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容(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与急性脑梗死病程的关系,为其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该院107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根据头部 CT 或 MRI 病灶大小,梗死体积按 Pullicino 公式(长×宽×层数/2)计算进行分组:大梗死组(病灶体积大于10 cm3)、中梗死组(病灶体积4~10 cm3)和小梗死组(病灶体积小于4 cm3),4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用 PL-11血小板分析仪检测经 PLR-06血小板诱聚剂诱导前后的 MAR、PLT、PDW、MPV、PCT,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经 PLR-06血小板诱聚剂诱导前,大脑梗死组 PLT、PCT、PDW、MPV 明显升高(P <0.01);中、小脑梗死组 PLT、PCT、PDW、MPV 升高(P <0.05)。(2)与对照组比较,经 PLR-06血小板诱聚剂诱导后,各脑梗死组 MAR 升高(P <0.05);PLT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大、中脑梗死组 PCT、PDW、MPV 升高(P <0.05);小脑梗死组 PCT、PDW、MPV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小板聚集率、数量及体积的改变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监测它们的变化对预防和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肺癌患者放,化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部和肺癌患者在放化前后血小板(PLT)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静脉血,用CD-160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患者治疗前后PLT各参数。结果:治疗期间和治疗结束1周后,PLT数,血小板比积(PCT)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期间,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明显降低(P<0.05),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结束一周后,MPV回升,与治疗前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PDW升高(P<0.05)。结论:观察PLT参数的变化能间反映骨髓造血功能,对临床能否进一步放化疗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血小板及其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拜耳ADVIA2120型)测定128例肝移植术前患者、81例肝移植术后(60d)无出血患者、13例肝移植术后有出血患者及15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及其参数等相关指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1)肝移植术前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比容(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肝移植术后无出血组PLT、MPV、PCT、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肝移植术后有出血纽PLT、MPV、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肝移植术前组比较,(1)肝移植术后无出血组PLT、MPV、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肝移植术后有出血组PLT、MPV、PCT、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移植术后有出血组与无出血组比较,PLT、MPV、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及其参数相关指标的检测表明,(1)可配合临床观察肝移植术后疗效以及判断病情的变化;(2)间接反映肝移植术后PLT的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4.
癌症患者放化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探讨癌症患者放化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Sysmex XT-2000I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测定31例癌症患者放化疗前后静脉血的血小板数(PLT)、血小板比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和大体积血小板比率(PLCR),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癌症患者放化疗前各参数与健康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LT、MPV、PCT、PLCR在放化疗后患者组均显著低于放化疗前(P〈0.01或P〈0.05),PDW与放化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癌症患者放化疗后血小板参数的测定对观察其骨髓抑制状况和病情估计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血小板功能变化与肝硬化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了91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并与肝功能分级(Child-Pugh积分法)比较。结果:肝硬化组PLT、MPV、PCT较对照组无显著降低(P<0.01)或P<0.05),而PDW显著升高(P<0.01);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PLT、MPV、PCT较无上消化道出血组均显著降低(P<0.01);肝功能A级组PLT、B级组PLT和MPV及C级组PLT、MPV、PCT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C级组PDW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B级组PLT、MPV较A级组显著降低(P<0.01或P<0.05),C级组LT、MPV、PCT较B级组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血小板四项参数可间接反映血小板功能,对评估肝硬化患者肝脏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判断有无出血倾向,指导临床治疗及其预后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肝炎患者血小板4项参数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炎患者血小板4项参数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光电MEK一6318K型血细胞自动分析仪对38例急性肝炎、47例慢性肝炎、47例肝硬化和13例健康人的血小板4项参数进行检测,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比容(PCT)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1)急性肝炎患者与健康人比较,MPV、PCT、PDW3项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慢性肝炎患者与健康人比较,MPV、PCT、PDW3项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肝硬化患者与健康人比较,MPV、PCT2项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由于门静脉高压和脾功能亢进,其血小板数明显减少,MPV、PCT2项参数与健康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随着血小板数值的减小,血小板体积增大,PLT与MPV之间呈现非线性的负相关性,而PLT与PCT之间则存在正的相关性。结论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的改变对于监测肝炎患者的病程发展及出血倾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XE-21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测定健康对照、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比容(PCT)。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有血管病变组和冠心病组的PLT、MPV、PD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无血管病变组血小板4项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在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对临床研究糖尿病并发症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与血管性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与血管性痛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对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PLT、MPV、PCT、PDW进行测定,同时利用Hitachi 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空腹血糖水平(FPG)。结果 ①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相比:MPV、PDW显著增高(P〈0.01);PLT计数减低(P〈0.05);PCT测定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糖尿病有血管病变组与无血管病变组相比:空腹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有血管病变组MPV和PDW均显著高于无血管病变组(P〈0.01),而PLT计数比无血管病变组减少(P〈0.05);PCT测定值两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MPV和PDW显著升高。PLT计数减低;糖尿病有血管病变者和无血管病变者虽然血糖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但血小板参数包括PLT、MPV和PDW明显改变,提示检测MPV、PDW和PLT数对监测2型糖尿病有无血管病变发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晚期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晚期肺癌患者化疗时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液学分析仪检测43例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肺癌患者在化疗治疗前及每个化疗疗程结束后第二天(共4个疗程,各疗程间隔3周)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容(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并与199例健康成人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肺癌患者化疗前PLT、PCT和PDW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MPV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化疗后不同阶段各参数均明显低于化疗前(P〈0.01),并随着疗程的增加各参数均逐渐下降。结论 晚期肺癌患者血小板数量增多、体积变小,化疗使血小板数量和体积明显降低;观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能间接反映骨髓造血功能,对临床能否进一步化疗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患者和健康孕妇妊娠晚期血液分析参数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CA800血细胞分析仪分别对32例PIH患者(PIH组)与180例健康妊娠晚期孕妇(健康孕妇组)以及180例健康非孕妇女(对照组)的血液标本进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以及红细胞压积(HCT)等进行检测。结果 PIH组的MPV、PDW明显高于健康孕妇组(P〈0.05);PIH组、健康孕妇组的MPV、PDW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IH组的PLT、PC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健康孕妇组与对照组相比,PLT、PCT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H组HC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H患者妊娠晚期由于血小板消耗和破坏增加,导致血小板减少,PCT降低,MPV、PDW明显增加,循环血容量降低使HCT升高。血液分析参数变化对PIH患者的病情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血小板减少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世巧  冯文莉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9):2073-2074,2076
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意义。方法选取三类血小板减少患者102例,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4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29例,急性白血病(AL)26例,采用SysmexXS-1000i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PLT)及相关参数血小板比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并与健康对照及治疗前后对比。结果初诊时ITP的PLT、PC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PV、PDW、P-LC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A、AL组患者的PLT、PCT、MPV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A组PDW高于对照组。AL、AA与ITP比较,PLT,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V、PDW、P-LCR明显低于ITP组(P0.05)。治疗后缓解组ITP、AA、AL的PLT、PCT明显升高(P0.05),ITP组MPV、PDW、P-LCR明显下降。AA、AL组MPV、P-LCR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对于血小板减少的鉴别诊断与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与肝硬化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114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分为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54例,无消化道出血组60例,另选择5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将两组血小板参数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比容(PCT)分别为(71.95±55.35)×109/L、0.08%±0.07%,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分别为(12.06±1.23)fL、15.92%±3.33%,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PLT、PCT、MPV、PDW均比无消化道出血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测定对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判断有无出血倾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00例冠心病患者[6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39例心绞痛(AP)]及5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的血小板四项参数:血小板比容(PCT)、血小板数量(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及血小板活化(CD62p)进行测定,分析其与冠心病之间的联系。【结果】三组间PCT差异无显著性。冠心病患者PLT明显要低于对照组(P〈0.01),而PDW、MPV、PAGM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MI患者的PDW、MPV、PAGM相对AP组明显偏高(P〈0.05),PLT明显降低(P〈0.05)。CD62p在冠心病患者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MI患者的CD62p阳性表达明显高于AP组(P〈0.05),Pearson,s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的CD62p与PAGM、MPV之间具有正相关的关系(r=0.602、0.487,P〈0.05)。【结论】临床上监测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冠心痛患者的诊治及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小板各参数的变化和对临床化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对102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第一周期前,第三周期后,第六周期后血小板各参数进行动态测定,并将其做配对比较。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患者第三周期后和第六周期后的PLT、PCT明显低于第一周期前(P〈O.05),MPV、PDW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化疗时,应注意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以防止化疗过程中因血小板各参数的变化而引起继发出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NIHSS评分与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AA)及穿支动脉病变(PAD)的关系。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213例。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头颅核磁共振、头颈部CTA、颈动脉超声、脑血管造影结果分为LAA组(113例)、PAD组(100例)。均进行血小板检测,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积(PCT),记录入出院时NIHSS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与PAD组比较,LAA组PLT和PCT明显减少(P均〈0.05);PDW和MPV略升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PLT与MPV、PDW呈负相关(r=-0.181,r=-0.329,P均〈0.01),PLT与PCT呈正相关(r=0.926,P〈0.01)。入院时LAA组NIHSS评分高于PAD组(P〈0.01);出院时LAA组NIHSS评分高于PA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与PLT、MPV、PDW、PCT均无相关性(r=0.000,r=0.128,r=0.118,r=0.042,P均〉0.05),出院时NIHSS评分与MPV、PDW呈正相关(r=0.160,r=0.146,P均〈0.05),与PLT、PCT无相关性(r=-0.005,r=0.042,P均〉0.05)。结论血小板参数、NIHSS评分与CISS分型LAA及PAD关系密切,对疾病的疗效、预防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彭碧  陈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2):910-911,913
目的探讨巨核细胞与血小板(PLT)参数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分组进行巨核细胞数及血小板4项参数[PLT、血小板体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检测,并做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LT值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ITP)组最低(P<0.01),脾亢组次之(P<0.01),PCT与PLT变化一致,各组PDW均增高(P<0.01),MPV以ITP组与免疫组显著增高(P<0.05);其他各组与ITP组相比,巨核细胞数、PLT值、PCT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免疫组与ITP组相比MPV、PDW有显著性差异(P<0.05)。4组病例骨髓均表现为巨核细胞成熟障碍,ITP组巨核细胞总数及颗粒巨明显增多,巨幼细胞性贫血(MgA)组巨核细胞呈病态改变。结论观察血小板参数及巨核细胞的形态特征,对血小板减少性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意义.方法 GDM孕妇120例为GDM组,正常孕妇120 例为对照组,孕12周、30周时测定血小板数、血小板压积、大血小板比率、血小板平均体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GDM组孕12周血小板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30周PLT 、PCT降低,其他参数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12周与孕30周比较各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孕12周与孕30周PLT 、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参数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糖和血小板参数检测,对GDM的发生发展及早期诊疗有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分型分期与血小板数量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探讨其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507例NSCLC各期患者血小板数量和血小板数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压积进行检测并与2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 NSCLC各期血小板增高患者比例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9,P<0.05)。 NSCLCⅡ期、Ⅲ期、Ⅳ期血小板增高比例均高于Ⅰ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41.30、49.42、56.08,P均<0.05)。 NSCLC患者血小板数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压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29、15.64、2.40, P均<0.05)。 NSCLCⅡ期、Ⅳ期的血小板数分布宽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9.07、2.82, P均<0.05);NSCLCⅢ期、Ⅳ期的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8.39、19.67, P均<0.05);NSCLCⅣ期的血小板压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0,P<0.05)。NSCLC各分期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宽度、血小板压积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别=1.47、1.05、0.47, P均>0.05)。结论 NSCLC继发性血小板增多者的比例与分期有关,分期越晚比例越高。 NSCLC不同阶段血小板数量和血小板参数有一定的差异,对NSCLC的进展及预后的判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