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詹姆斯·威尔逊与美国早期联邦制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早期联邦制的演进是各种联邦制观点相互竞争和谈判的过程。詹姆斯.威尔逊的联邦制观点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从美国独立战争前的政治辩论到1787年联邦宪法的制定和批准,威尔逊以他对政治理论和实践的深刻认识,阐释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及各自的权力和职责,从而在美国早期联邦制的演进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美国联邦制的基本原则及其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787年美国宪法废除了邦联制,确立了联邦制,明确提出了新的中央政府即联邦政府与州政府行使权力所遵循的四条基本原则。联邦制的确立,改变了过去邦联时期政治关系无序的状态,使国家权力的运作步入正轨。但是,联邦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联邦制的演化经历了三个时期: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权力相对平衡时期,联邦政府权力扩大时期和联邦政府集权化时期。这种向联邦政府倾斜的权力再分配,实质上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政治关系的重新调整,以期利用联邦政府的权力调控州政府力所不能及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从而保障社会政治的安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根据宪法划分权力治理国家的二元制的联邦体制确立的原因,其一美国早期殖民地的生活经历是联邦体制确定的温床;其二美国资产阶级在联邦时期进行的主权在州的民主政治实验是联邦体制确立的桥梁,其三由邦联向联邦过渡是美国历史的必然。联邦制,是适应美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一种政治,它的确立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4.
各层级政府间的权力划分深刻影响联邦政治体制的运行方式,宪政分权是联邦制的起点而不是联邦制的归宿。由于权责的对称程度不同,联邦政治体制有对称性和非对称性两种模型。在经济全球化的视阈下,对称性的联邦制国家中央权力逐渐加强,联邦政治体制向单一制方向发展;非对称性的联邦制国家地方权力逐渐加强,联邦政治体制向邦联制方向发展;反映在国际舞台上,两种模型演化出了许多新变体,表现为不同的联邦政治体制模式。  相似文献   

5.
与其他政治体制一样 ,联邦结构也必须能够适应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本文概述了引起联邦制机制和进程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其中包括民众取向和期望的变化、环境变化引起的政策议题变化、新的统治和公共管理模式、全球化的压力。尽管有人抱怨联邦体制过于僵化 ,但是本文却描述了使联邦机构能够回应环境变化的多种多样的机制和进程。其中包括宪法修正案、司法解释、政府间关系的协调以及政府间协议、财政联邦制、不对称安排、权力的委托以及在有限情况下所能使用的应急权力  相似文献   

6.
分享岁入是美国第37任总统尼克松进行的国内改革,基本思想是遏制“合作联邦制”中权力过份向华盛顿集中的势头,把由联邦政府负责的提供社会服务的部分权力交还州和地方政府。分享岁入就是将联邦政府征收的个人所得税的一部分划拨州和地方政府,让它们在一定范围内自由使用。尼克松总统任内共通过三个分享岁入法案。分享岁入改革是对“合作联邦制”中联邦权力过度集中倾向的反省,对后来的共和党总统产生了很大影响。但因多种原因,分享岁入改革并没产生尼克松总统宣称的“还权于州”,“还政于民”的效果。以分享岁入为核心的国内改革更多的是停留在口头上,成为代表尼克松总统形象的一个名词。  相似文献   

7.
米良 《学术探索》2009,(6):52-58
马来西亚宪政制度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就由英国殖民者为其作了初步设计,在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独立以后,马来西亚的统治者也没有对其作根本性的改变,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下院多数党领袖组阁、国会两院权力的分配等方面向其宗主国英国学习,在联邦与各州的关系上,似乎更多借鉴了美国的制度,如实行联邦制、联邦与各州的权力分配、每个州都有自已的宪法和法律等。苏丹通过选举产生并有任期,设有伊斯兰法院和土著法院等制度更使马来西亚的宪政制度增添了与众不同的特色。分析马来西亚宪政制度的特点,对完善我国宪政制度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白雪峰 《文史哲》2012,(1):119-129
美国的《权利法案》联邦化是《权利法案》的法律效力逐渐扩展到整个联邦的法律发展过程,是美国公民权利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过程中,联邦最高法院从最初否认《权利法案》联邦化的合宪性,逐渐发展为积极推进《权利法案》联邦化进程。最高法院态度的变化,既与美国社会、经济和思想的发展有关,也是最高法院内部司法理念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漫谈“分税制”杨玲“分税制”是通过划分各税种税收的形式,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财力分配关系的财政体制。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在处理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方面,均采用“分税制”。美国实行的是彻底的分税制。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分为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与此国体...  相似文献   

10.
美国是世界上教育资源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并建立了联邦、州、学区三级教育行政机构。其中,州为权力核心,学区为执行主体,联邦进行平衡和监督。这样的制度安排充分体现了美国三权分立、民间自治、纵向分权的政治理念,也反映了该国对于教育的功能、属性的基本认识。通过对这些制度表象的分析,挖掘其中对于教育产品属性的本质认识,对于其他关注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国家和地区而言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斌斌 《兰州学刊》2014,(6):176-182
美国的专利诉讼分为两种:一种是对于美国专利商标局的决定不服的请求(抗告)诉讼,另一种就是最常见的专利侵权诉讼,这两种诉讼的管辖权均属于联邦法院。采用联邦制的美国法院实行三审制,一审的联邦地方法院进行案件事实审查,联邦巡回区法院和联邦最高法院实施法律审查。了解美国专利侵权诉讼的裁判管辖,对我国企业及专利权人在国际贸易中的法务防范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美国国家结构形式的演变及联邦中央权力集中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的国家结构形式,经历了由邦联制向联邦制演变的历史过程,这种演变完全决定并适应于美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政治、经济、军事等客观条件的变化。与此相适应,美国的国家权力也逐渐由各州分权走向联邦中央集权。但美国联邦中央权力的集中,不同于单一制国家的中央集权,而是奉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美国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三权的绝对平等,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各有所重。  相似文献   

13.
董春华 《兰州学刊》2010,(11):136-140
正当法律程序在美国宪法中扮演重要角色,它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平衡联邦和州关系的依据之一。近年来,联邦最高法院将之作为审查惩罚性赔偿判决的宪法依据。与正当程序条款的发展相一致,联邦最高法院对惩罚性赔偿判决的审查也经历了从程序性向实质性发展的历程。它对惩罚性赔偿的审查也渐趋严格,这主要是为了适应20世纪末期美国法律界对侵权法进行改革以限制生产商责任的趋势,也充分体现了正当程序的灵活性和包容性。正当程序条款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法律各领域进退的独特工具,而中国适用《侵权责任法》第47条惩罚性赔偿条款并没有类似依据。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正步入建立市场经济的“长途跋涉”之中,法制经济的建设要求我们变革传统体制下行政权过度膨胀、司法权过于弱小的权力布局;依法治国的进程要求我们加强司法权力、保障司法独立,限制行政权力、加强依法行政。体现制衡思想、发挥制衡作用的美国司法审查制的创设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即法治之国离不开以权力制约权力、以司法权制衡行政权。一、美国司法审查制的创设与启示美国司法审查制,亦称违宪审查制,它是指联邦最高法院在审理诉讼案件过程中对于所涉及的联邦国会和各州议会通过的法案以及总统等行政官员的命令、行为有…  相似文献   

15.
联邦分权的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大小政治单位面临的压力导致了对联邦政治体制的诉求 ,希望藉此缓解压力 ,调和多样性。现已成型的主要联邦制度模式包括 :联盟 (unions)、宪政分权联盟(constitutionallydecentralisedunions)、联邦 (federations)、邦联 (confederations)、盟邦 (fedarcy)、联合国家 (associatedstates)、国际共管 (condominiums)、同盟 (leagues)、共同权力机构 ( jointfunctionalauthorities)以及混合体 (hybrids)。在这些不同的模式中 ,又有多种变化。就联邦体制来说 ,影响其运行的设计问题包括 :构成单位的数量和特性 ,立法和行政权力以及财政资源的分配状况 ,构成单位间权力分配是否均衡 ,共同联邦机构的形式和结构 ,作为裁决者的法庭的作用 ,宪法对于个体和少数权利的承认 ,以及政府间互相咨询、协作与合作的程序。过去半个世纪中 ,联邦政治体制的成败得失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这些经验教训关系到联邦制以及更广义上的联邦体制在协调和处理社会多样化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联邦党人是高度的现实主义者,他们在面临国家解体的关键时刻建立了联邦制,拯救了美国,而《联邦党人文集》正是他们建国思想的集中体现,它的四大原则也是当今《美国宪法》的核心。因此,研究美国建立联邦体系的原因及文集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将有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美国的政治制度和《美国宪法》。  相似文献   

17.
如何将民族和文化多样性同成熟且团结一致的独立国家观念协调起来 ,这是斯里兰卡等发展中国家当今面临的主要挑战。对于不是按联邦制国家的传统创建模式———由各独立小国聚合为一体 ,而是由单一制国家转为权力分享国家而创建的联邦制或准联邦制国家来说 ,如何协调更是一个大问题。人们处于这种情况 ,总不免担心联邦制可能导致国家的解体和分裂。现在需要做的事情是调和一对相互矛盾的目标 ,既要构建一个强有力的且有实效的中央政府 ,又要承认民族和文化多样性。这就需要一种既不全是单一制 ,又不全是联邦体制的复合型结构 (或称准联邦制结构 )。为了实现协调 ,客观上可能要求权力的不均衡倾斜或分散 ,但是这样一来 ,某些少数群体取得特殊待遇 ,又会引发其他群体的抵触情绪。仅仅将权力分散下去还不够。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建立解决政府间争执的有效机制。提倡折衷 ,提倡按比例分配权力 ,提倡公众对多元化、权力世俗化和代议制民主制度的崇尚 ,这对于消除文化与民族对抗 ,消除政治两极化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联邦理论和学术不大留意地方社区及其政府的作用。成熟的联邦制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在宪法和制度安排上也很少顾及这个方面。但地方政府已越来越多地参与联邦国家的财政和社会服务。可以说 ,一般而言的地方 ,或特别而言的国际性城市 ,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在新的联邦体制中会尤为突出。因此 ,当用发展的眼光看联邦治理时 ,就需要考虑地方社区及其政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巍 《文史哲》2012,(1):130-139
1931年加拿大获得主权国家的地位,但直到1982年才从英国手中收回宪法的管辖权,其原因在于联邦与各省在确立修宪程序以及宪法修改事宜上长期未能达成一致。在半个世纪里,各方围绕魁北克省的法裔问题、联邦与省政府的权限和地区之间的宪政关系问题展开博弈。这一过程和结果表明,联邦制在解决少数民族问题和协调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上效率低下,在处理国家与地方的关系方面则表现出较大的功效。  相似文献   

20.
论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国家结构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联邦制的首倡者,但他对联邦主义并未一以贯之。在南京临时政府组建之前,他经历了由联邦制到单一制再到联邦制的思想变化。在南京临时政府组建过程中,孙中山改变立场,转而主张建立单一制国家结构。孙中山思想转变的原因是复杂的,这反映他对国情认识的深化,也反映出国家结构问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