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段会霞  耿莉  李振 《护理学报》2018,25(19):40-44
目的 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配偶创伤后成长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7—12月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消化科病房收治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配偶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事件相关反刍问卷和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配偶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结果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配偶创伤后成长总分为(52.99±19.88)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我能效、目的性反刍与侵入性反刍得分及患者的病理分期进入回归方程(P<0.05)。结论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配偶的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其自我能效、目的性反刍与侵入性反刍得分,患者的病理分期是主要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在治疗和护理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同时,也应注意到患者配偶的创伤后成长,根据其影响因素,帮助患者配偶建立积极有效的思维方式、提高自我效能,从而提升患者配偶创伤后成长水平。  相似文献   

2.
刘雅敏 《全科护理》2014,(16):1445-1447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病人术后化疗期间创伤后成长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便利抽取285例恶性肿瘤病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领悟社会支持问卷、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和创伤后成长量表。[结果]恶性肿瘤病人创伤后成长总分为61.32分±12.76分,处于中等水平;以创伤后成长总分为因变量,以相关因素分析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外向性格、社会支持、面对方式的面对和屈服维度进入回归方程,共解释总变异的40.2%。[结论]恶性肿瘤病人创伤后成长状况与多种因素有关,应从多维度、多角度进行干预来提高病人的创伤后成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创伤后成长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我院行血液透析的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选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创伤后成长量表、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与心理弹性量表的方式调查血液透析患者创伤后成长状况。结果血液透析患者创伤后成长总分为(963.95±12.34)分;血液透析患者的创伤后成长与性别、年龄、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心理弹性及透析龄相关。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创伤后成长的水平表现为中等,同时与多项因素相关。医护工作者应给予相应的干预以使其心理弹性提升,引导其创设正确的目的性反刍性沉思,从而使其更好地成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的心理痛苦现状及其与创伤后成长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卵巢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相关信息、心理痛苦温度计评估患者心理痛苦现状、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评估患者创伤后成长情况,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心理痛苦与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性。结果卵巢癌患者心理痛苦总分(5.21±3.03)分,处于中等水平;创伤后成长总分(68.32±13.06)分,处于中等水平。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卵巢癌患者心理痛苦得分与创伤后成长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P 0.05)。结论卵巢癌患者心理痛苦水平和创伤后成长水平呈负相关,护理人员应重视对患者心理痛苦的干预,减轻其心理痛苦的同时,改善创伤后成长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腹膜透析患者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方法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对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135例腹膜透析患者进行调研。分析患者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结果腹膜透析患者领悟社会支持评分为(66.36±8.51)分,创伤后成长总分为(62.04±12.26)分;创伤后成长总分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r=0.518),与面对评分呈正相关(r=0.620),与回避和屈服评分呈负相关(r=-0.663,r=-0.491)。结论腹膜透析患者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社会支持和面对能有效提高腹膜透析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回避和屈服则阻碍其创伤后成长。  相似文献   

6.
杨蓓  王庆天  张兰  李训  田亚林 《护理学报》2020,27(17):61-66
目的 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应激反应进行潜在类别分析,并比较不同类别患者创伤后应激与创伤后成长得分情况。方法 本研究选取疫情爆发期间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大五人格量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和创伤后成长量表,在患者入院化疗时测量患者人格、疫情心理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及创伤后成长水平;使用潜在类别分析基于患者面对疫情心理应激反应各维度得分进行类别划分,并通过创伤后应激及成长得分情况对类别可区分性进行进一步验证。结果 患者对疫情的心理应激反应类别可分为:高应激反应组(类别1)、中应激反应组(类别2)和低应激反应组(类别3)。类别1的创伤后应激得分高于类别2和类别3(F=29.785,P<0.001),且高应激反应组(类别1)的神经质人格水平较高。结论 新冠疫情期间,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可分为3个类别,高应激反应患者创伤后应激水平最高,成长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7.
汪娟  张平  李秀娟  宋旭红 《护理研究》2012,26(20):1834-1836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病人术后化疗期间心理症状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对230例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期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恶性肿瘤病人术后化疗期心理症状较严重,存在一定程度的创伤后成长,两者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负相关,病人SCL-90得分越低,PTGI得分越高。[结论]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期间病人存在创伤后成长,能有效缓解病人的心理症状,提高病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儿父母的创伤后成长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90例住院治疗的恶性肿瘤患儿父母进行调查。[结果]恶性肿瘤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总分为62.69分±11.46分,5个维度的条目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人生哲学(4.08分±1.02分)、个人力量(3.79分±1.19分)、与他人关系(3.18分±1.13分)、自我转变(3.06分±1.02分)、新的可能性(2.43分±1.18分)。社会支持总分为42.48分±6.35分,主观支持得分为24.84分±3.62分,客观支持得分为10.01分±2.87分,对社会支持利用度得分为7.49分±1.78分。简易应对方式积极应对得分为1.67分±0.46分,消极应对得分为1.19分±0.49分。恶性肿瘤患儿父母的积极应对与创伤后成长总分、人生哲学、与他人关系、自我转变和新的可能性维度呈正相关(P0.05);社会支持总分与创伤后成长总分、人生哲学、个人力量和新的可能性维度呈正相关(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积极应对和社会支持总分进入回归方程,可解释创伤后成长总变异的22.9%。[结论]社会支持和积极应对方式是影响恶性肿瘤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创伤后成长水平、反刍性沉思的状况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和简体中文版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对128例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创伤后成长及反刍性沉思总分分别为(60.59±14.36)分与(30.12±13.12)分,均处于中等水平;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创伤后成长总分与侵入性反刍性沉思、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呈正相关(P0.01)。结论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创伤后成长及反刍性沉思呈中等水平,其创伤后成长与反刍性沉思呈正相关关系。护理人员应鼓励主要照顾者理解事件的意义,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事件进行积极建构思考,促进其创伤后成长,以提高肝癌患者术后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水平及与领悟社会支持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创伤后成长量表(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PTGI)及领悟社会支持能力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对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血液净化中心120例MHD患者照顾者进行调查,分析照顾者创伤后成长的相关因素及与领悟社会支持能力的关系。结果 MHD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总分为(39.73±22.59)分,领悟社会支持能力评分为(46.08±13.53)分,创伤后成长与照顾者性别、与患者关系、患者透析龄、照顾患者时间、照顾者学历、家庭月收入相关,与领悟社会支持能力呈正相关(r=0.883,P0.001)。结论 MHD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应针对相关影响因素加强对照顾者的社会支持,提供有效的心理干预,从而提高照顾者的创伤后成长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丁燕玲  赵应斌  容亓  卢旭妹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5):1548-1548,1551
目的探讨血清CA724对消化系统和非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187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A724,观察其中132例消化系统和55例非消化系统各部位恶性肿瘤所占的百分比率。结果 CA724增高前3位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组中肠癌占59.85%、胃癌占21.97%、肝癌占13.64%;非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组中依次为肺癌占38.18%、子宫癌占29.09%、卵巢癌占23.64%。结论 CA724不仅可作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良好指标,同时对非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也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奥曲肽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受益反应(CBR)及其机制。方法 对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31例,采用奥曲肽0.2mg皮下注射,2次/d,连用20 d,综合评估临床受益反应;采用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定量EIA试剂盒测定其中13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血清中VEGF、IGF-1,观察奥曲肽对患者血清中VEGF、IGF-1的影响。结果 31例临床受益反应率为48.4%(15/31),13例患者临床受益反应率为46.2%(6/13),VEGF明显下降5例(38.5%),IGF-1明显下降6例(46.2%)。结论 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能明显降低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清中VEGF、IGF-1的水平,抑制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生长,使患者获得临床受益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主要照顾者预期性悲伤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为改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主要照顾者身心健康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主要照顾者215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汉密顿焦虑/抑郁量表和预期性悲伤量表(AGS)进行现况调查,分析预期性悲伤影响因素。结果: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主要照顾者预期性悲伤得分(87.35±7.41)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丧失的感觉维度得分最高(4.08±0.55)分,完成任务的能力维度得分最低(2.21±0.65)分;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焦虑、性别、照顾意愿、与患者关系、患者病程是影响主要照顾者预期性悲伤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主要照顾者预期性悲伤情绪较为明显,性别、焦虑水平、照顾意愿、与患者关系和患者病程影响照顾者悲伤情绪,医护工作者应根据个体情况及早介入干预,提高照顾者身心健康,进而提升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照护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糖类抗原19-9(CA19-9)对消化系统肿瘤诊断的意义.方法 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胰腺癌、胃癌、结肠癌和肝癌各60例血清CA19-9,并与各对应良性疾病胰腺炎、胃溃疡、结肠炎和肝硬化各60例CA19-9水平比较.结果 除肝脏良恶性病例组外,其余三组恶性肿瘤CA19-9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A19-9对胰腺、胃、结肠的良恶性疾病有诊断参考意义,对肝脏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15.
肿瘤标志物在诊断消化系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CA19-9对消化系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53例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和62例消化系良性疾病患者血清中AFP、CEA、CA125、CA19—9的含量进行检测、比较。结果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88.68%,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的敏感性,其中单项检测的敏感性分别是:AFP为63.46%、CEA为58.56%、CA125为47.17%、CA19—9为52.83%。结论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AFP、CEA、CA125、CA19—9可提高消化系恶性肿瘤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3例因消化系统疾病住院的患者,经内镜、病理及腹部CT确诊,其中消化系统恶性肿瘤125例,消化系统良性疾病78例,均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CEA和CA199的水平。结果恶性肿瘤患者AFP、CEA、CA199均高于良性消化疾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FP、CEA与CA199联合检测较单项检测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度更高。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AFP、CEA和CA199检测作为诊断性试验,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而联合检测使敏感度得到明显提高,降低了消化道肿瘤的漏诊率。  相似文献   

17.
贺慧华  吴涛 《新医学》2022,53(5):344-348
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均居前列,目前进展期肿瘤的治疗方式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免疫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等,传统放射及化学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大,难以达到满意疗效。近年来,中草药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价值备受关注。槐耳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广泛应用于多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槐耳涉及的抗肿瘤机制主要包括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延缓肿瘤血管的生成,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以及逆转肿瘤的耐药性等。目前已作为一种抗肿瘤辅助用药广泛应用于临床,该文就槐耳制剂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机制作一综述,为临床上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18.
腹水四项指标检测对消化系恶性腹水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水肿瘤标记物对消化系恶性肿瘤所致腹水的诊断价值。【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5 6例消化系肿瘤和 32例良性腹水患者的腹水标志物CEA、CA50 、CA19 9、SF。【结果】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腹水四项标记物测定值均较两对照组高 ,阳性率也较对照组高 ,且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四项标记物联合检测时 ,对癌性腹水的敏感性、特异性可达 83.9%、84 .3% ,诊断准确性 84 .1%。【结论】联合检测腹水肿瘤标记物有助于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三维超声造影增强显像在消化系统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造影增强显像(3D CEUS)技术在消化系统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或CT印证的消化系统肿瘤81例,分成良性病灶组和恶性病灶组。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SonoVue,应用低机械指数造影方法,在二维超声造影增强显像(2D CEUS)的基础上进行3D CEUS。描记二维造影的时间-强度曲线,将三维造影显像特征进行评分,计算3D CEUS对恶性病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预期准确性。结果 3D CEUS可显示病灶整体的立体影像、结构层次和血管空间分布,较2D CEUS更为形象,并可从不同角度观察恶性肿瘤的血管特征。应用3D CEUS特征评分,得出对本组消化系统恶性病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预期准确性分别为97.7%、94.7%和95.5%。结论 3D CEUS使超声图像的显像质量得到新的提高,为消化系统肿瘤的临床诊断提供了更多的补充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在各种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的差异。【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91例、呼吸系统恶性肿瘤78例、生殖系统恶性肿瘤52例、泌尿系统恶性肿瘤10例、乳腺癌21例共252例恶性肿瘤患者及50例健康人血清中GP73水平。【结果】①GP73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水平(M=77.3μg/L)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O.01)。其中肝癌组的GP73水平(M=159.6/xg/L)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②呼吸系统肿瘤中肺癌组血清GP73水平(M=58.2μg/L)高于其他各组(P〈0.05)。③肝癌组GP73水平明显高于肺癌组(P〈0.05),其他恶性肿瘤组与正常对照组(M=46.2μg/L)比较血清GP73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73在肝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肺癌组中血清GP73水平虽高于正常对照组,但远低于肝癌患者,血清GP73有可能成为肝癌较好的血清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