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酶消化组织块法原代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提高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fibroblasts,HPIF)原代培养的成功率,快速建立体外细胞研究模型。方法 采取组织块与酶消化相结合的方法处理牙周膜组织块,获取细胞;用形态学、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等方法鉴定细胞来源,通过生长曲线的测定研究体外细胞生长特性。结果 原代培养成功率为77.8%。获得的细胞呈梭形,抗波形丝蛋白染色呈阳性,抗角蛋白染色呈阴性,符合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生长良好。结论 酶消化组织块法可显著提高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成功率,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2.
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如何提高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hPDL)的成功率,为简便、快速地获得大量成活率高的hPDL膜细胞,建立体外细胞模型提供一定的实验方法.方法:利用3种不同方法(组织块法、酶消化组织块法、全牙消化法)进行牙周膜细胞的原代培养,用形态学、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等方法鉴定细胞来源;通过生长曲线的测定研究体外细胞生长特性.结果:3种方法获得的细胞形态和生物学行为大致相同;波丝蛋白抗体染色阳性,角蛋白抗体染色阴性.组织块法培养的细胞同源性好,但初代培养时间长;全牙消化法的原代培养成功率高于其他2种方法.结论:通过对牙周膜细胞培养方法的改良,可以显著提高hPDL原代培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玻片覆盖组织块法原代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以用于实验观察中药单体对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进而探讨中医药治疗牙周病的有效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玻片覆盖组织块方法进行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利用形态学、免疫组化方法鉴定其来源,通过生长曲线及贴壁率的测定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 原代培养成功率为85%,细胞形态呈长梭形,抗波形丝蛋白染色呈阳性,抗角蛋白染色呈阴性,细胞倍增时间为54 h,细胞12 h贴壁率为96%,符合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生长良好.结论 采用玻片覆盖组织块法可提高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的成功率,且简单易行,可满足中医药治疗牙周病的有效性及其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需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方法:采用组织块贴附法原代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并传代。结果: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成功率为20%。5代后细胞生长旺盛。经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证实为来源于中胚层的成纤维细胞。结论:采用组织块贴附法培养原代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胰酶消化传代后,生长状况良好,可作为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5.
人牙周膜细胞原代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人牙周膜细胞原代培养方法.方法 取因正畸需要拔除的健康前磨牙根面中1/3的牙周膜组织,分别运用组织块法(n=12)、酶消化法(n=10)及组织块一酶消化联合培养技术(n=12)培养人牙周膜细胞.运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对培养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加以鉴定.绘制生长曲线,观察细胞生长并计算细胞群体倍增时间.结果 组织块法、酶消化法和织块一酶消化联合培养的细胞培养成功率分别为16.67%、20.00%和33.33%.培养细胞的抗波形蛋白染色阳性,抗角蛋白染色阴性;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细胞生长曲线有明显的滞留期、指数生长期和平台期,群体倍增时间为109.79 h.结论 成功进行人牙周膜细胞的原代培养,培养细胞具有牙周膜细胞的生物学特征.组织块-酶消化联合培养可提高人牙周膜细胞原代培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人牙周膜细胞原代培养方法.方法 取因正畸需要拔除的健康前磨牙根面中1/3的牙周膜组织,分别运用组织块法(n=12)、酶消化法(n=10)及组织块一酶消化联合培养技术(n=12)培养人牙周膜细胞.运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对培养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加以鉴定.绘制生长曲线,观察细胞生长并计算细胞群体倍增时间.结果 组织块法、酶消化法和织块一酶消化联合培养的细胞培养成功率分别为16.67%、20.00%和33.33%.培养细胞的抗波形蛋白染色阳性,抗角蛋白染色阴性;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细胞生长曲线有明显的滞留期、指数生长期和平台期,群体倍增时间为109.79 h.结论 成功进行人牙周膜细胞的原代培养,培养细胞具有牙周膜细胞的生物学特征.组织块-酶消化联合培养可提高人牙周膜细胞原代培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不同年龄供体人牙周膜细胞原代培养成功率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供体年龄对组织块法原代培养人牙周膜细胞的影响,寻找人牙周膜细胞原代培养的最佳供体年龄,为便捷、快速地获得大量人牙周膜细胞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在口腔外科门诊收集正畸拔除的12~28岁青少年健康前磨牙68颗,按供体年龄分为3组:12~14岁组、15~18岁组和19~28岁组,采用组织块法原代培养人牙周膜细胞并传代,通过形态学和免疫化学染色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不同年龄组牙周膜经组织块法原代培养获得的人牙周膜细胞的成功率不同,12~14岁组最高,成功率为66.67%;15~18岁组次之,成功率为8.57%;19~28岁组最低,成功率为0。12~14岁和15~18岁组传至第3代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细胞波形丝蛋白染色阳性,角蛋白染色阴性,表明为中胚层组织来源。结论:供体年龄对体外原代培养人牙周膜细胞成功率有很大影响,12~14岁为最佳供体年龄。  相似文献   

8.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小型猪牙周膜细胞,为建立小型猪体内实验动物模型及进行牙周组织再生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无菌拔除小型猪上下颌4颗切牙及4颗尖牙,采用组织块法原代培养小型猪牙周膜细胞并传代,绘制生长曲线,通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组织块法成功培养小型猪牙周膜细胞,培养成功率为50%,其中切牙...  相似文献   

9.
酶消化组织块法原代培养兔牙周膜细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用酶消化组织块培养兔牙周膜细胞的方法,为下一步的研究做好基础。方法取成年新西兰大白兔牙周膜组织,通过酶消化组织块法原代培养兔牙周膜细胞。取第4代免牙周膜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组织来源。结果酶消化组织块法成功培养出兔牙周膜细胞,细胞形态呈梭形。免疫细胞化学鉴定波形蛋白染色阳性,角蛋白染色阴性,说明细胞为中胚层来源的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结论酶组织消化块法可以很好地进行兔牙周膜细胞体外培养,且此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利用Ⅰ型胶原酶消化组织块体外培养人牙髓细胞方法。方法 通过组织块Ⅰ型胶原酶消化法进行人牙髓细胞体外培养,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组织来源,进行细胞传代,酶组织化学法对体外复层生长的人牙髓细胞爬片进行碱性磷酸酶组织化学染色,并检测其矿化能力。结果 采用Ⅰ型胶原酶消化组织块法体外培养的原代牙髓细胞,在第15~20d出现汇合,第4~6代牙髓细胞在连续培养后具有复层生长特性,并具有显著的碱性磷酸酶活性.阳性染色强弱部位呈区域性分布,连续培养的牙髓细胞可形成矿化结节。结论 Ⅰ型胶原酶消化组织块法可以很好地进行人牙髓细胞体外培养,可以用酶组织化学法研究牙髓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两种人鼻咽癌活检组织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并初步探讨鼻咽癌原代培养细胞的生长特性.方法 收集未经放、化疗的鼻咽痛初诊病人鼻咽部肿瘤活检组织33例,其中17例采用组织块培养法.16例采用组织块预消化培养法,用含2%胎牛血清的Keratinocyte-SFM培养基培养.比较两种方法干贴壁时间、成功率及细胞长出所需平均天数,并通过倒置显微镜、抗人角蛋白单克隆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生长曲线、生存分析来观察原代培养细胞的特性.结果 组织块培养法成功率为23.5%(4/17),干贴壁时间为4.47±0.48h,细胞长出所需时间为13.75±1.5d;组织块预消化培养法成功率为62.5%(10/16),干贴壁时间为7.88±1.01 h,细胞长出所需时间为8.3±4.5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块培养法,细胞多层重叠排列,结构不清,始终没有继续繁殖生长;组织块预消化培养法,细胞呈梭形,核大居中,多个核仁,抗人角蛋自单克隆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生存时间均数为62.72d.结论 组织块预消化培养法较组织块法成功率高,细胞长出所需平均天数短,干贴壁时间长;低浓度血清的Keratinocyte-SFM培养基适合鼻咽癌原代上皮细胞体外培养.  相似文献   

12.
原代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培养及培养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的成功率。方法:组织来源于11~15岁青少年因正畸而拔除的前磨牙,刮取牙根中1/3的牙周膜组织,组织贴壁培养法进行培养采用冠根分离控制取材中的污染,首次传代前进行细胞分散的方法来提高传代的成功率,并对培养细胞的形态及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经免疫组化染色证实所培养的细胞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通过冠根分离法可有效的控制组织污染,首次传代前进行细胞分散可提高细胞传代成功率,从而使细胞培养成功率提高。结论:获得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培养成功率在15%~20%。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一种快速简便、原代培养成功率高、可重复性高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培养方法。方法将处理后的牙齿整个用酶进行消化,原代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对培养出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方法鉴定其来源,通过生长曲线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 8~14 d内可获得实验用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成功率为90%,细胞形态呈长梭形。波形丝蛋白染色呈阳性,角蛋白染色呈阴性,符合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结论采用全牙酶消化法可以快速、成功地培养出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且简单易行,可重复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消化法与组织块法联合培养与单纯组织块法两种方法获得人牙周膜细胞的成功率及细胞来源鉴定情况.方法 刮取因正畸需要而拔牙的牙周膜,分别进行组织块法和消化法与组织块法联合培养进行人牙周膜细胞的原代培养,并进行波形丝蛋白、角蛋白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检测,以鉴定细胞来源.结果 组织块法在1~2周内有原代细胞游出.在第2或第3天,联合培养法消化游离出来的细胞开始贴壁,消化后的疏松状牙周膜亦可贴壁,且有细胞爬出.组织块法的成功率为27%,联合培养法成功率为70%.ABC免异组化法及ALP鉴定其为非牙龈来源的中胚层细胞.结论 联合培养法可显著提高原代细胞培养的成功率,并在短期内获得大量和相对纯化的实验用细胞.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的人黄韧带细胞(LFCs)原代培养方法,优化培养条件,提高培养成功率。方法 采集成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后路椎间盘摘除术中的黄韧带,分别采用组织块法、酶消化法、胶原酶消化加组织块法体外原代培养LFCs,传代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从组织块内迁出时间、细胞形态和生长状态;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测定其吸光度(OD)值,评价细胞增殖状况,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传3代细胞的波形蛋白和Ⅰ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胶原酶消化加组织块法中组织块解离、贴附和细胞游出状况均优于单纯组织块法或单纯酶消化法,成功率较高。原代培养细胞的波形蛋白和Ⅰ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结论 胶原酶消化加组织块法可提高LFCs原代培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人脑胶质瘤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成功地建立细胞模型,为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模型。方法分别采用酶消化法和组织块培养法对16例人脑胶质瘤细胞进行原代培养,比较两种方法的培养效果;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特点;通过生长曲线的测定研究体外培养细胞的生长特性。结果人脑胶质瘤细胞原代培养成功,并可传代。经组织块培养法成功率较低为43.8%;经酶消化法短期培养成功率为87.5%,明显高于组织块培养法。培养成功的细胞状态稳定,增殖活跃,有明显的对数生长期。结论用酶消化法进行人脑胶质瘤短期体外培养,成功率较高,适宜建立体外细胞培养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人主动脉夹层(AD)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体外培养的方法。 方法 以AD患者手术时切除的血管为原料,用组织块贴壁法进行VSMC的体外原代和传代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考马斯亮蓝染色、α-SMA及Ⅷ因子免疫荧光染色和透射电镜检测鉴定细胞。 结果 7~10 d原代细胞从组织块边缘迁移出来,3~4周细胞生长至融合,可进行传代。原代和传代的细胞生长良好,倒置显微镜下见细胞呈长梭形,有多个突起。细胞呈“峰谷状”生长,具有典型的VSMC特征。考马斯亮蓝染色和透射电镜下均可见细胞内有大量沿长轴生长的肌丝,α-SMA免疫荧光染色强阳性,Ⅷ因子免疫荧光染色阴性,证明所培养的细胞为VSMC。细胞传代至第6代以后开始出现老化现象。 结论 应用组织块贴壁培养的方法可成功地在体外培养人AD的VSMC,为今后研究AD的发病机制提供良好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8.
潘宣  周健  曾融生 《广东医学》2003,24(12):1308-1309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模型。方法 结合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先用分离酶消化获取单纯的口腔黏膜上皮组织,再将组织块种植于培养皿,经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光镜观察培养细胞。酶消化后组织块行既染色,观察分离酶作用部位。培养细胞行抗角蛋白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分离酶作用于基底膜。可以完整地将上皮细胞与固有层分离,细胞培养过程中未见成纤维细胞生长,抗角蛋白抗体染色阳性。结论 该培养方法可获取纯净的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建立符合临床研究所需要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模型。  相似文献   

19.
兔角膜上皮细胞体外原代培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体外原代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简单经济实用的方法,并观察其体外生长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消化法、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并进行传代培养,分别测定细胞分裂指数及细胞贴壁率,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结果:两种方法培养的细胞在原代、第1代形态相似,消化法培养的细胞代数维持低于组织块法;对数生长期时,组织块培养法的细胞具有更好的活力且分裂旺盛(P〈0.05);在16h后,消化法培养的细胞贴壁率低于组织块培养法(P〈0.05)。结论:选择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可获得状态良好的连续传代扩增的细胞,且具有经济实用性;角膜上皮细胞符合一般有限细胞系的生长规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在体外培养取自人体的睾丸卵黄囊瘤组织,比较并建立人睾丸卵黄囊瘤细胞原代培养的理想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机械分散法、酶消化法和植块培养法进行人睾丸卵黄囊瘤细胞的体外原代培养,倒置显微镜及台盼蓝染色观察并比较三者的培养成功率、细胞活力、细胞形态和数量等,免疫组化法鉴定其细胞来源.结果 原代培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