理对储藏大米脂肪酸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臭氧处理后的大米脂肪酸值增加了21%,说明臭氧处理对大米脂肪酸值有一定影响。臭氧处理与未经臭氧处理的大米在储藏过程中的脂肪酸值变化趋势相似,在储藏初期60d内,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且温度越高,增幅越明显,60d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臭氧处理大米的脂肪酸值略高于同温度、同时期未经臭氧处理大米的脂肪酸值。方差分析表明储藏温度和时间都是储藏大米脂肪酸值变化的极显著影响因素,拟合结果表明大米脂肪酸值与温度、时间呈极显著的二元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包装材料对储藏小麦粉水分和脂肪酸值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储藏,研究了70%RH、18℃~20℃条件下,包装材料对小麦粉水分和脂肪酸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包装材料储藏的小麦粉水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以布袋包装的小麦粉水分下降最多,脂肪酸值均呈现相似的上升趋势,但以布袋包装的储藏小麦粉脂肪酸值上升最少。方差分析表明包装材料对储藏小麦粉水分为非显著影响因素,对脂肪酸值的影响为极显著影响因素。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不同包装材料储藏小麦粉的脂肪酸值与储藏时间呈不同的线性关系;脂肪酸值与水分和储藏时间均呈二元线性关系。同时通过对不同包装材料储藏小麦粉水分和脂肪酸值平均变化率的比较,布袋为最适合小麦粉储藏的包装方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仓房隔热保温处理,采用空调制冷控温、表层压盖等技术手段,实现糙米准低温条件储存,研究包打围散存和包装垛储存糙米的品质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仓温控制在20℃以内,包打围散存和包装垛储存的糙米粮温保持在15℃以下,可以安全储存一年时间,糙米脂肪酸值低于27mgKOH/100g、品尝评分值77分、发芽率保持在90%以上、整精米率大于87%。  相似文献   

15.
以毛酸浆种子为原料,研究索氏微波提取法对毛酸浆籽油提取效率的影响,并以甲酯化脂肪酸为标准品,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毛酸浆籽油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通过与标准品比对出峰时间确定试样脂肪酸成分,使用面积归一法确定试样中各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与普通热风干燥相比,微波干燥法能够提高毛酸浆籽油的提取效率;利用气相色谱法对毛酸浆籽油进行脂肪酸分析,共检测出8种脂肪酸,分别为:肉豆蔻酸1.3%,棕榈酸10.3%,硬脂酸5.3%,油酸14.3%,亚油酸62.7%,亚麻酸4.0%,花生酸1.1%,二十二烷酸1.0%。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占81.0%,说明毛酸浆籽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初始水分为20.13%的稻谷进行间歇干燥试验,研究不同相对真空度以及不同干燥温度对稻谷干燥后品质的影响,测定干燥后稻谷爆腰率、脂肪酸值以及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化,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相对真空度的增加,稻谷的爆腰率小幅上升,脂肪酸值随之增加。随着干燥温度的增加,稻谷的爆腰增率、脂肪酸值以及直链淀粉含量也随之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稻谷的爆腰增率与脂肪酸值以及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性,脂肪酸值与直链淀粉含量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GB 5497-85标准检测玉米水分是粮食收储企业普遍使用的方法,采用GB/T 10362-2008检测玉米水分是饲料企业普遍使用的方法。在实际检验过程中,用两种标准规定的方法,对同一玉米试样进行水分测定对比,所测得的玉米水分值有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钟静  金宁  李浩杰 《粮食储藏》2012,41(4):39-41
对不同产地的菜籽油在常温储存条件下的水分及挥发物含量、酸值、过氧化值、色泽及脂肪酸组成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常温储存的100d内,水分及挥发物含量、色泽随储存时间的延长几乎没有发生变化,亚麻酸含量有微量的减小;酸值随储存时间的延长增长幅度很小,增长率仅为6.3%;而过氧化值随储存时间的延长增长很明显,平均增长率为27.2%,过氧化值是表征菜籽油在储存过程中品质变化的一个最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