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考察常用抗生素对新生儿肺炎的治疗效果以及抗生素使用对新生儿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无并发症的新生儿肺炎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使用不同抗生素分为头孢组30例,青霉素组29例,联合用药组31例,另选40名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治愈率、治愈时间.考察使用抗生素5d后肠道菌群数量,评价抗生素对新生儿肠道微生态的影响.结果 头孢组治愈率为76.7%;青霉素组治愈率为72.4%;联合用药组治愈率为71.2%;三组治愈率之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孢组治愈时间为(5.3±0.2)d,青霉素组治愈时间为(5.5±0.2)d,联合用药组治愈时间为(5.2±0.3)d,三组治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双歧杆菌数量明显降低(P<0.01),肠杆菌、肠球菌以及消化链球菌数量显著增加(P< 0.01或P< 0.05),类杆菌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抗生素治疗新生儿肺炎偏向于联合用药,抗生素会破坏新生儿肠道微生态失去平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研究观察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常用的抗生素的疗效以及抗生素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以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抗生素的使用不同而分组,以各项观察项目全部正常的时间作为肺炎病程终止时间,比较各观察组的治愈率并进行时间——效应分析。分析使用抗生素3天、7天时肠道菌群中细菌的含量,以了解抗生素对肠道菌群影响情况。结果 ①青霉素组、头孢组、联合用药组的治愈率以及时间-效应分析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②使用抗生素对新生儿肠道菌群有影响,其影响随着抗生素使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大;③三个观察组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以青霉素与头孢菌素联合使用组最为明显、头孢菌素组次之、青霉素组最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应用抗生素在治疗的时间效应。方法收集诊断为肺炎的新生儿。根据患儿入院时是否伴有并发症,进一步分为研究组(出现合并症,如肺水肿、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心力衰竭)和对照组(未出现合并症)。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抗生素使用种类(;2)研究组和对照组抗菌素中用量最大的前三位药物(;3)研究组和对照组不同药物组配的平均治愈时间。结果(1)研究组抗菌素中用量最大的前三位药物分别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甲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对照组抗菌素中用量最大的前三位药物分别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甲肟(;2)研究组和对照组4种常用药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甲肟)治疗新生儿肺炎得平均治愈时间分别为(7.4±1.9)d、(7.9±4.2)d、(6.3±1.7)d、(7.0±5.5)d、(4.6±1.8)d、(8.2±3.6)d、(4.2±1.5)d、(6.1±2.2)d,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或对照组在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甲肟或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甲肟治疗新生儿肺炎时,两种药物方案对新生儿肺炎的平均治愈时间分别为(5.2±1.8)d、(5.3±1.4)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联合药物治疗,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新生儿肺炎的平均治愈时间分别为(4.3±1.8)d、(4.4±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新生儿肺炎的单一抗生素用药方案推荐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用药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甲肟或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甲肟的治疗方案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抗生素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新生儿肺炎75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静脉注射青霉素类抗生素、头孢类抗生素及两者联合类抗生素,比较三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结果:青霉素组、头孢组及两者联合使用组患者的治愈率及治愈时间中位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青霉素组、头孢组及联合用药组在使用抗生素1周后4种益生菌数量均比对照组少,其中数量下降最多的益生菌是双歧杆菌(P<0.05);肠杆菌(腐败菌)数量则均多于对照组(P<0.05)。三个观察组中4种益生菌数量下降最多的是两者联合用药组(P<0.05)。结论:使用不同抗生素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与不良反应均不同,在选择抗生素时要充分考虑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CAP患者依就诊次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头孢哌酮/舒巴坦2.0g,静滴,每日2次,阿奇霉素0.5g,静滴,每日1次。对照组以头孢哌酮/舒巴坦2.0g静滴,每日2次,疗程均为7天,其他治疗两组相似。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8.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奇霉素治疗CAP疗效可靠,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可以作为基层医院CAP病人的经验用药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治疗中,抗生素的治疗效果、时间效应。方法: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新生儿科治疗的104例肺炎案例,详细记录患儿使用抗生素的情况、治疗时间等,进行分类统计。结果:青霉素、头孢唑林、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阿莫西林、哌拉西林、先锋霉素VI、苯唑青霉素、头孢拉啶九种抗生素中,青霉素(46.15%)、头孢唑林(22.12%)、阿莫西林(11.54%)的使用频率较高;青霉素类抗生素单独治疗的时间(5.18±2.46)d,青霉素、头孢拉啶联合使用的治疗时间(5.10±2.33)d。结论: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唑林是治疗新生儿肺炎的常用抗生素,联合用药不一定能缩短治疗时间、增强疗效,需要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应该更加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孙红芹 《当代医学》2014,(11):143-144
目的观察比较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时常用抗生素的临床疗效,并制定相关的科学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广东增城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520例儿童支气管肺炎患者,并依据用药的种类分为A组(阿奇霉素)、B组(头孢呋辛)、G组(氨苄西林/舒巴坦)、D组(头孢他定)4组(n=80)。记录并比较各组的临床效果,通过计算C/E、△C/AE选取最佳临床治疗方案。结果A、B、C、D4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5.0%、92.5%、90.0%、97.5%,各组抗生素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经济学分析中,C组的C/E值最小为0.79。结论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过程中,阿奇霉素、头孢呋辛、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定等常用抗生素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其中氨苄西林/舒巴坦为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多抗胶囊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阿齐霉素联合多抗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用阿奇霉素治疗。疗程2周。结束后观察疗效。随诊3个月观察有无复发。结果观察组发热、咳嗽、肺部体征消失和X线胸片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间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复发,对照组3例(6%)复发。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多抗胶囊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疗程短,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朱亿颖 《吉林医学》2010,(33):6030-6030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注射液治疗5~12岁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12岁儿童大叶性肺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头孢二代药物联合阿奇霉素或红霉素抗感染治疗,治疗组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或红霉素抗感染治疗。观察治疗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如退热、止咳平喘等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或红霉素治疗5~12岁儿童大叶性肺炎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克拉霉素分散片联合阿奇霉素治疗重症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36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8例)与对照组(1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克拉霉素分散片+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使用克拉霉素分散片于阿奇霉素联合治疗重症支原体肺炎疗效确切,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本地区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细菌谱及其细菌的耐药状况。方法将2005年1月以来符合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标准的2526例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培养分离菌种,用VITEK-60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①在2526例中获得阳性标本1338例(52.90%),培养出细菌1417株,其中G+球菌875株(61.75%), G-杆菌542株(38.20%),常见细菌为A群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8种细菌共计1121例(79.1%)。②A群链球菌对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为62.34%;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21.5%,对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及阿莫西林/棒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为7.6%~13.0%;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81%~90%,对其它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30%左右。大肠埃希氏菌对氨苄青霉素的耐药率为92.4%,对其它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及丁胺卡那霉素的耐药率为20%~30%.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多数抗生素耐药率较高,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10%~12%)。铜绿假单孢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丁胺卡那霉素、头孢他啶、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0~4.2%,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为46.5%.结论本地区小儿CAP常见细菌为A群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D群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有一定程度的耐药,对常见的G-杆菌敏感的药物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相似文献   

12.
社区获得性肺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冬丽  林广裕 《河北医学》2010,16(3):373-376
目的:本文通过三个不同抗生素对细菌性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疗效比较,探讨目前婴幼儿CAP治疗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法:将2007年在本科收治的年龄在1个月至2岁间的肺炎患儿83例随机分成三组,1组用头孢曲松,2组用青霉素,3组用头孢呋辛进行抗感染,并同时配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不同抗生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退热时间、治愈时间情况。结果:三组患儿入院前病程、年龄、性别比例均无明显差异。三组平均退热时间(h)及治愈时间(d)分别为1组27.33±18h,8.93±1.63d;两组16.7±12.58 h,6.60±2.61d;3组18.47±17.5h,7.75±3.47d,两组比1组退热时间、治愈时间明显缩短(P〈0.05),3组与1、两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治疗中发现,1组院内感染比例47%、两组7.5%、3组7.14%,1组较2.3组明显增多。结论:青霉素作为第一线抗生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是肯定的,而强效的抗生素也非万能,且其引起正常菌群失调、二重感染及耐药菌株的危害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郭凤  张天惠  韩玲 《湖南医学》2014,(1):78-79,82
[目的]观察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联合甘露聚糖肽治疗盆腔炎症性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临床确诊的80例盆腔炎症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哌拉西林舒巴坦钠(2∶1)3.0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 L静脉滴注,静脉滴注,1次/日,3~14 d为一疗程。试验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甘露聚糖肽5 mg ,静脉滴注,1次/日,3~14 d为一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试验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7.5%(35/40)和97.5%(39/40),显著优于对照组(75%,87.5%)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 P <0.05)。治疗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3/40)和15%(6/40),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哌拉西林舒巴坦钠联合甘露聚糖肽治疗盆腔炎症性疾病,其疗效显著优于单独使用哌拉西林舒巴坦钠,并且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 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42例HAP确诊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治疗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疗程均为7~8d。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恢复正常的时间为(48.24±7.54)h,对照组为(72.36±10.24)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HAP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郴州市桂阳县晚期新生儿肺炎喉部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2011.7-2012.6我院收治的晚期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喉部分泌物培养阳性42例,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和药敏实验结果。结果:42例喉部分泌物培养阳性的患儿,革兰阳性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性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本地区病原菌除对青霉素的敏感率较低外,革兰阳性菌对苯唑西林、哌拉西林、红霉素敏感率较高,革兰阴性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舒巴坦和氨曲南敏感率较高。结论:本地区病原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率虽然较高,但建议没有明确细菌感染及支原体感染证据者,尽量少用抗生素,以免影响常用药物的敏感率。  相似文献   

16.
对682例日龄≥4d的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进行病原学检测,其中非典型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阳性167例(24.49%)。167例新生儿非典型性肺炎中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肺炎支原体检出阳性者分别为124例(74.25%)、55例(32.93%)、47例(28.14%)和35例(20.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6.33,P〈0.01。167例患儿母亲沙眼衣原体阳性率为80.84%,解脲支原体为53.29%,肺炎衣原体为50.90%,肺炎支原体为53.29%。应用阿奇霉素抗感染及其他综合治疗,结果治愈151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97.01%,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无改变。提示非典型病原微生物是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新生儿非典型肺炎以沙眼衣原体感染最多,肺炎支原体感染率相对较低;患儿母亲为直接病原传播者;阿奇霉素对其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加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加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68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5例)和对照组(83例),治疗组给予加替沙星400mg/d共10d,对照组予阿奇霉素500mg/d加头孢曲松钠2g/d共10d,结果治疗5d后观察,治疗组痊愈率为65.8%,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痊愈率为43.4%,总有效率为62.6%,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治疗组的平均热退时间和平均住院13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加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确切、安全,且临床效果优于阿奇霉素加头孢曲松钠。  相似文献   

18.
陈群  苏秦  龙涛 《四川医学》2010,31(7):957-959
目的了解我院小儿肺炎细菌分布及耐药状况,指导早期经验性抗生素应用。方法统计分析了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儿科242例肺炎住院患儿取深部痰培养结果。结果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152株,阳性率62.8%,其中革兰阴性菌100株(65.8%);革兰阳性菌47株(30.9%);真菌5株(3.3%)。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较敏感的抗生素为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第四代头孢菌素,对氨苄青霉素的耐药性最高。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达100%,对万古霉素、苯唑西林敏感,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也有较高敏感性。结论我院小儿肺炎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耐药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获得性肺炎的疗效。方法120例获得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给予头孢噻肟钠(50~100)mg(/kg·d)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阿奇霉素10mg(/kg·d)静脉滴注,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高于对照组83.3%(χ2=3.55,P0.05)观察组在发热消退、肺部啰音消失、咳嗽消失、治愈时间均较对照组短(t=3.38、t=4.36、t=5.26、t=6.62、P均0.05)。结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获得性肺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