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二聚体(D-Di)是交联纤维蛋白(Fib)的特异降解产物,它的生成和增高反映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近10多年来被广泛用于静脉血栓(VTE)形成、下肢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的排除诊断。最近D-Di的检测已深入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心血管疾病、激素替代治疗和抗凝治疗中。我们选择10种常见病检测D-Di,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Fbg)在纤溶酶的作用下水解产生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其水平升高是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标志,为继发性纤溶的特有代谢物,在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恶性肿瘤、重症肝炎等疾病中升高,可作为溶栓治疗有效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3.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骨折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可表现为局部肿胀、深部触痛及活动时疼痛等,血栓栓子脱落可导致严重肺栓塞等,可危及生命[1,2]。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以及血小板(Platelet,PLT)均能够良好的反映机体凝血及纤溶过程,属于良好的凝血及纤溶的重要标记物[3]。为了探讨上述3项指标监测在骨折患者病情变化中的意义,笔者回顾性分析了186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D-二聚体是最简单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其质量浓度的增加反映体内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D-二聚体在继发性纤溶症为阳性或增高,而原发性纤溶症为阴性或不升高。凝血检测时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骨科病人D-二聚体阴性可排除发生VTE的可能性,阳性对VTE的确诊价值不高,建议进一步行影像学检查后确诊。  相似文献   

5.
临产孕妇因血浆量增加导致血液生理性稀释,机体的各项指标均发生了变化,临产时血液呈高凝、低纤溶状态可能导致分娩前后发生出血性或血栓性疾病。D-二聚体(D-D )是纤维蛋白单体经凝血因子ⅩⅢa交联后形的一种降解产物,它既反映体内的纤溶状态,又反映凝血状态,有多篇文献报道D-二聚体与产后并发症有一定的相关性[1-2]。为了了解临产孕妇监测D-二聚体对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我们对本院2634例产妇进行了D-二聚体检测并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D-二聚体(D-dimer,D-D)是反映已交联的纤维蛋白被纤溶酶降解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物,是血栓性疾病的唯一标记物,它能有效地确定有无稳定的纤维蛋白存在.它的生成或增高反应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其血浆中的水平可代表体内凝血酶的活性及纤维蛋白的生成情况,可以作为体内血栓形成的指标之一[1].近年来,定量检测D-二聚体含量已成为排查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血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并作为溶血栓治疗的动态监测指标[2].但是不同的检测方法D-二聚体结果通常不一致[3],现将本院两种检测D-二聚体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血浆D-二聚体是纤溶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形成的特异性降解产物,检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肿瘤、肺部感染、糖尿病肾病、冠心病等疾病的诊断、疗效判定和预后估计方面有重要意义,综述如下。1 D-二聚体的形成 机体发生凝血时,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使其转变为交联纤维蛋白,同时纤溶系统被激活,降解交联纤维蛋白形成各种fdp碎片。由于r链的交联,便产生了包含r链相连的2个D片段,即形成D-二聚体碎片。D-二聚体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中的最小片段,是血栓已被溶解的直接证据。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标志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双重激活,是继发性纤溶亢进的敏感和特异指标。FDP的敏感性高,D-二聚体的特异性强,二者配合,可提高对DIC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血浆 D-二聚体作为体内交联纤维蛋白水解的标志性产物,它以其高度的敏感性和阴性预示能力,是目前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的重要指标。对血栓形成性疾病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肺栓塞(PE)、脑血管疾病、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等疾病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虽然 D-二聚体检测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 D-二聚体实际应用中,仍有一些对检测参数的误区,致使检测结果难以为临床提供合理的解释。本文将对其临床应用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血浆D-二聚体的测定方法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浆D-二聚体测定是诊断活动性纤溶较好的指标,是目前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的重要指标。对血栓形成性疾病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肺栓塞、脑血管疾病、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同时D-二聚体检测还是溶栓药物治疗监测的重要指标。本文对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逐一论述。  相似文献   

10.
D-二聚体在血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血液凝固过程中,纤维蛋白单体或中间聚合能ⅩⅢa 作用下,形成交联纤维蛋白,后者进一步受纤溶酶作用发生降解,形成D-二聚体(D-Dimer)。实验表明,D-二聚体与血液凝固、纤溶等均具内在联系。近些年育作者应用抗D-二聚体单克隆抗体(McAb)检测人血浆或血清D-二聚体,发现深静脉血栓(DVT)、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肺栓塞(PE)、心肌梗塞(MI)等血栓性疾病患者血浆或血清D-二聚体均显著性升高,多认为该项指标有益于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1.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它的存在表明体内有纤维蛋白的形成和溶解,它可作为反映高凝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D-二聚体反映着继发性纤溶的增强,是唯一反映凝血和纤溶的理想指标,在临床上已视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对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定有一定指导意义。监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患者血栓前状态的早期诊断,以期早期预防性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因此,D-二聚体水平在血栓前状态及血栓形成性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及病理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现着重对D-二聚体的形成机理、方法学和其在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正血液中D-二聚体检测通常是诊断体内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特异标志物,是继发性纤溶的特异性标志,临床上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常见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肺栓塞(PE)[1]、心肌梗死、脑梗死等血栓栓塞性疾病[2]。另外在肿瘤,DIC,外伤,社区获得性肺炎,肾移植,主动脉夹层,白血病,溶栓治疗[3]等其他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评估中都有着广泛的积极应用。本实验研究发现在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D-二聚体水平时,随着患者在血液采集时使用的标本类型不同,检测结果间出现较大的差异,可直接导致临床医生在给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评估时带来误差。为使D-二聚体检测项目能准确地应用于  相似文献   

13.
临床上,骨折患者因其需制动,且创伤后血液往往处于高粘、高凝状态,易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DVT轻者导致肢体肿胀、疼痛、功能障碍,严重者栓子一旦脱落,导致发生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可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本研究通过分析杭州市江干区人民医院和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近两年来诊治的骨折患者发生DVT并发症情况,旨在评估Wells评分联合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诊断骨折患者DVT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下肢骨折患者因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脱落引起肺栓塞而致患者死亡多有报道。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血管损伤是导致血栓形成的三大条件。下肢骨折时,在上述三种条件作用下容易形成DVT。早期发现并早期治疗DVT对预防肺栓塞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DVT有较高的准确性,近年临床尝试通过检测血浆D-二聚体预测血栓性疾病发生。本组通过血浆D-二聚体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比来探讨诊断下肢骨折患者DVT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D-二聚体(D—D)是纤溶酶作用于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D—D的检测对肺栓塞(PE)、深静脉血栓(VTE)、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其它多种血栓相关性疾病都有着特殊的诊断价值。近几年来,D—D的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给临床提供出血相关性疾病的各项指标的检测,我院自2008年以来先后引进两台ACL—TOP全自动血凝分析仪,除进行常规凝血指标检测外,还使用该仪器应用免疫比浊法进行D—D的定量检测,结果准确、稳定、有较好的重复性。现将使用该设备检测D—D的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6.
出凝血功能异常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特征。肿瘤细胞释放促血管生成因子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并诱导血小板活化和增多,均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肿瘤患者常表现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缩短,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和血小板计数增高,呈现高凝状态。血栓形成的同时,纤溶系统激活,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 FDP)升高,两者是纤溶系统常用标志物,计算FDP/D-二聚体比值,可提高诊断血栓或出血的准确率。血小板功能及血小板表面标志物等新型出凝血标志物,可用于评估血小板活化状况。在肿瘤高凝状态和纤溶过程中,血栓新4项[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lasmin-α2-plasmin inhibitor complex, PIC)、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相似文献   

17.
D-二聚体(D-dimer,DD)是交联纤维蛋白稳定而特异性的降解产物,是继发性纤溶的分子标志物[1]。深静脉血栓(deep veinthrombosis,DVT)是骨创伤及术后常易发生的并发症,在下肢骨折、骨盆骨折、多发伤及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进一步了解D-二聚体检测在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及溶栓治疗监测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健康人群(NC组)30例做对照,DVT组29例,PE组21例,DIC组10例,溶栓组38例,分别检测D-二.聚体浓度.结果 DVT组、PE组、DIC组、溶栓治疗组D-二聚体浓度分别为(2.52±0.89)、(2.70±0.62)、(4.21 ±0.76)、(1.81±0.43)μg/L,各组D-二聚体浓度均较NC组[(0.83±0.32) μg/L]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D-二聚体检测对DVT、PE、DIC的诊断及溶栓治疗的监测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纤溶功能变化特点。方法对57例儿童与成人ALL患者的临床资料、纤溶功能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D-二聚体血症或与高白细胞(WBC)、T系ALL、成人患者相关;D-二聚体大于0.5μg/mL时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值有很好的线性相关关系。结论 ALL患者纤溶水平的变化可以通过其D-二聚体与FDP值来体现。  相似文献   

2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我国最新的一项 COPD 大型横断面调查(BOLD 研究)结果显示:年龄大于40岁的人群中 COPD 总体发生率为8.2%[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易发生微血栓栓塞,加重病情,甚至死亡。血液流变学检测反映机体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D-二聚体是反映机体存在血栓和继发性纤溶活性增高的敏感指标,为了解 AECOPD 患者体内凝血和纤溶功能变化,本研究随机选取2011年-2013年在青浦区中医医院内科治疗 AECOPD 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