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核因子KB(NF-KB)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 LDL)诱导的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单核/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凝胶迁移率变动分析检测NF-KB的DNA结合活性变化,以免疫组织化学观测细胞内p65的核转位,用细胞ELISA法检测细胞内 MCP-1及IKBα蛋白含量变化。结果 不同浓度(10、25、50、100μg/ml)Ox-LDL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均可引起细胞NF-KB的DNA结合活性增强、IKBα蛋白表达下降以及MCP-1蛋白表达增强,以50μg/ml刺激1h NF-KB活化及IKBα表达减弱最明显,作用24hMCP-1表达水平最高。NF-KB俯活化的同时伴有p65核转位。上述效应可被NF-KB特异性抑制剂吡咯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所抑制。结论Ox-LDL刺激人肾小球系膜细胞产生MCP-1是由NF-KB调控,NF-KB参与了脂质肾损害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
小儿支原体感染致急性肾小球肾炎1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原体(MP)感染引起肾脏病的报告较少,现将我院近年收治的10例MP感染引起急性肾炎患儿的临床特点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 10例均以咳嗽伴浮肿或血尿入院。男6例,女4例;年龄2~10岁,既往无肾脏病病史。检血清MPIgM抗体阳性(ELISA法)为MP感染,合并有下述表现中2项者为有肾脏损害:(1)水肿或高血压;(2)血尿;(3)低补体血症。结果 从初发症状至肾炎发病时间为2~15天,平均6-3天。水肿6例,肉眼血尿7例,少尿1例,高血压4例。镜下血尿9例,蛋白尿7例。血清补体C3均降低,血脂蛋白…  相似文献   

3.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组锌依赖蛋白酶,它主要参与细胞外基质(ECM)的降解、转运、组织重塑[1]。MMP-9是MMPs家族中最大的成员,主要降解IV型胶原,在一定的病理条件下,对细胞的迁移、侵袭、活化及动脉硬化的形成、血管重塑等均起重要作用[2]。我们通过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MMP-9 mRNA表达的研究,探讨MMP-9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 一、材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1)正常对照组(NC):18例,男 10例,女 8例,年龄 25- 62岁,均为…  相似文献   

4.
应用抗ECA单克隆抗体诊断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用抗ECA McAb双位点夹心ELISA法检测尿中肠杆菌科细胞共同抗原(ECA)快速诊断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960份送检标本中,肠杆菌科细菌>10^5CFU/ml的223例,ELISAP/N>3.1的222例。2.2-3.1的1例;细菌在10^2-10^5间的86例,P/N>3.1的50例,2.2-3.1的32例,≤2.1的4例;有4例无菌生长尿液,P/N>2.1,抗生素活性均阳性。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5.
内镜及非手术综合疗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院近10年来开展内镜鼻胆(胰)管引流[En-doscopicnaso-billa(pancreatic)drainge,ENB(P)D]及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sphincterotomy,EST)治疗3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1986年4月起开展ENB(P)D,1994年10月后开展ENB(P)D及EST),探索内镜对SAP的治疗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男14例,女22例,年龄22~79岁,平均54.6岁。其中60岁以上16例。28例合…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价磁共振胆管造影(MRC)对胆管结石的诊断价值,作者对一年内的70例胆总管(CBD)结石患者进行了前瞻性对照研究。患者男34例,女36例,年龄30~93岁,平均71±15.5岁。临床怀疑胆管结石伴发胆管炎33例,胰腺炎3例,胆囊切除术后CBD结石9例,胆汁郁积6例。超声或CT怀疑结石者19例。采用德国Siemens公司Magnetomvision1.5T扫描仪,在重T2WI基础上,应用turbo自旋回波(TSE)序列,通过横断面和冠状面获得MRC二维图像。扫描参数:TR/TE=4500/1…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胚胎脊髓移植并应用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MK-801能否促进半切洞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方法 将成年大鼠分为3组,A组:单纯脊髓半切洞损伤组;B组:脊髓半切洞损伤+胚胎脊移植组;C组:脊髓半切洞损伤+胚胎脊髓移植+MK-801组。手术后应用联合行为评分(CBS)、感觉诱发电位(SEP)、运行诱发电位(MEP)检查。结果 3组CBS得分A组〉B组〉C组;SEP和MEP  相似文献   

8.
单结合胆红素促成核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作者目的在于探讨人类胆汁中存在的一种具有沉淀特性的胆红素组份,单结合胆红素(MCB)对胆固醇过饱和胆汁可能具有的促成核活性。作者应用本实验室已建立的胆红素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技术,从人胆汁中首先获得结合型胆红素,再经分离、纯化及二次制备手段提取MCB。然后按照Kibe氏配方,制备出胆固醇饱和指数为1.2,总脂浓度为10g/dl,BS/PL为2.3的人工模拟胆汁,并观察在该胆汁中分别加入MCB170μM、MCB340μM时成核时间(NT)的变化,并与对照组对比,结果显示:(1)三组NT值依次为3.33±0.52天,2.17±0.41天和5.83±0.75天;(2)无论是两实验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或两实验组间NT值比较,均P<0.05;(3)按照Holzbach计算两组与对照组NT值得出成核活性分别为0.5712和0.3722。证实MCB在过饱和的人工模拟胆汁中具有明显的与剂量有关的促成核活性(NA)。当其剂量达到340μM时,其成核活性甚至比糖蛋白(NA为0.5636)更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素D1表达与神经母细胞瘤(NB)发生发展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对20例NB标本检测。结果 17例可检测到cyclin D1表达,表达指数(CEI)4.3% ̄55.3%。年龄〈1岁和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标本中CEI低于年龄〉1岁及NB,但无显著性差异。Ⅲ ̄Ⅳ期、UF型及肿瘤广泛转移标本中CEI显著高于I ̄Ⅱ及ⅣS期、F型和肿瘤切除者。CEI与MKI呈正相关,与术后生存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D28及CD80分子在活跃期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上的表达及在SLE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13例初发活跃期及 13例复发活跃期 SLE患者PBMC表面 CD28及CD80分子的表达。结果:初发及复发活跃期SLE患者PBMC表达CD28分子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初发活跃期SLE患者PBMC表达CD80分子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初发与复发活跃期SLE患者之间比较PBMC表达CD28及CD80分子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及APC间存在异常的CD28-CD80。共刺激分子的信号传导,这种异常的信号传导在SLE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两种神经电图-肌电图检测方法对臂丛根性损伤的诊断符合率。方法1997年前,对82例臂丛根性损伤用上肢五大神经代表肌肉及肩胛带肌群肌电图(EMG)、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诱发电位和传导速度(SNAP、SNCV)及体感诱发电位(SEP)进行分析诊断。1997年起,对118例臂丛根性损伤加测颈椎旁肌EMG、双侧膈肌的CMAP和斜方肌的EMG、CMAP进行诊断。结果1997年至今,臂丛根性损伤神经电图-肌电图的诊断和术中发现相比,诊断完全符合率为80%,完全及基本符合率为95.4%,比1997年前分别提高14.1%和10.3%。结论臂丛神经根性损伤加测椎旁肌EMG、膈神经、副神经肌电可提高臂丛根性损伤尤其是C5节后损伤的肌电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2.
一氧化氮(NO)是一种活性很强的自由基,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我们通过测定46例小儿肾病综合征(NS)患儿血清NO水平、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变化,对NO与氧自由基的相互关系在肾病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以便指导临床治疗。 一、材料与方法 1.观察对象:小儿 NS 46例,男 32例,女14例,年龄1岁6月~13岁,均符合全国小儿肾脏病协作组制定的标准。病例入选条件:(1)未用过糖皮质激素、维生素C及维生素E治疗;(2)不伴有任何感染性疾病;(3)原…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类透析膜对单个核细胞激活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不同种类透析膜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PBMC,用放射免疫(RI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IL-1β、TNFα、IL-6。结果 用铜仿(CU)膜透析,透前PBMC产生的IL-1β、TNFα、IL-6高于对照组;其次是聚甲基丙烯酸甲脂膜(PMMA)膜和HE膜。透析过程中PBMC产生的细胞因子都明  相似文献   

14.
动脉硬化闭塞症与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动脉硬化闭塞症(ASO) 与内皮素1(ET1) 、一氧化氮(NO) 等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因子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择96 例ASO 患者,采用密度梯度法检测循环内皮细胞计数(CEC),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浆ET1 、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血管紧张素Ⅱ(ATⅡ)、肿瘤坏死因子(TNF),采用酶联免疫检测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P选择素(PS)。采用Griss 法检测血浆NO水平。结果 所有患者均存在高ET1、TXB2 、ATⅡ、粘附分子、CEC血症,存在低NO、CGRP、6KPGF1α血症,且以Ⅲ期病人最明显。结论 ASO 的发生发展同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因子密切相关,ET1、NO 等血管活性因子的检测有助于ASO发病机制的探讨和病情严重程度的判别。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老年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发病中的作用,本文采用IL-6依赖性细胞株MH60.BSF增殖反应MTT法检测了30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和24例正常者以及14例健康绝经前女性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上清(PBMC)IL-6水平以及血清雌激素(E2)、骨钙素(BGP)等水平的变化。结果:绝经后妇女IL-6水平高于绝经前,而OP组又高于NOP组。以OP组IL-6为因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发现:IL-6与年龄无明显相关关系,与前臂骨密度(BMD)和E2呈负相关,与BGP和尿钙与尿肌酐比值(Ca/Cr)呈正相关。结果提示老年女性骨丢失属于高转换型,雌激素水平减少使分泌IL-6细胞活化,IL-6分泌增多,从而刺激骨吸收,骨吸收超过骨形成就会导致O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小儿急性阑尾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小儿急性阑尾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对69例急性阑尾炎患儿进行观察,其中发病6~12小时就诊者34例,发病12~24小时就诊者35例,术前采血1次。健康对照组35例,采血1次。分别检测G-CSF、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C反应蛋白(CRP)。结果显示:急性阑尾炎患儿G-CSF发病后6~12小时明显升高(P<0.01),12~24小时继续升高(P<0.001),WBC,ANC,CRP发病后6~12小时升高不明显(P>0.05),12~24小时明显升高(P<0.01)。结果提示:G-CSF能早期反映阑尾受到感染,是小儿急性阑尾炎早期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绝经后妇女尼尔雌醇治疗前后骨密度及骨代谢的变化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30例绝经后妇女口服尼尔雌醇(CEE3),每2周2mg共1年。治疗前后均采用单光子吸收法(SPA)进行桡骨骨密度(BMD)测量,进行血骨钙素(BGP)、血降钙素(CT)、血雌二醇(E2)、血卵泡刺激素(FSH)及空腹尿钙/尿肌酐(Ca/Cr)测定。结果显示CEE3治疗1年后治疗组骨BMD增加1.1%,而对照组下降3.3%;血BGP显著下降(P<0.01);尿Ca/Cr下降。本文提示,CEE3能降低骨转换率,有效防止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8.
静脉注射不同剂量异丙酚对血流动力学及通气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6,自引:0,他引:76  
应用阻抗法和分气流监测法观察静脉注射不同剂量异丙酚(Propofol,PRO)后患者血流动力学(MAP、NR、SLCI、IFI、VET、EVI、SVRI、IC、PFI、LSWI)与通气功能(VT、RR、VE、FEV1%、ETCO2、SPO2、 I-EtO2)的变化。 40例(ASAⅠ~ Ⅱ)随机分成四组,PRO剂量分别为 1.0mg/kg、1.5mg/kg、2.0mg/kg、2.5mg/kg。结果:(1)1~4组呼吸暂停发生率为0%、20%、30%、80%,苏醒时间分别为3 0±1.5、7.4±2.3、9.1±3.6、9.6±4.2分钟:(2)静脉注射不同剂量PRO启SAP、DAP、MAP、SI下降,HR、CI、SVRI无明显变化,心肌收缩性(IC、PFI、EVI)明显减弱,SVRI减少;(3)PRO对呼吸有抑制作用,以VT和VE影响最大,与剂量呈正相关;对面罩吸氧患者SpO2、RR、ETCO2无明显改变,I-EtO2减少;舌后坠者托起下颌对VT、VE的恢复颇为有效。  相似文献   

19.
儿童激素敏感性肾病综合征CD30细胞及TH2类细胞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献报道,儿童激素敏感性肾病(SSNS)与TH2类细胞活性异常有关[1,2],但SSNS患儿是TH2细胞多克隆活化,或是部分克隆活化,尚无结论。近年研究证明CD30分子是TH2细胞表面标志,IL-4、IL-5、IL-6是较有代表性的TH2类细胞因子[1]。我们通过检涮SSNS患者CD30阳性细胞百分率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中IL-4、IL-5、IL-6以及血清中皈水平,进一步了解SSNS患儿T细胞亚群紊乱状态。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SSNS患儿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1…  相似文献   

20.
复方丹参对体外循环患者血清内皮素和血栓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SMC)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清内皮素(ET),血栓素(TXB2)和6-keto-PGF1α(PGF1α)变化的。方法:20例先天性心脏病室缺(VSD)房缺(ASD)修补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组I,10例)及复方丹参组(组Ⅱ,10例)组Ⅱ于切皮前30分与复温时至心脏复跳前,分别静脉滴主SMC200mg/kg,组I在同一时间给阳等量平衡盐液,两组于术前(T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