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秦岭北麓半干旱区城市河流为例,构建分布式水文模型与河段水量平衡模型,分析区域气候变化、河流上游水利工程蓄水运行及下游城市段橡胶坝蓄水调度对河流水量水质的影响,并依据不同水平年的水文模拟计算结果,制定变化环境下河流下游闸坝水量水质调控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构建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流域水文与气象要素、水库建设运行与灌溉取水等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过程的综合影响,是降低河流水资源管理风险及不确定性的有效途径之一;以下游河段水量、水质监测等数据为基础,开展变化环境下橡胶坝水量水质随机模拟与调控,制定的水量水质优化调控方案可以有效缓解河流水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2.
南通市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南通市区5条主要河道柱状底泥样品重金属元素质量比的实验分析,探讨河道重金属污染的分布特征,并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①各重金属元素质量比均超过土壤背景值,污染较重,其中Hg污染最为严重;②重金属污染在垂直分布上分为未受干扰、正常沉积的"表层高、底层低"和受清淤治理措施影响的非正常沉积的"表层低、底层高"两种分布格局,在水平分布上具有"城市中间河流高、外围河流低"和"中上游河段高、下游河段低"的分布特征;③从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看,濠河和法伦寺河潜在生态风险强,姚港河生态风险中等,任港河和南川河生态风险轻微。各重金属元素对生态风险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HgCuZnCrPb。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鸭绿江云峰发电厂至集安市河段水质现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同时建立了一维河流水质模型,对河流水污染进行预测分析,提出主要排污口的控制浓度,并对云峰发电厂突发性油泄漏进行模拟预测,制定了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4.
刘胜男 《吉林水利》2016,(10):48-51
本文采用周期叠加趋势预测法对辽阳市主要河流的径流量进行了模拟与预测,利用水动力学-水质耦合模型对各河段主要污染指标的浓度进行了计算,并基于蒙特卡洛模拟法进行了辽阳市主要河段水质概率分析.基于水质概率分析结果与权重指标法量化各主要河段的水质优劣程度,为该市的河流水质控制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集合建模思想,在水体光谱特征分析与敏感波段选择基础上,集成多种遥感反演模型优势,构建了河流水体浊度多光谱遥感联合反演模型(Combined Model-BP,CM-BP)。选择汉江中下游典型河段为研究区,利用2012—2013年原位观测数据,以具有较高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国产卫星数据作为多光谱遥感数据源,测试评估了CM-BP浊度遥感反演模型适用性,并与传统波段组合模型进行精度比较,基于反演结果分析了研究区浊度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基于集合建模思想构建的CM-BP模型的反演精度、适应性及稳定性均高于波段组合模型;从光谱分辨率、时空分辨率等角度考虑,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系统、高分一号卫星、资源三号等国产卫星多光谱遥感数据是河流水体水质反演优选数据源;国产卫星遥感数据可以满足河流水体水质高精度、实时性与大尺度等遥感反演需要,为河流水环境监测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北京市南沙河为例,从河流生态和行洪安全的角度出发,对城市河流进行探讨分析,旨在确定适宜城市发展的河流平面蜿蜒形态,为城市河流的规划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基于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整体性概念模型,选取流速、水深作为特征性指标,以AUTOCAD散点构建南沙河老牛湾附近河段的不同平面蜿蜒形态数据,利用MIKE21模型对所构建的平面蜿蜒形态进行水动力模拟,并对其模拟结果进行梳理。根据系统分析法探讨城市河流不同平面蜿蜒形态与流速水深分布多样性、所选特征鱼类适宜生存流速水深以及河流的行洪安全要求三方面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了蜿蜒度为1.4的平面形态对南沙河老牛湾附近河段的发展建设更为有利,明确了城市河流生态适宜性平面蜿蜒度的定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左江水利枢纽库区的水质现状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用河流水质模型预测建坝与不建坝情况下的水质变化,说明兴建左江水利枢纽对左江河段水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松花江流域纳污能力核定及实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松花江流域河流水功能区污染现状的分析,选取适宜的水质模型、设计水文条件和参数,结合各类型水功能区实际情况,核定计算出松花江流域的纳污能力。  相似文献   

9.
南京市内秦淮河中段水环境容量的计算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 水环境容量是指水体在一定环境目标下所允许容纳的最大污染物的量。它是一种潜在的自然资源,通过采用河流水环境容量模型对目标河段进行分析计算,可充分了解河流允许接纳污染负荷的最大能力,有目的地控制排放量,避免盲目排放,从而达到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的目的。内秦淮河流域主要覆盖南京市的老城区,  相似文献   

10.
参照风景评价的心理物理学方法的一般过程,引入"水面视觉比例"概念,对人工神经网络在河流景观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建立了一个可预测减水河段河流景观质量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收敛性和泛化能力。该模型的预测评价结果表明:河流周围植被较好时,水面视觉比例在5%~20%之间增加,河流景观改善明显;当周围植被较差时,水面视觉比例在15%~40%之间增加,河流景观改善明显,即河流周围植被能缓解河段减水的不利景观影响。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除应保证河道内一定的流量外,还应充分结合植物措施及工程措施,对河流河道进行适当的修复,以维持或改善河流景观。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松花江流域水资源的演变规律,基于寒区水-热-氮素循环模型(the?water?and?energy?transfer?processes and?nitrogen?cycle?processes?model?in?cold?regions,WEP-N)和水资源评价方法,对径流发生突变的 1998 年前后(即 1999—2018 年和 1956—1998 年)进行比较,松花江流域年水资源总量减少 217.0 亿 m3,减幅达到 22.2%。其中, 地表水资源量减少是水资源总量减少的主要组分,占水资源总量减少的比例为 96.9%,不重复地下水资源减少量 占 3.1%。基于多因子归因分析方法分析可知,气候变化是松花江流域水资源减少的主要因素,对松花江流域全年 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不重复地下水资源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 81.6%、74.9%、286.6%,取用水的贡献率 分别为 18.4%、25.1%、-86.6%。从年内不同时期分析可知,非冻融期是全年水资源量减少的主要时期,占全年水 资源总量减少的 82.6%,冻融期占 17.4%。和北方的海河流域、黄河流域相比,水资源减少幅度和主要影响因素各 不相同,主要取决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强度变化幅度的不同。与位于华北和西北的两大流域海河流域和黄河 流域对比,气候变化对松花江流域水资源衰减的影响与海河流域相当,明显大于黄河流域,而人类活动对松花江 流域水资源衰减的影响明显小于两大流域。  相似文献   

12.
基于松花江流域拦河建筑物现状,采用阻隔系数法,评价主要干支流的纵向连通性。结果表明:松花江干流和嫩江纵向连通性指数分别为0.21和0.27,连通性评价等级为良,第二松花江连通性指数为0.62,连通性评价等级为中等。嫩江支流中连通性最好的是嫩江,成为冷水性鱼与嫩江尼尔基以下河段交流的唯一通道;而甘河、雅鲁河、绰尔河和讷谟儿河连通性评价等级为良,洮儿河、霍林河和乌裕尔河连通性评价等级为劣。第二松花江支流中伊通河和饮马河拦河坝众多,鱼类洄游受阻,连通性等级为劣。松花江干流支流牡丹江、拉林河受梯级水电站开发影响,其评价指数为劣;倭肯河、汤旺河受河流沿岸灌区渠首闸坝、水库及水电站建设影响,评价等级为差,这些支流目前濒危珍稀鱼类已绝迹,也极少见到冷水性鱼类。整个流域内未建设过鱼设施,对鱼类洄游和种群交流产生阻隔,提出了补建和新建过鱼设施,必要时开展增殖放流的措施。建议对没有预留生态流量的拦河建筑物进行改造或者利用现有设施泄放生态流量,对预留生态流量的调整水库调度方案保证其下泄流量满足不同时间、空间鱼类生存需求。  相似文献   

13.
对松花江源头的科学论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于种种原因,松花江源头至今尚未明确,这给松花江流域的规划、开发和利用带来了困难.本文根据世界统用确定河源的理论与方法,对松花江源头进行了论证,认为嫩江应为松花江主流,其源头就是松花江的源头,松花江长度为2309km,应为我国第三大河.  相似文献   

14.
针对城市河道的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采用引水冲污方式,可提高河道的水环境净化能力,有效改善城市水环境。以南京市河西水系水质现状为例,建立了一维河网水量水质模型,根据从长江引水的线路、方式及规模,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分析了南京市河西水系各河流引水冲污改善水环境的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引水冲污能使城市河道污染浓度快速下降,有效改善城市河道水环境。  相似文献   

15.
MIKE BASIN模型在松花江流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松花江流域实际情况和水资源管理需求,提出松花江流域水资源配置模型框架.对项目区域和模型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下一阶段进行参数率定、未来相关规划方案的制定等一系列工作,以期更好地为流域水资源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6.
为科学研判山西省 7 条河的流域水生态承载现状和存在问题,有效提升河流水生态承载力,构建 7 条河的 流域水生态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定级评估 7 条河的流域水生态承载力,使用差分自回归移 动平均(autoregressive?integrated?moving?average,?ARIMA)模型和长短期记忆(long?short-term?memory,?LSTM)模型对 比预测水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11—2021 年,7 条河的流域水生态承载力总体为一般超载等级。其 中,汾河流域水生态承载力呈基本承载,其他流域为一般超载,水环境指数和水资源指数对 7 条河的流域水生态 承载力影响较大。ARIMA-LSTM 模型预测表明:2022—2031 年汾河水生态承载力变化呈上升趋势,涑水河、沁 (丹)河流域水生态承载力未来趋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其他流域水生态承载力呈不同幅度波动趋势;2031 年左右, 各流域水生态承载力将得到提升。建议通过提升流域水资源利用率以及加强 7 条河的流域绿色生态走廊建设来 推进流域水生态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7.
基于地表能量平衡的大尺度流域蒸散发遥感估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蒸散发是地表能量平衡的关键环节,准确估计流域蒸散发对水资源管理、作物估产、以及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合中国中高纬度区域气候特征、土地利用类型以及植被动态特征,改进了基于地表能量平衡系统(Surface Energy Balance System,SEBS)的蒸散发估算模型。以松花江流域为例,进行大尺度流域的多年蒸散发反演。通过多年流域水量平衡、流域内生态观测实验以及全球通量观测网络评价数据验证模型估算精度,同时借助陆面过程模型和NASA的MOD16蒸散发产品进行交叉验证,评估模型模拟精度。结果表明,改进的SEBS模型在全国范围内精度并不统一,但在松花江、辽河流域估算精度较高,因此基于地表能量平衡的蒸散发估算模型是一种估算我国中高纬度区域蒸散发的可行方法。松花江流域时空变化研究发现,流域多年蒸散发总值变化不大,但存在空间上的变异性。  相似文献   

18.
松花江公路大桥所处环境条件调查及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松花江公路大桥位于东北寒冷地区,其易受冻融循环作用的影响,因此,对大桥所处地区的气温、湿度、降雪量、冰冻时间、年冻融循环次数等进行全面的调查和测试是十分必要的.为之,对大桥的腐蚀环境进行了详细调查,对大桥环境中的侵蚀性气体进行了检测,对大桥区域中的大气降水及松花江水质进行了分析,并对河床泥土侵蚀性离子进行了综合测试...  相似文献   

19.
松花湖富营养化评价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洁  孙立新  边境  朱蕾 《中国水利》2010,(19):40-42
采用修正的卡森状态指数法进行松花湖水体富营养化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红石水库水质最好,白山水库次之,松花湖水质综合评价最差。由于辉发河带入的污染物较多,造成松花湖水质上游次于下游,越到下游水质越好,丰满水库的水质最优。全流域的富营养化指数为45.64,根据本研究选择的湖泊富营养状态分级标准,松花湖流域的富营养化总体处于中营养阶段,辉发河河口富营养程度最高,已达到轻度富营养化程度。  相似文献   

20.
胖头泡蓄滞洪区位于哈尔滨市上游嫩江干流、松花江干流及第二松花江交汇处,可减轻三江洪水对哈尔滨市的防洪压力。采用数学模型计算和实体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老龙口分洪闸的泄流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数学模型主要用于分析嫩江干流河道的冲淤演变及水位变化,同时为实体模型提供上下游边界条件;实体模型用于研究不同方案下分洪闸的过流能力。结果表明,老龙口分洪闸的泄流能力主要取决于嫩江干流水位和分洪通道的水位,而且对二者水位差的变化非常敏感。分洪闸过流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嫩江干流河道冲淤变化、分洪流量、洪水类型及行洪流路走向等。嫩江干流河道冲淤变化幅度很小,对干流水位基本不产生影响;分洪流量对嫩江干流水位影响比较明显,最大分洪流量时水位降幅达0.70 m。嫩江干流与第二松花江共发型洪水分洪对蓄滞洪区水位的减小幅度大于嫩江干流型洪水;蓄滞洪区内地形地貌复杂,不同分洪通道对分洪闸闸下水位影响显著,是泄洪闸过流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因此,在蓄滞洪区内设置能快速分散蓄滞洪水的分洪通道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