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某大长隧道初期支护施工中使用的机械手湿喷混凝土施工为例,分别从原材料质量要求、施工关键工序控制、确保施工质量措施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以确保隧道初期支护效果、提高隧道施工安全性和施工环境,确保隧道工程效益。  相似文献   

2.
牛紫龙 《山西建筑》2015,(6):170-171
鉴于初期支护是二次衬砌的基础,初期支护大变形的预防与整治是破碎松散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的关键,针对初期支护大变形的危害,分析了某高速公路隧道初期支护大幅变形的原因,提出了初期支护大变形的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构成了隧道洞身衬砌结构,初期支护的结构质量直接影响隧道洞身衬砌结构的安全运营。针对隧道洞身初期支护厚度以及钢拱架缺失等质量问题,提出了一种将探地雷达技术应用于隧道洞身初期支护结构质量检测的方法,并展示了能够有效检测初期支护钢拱架数量和厚度的探地雷达现场检测的操作流程。该方法在隧道工程现场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为隧道洞身初期支护结构交工验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凉风垭隧道初期支护大变形的整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彬 《施工技术》2005,34(6):15-17
通过凉风垭隧道初期支护大变形的原因分析,阐述了隧道初期支护大变形的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混凝土中掺入聚丙烯纤维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延性,有利于混凝土支护结构和围岩共同作用。将湿喷工艺和纤维混凝土应用于隧道支护结构可以提高支护结构的施工质量和围岩的自承载能力,将湿喷纤维混凝土结构应用于金华山软弱围岩铁路隧道初期支护。详细介绍了金华山隧道纤维混凝土支护结构的设计,材料的选用,该隧道支护结构用纤维网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6.
结合正在修建的兰新铁路第二双线LXS-7标的极高地应力大梁隧道,开展型钢钢架与格栅钢架支护机理研究。在综合考虑喷射混凝土时间硬化效应对初期支护强度的影响基础上,基于围岩-支护特征理论综合分析型钢钢架及格栅钢架的支护机理及其适应性,探索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工程中不同刚度支护的力学响应过程,绘制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几种可能的围岩-支护特征曲线,为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合理支护形式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并提出适合于围岩大变形的合理支护形式,以及控制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大变形的合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成贵铁路的复杂地质条件,致使隧道初期支护和衬砌产生大变形、开裂和仰拱上鼓等缺陷。文章结合高坡隧道大变形段特征,采用预注浆、双层支护及圆形衬砌等措施,成功对大变形段进行拆换处治,化解施工风险,保证隧道施工安全与质量,为以后类似隧道项目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高应力下隧道岩爆以及软岩大变形控制难题,本文从隧道围岩荷载与支护平衡、变形协调控制及围岩能量守恒三方面进一步分析地下工程平衡稳定方法的特点;根据不同围岩级别总结地下工程平衡稳定方法中隧道支护结构抗力与围岩变形特征曲线,并提出隧道围岩支护的施工建议;通过分析围岩与支护结构有效荷载传递规律与功能转换特征,揭示围岩平衡与支护结构变形协调控制机理,并结合高应变吸能层材料设计一种表征为“吸能让压 支承抗压”的一体化新型隧道围岩支护工艺。通过工程应用表明,基于新型支护工艺在岩爆、软岩大变形隧道中围岩压力降低28.09%,保障了隧道安全高效施工。  相似文献   

9.
周朝长 《四川建筑》2012,32(2):226-227
以桃巴高速某隧道为研究背景,在隧道出现大变形后,全面监测初期支护不同位置测点的拱顶下沉情况,及时分析施工过程中初期支护的稳定状态,判断围岩稳定状态,为隧道信息化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张建华 《山西建筑》2010,36(5):334-335
主要介绍了隧道施工质量地质雷达无损检测的方法,利用地质雷达对安徽千秋关隧道施工质量进行了检测,通过分析采集的数据得到隧道初期支护工字钢间距、数量、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厚度及二次衬砌厚度,达到了无损检测要求及控制了隧道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1.
乌鞘岭隧道穿越由多条断层组成的挤压构造带,存在较高的地应力,而且,岭脊段穿越的板岩夹千枚岩地层,围岩破碎,强度极低,施工初期出现了罕见的初期支护大变形,喷射混凝土严重开裂、破损,型钢钢架扭曲变形,部分出现折断,严重影响了施工安全与工程进度。为解决高地应力、大变形隧道工程的稳定控制技术难题,在工程现场设置了4种不同的支护参数工程试验段,实施了隧道表面位移与结构内力监测,以围岩与支护结构变形为主要评价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隧道拱脚与拱腰处局部大变形和偏压作用是隧道初期支护结构的扭曲与破坏的主要原因;2)柔性预应力锚索可取代临时横向支撑,初期支护H175钢拱架优于常用的I20钢拱架;3)以H175钢拱架+柔性预应力锚索+钢纤维喷射混凝土为结构组成的初期支护系统,能够较好地控制乌鞘岭隧道高地应力软弱围岩大变形。  相似文献   

12.
任国华 《山西建筑》2014,(8):188-190
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大跨度浅埋软弱围岩隧道初期支护大变形的原因,介绍了变形处理的措施和施工要点,顺利完成了隧道初期支护变形处理施工,保证了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3.
软弱围岩隧道机械化全断面开挖工法,主要依据"新奥法"原理,优化支护参数,重视初期支护对提高围岩承载能力的作用,配套机械化作业采用全断面开挖,降低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提升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提高经济效益。以国内某高铁隧道为背景,根据监控量测、应力测试结果动态调整支护结构,验证了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机械化配套全断面施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复合式衬砌的防水性能较为突出,也是隧道工程中用于初期支护的一种主流形式。但在具体的隧道施工中,因考虑工期和安全等因素,复合式衬砌技术的实施能否达到初期支护的目的也是技术人员需要考虑的重点。因此,正确应用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技术极具必要性。本文以实际工程为背景,阐述了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内容,重点围绕隧道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技术展开探讨,最终保证了工程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5.
根据云南省云临高速公路大亮山隧道穿越复杂地质条件时出现的初期支护开裂、仰拱隆起等灾害,单层初期支护无法抵抗围岩压力,采用双层初期支护进行优化设计。利用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软件对单层初期支护与双层初期支护开挖后围岩与支护结构力学响应进行对比,并与现场监测数据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单层初期支护拱顶沉降、仰拱隆起、二次衬砌内力、塑性区半径均大于双层初期支护,采用双层初期支护可以保障隧道安全掘进;针对隧道拱顶沉降与仰拱隆起变形曲线,建议采用扩大拱脚、尽早施作仰拱、增设锁脚锚杆等措施控制隧道的变形、开裂等灾害。  相似文献   

16.
乔东 《山西建筑》2013,(3):152-155
以郑西客运专线阌乡隧道下穿连霍高速公路段为例,对下穿段初期支护变形规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浅埋大断面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段初期支护的变形控制措施,并对施工中的成功与不足进行了总结,为后续施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软岩隧道初期支护大变形控制一直是隧道设计及施工中常面临的重大技术难题,依托在建梦笔山隧道炭质千枚岩软岩大变形问题,总结了大变形表现特征,分析了炭质千枚岩的工程特性及隧道产生大变形的各类原因。针对问题提出了调整预留变形量、超前小导洞释放应力、机械铣挖和三台阶临时仰拱开挖方法、双层初期支护、“田”字形钢结构、长锚杆和护拱等一系列综合控制技术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围岩大变形,保证了隧道施工的安全、质量和进度要求,并为类似隧道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隋丰年 《建筑机械》2023,(12):27-31+2
文章针对黄土隧道的开挖与支护问题,以山西某黄土隧道为工程背景,对黄土隧道施工中的开挖与初期支护进行了研究。对隧道的特征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了黄土隧道初期基础支护以及超前支护关键技术,通过优化黄土隧道支护技术,取得了较佳的工程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9.
结合隧道施工现状,对比了人工安装法和设备安装法两种方案安装拱架的资源投入、安装时间、施工质量和进度等方面,得出结论:多功能隧道拱架安装车较人工立拱安全系数高、效率高、施工质量高、安装速度快和机动性好,适合长大隧道的初期支护施工.  相似文献   

20.
酉水隧道围岩大变形及支护结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维岩土数值分析软件对西汉高速公路酉水隧道进行了无支护开挖工况大变形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定性掌握了围岩大变形破坏的原因.并采用三维壳体单元对原初期支护设计和二次变更设计进行了模拟,探明了原设计不能满足要求的原因以及二次变更设计的合理性.同时查明了隧道支护的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为合理的设计,旨在为类似的软弱围岩大变形条件下隧道的初期支护计算和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