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雨 《机械制造》2003,41(2):33-34
Ⅱ 影响法向侧隙的因素 齿轮副的法向侧隙jn是齿轮副在工作齿面接触时,非工作齿面之间的最小距离。齿轮设计中,其侧隙主要靠齿厚极限偏差和中心距极限偏差来保证。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规定了齿厚极限偏差的数值由小到大,依次为C,D……S等14种字母代号来表示,每种代号所表示的齿厚偏差值以周节极限偏差.fpt的倍数计算,设计时可根据齿轮副的工作情况来选择,由齿厚极限上偏差Ess、下偏差Esi或公法线平均长度上偏差Ews、下偏差Ewi两种代号组成。 由于齿轮的齿厚公差、中心距公差、加工和安装  相似文献   

2.
半圆键铣刀是铣削半圆键槽的专用刀具,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两侧面的间隙角通常在工具磨床上加工。但这种加工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厚度尺寸难以控制,端面跳动超差严重,端面粗糙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为此通过实践,在车床上加装一套磨头后进行加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渐开线齿轮的侧隙公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淳 《机械传动》2004,28(4):28-32
直接建立了渐开线齿轮侧隙的基本公式,由此可推出通常的无侧隙啮合方程式,讨论了标准和手册中几种侧隙的表示和关系公式。  相似文献   

4.
按照GB/Z 18620. 2—2008对齿轮副法向侧隙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在给定工作中心距的情况下,计算出齿轮副法向侧隙常数c。固定齿轮副中的一个齿轮,利用最大转角测量设备对另一个可转动齿轮的最大转角θ进行测量。齿轮副法向侧隙值由法向侧隙常数c与最大转角θ的乘积计算得出。以测量和计算某发动机用平衡轴总成齿轮副的法向侧隙为例,介绍测量设备,说明该设备可以用于测量封闭空间内齿轮副法向侧隙,并介绍了测量和计算的实现方法。说明测量误差来源并计算出测量误差大小。与塞尺直接测量法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检验基于该方法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多次测量同一啮合齿的法向侧隙,确认基于该方法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应用虚拟变位原理,论述了渐开线直齿圆锥齿轮传动当轴线夹角艿略变大造成大端略有分离时,大端法向侧隙计算的理论基础,导出了各种较为实用的直齿圆锥齿轮传动大端法向侧隙计算公式,供锥齿轮传动的理论研究及设计之用.  相似文献   

6.
在机械加工中,广泛使用镶片铣刀。刀片的几何形状和在刀体上的分布非常重要。为了预断铣削时的切削、振动、表面粗糙度和稳定性。介绍镶片铣刀广义数学模型。在该文中。刀刃几何被每一刀片的局部坐标系所定义,并用来预断沿切削区的切削厚度分布。每一刀片安装在刀体上。用刀片中心相关于刀体中心的坐标数学说明。用求解每一刀刃点切削的力学和动力学,并在整个切削区积分,它可以显示出任何镶片铣刀预断的铣削过程。并用试验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7.
董玉涛 《机械传动》2014,(9):99-101
从侧隙定义出发,以外啮合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副为例,从几何学的角度分析了齿轮啮合的过程,给出了法向侧隙、圆周侧隙所对应的几何量,推导了的法向侧隙的定义式、对称式,讨论了法向侧隙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设计齿轮时,都要考虑互相啮合的齿轮副的最小法向侧隙,以保证齿轮的正常工作和良好的润滑,防止由于齿轮工作温度的变化导致两个啮合的齿轮卡死。对于有回程误差要求的正反转齿轮,还需考虑其齿轮副的最大法向侧隙。由于国标规定了齿轮副的最小法向侧隙值,  相似文献   

9.
王振成  夏东起 《机械传动》2002,26(2):65-66,78
提出了虚拟变位的概念,阐述了虚拟变位的基本原理,并通过虚拟变位的方法,推导出了外啮合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传动法面法向侧隙的计算公式,可用于齿轮传动设计。  相似文献   

10.
山西读者来信说,在单件、小批生产中加工不同模数的蜗轮顿感困难,设计制造或购置专用滚刀又不经济,请贵刊介绍单件加工蜗轮的现场经验。  相似文献   

11.
通过几何分析得出了内啮合渐开线齿轮传动中心距略变小时,非工作齿面法向齿侧间隙的计算公式,利用几何关系导出了此种公式的几种表达形式,供设计者在齿轮传动设计时选用.  相似文献   

12.
王钧 《现代机械》2005,(4):85-85,89
介绍一种刀架结构简单、切削厚度分布均匀、刀具调整方便、尺寸控制容易,可以获得较高精度的切向进刀加工外球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作者对本刊1990年第2期上曾发表的“切向变位法加工短齿圆柱齿轮”一文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补充和改进,使原加工方法更趋完善方便,一次调整即可完成短齿圆柱齿轮的切向变位法加工,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结合面法向和切向接触刚度的MPSO-BP神经网络算法的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粒子群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算法模型,用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参数。以机械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和切向接触刚度作为算例。考虑结合面配对副材料、接触载荷、表面加工方法、表面粗糙度和结合面间的介质作为主要因素,对8组结合面法向和切向接触刚度进行预测建模,并对仿真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与误差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多种影响因素组合下的机械结合面法向和切向接触刚度较高精度的建模和预测。  相似文献   

15.
16.
斜齿齿轮泵无侧隙啮合困油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无侧隙啮合斜齿齿轮泵的端面重叠系数与困油容积的关系,得到了其困油容积、困油流量及瞬时流量随端面转角的变化规律,并首次得到了既不困油也不“串油”的螺旋角范围,对工程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数控机床中消除蜗轮副侧隙的几种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某一数控铣齿机工件箱蜗轮蜗杆传动的具体情况,提出了3种调整蜗轮传动啮合侧隙的方案:调整分体结构蜗杆两端轴向相对位移、采用双导程蜗杆传动和双蜗杆传动。简述了消隙原理,并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8.
基于空间曲线啮合原理,研究一种无侧隙的锥形线齿轮机构。以圆锥螺旋线作主动齿轮接触线,根据共轭曲线啮合理论,求解与之共轭的从动接触线。建立通过接触点且垂直于主动轮角速度方向的凹凸接触的无侧隙圆截面,并根据截面参数求解主、从动轮的中心线方程。以圆截面沿着中心线扫描构建无侧隙的凹凸接触齿面。共轭的接触线存在于所构建的空间曲面上,并根据截面圆半径和端面圆锥周长讨论极限齿数存在的情况。根据齿面方程建立三维模型并进行运动学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构建的锥形线齿轮机构能够以设计的传动比实现平稳传动过程。在线齿轮啮合方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锥形线齿轮齿面构建方法,为正交轴齿轮传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一个磨粒入手,将其受力分解为相互垂直的三个分力,从理论上推导出法向稳定性。同时,利用测得的电参数计算出砂轮上的总磨削力矩,确定切、法向磨削力比 C,从而导出切向麻木在削力的计算公式:Ft=CFa。  相似文献   

20.
为准确计入结合面表面微观形貌对结合面的影响,提出结合面的“固-隙-固”接触模型。基于该接触模型和接触分形理论以及赫兹理论,建立考虑摩擦因素影响的结合面切向接触阻尼的分形预估模型,并通过数值仿真研究揭示有关参数对结合面切向接触阻尼的影响,为后续结合面动力学建模和动力学特性分析做准备。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结合面的切向接触阻尼随结合面实际接触面积的增大而增大;随结合面法向载荷的增大而减小;随结合面间摩擦因数的增大而趋于恒定;实际接触面积影响cte*-μ曲线转折点(即临界摩擦因数μc)的位置,随着实际接触面积的增大,临界摩擦因数μc亦同时增大;不同的分形维数取值,尤其是分形维数取值在临界值(D=1.55)的两侧时,结合面间的接触行为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